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骄傲!这是脱贫攻坚的长江力量!


有一种伟大叫脱贫攻坚

有一种骄傲叫长江力量


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今年的国家扶贫日,节点特殊,意义特别。作为脱贫攻坚期内最后一个扶贫日,脱贫攻坚战已全面胜利在望,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用一份凝聚中国智慧和中国温度的答卷,书写世界反贫困史上的伟大传奇!


令每位长江人倍感骄傲的是,这份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上,也有长江商学院和长江校友贡献的一份力量。


自2002年创办以来,长江商学院始终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为己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集学院资源、校友资源、社会资源全力投身助力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发起众多扶贫公益项目,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创新扶贫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同胞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拥抱美好富足的人生。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享15个具有代表性的长江扶贫公益案例,它们涵盖教育、民生、产业、健康、科技、旅游、环保、创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扶贫领域,在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这也是一份凝聚着智慧和温度的长江答卷!未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长江商学院将继续全力以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注入长江力量!

01
“教育+民生+产业”三大扶贫模式创新
助力老区振兴
长江商学院“吉安三位一体精准扶贫项目” 

201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90周年之际,长江商学院在这片红色老区打响了一场开拓性融合“教育+民生+产业”三大精准扶贫模式的脱贫攻坚战:


2017年5月,长江商学院和江西吉安市政府联合开办“领航井冈”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通过培养升级本土企业家,振兴老区经济;2018年6月,长江商学院“井冈山教学基地”在吉安成立,成为吉安联系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领航井冈”已完成3期共培训90名吉安本土企业家,2020年9月,“领航井冈”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再度启航,持续为吉安企业家和吉安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

2018年1月,长江商学院在国家贫困县——吉安市遂川县启动“精准扶贫项目”,资助91万元,用于建设儿童和老人活动的“爱心公寓”,为老人提供营养餐的“一个鸡/鸭蛋”项目以及针对地质灾害突发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家园”项目,通过民生扶贫,关爱老区人民生活;

2018年5月,长江商学院在吉安启动“善茶·狗牯脑茶”公益项目,通过打造狗牯脑茶优质品牌,帮当地农民走出了一条自主脱贫致富之路;2019年6月,长江商学院又在“善茶”产业扶贫项目基础上,启动了一项新的教育扶贫项目——“善茶”助学项目,通过资助遂川县贫困高中毕业生就读制茶专业并回乡就业,有机、持续带动遂川本地茶业经济发展。

敢于担当,勇闯新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昔日的井冈山精神,正在长江助力老区振兴的脱贫攻坚战中得到传承!


02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

支持西部,长江有责长江商学院“西部MBA师资培训项目” 

2018年,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长江商学院联合启动“西部MBA师资培训”公益项目,以“支持西部教育,培养精英教师”为宗旨,进一步推动西部MBA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提升我国MBA教育均衡全面发展。

2018年和2019年,项目已在青海西宁和陕西西安开展两期,与会者涵盖来自新疆、青海、甘肃、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市的高校老师近200人次。长江商学院选派熟谙中西方管理理论、教学和研究经验丰富的教授,与西部MBA教师们充分交流,共同分享长江商学院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和案例资源,深受广大西部地区高校和老师的热推。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未来,长江将继续把MBA十大核心课程毫无保留地在西部地区开展,期望与国内院校一起培养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助力西部教育发展!



03
从民生到产业,从健康到教育

一场爱心扶贫的接力赛

长江商学院“戈壁公益项目” 

在长江商学院,有一支笑傲沙漠的王者之师——长江戈友。多年来,一届届戈友在沙漠洒下了热血和汗水,也用爱心浇灌出一部戈壁公益史:


2012-2013年,长江戈七戈八校友捐赠331.65万元,在戈壁种下了340亩防风固沙的知行林,从此埋下长江公益的种子;2014年,长江戈九校友捐赠42万余善款,并带动政府投入412万元,在瓜州戈壁边缘的银河新村修建了一条20.2公里长的新水渠,引入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活水”;2015-2016年,长江戈十戈十一校友在银河新村发起“善果·枸杞”项目,打通“质量把控-品牌包装-电商分销”的完整供应链,将善果枸杞打造成优质品牌,累计认购善款近348万元,收购爱心枸杞21147公斤,直接带动436名农户人均年增收35%;2017年,长江戈十二校友募集资金43万元,通过自来水入户,解决了银河新村居民安全饮水的问题;2018-2019年,长江戈十三、戈十四校友发起“微笑1+1”项目,募集62万元善款,一对一支持了315个瓜州贫困家庭孩子一年的学杂费;2020年,长江戈十五校友发起“共植草方格,固沙护敦煌”活动,投身莫高窟风沙整治行动,继续为保护戈壁物质文化遗产助力……

从戈七到戈十五,从植树造林到民生再到教育,长江戈友的戈壁公益史,也是一场未完待续的爱心扶贫接力史!


04
入股扶贫,农民变股民
一份脱贫攻坚的“中原答卷”
长江河南校友会“精准扶贫系列行动” 

2017年,长江商学院河南校友会以河南新乡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和河南新乡原阳县原武镇为扶贫点,发起了精准扶贫系列行动:向裴寨村5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捐赠100万元善款,并以贫困人员的名义入股裴寨红色旅游项目,项目每年保底10%的分红给到贫困户;向原武镇10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捐赠100万元善款,并以100户贫困家庭的名义入股到平原示范区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原阳建华米业,建华米业每年保底10%的分红给到贫困户。通过入股扶贫,一方面让老百姓有事做,有钱拿,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又扶志;一方面助力村镇企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此外,河南校友会及河南校友会会长李勇所在的郑州永恒控股集团,又相继在裴寨村和原阳县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包括向教育系统捐赠真火壁炉和生物质颗粒燃料、捐赠学习物资、捐建知行书屋等等……“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河南校友的公益创新实践,正在让这句话从豪情变成现实!



05
打造持续进化的精准扶贫矩阵
爱心之路,步履不停
长江江西校友会“行”系列公益项目 

30个公益项目, 600名校友参与, 6000万公益捐赠额……自2012年成立以来,长江商学院江西校友会打造的“行”系列公益项目已遍布赣鄱大地,形成了由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构筑的精准扶贫项目矩阵:包括资助贫困学生、关爱孤寡老人、捐建教育设施、支援受灾难民、帮扶贫困户产业发展和为弱劳动力贫困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等……

南昌、上饶、九江、赣州、鹰潭、抚州……江西校友会每走到一个地方,就会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帮扶方式,用“平台、产业、智慧、创新的商业模式”参与到精准扶贫中,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关爱和发展的机会。爱心之路,道阻且长,步履不停的江西校友一直行走在路上!



06

扶贫扶志,双管齐下

把公益当做事业来做

长江四川校友会“仁寿精准扶贫项目”和“凉山西昌木兰班” 

2018年,长江商学院四川校友会在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清水镇启动了“精准扶贫-黑毛猪认养认购”项目,通过生态黑毛猪养殖项目帮助全村农户脱贫,并形成可持续发展养殖项目,良性循环,授人以渔。目前一期已达成40头黑毛猪认购目标,参与农户年收入从3000元/年提升到30000元/年;后期将继续扩大试点农户范围,将生态黑毛猪肉打造成成熟商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


2020年9月,长江商学院四川校友会又在凉山彝族深度贫困区成立了“长江四川校友会西昌木兰班”,通过校友个人捐资助养的方式,向木兰班60名贫困女童提供初中三年最基本的学习、生活、住宿、服装、体检等费用,帮助她们用知识改变未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秉持着把公益当做事业来做的初心,四川校友会正在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领域探索深耕,帮助更多同胞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07
  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
扶持西藏大学生自主创业
长江西藏校友会“双创公益基金” 
2017年,长江商学院西藏校友会成立后,长江校友也把“无公益,不长江”的精神带到了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西藏,先后开展关爱福利院老人、白内障义诊、为高海拔地区学校捐建星星书屋等活动,在健康、教育、产业扶贫等方面奉献爱心,为西藏发展发光发热。

2018年4月,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长江商学院西藏校友会成立了鼓励西藏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西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西藏大学生创业扶持公益基金——双创公益基金。基金成立后,已陆续支持了卓攀藏秘草本牙膏、藏荆芥深加工项目、高原藏蜜等多个西藏双创项目,其中,西藏校友会甄选投资的“卓攀藏秘草本牙膏”已成为西藏地区的双创明星企业,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还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莅临参观!


08
用科技守护生命安全
助力甘肃脱贫攻坚战
长江智造创业MBA首期班“甘肃贫困户一氧化碳报警器捐赠项目” 

甘肃,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2019年,在了解到甘肃贫困地区因居住分散、取暖方式落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频发的状况后,长江智造创业MBA首期班校友王文龙所在的兰州市安宁区百合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和长江智造创业MBA首期班校友杨新胜所在的东莞海润科技有限公司,发动长江智造创业MBA首期班成立公益项目小分队,为甘肃省三个县捐赠了500台价值18万元的“一氧化碳报警器”,并走村入户行程1300公里教会农户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让西北贫困地区的农户和藏区牧民第一次了解到可以用科技产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巩固了甘肃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未来,长江智造创业MBA校友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推动科技向善,探索用智能科技助力公益事业的更多可能性!



09
8座便民桥和200亩猕猴桃种植园
精准扶贫看贵州
长江总裁16期“毕节精准扶贫项目” 

贵州,是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2018年以来,长江总裁16期校友募集超过250万元善款,在贵州毕节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公益之路:在看到毕节赫章县安乐溪乡因山高坡陡,给农民致富和孩子上学造成了巨大困难之后,长江校友在这里捐建了8座便民桥,一举解决了村民的日常出行困难,也打开了他们通往外界的致富之路;在毕节威宁县新发布依族乡,长江校友又建设了200亩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道。“精准扶贫看贵州”,长江校友在毕节播下的精准扶贫的种子,已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0
大爱善行,健康扶贫
点亮600万尘肺农民家庭的希望
长江EMBA31期“尘肺病救助项目” 

2018年9月,长江商学院EMBA31期3班校友在公益委员、大爱清尘创始人王克勤的带领下,发起“豫西公益行——尘肺病救助项目”,前往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卢氏县探访尘肺病人。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尘肺病农民兄弟因呼吸困难导致贫病交加的困境,随后313班校友成立“长江商学院313专项基金”,计划在全国建设30家康复中心,为救助尘肺病农民、助力精准扶贫事业持续发挥力量。2019年9月,长江313基金在陕西山阳县捐建了大爱清尘第六家尘肺病康复中心,为当地尘肺病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健康服务,用更高效的方式参与健康扶贫,未来,他们将继续点亮更多尘肺病家庭的希望!



11

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只为了农民的微笑

长江校友雷文勇所在企业“铁骑力士” 

长江商学院DBA3期、EMBA14期校友雷文勇创办的铁骑力士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创新模式:


其原创的“1211”生猪代养模式(1个规模猪场+2个劳动力/两口子+1千头肥猪=纯收入10万元)“1+8”生猪产业精准扶贫模式(1个能人带领8个贫困户脱贫致富,能人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8个贫困户每年各分红5千元)将企业主营业务与扶贫相结合,使农民成为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帮助四川、云贵等地区的数万农民实现独立、有尊严的生活;2016年以来,铁骑力士先后与凉山州多个贫困县签订生猪现代循环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已带动近2000户农户脱贫致富;此外,铁骑力士组建的“乡村振兴实验室”正在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助推(融入)、村民参与”三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试图整合政府、企业、农户、产业链上下游、科学家、消费者等多利益相关方资源实现持续共益。

“商业公益化”是长江的必修课之一,雷文勇对此有独特的见解。作为首批完成长江商学院DBA项目论文答辩的毕业生,他的毕业论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极度贫困治理研究”,正是探索企业如何运用社会网络有效地实现商业扶贫。未来,他将带领铁骑力士将把1211和1+8等扶贫模式复制到更广袤的农村地区,或探索更因地制宜的创新扶贫模式,持续为推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12
旅游扶贫,活化古村
打造乡村振兴的范本效应
长江校友陈瑜所在企业“文化乌镇” 

陈瑜,长江商学院DBA4期、EMBA20期校友,现任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服务员做起,到如今负责乌镇的整个运营,她和“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一起,经历和见证了乌镇从一个默默无闻、濒临消亡的江南小镇变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江南古镇的发展进程。

20年来,乌镇的发展经历了从“东栅观光一日游”到“西栅休闲度假中心”到“以乌镇戏剧节为契机的文化小镇升级”三个阶段,已成为闪耀国际的一张中国名片。从“乌镇模式”出发,陈向宏团队又相继打造了古北水镇、乌江村等里程碑式的新项目,通过“旅游扶贫·活化古村”的思路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重要的范本效应。其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的偏僻山村“乌江村”,有望创造扶贫领域的“乌镇模式”,为更多贫困乡村探索一条共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13

公益基因,商业模式

橄榄果变“致富果” 

长江EMBA30期校友创办企业“橄榄时光” 

2018年,长江EMBA30期14位校友,在长江商学院“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理念引导下,发起成立甘肃时光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在甘肃陇南开辟橄榄种植基地,引入高科技种植、生产、管理及追溯系统,建造大面积示范园区,以帮助甘肃陇南农民解决油橄榄滞销问题,带领果农脱贫致富;同时在上海成立市场营销中心,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和全方位矩阵式品牌传播,将甘肃陇南的世界级优质橄榄油推向市场。


2019年,橄榄时光共帮助1176户陇南果农,收入共986万余元;其中帮助特别贫困户198户,增收达到39万余元。如今,橄榄时光已成为甘肃陇南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企业,并荣获“世界互联网大会”&CCTV一镇一品指定用油、获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认可等多项荣誉,昔日的橄榄果真正成了陇南果农的“致富果”!


14

大数据精准扶贫

用科技为农民工赋能

长江校友罗磊所在企业“人和数据” 


从2015年起,长江EMBA29期校友罗磊以及他所创办的人和数据,在长江商学院朱睿教授“未来的好企业应该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驱动的企业”的理念启发下,投身“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新实践,5年间跑遍20000多个自然村,服务超过2000万人,用科技和数据不断为贫困户赋能:

其创建的智能就业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岗位智能化匹配,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推荐就业岗位超12万次;其开发的劳务用工人员实名制管理平台,不仅可在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时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还可为处于“空窗期”的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率,同时帮助政府部门有效管理,目前已服务10个省份的200多万农民工。

2019年,人和数据的“大数据精准扶贫”项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收录,成为全球精选的34个项目之一。在“科技向善,商业向善”的时代背景下,人和数据将持续为贫困户和经济发展赋能,助力乡村美好生活!


15
健康扶贫,以一心换万心
持续救助贫困心脏病患者
长江校友刘启芳“吉心工程” 

长江商学院EMBA32期校友、长春精诚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刘启芳,是“三农公益人物奖”“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从2013年起,她放弃北京的稳定工作和舒适生活,远赴吉林发起救助贫困心脏病患者的“吉心工程”,带领一支一千人的志愿者团队,募集善款超过5000万元,帮助了10000多名贫困心脏病人实施了免费手术,重获生活的希望。


加入长江以来,刘启芳把长江商学院张晓萌教授教授的领导力认知、组织激励、团队协作、人才梯队建设等知识运用到公益组织领导工作中,同时在长江校友的帮助和鼓励下,更热情地投身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创新中。2020年,刘启芳校友的事迹被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加油!脱贫攻坚》报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她说:“帮助这些贫困农村的心脏病患者健康而体面地活着,这件事我要做一辈子!

 


从今日起,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享这15个长江扶贫公益案例背后的动人故事。我们希望,长江校友开创的扶贫模式,能够为更多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经验;我们也希望,这些温暖大爱的故事,可以带动更多长江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中,为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发一分光,燃一分热。

正如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教授说:“当前全球均普遍面临日益加剧的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社会流动性下降与阶层固化,可持续发展三大挑战,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需要更加紧密地通力合作,协作创新,通过科技、商业和社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为管理教育的先行者、引领者和探索者,长江商学院将继续带领长江校友把商业领域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公益项目当中,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为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贡献力量!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