发布|“第五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11月18日开幕
10月21日,“第五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策展团队在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正式发布本届主题“未来档案”(The FutureArchive),宣布将分别于今年11月及2019年3月带来多场学术论坛、展览、创作营、放映与座谈会。
同时,作为影像节的首场公共活动,由策展人、本届影像节艺术总监董冰峰主持的“未来档案:历史、理论、艺术”主题论坛首场讨论也在北京大学举行。艺术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民安,以及多媒体影像艺术家、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摄影师张乾琦(Chien-Chi Chang),结合个人研究和实践对论坛主题进行三场基调性的发言。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宁、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滕宇宁、影像节运营总监陈东参与讨论。
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于2014年由大乾艺术机构发起举办,是亚洲地区首个基于“大影像”概念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旨在以影像为载体,关注和探讨在城市化进程的“主流”趋势和同一性之外被忽略乃至被遮蔽的多样性、差异化与个别性。
影像节发起人、运营总监陈东表示:“四年来,影像节对城市的关注和解读外延不断扩大,对影像的艺术内核的探索也不断深入,本届影像节则将以‘档案’ 的理念进行一次总结,并把活动分为18年和19年两部分,分别代表时间线上的现在与未来。”
据了解,2018年的活动将从11月18日起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多个艺术空间中举行,包括影像节主题论坛第二场讨论、全球首个“马格南多媒体影像创作营”及作品展、实验电影放映及座谈会,以及一系列“平行展”。
玛格南图片社被誉为摄影的殿堂,由张乾琦担任导师的 “玛格南多媒体影像创作营”将在完成最后阶段课程后,首度通过展览发布郝琦、黄树立、简信昌、Joyce Cheah、蒋迅东、邱冠中、Saskia Wesseling、Valentina Sinis、王翰林、项晴等1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摄影师们,历时8个月完成的多媒体作品。
▲在发布会中,张乾琦也提前分享了创作营摄影师们刚刚完成的作品初剪片段。
“平行展”位于大乾艺术机构在创意文化园中全新打造的展览空间,首场展览为实验电影导演丁昕的 “黑镜与现时空的媒介” (TheMedium between the Black Mirror and Here/Now),这也是艺术家的首个艺术展。
▲“平行展”位于大乾艺术机构在创意文化园中全新打造的展览空间,首场展览为实验电影导演丁昕的 “黑镜与现时空的媒介” (The Medium between the Black Mirror and Here/Now),这也是艺术家的首个艺术展。
实验电影放映及座谈会则将于11月19日举行,放映作品包括丛峰的《地层2:软流层》、黄亚历的《日曜日式散步者》等。
▲ 丛峰 /《地层2:软流层》
▲ 黄亚历 /《日曜日式散步者》
2019年的活动将于明年3月在深圳坪山区开幕,包括“未来档案”主题论坛的第三场讨论,以及本届影像节核心主题展“运动中的视觉”。展览以“记忆”、“现场”、“风景”与“图像”为主要结构概念,将邀请王宁德、黎朗、张乾琦、胡介鸣、王兵、庄辉、丛峰、雎安奇、赵亮、高世强、黄亚历、阚萱、胡敌、雷磊、朱加、姚瑞中、蒋志、刘庆元、丁昕、周啸虎等约40位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摄影家、电影导演和知名当代艺术家参展。探讨在当代技术的急速变革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摄影、电影以及多媒介的图像艺术生产所面临的实践与理论的复杂样态。
▲ 王宁德 /《要有光》
▲ 王兵 /《遗址》,2016
▲ 胡介鸣 /《残影-昼夜》,多路视频&装置,2013-2016
▲ 张乾琦 / 《时差》
▲ 庄辉 /《祁连山系11》(30幅),2015;《祁连山系08》,7频录像,2014
近年来,“档案”已经成为无论艺术实践还是艺术史研究中的“显学”。
一方面,艺术实践已如哲学家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在2002年所说的:从“艺术作品”走向“艺术文献”。另一方面,随着当代理论和视觉文化的发展,使得艺术史研究中“图像转向”的问题,以及艺术史学家W.J.T.米切尔提出唯有将图像学研究与技术现实密切结合,才可以真正在更为宽泛的历史和未来视角下来进行一种彻底的当代反思。
本届影像节艺术总监董冰峰认为,上述论断导致一种档案学在当下的必要性跃然而出。第五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2018-2019)以“未来档案”为主题,正是出自和应对今天日益复杂化的技术发展和经济运作下的艺术实践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它也是此时此地对历史和对未来的折返式想象。
影像节的各个项目,都尝试基于这种探讨档案实践主题下进行的历史研究、理论书写和艺术实验中的开放性协作,尤其重在公众和知识生产建立一种更加积极的互动场域和分享机制的现实意涵。如哲学学者许煜在《未来档案:论第三预存的概念》一文中所说的:“档案是现在的总体,是关系的总体,此总体随时都在调整正在流逝的’此时此刻’中存在的过去及未来。”
从本次讨论开始,三场“未来档案”主题论坛邀请的数十位哲学家、艺术史学者、艺术家和导演、策展人、技术专家和研究机构,将一起从档案的概念史、理论、以及全球不同区域的批评性的艺术实践等问题与案例出发,共同对话和交流全球现实下的档案研究和在地性艺术状况,推动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逐步成为涵盖多学科、跨媒介,结合历史记忆与面向未来生存的一个艺术实验室和公共平台。
第一场讨论“未来档案:历史、理论、艺术”
时间:2018年10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
第二场讨论
时间:2018年11月18日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第三场讨论
时间:2019年3月
地点:深圳坪山区
创作营导师:张乾琦(Chien-Chi Chang)
参展艺术家:郝琦、黄树立、简信昌、Joyce Cheah、蒋迅东、邱冠中、Saskia Wesseling、Valentina Sinis、王翰林、项晴
课程时间:2018年11月14日-17日
展览开幕:2018年11月18日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第一场:丁昕艺术展“黑镜与现时空的媒介”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18日
展览地点:大乾艺术空间
时间:2018年11月19日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参与艺术家:
丛峰《地层2:软流层》,放映座谈
黄亚历《日曜日式散步者》,放映座谈
时间:2019年3月
地点:深圳坪山区
参展艺术家:王宁德、黎朗、张乾琦、胡介鸣、王兵、庄辉、丛峰、雎安奇、赵亮、高世强、黄亚历、阚萱、胡敌、雷磊、朱加、姚瑞中、蒋志、刘庆元、丁昕、周啸虎等约40位。
朱青生
海德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家。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汉画研究所所长。著有《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主编《汉画总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持“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汪民安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福柯的界线》《形象工厂》和《感官技术》等作品,主编《福柯文选》《福柯的面孔》和《生产》等著作。
张乾琦(Chien-Chi Chang)
第五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参展艺术家,首届马格南多媒体影像创作营导师。作为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作品主要聚焦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分离,并将多媒体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载体。1999年,作品《唐人街》获得尤金·史密斯奖,同年获得全美新闻摄影协会(NPPA)“年度杂志摄影家”奖,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WPP)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2001年,作品《锁链》以真人大小的尺寸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翌年参加圣保罗双年展;2008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为张乾琦举办半生职业回顾展“Doubleness”;2011年,作品《逃离朝鲜》获Anthropographia Award多媒体大奖。
董冰峰
第五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艺术总监。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董冰峰的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著有《帕索里尼》《戈达尔》《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合编《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
陈东
大乾艺术创始人,“IUIF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笔架山公共艺术周”发起人,多年来致力于当代视觉艺术的研究与推广、区域历史的挖掘与梳理。纪录片《饥荒中国1942-1944》、《抗战老兵》、《中国非遗影像档案》导演、出品人,策划组织编著了《虔贞百年》、《隐没的青云文社》等书籍,2017年获“深港生活大奖”艺文奖。
大乾艺术机构(Daken Art Organization)
官方网站:http://www.dakenart.com
官方微信:daken_art
独立艺术机构,“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笔架山公共艺术周”发起及运营单位,2012年成立于深圳,以 构建符合中国文化发展逻辑的当代表达方式为方向,多元专业体系为基础,结合泛文化概念的学者研究机构,加以空间叙事的方式,专注于当代视觉艺术的研究与推广、艺术展览活动策划与执行、区域历史挖掘与梳理,以及为博物馆/美术馆提供文化艺术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2017 年,大乾艺术获得“深港生活大奖”艺文奖。
2018摄影英雄会相关阅读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