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报道 | 天使的视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摄影报 Author 中国摄影报
赵迎新 / 文
一张令人回味的照片,它的呈现不仅仅在描述层面,更是心理层面的。它来自于照片本身,也来自于拍摄者。面对一幅照片,来自拍摄者的感觉,就像生病的你,最相信和依赖的是谁呢,一定是医生。看到他们的身影,看到他们的目光,握住他们伸出的双手,甚至,白大褂经过后的一丝希望的气息,都会让你得到一瞬间的释然。特殊环境下,这种影像的心理描述过程更加强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恐惧感来自于各种不确定的消息。而我更信任的信息还是医生朋友的,从他们的分享中,我希望看到疫情真实的一面,抗击疫情的进展和信心。平时经常被称为影友的医生朋友,此间传递着大量来自于各医院抗击疫情的一线画面,这些影像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不亚于媒体记者的作品。医务工作者在疫情一线面对极大的压力,需要非凡的勇气。而他们在工作间隙和非工作时间拍摄的影像,给我们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场景的呈现,更是心理层面的真实、慰藉和感动。他们用独特的视觉经历向我们展现的细腻、平实和温暖的影像,让观者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2月4日,中国摄影报在30余年的历史中首次拿出整个头版,刊用一张抗击疫情的大照片,颇为震撼。照片不是来自于专业摄影记者,而是来自于一位重症监护室的女护士长陈静,她随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武汉汉口医院,在异常紧张忙碌的护理工作中,拍下了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与医务人员互赞的照片。病床上患者伸出的大拇指,与四位援助医生坚定必胜的目光和手势相呼应。在抗击疫情早期传播的影像中,这幅照片不仅描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更传递着来自一线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在这段日子里,我们的视野中,像陈静一样的医务工作者拍摄的身边感人影像不断涌现。
在我的朋友圈里,昵称“满哥”的李晓群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介入医学专家,平日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腊月二十七,从他的微信照片中,我看到他还在手术室为患者做微创介入手术。他平时也经常拍摄他的医生同事,照片温馨,充满爱意。疫情发生后,从1月31日开始,每天下班后,他带着相机,进入收治新冠病毒病人的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深入核酸检测实验室,用相机记录他的同事们的坚守和奉献。没有集结,没有宣誓,只有坚守,坚守着岗位,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李晓群教授用影像记录他的同事们,那个穿着防护服的高大的医生背影,那个在冒着被感染风险抢救重症病人的从容淡定的医生,还有一名医生紧握着病人的手,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动,托起我们的希望。
贾晓民教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上海复星医疗集团赴武汉医疗专家组组长,他拍摄的一线医务人员抗击疫情的照片,生动而令人鼓舞。我给他发短信约稿的时候,他还在武汉济和医院——蔡甸区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病房忙碌着,我能体会一位呼吸科专家和医疗队长有多忙。我问他是什么支撑他在如此忙碌和紧张的救助工作中还坚持拍摄照片,他说:“是被我们医疗队队员每天忘我的工作精神打动的。我愿意用影像记录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但太忙了,很多感人的瞬间都没有拍到。”贾教授拍摄的那幅在病房中护士长举着药瓶为一屋子的病人加油的照片,每次看见都会让我动容,对于那些对病情发展不确定充满恐惧,亲属又不能探望的病人来说,这个平常却又不平凡的举动,温暖着整个病房,透着发自心底的无私清澈的关爱。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利群,十几次深入临床一线,拍摄记录医务人员抗击疫情。医生手中的肺部X光片后面病床上依然玩耍的孩子,让我们感受到白衣天使呵护的力量。看到赣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曾正东微信里分享的照片,我还问他,去医院拍摄了?他却回答,我就在这个医院工作。认识曾主席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他也是医务工作者。我曾也问起过教授们拍摄的经验,这些医学专家们都会谦虚地说“我是新手”。只是再三地嘱咐想去医院拍摄的记者们,拍摄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拍摄中不要打扰医生。
我记起法国摄影师艾略特·厄维特所说的:摄影不是脑外科手术,它并没有那么复杂,现在比以前更容易。关键是你做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活,拓宽你的视野。所以,大众摄影时代,摄影本身没有身份,是摄影者的身份,摄影者对社会的认知,对生活和世界的关爱,成就了他的摄影作品。如果说17年前抗击“非典”时期的影像大都来自媒体记者,如今大众摄影时代的影像来自于多种人群,一线医务工作者是重要参与者。他们用镜头传递着美好、善良、关爱、坚强、责任,他们的影像再次证明,相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摄影人心灵和情感的延伸。
李晓群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学术主任
中共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国内知名介入医学专家。▲李晓群
1月31日,我瞒着家人,戴上两层口罩,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拍摄。从此以后,我每天下班都会去探访中山市定点收治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放射科等前沿科室,记录下放射科影像人的勇敢和担当。得知本院分子诊断中心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我连续五晚守在实验室,记录下与病毒最近距离接触的检验医生在密闭的空间争分夺秒检测病毒的全过程,拍摄了这群满脸勒痕的群英脸谱。我还追踪中山市“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记录下元宵节工人们边吃汤圆边加班加点的火热场景。中山市人民医院多次派出驰援湖北荆州医疗队,我也都在现场,记录下同事们送别的不舍和必胜的信心。
在拍摄过程中,虽知风险和疲惫,但太多的画面让我敬佩和感动。希望让我的镜头和文字传递真相、谱写真情,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希望。
2月中旬,中山市重症科医师全副武装、直面毒“魔”,为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做纤支镜治疗。
2月中旬,中山市护理人员全副武装,正在细腻地给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做各个部位的护理、药物配制。
2月11日上午,中山市人民医院首批驰援湖北荆州疫区医疗队(呼吸、重症精英团队)踏上了征途,临行之前,所有医院领导、所在科室同事代表赶来壮行,祝抗“疫”英雄们尽早平安归来。
今年春节以来,中山市人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承担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任务,接到缉“毒”任务后,我的同事们放弃假日,冒着被病毒感染风险,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和护目镜,经常全神贯注连续工作五个小时以上,不能喝水,不能去洗手间,难以转头,一场缉“毒”下来,口罩在他们的脸庞留下了无情勒痕,他们是在与“病魔”赛跑,与“死神”争夺,是战斗在第一线的缉“毒”英雄。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是该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自1月20日收治首个病例以来,放射科(CT室)就成为继临床之后接诊患者最多、最密切且重要的一环,全科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战之中。放射科技师江河冒着被病毒感染危险,在同科医生妻子帮助并反复核对之后,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推着床边X光机,迈着坚实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向隔离病区。
王利群
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2017年提高班学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肥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利群
随着武汉市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逐渐蔓延到全国,打破了山东肥城这方古老土地的宁静。1月25日,肥城市人民医院被泰安市卫健委定为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全体医务人员紧急取消了春节休假,一路逆行奔向了充满危险的一线战场。医院紧急从各科抽调50多人成立了3支抗新冠肺炎救治梯队。2月5日大封矿出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切来得太快,一切始料未及,我们还没做好充分准备,口罩、防护衣、测温枪、消毒用品告急。肥城的疫情虽然没有武汉、黄冈抗疫“战斗”惨烈,但仍需要医务人员用专业知识甚至血肉之躯,构成一道保卫人民健康的铜墙铁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许多医务工作者毅然选择坚守,毅然选择逆行。因为他们懂得世间所有的坚守,都是奔向团圆。
1月24日,医院第一批救治梯队队员为即将进入隔离病区的同事仔细检查防护。
1月25日,大年初一,发热门诊大夫为患者联系专家会诊。
2月15日,ICU护士陈文勇守护一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已经一周了,目前患者病情已稳定。
2月18日,参加第二救治梯队的ICU主任潘庆枚,由于连续高强度工作,睡眠不好。下夜班后,她在隔离宿舍内练瑜伽。救治梯队工作结束后,都要再隔离14天。
2月14日,小儿科收治患儿父子两人,发热咳嗽,肺部毛玻璃样变,被作为疑似病例隔离收治在感染疾病科,小儿科随即全员隔离。图为第二梯队队长、呼吸与危症科主任车波在查房,他认为治疗效果良好,肺部炎症吸收了很多。
贾晓民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
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16年开始进行摄影创作。▲贾晓民
武汉疫情在1月20日之后出现爆发,上海复星医疗集团迅速成立了新冠病毒肺炎医疗专家组,由我任组长,因我有30多年的呼吸临床经验,在2003年“非典”时期就是徐州市“非典”医疗专家组成员、徐矿集团“非典”防治专家组组长,是江苏省和徐州市知名的呼吸专家。
疫情爆发后,武汉大量病人住不上院,上海复星医疗集团下属的武汉济和医院1月23日按区政府的指令,成为武汉蔡甸区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临时改造腾出了五个病区200余张床位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该院是二级医院,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么多传染性病人,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医师严重缺乏,医院整体防控救治力量薄弱。我知道去武汉就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但大年初一一早我还是告别家人,当晚到达武汉济和医院。第二天上午,进入病区查看病人并开展工作。在隔离病房,专业相机体积较大,带进去出来时不好彻底消毒,如果防护不好,会把病毒带到医务人员的清洁区,给医务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除了工作需要,专业摄影人批准后才可进入工作。作为一线的医务人员工作需要可以带入手机,但是要用手机塑料保护袋,出来后手机也要消毒。因此,进入病房后,有的照片就会拍得不清楚。原有的手机镜头可能消毒不当等原因受损,我带了个索尼老款微单NEX-5,拍得也不清楚,就买了个新的华为mate 30手机,成像好多了,也方便。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医疗救治,因此很多感人的画面无法一一捕捉,但我知道,在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国无数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战斗在不同的抗“疫”第一线,他们无愧于白衣战士这个称号!我愿意用影像记录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战斗历程!
隔离病房住满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摄影人员如果不是工作需要,不能进入病区拍摄。如果是工作需要,有几点建议。第一,反复培训训练穿脱隔离服等,培训合格才可进入;第二,摄影器材要尽量用防护用品包裹好,只留镜头在外,包裹的防护用品在出隔离区后丢在缓冲区,出隔离区后可用酒精纱布反复擦拭摄影设备,但不能进行酒精喷洒;第三,拍摄时不得干扰医务人员工作;第四,注意不干扰病人的康复治疗,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2月6日,这位病人和他父亲同时患病住院,查房时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很担心,他的两肺感染比较重,已经有缺氧表现。经过治疗目前已经明显减轻,做出院准备。
逆行的医护人员往往在背后写名字的同时,也会写一些励志的字句,不仅激励自己,也给病人带来康复的信心。
2月13日上午,病房里传来“加油”的声音,新冠肺炎的住院病人住院后普遍有着孤独恐惧的情绪,家人又不能陪在床边,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在病房里告诉他们:“放心!会把你们治好的,大家一起加油好不好”,随着护士长举起手,病人也随着举手喊“加油”。
2月21日,医护人员在一起分析病情,力争精准施治。
2月21日上午,一位病人痊愈出院并对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表示感谢。
曾正东
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宣传科主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赣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曾正东
我作为一名在赣州市立医院工作的宣传人员,亲身经历并用手中的相机见证记录了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坚守在疫情一线的动人影像。赣州市立医院是赣州市章贡区排查和隔离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定点医院,主动请战的医务人员从1月底开始积极乐观应战,每天分两班24小时值守。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江西又先后组织了九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和随州,赣州市立医院共有六名医务人员参加。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者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2月7日,医护人员正在转移需要隔离的病人。
2月10日,正准备把病人转移到隔离点的医护人员。
2月14日,医护人员正在隔离病房对病人采集诱导痰、咽拭子和鼻拭子的标本。
蒋湧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健康传播部主任
中共党员,现为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肺炎防控工作专班一线队员,承担宣传工作。▲蒋湧
年初,湖北省疾控中心成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专班,我进入专班宣传和健康教育组,成为一线人员。
在拍摄医务人员的过程中,一次暖心的经历使我印象深刻:狭小的咽拭子采样室里,几十位采样对象脱下口罩,他们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我从镜头里似乎看到了空气中飘散的病毒。虽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我能感受到医务人员对我的担心。她用简短的话语提醒我当心,向我身上喷洒宝贵的酒精。
随着拍摄不断跟进,进入我镜头中的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多,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入职不到三个月却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护士——专行。她是卫检所细菌检测部的检测员,她用娇小的身躯承担起全省新冠病例核酸检测的重任。在镜头里,我没看到她对病毒的恐惧,只看到她一丝不苟的操作。
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从专行认真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1月25日,检验检测组主任技师李国明在样本制备室提取病毒核酸。
2月20日,综合协调组副主任医师郑立国和同事们在风雪中奔赴疫区现场。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14期·5版8版
作者:赵迎新、李晓群、王利群、贾晓民、曾正东、蒋湧
“疫”线报道相关阅读
特别提醒
在全民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
广大摄影人须遵守防范疫情的各项规定,
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