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看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走进故宫

影像中国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11-16

时间:2019年10月11日-27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慈宁宫画院东院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6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平台上,世界各地的人们以文化为纽带紧密联系,传承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推动文化交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意义非凡的时候,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9“一带一路”人文历史摄影展在故宫博物院隆重登场,展览汇聚了众多摄影家的智慧与艺术成果,用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作品讲述广阔、久远、复杂、丰富、生动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既呈现出不同国度、民族、信仰间的文明差异,又展现了不同文明感应、融合、相通的互鉴共存,生动地反映了“一带一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祝愿世界各族人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

本文展览现场©《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第一单元 长风万里  


 “一带一路”是一段交织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长风几万里”,她跨越东西方文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沧桑,积淀着深沉的历史文化,这里山水神秀,人文荟萃。在充满传奇色彩和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地质奇观,大气磅礴的各式建筑;有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也有古色古香的小镇。在这里,总能找到你想要的风景。行走于丝路上的摄影师用镜头去捕捉、发现的瞬间,你既能欣赏到人迹罕至的绝世美景,也有用独特视角呈现出不一样的地标建筑。透过镜头,我们既可以一路向西,沿着驼铃古道,感受大漠风光的壮美雄浑;又能够一路向南,顺着南洋航程,重温海上丝路的历史传奇,去触摸“诗和远方”。


土楼接亲 张炜摄
2018年12月摄于福建省平和县,土楼居民在举行传统接亲活动。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傲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壮乡互通起晓 冯凯 摄 
照片拍摄于广西靖西市,高视角下,四通八达的广西“最美高速公路”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壮乡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秀美的田园风光、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风貌融为一体。 


夕阳下的蒲甘 贺勋毅 摄
蒲甘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是缅甸的佛塔之都,曾经的448.6万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虽然经历沧桑岁月900多年,今天仍保留着的约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 


佛影依然 刘斧修 摄
吴哥窟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置身吴哥窟,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时空交错中汇合,感受到时间的沧海桑田、生命的轮回、信仰的力量和一种穿透历史的震撼。 


尼罗河畔的沉思 艾加宪 摄
阿斯旺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尼罗河进入埃及后第一个流经的城市,它的瑰丽之处来自神秘壮观的千年神庙建筑,而这块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巨型岩石神像,似陷入了尼罗河上的辉煌与文明失落的沉思之中。  


第二单元  天涯比邻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貌多姿多彩,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里,孕育了形态各异的人类文明,却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组图片中,你可以看到来自印度恒河的虔诚祈祷、也可以领略肆意豪迈的草原奔腾、有来自闽南山岭间的茶香四溢,也有来自摩洛哥古城匠人的古老传承……文明的脚步在岁月蹉跎中繁衍生长,创造了无数璀璨的人类记忆,这些记忆被驼铃悠扬的商队捕捉,传播万里;被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者珍藏,一路闪光。 


草原·记忆·传承 
李玉山 摄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主要游牧民族之一。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蒙古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新中国建立后,蒙古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草原•记忆•传承》,酝酿、准备近一年时间,于2019年6月18日至7月7日在内蒙古奈曼旗集中拍摄。 

由左到右对应
1.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族使用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车身小,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在一米五六左右。如今早已经被现代的交通工具取代。图中牧民叫陈国庆,属于最后一代使用过勒勒车的人。 
2.因为蒙古族主要生活在高寒地区,所以把火视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从前,饭前要用奶酒敬火,现在一些蒙古族人还保留着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火的习俗。火盆是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主要用于取暖和烧烤、烹煮食物等,现在基本消失,只有个别老年人还在沿用。图中人物为杨洪卫、包代籽夫妻,曾长期使用过火盆。 
3.蒙古族放牧狩猎、交通运输以及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生活习俗等无不与马有关,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马文化。图中的牧民叫金宝,特别喜欢养马、训马、骑马和参加各类赛马比赛。 
4.蒙古式摔跤服饰极具民族特色,主要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摔跤手到一定级别,脖子上还要戴上系着五种颜色的将嘎,级别越高,彩条越多。图中的摔跤手叫德木勒,曾多次获得过冠军,身边是他的学生。 
5.弓箭是历史上蒙古族狩猎的主要武器之一,后来主要用于防御野兽、外敌和娱乐活动。直至今日,射箭依然和赛马、摔跤一起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图中人物是蒙古族青年梁文宝,弓箭爱好者。
6.奶制品是用牛、羊、马以及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现在依然广受青睐。图中人物是蒙古族美食传承生产研发者白秀枝和她的助手。 
7.蒙古族喝茶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宋辽时期。现在茶桌上不仅有奶茶,还有炒米、果子、奶糖、黄油、乌日莫、牛肉干和切好的奶酪、奶豆腐等。图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王铁柱和巴特,都酷爱喝奶茶。 
8.蒙古族妇女无论贫富,自古从小就学习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刺绣,而且还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图中人物是蒙古族刺绣传承者梁银小和她的儿媳春英。 
9.蒙古刀是伴随着蒙古族的游牧生产生活和安全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大致分为“勇、智、礼、亲、忠、姻”六大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的含义。现在的蒙古刀更多的是作为饰品和工艺品。图中的小伙子叫呼布钦,喜欢收藏蒙古刀。 


↑中国红 刘瑞 摄
新疆安集海镇附近的大戈壁,也是这个新疆辣椒之乡的百亩晒场。每年的9月开始,安集海的辣椒就进入了采摘的季节,来自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的农民在农田采摘辣椒,然后用拖拉机运到这个晒场上晒干水分。正宗的新疆大盘鸡里的优质辣椒就来自这里。 
↓泉州山腰盐场 林建祥 摄
据史料载,早在唐、五代时期,福建中南部沿海民间便有农户从事“煎制海盐”,直到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起,山腰地区陆陆续续用20年时间围海建盐埕一万多公亩,成为山腰地区成规模围海建盐田的开始。


↑流动的集市 金炜摄
2017年11月30日,喀什地区巴楚县牲畜巴扎货车上的毛驴。新疆喀什能清晰地看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子。喀什的牲畜巴扎(集市之意)又叫“活畜交易市场”,是维吾尔人交易牲畜的地方,交易形式多采取古老的袖口交易、握手定案的方式。这里保存了极其古老的牧区活口交易形式。 
↓流动的集市 袁培德 摄
2019年1月11日,孟加拉国巴里萨尔,清晨加木纳河上交易的人们。 


↑编织美好生活 姜青芳 摄
2018年12月25日,此照片拍摄于贵州省丹寨县鸟笼之乡卡拉村。目前卡拉村村民均以鸟笼制作为第二产业,每年生产鸟笼20多万个,被誉为“中国鸟笼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茵莱湖渔翁 王巧玫 摄
2015年1月的缅甸茵莱湖,三面环山风光旖旎,单脚泛舟的渔翁最有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传承 金炜 摄
2012年11月1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民间艺人肉孜·阿尤甫,在家中教孙子跳麦西热甫舞蹈。 
↓记忆里 曹秀 摄
寨英古镇是中国历史上川楚之民最早进入贵州朝靓梵净山的梵净东线古道必经之地,古镇素有“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之称,编扎滚龙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逢春节,古镇居民都会舞滚龙,庆吉祥,代代沿袭,流传至今。 


↑提线木偶的传说 王泗荣 摄
2018年11月16日摄于缅甸蒲甘。一名长者正对两名缅甸少年讲述提线木偶的故事。提线木偶是缅甸民间传统艺术,诞生于15世纪,是从贵族到平民都能享受的娱乐形式。 
↓陇上皮影 李延福 摄
甘肃平凉市泾川县的皮影戏表演。皮影戏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有2000多年历史。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依然很受人们的欢迎。 


第三单元  心同理同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合作步伐不断加快,援建、援助项目覆盖各个角落,中国企业陆续走向海外,拓展国际市场。“一带一路”不仅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其节点上活跃着的生物群落也是其中一分子,野生动物美丽的身影展现出这条路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绿色“一带一路”的主角。各国人民受益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土壤的滋养,在不同的地方享受着同样的美食和运动带来的喜悦,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相信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下,“一带一路”参与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会沿着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的康庄大道,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高的灌篮 李怀峰 摄

2015年2月,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海拨四千多米的高原山坡上,藏民们围在用树木和废旧轮胎做成的篮球架旁打篮球,一位藏民正在跳起扣篮。


佛塔前的球赛 李彦昭 摄

缅甸的蒲甘平原上散落着千百座佛塔,一群年轻人在踢着古老的藤球。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传踢一个藤球,使其在空中停留尽量多的时间。 

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丰收了 吕强 摄 

2019年1月,中国援布隆迪杂交水稻示范田迎来新一季的丰收。早在2016年年底,这里就创下了非洲水稻的高产纪录,2018年3月此地培育的“川香优506”获得布隆迪政府认定,成为非洲率先获得国家颁证的中国杂交水稻品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国的杂交小麦、杂交水稻已走出国门,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亚吉铁路上 吕强 摄

2018年5月,在亚吉铁路列车途经的埃塞俄比亚拉布车站,中埃两国乘务人员留影。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为两国共同所有,2016年开通后,成为非洲第一条跨国标准轨电气化铁路,由中国企业承建,全程采用中国标准,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第四单元  你好,丝路!


在世界版图上,由中国出发的两条丝绸之路,一条向西而行,深入中亚腹地,直抵欧洲海岸;一条横穿马六甲海峡,顺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沿岸国家。两条路连贯东西,恢弘壮丽。如今,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沿着绵延伸展的“一带一路”穿越荒野沙漠,跨过高山峡谷,遇见原本山海相隔的风景,建立心意相通的友情,见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些超越了国籍、种族、语言和肤色差异的瞬间,定格了世界之美,也将中国博大、包容的胸怀展现给世界。随着“一带一路”宏大构想的提出,古老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中国向世界发出诚挚地邀请,携手合作,不仅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憧憬。 


你好,中国!李智摄
缅甸蒲甘山区的孤儿院条件简素,但胜在人情味浓,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与摄影师欢快地打起招呼。

花样年华 丁一峤 摄
孟加拉达卡的铁路边,摄影师偶然遇见了一个穿着印有“花样年华”字样T恤的男孩,男孩指着衣服上的文字说:“我喜欢中国,我的梦想就是来中国。” 

裁缝店的小师 傅巩玥 摄
达卡是孟加拉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交通发达,为全国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枢纽。街边的小小裁缝店里,裁缝师傅正在使用中国品牌的缝纫机为客人裁制新衣。面对镜头的会心一笑,善意与友好尽在不言中。 

夜祭前的准备 刘波 摄
瓦拉纳西是印度著名的历史古城、印度教圣地。恒河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树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2000多年来,瓦拉纳西都保持着每天傍晚举行祭祀的传统。夜幕降临前,人们有条不紊地准备祭坛,等待晚上的祭祀。

佛牙节参加巡游的小男孩 周鑫 摄
佛牙节是斯里兰卡最盛大的佛教节日之一,节日期间,马塔莱城整个城市载歌载舞,人们涌上街头观赏热闹的杂技表演和游行。月圆之夜,数十只装饰华丽的大象载着佛牙舍利塔巡游全城,让民众分享佛牙荣光。

哈瓦那旧城的滑板车少年 何琳 摄 
旧城区位于古巴哈瓦那湾西侧半岛,至今仍保留有很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城中街巷幽深,砖瓦斑驳,踩着滑板车的少年从镜头前风一般一闪而过,身后是在哈瓦那随处可见的风格独特的老爷车。 


第五单元  不止所见


移动媒体时代,摄影不再是有门槛的艺术。得益于社交网络的发展以及不断突破边界的手机感光性能、变焦性能、防抖性能,人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拍照技术的限制,更方便地使用影像记录、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呈现自身对于瞬间的艺术提炼。“人人都是摄影师”使得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和审视数字时代影像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作品由展览官方合作伙伴“华为新影像大赛”在其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万多件作品中选出,旨在呈现手机摄影时代“一带一路”上的新视角、新美学、新观念,鼓励大众拿起手机,充分利用所处的生活环境参与到“一带一路”主题影像作品的创作中来。“一带一路”新影像,不止所见!


套马汉子 陆幸生 摄

2016年9月25日,内蒙古草原上的男子正在挥杆套马。 


策马叼羊 沈洪 摄 

2018年10月2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当地塔吉克族骑手进行传统的叼羊比赛。 


婚礼派对 Tawpee Comeso(菲律宾)摄 

2018年8月22日,印度瓦拉纳西,女性在婚礼上舞蹈庆祝。 


跳牛仪式 Rodrigo Jardon(墨西哥)摄

2018年8月17日,埃塞俄比亚南部,哈默部落举行古老而独特的男子成人仪式——跳牛仪式。 


冰洞探奇 王大江 摄

冰岛瓦特纳冰川探奇。 



@所有人

“丝绸之路•筑梦之旅”首届“行摄杯”

全国摄影大展

10月20日截稿



▶ 更多活动◀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记得住乡愁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美丽临安 |  能不能做到认真阅读征稿启事?|  “丝绸之路•筑梦之旅” | 第四届生态渝北 | 不要赶截稿的最后一天投稿 | 这是一条有关“一带一路”的采风路线 | 金秋穿越四省,来一趟12日房车之旅 | 21天摄影挑战赛即将来袭 | “临空都市 大城智管”

▶周末看展◀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 汪滢滢 |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消释之光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 30人大画幅展 | 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作品展 | 罗福平 |  |辛迪•舍曼 | 青梅竹马照相馆 | 万物熙攘 |  |第九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 2019首届中国长城国际摄影周 | 第六届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 | 摄影180年在中国 | 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 风景旋涡 | 我和我的祖国 | 生逢灿烂

▶ 本周值得◀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 、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

▶更多荐书◀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美之地图 | 美国表相 | 中国的颜色 | 夜幕下的神奇 | 全球50本摄影杂志 |长皱了的小孩 | 街头摄影的52个任务清单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4辑 |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 平流层·中国当代影像本源思考 | 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 | 相机琐记 | 向19位有影响力的新闻摄影大师学摄影 | 乡集 | 中国风景40年(1978-2018) | 中国 | 手机创意摄影攻略 | 新中国七十个瞬间 | 街头摄影史 |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 这里是中国 |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七期 |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第十九期 | 第二十期 | 第二十一期 |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 第二十四期 | 第二十五期 | 第二十六期 | 第二十七期 | 第二十八期 | 第二十九期 | 第三十期 | 第三十一期 | 第三十二期 | 第三十三期 | 第三十四期 | 第三十五期 | 第三十六期 | 第三十七期 | 第三十八期 | 第三十九期空缺 | 第四十期


本文图文仅供交流使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