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欢乐宫殿——2019 OCT-LOFT创意节 即将开幕,聚焦技术未来的问与思


当AlphaGo击败人类,算法可以打造网红,人工智能取代人力时,技术的实现彻底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社交、工作的方式。科技的发展依旧方兴未艾,技术的未来和人类生活将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


「欢乐宫殿——2019 OCT-LOFT创意节」将于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举办。此次创意节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奇异的果担任策划团队,丁博作为策展人。展览以“欢乐宫殿”为主题,内容聚焦于我们当下的技术生活及其与社会、身份、地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作为“提问者”的角色,借此激发与话题相关的各种讨论。「欢乐宫殿——2019 OCT-LOFT创意节」共分为主展览、无定游乐场以及提问集三个板块。


欢乐宫殿——2019 OCT-LOFT创意节


「欢乐宫殿」主展览部分共邀请16组国内外艺术家,展出包括交互装置、影像、声音、摄影等不同媒介的17件艺术作品,其中有9件为全新创作


艺术家名单:

塔噶·布雷恩  Tega Brain

马可·布埃蒂克福  Marco Buetikofer

爱玛·查尔斯  Emma Charles

张欣  Sheryl Cheung

崔英婷  Yingting Cui

戴建勇  Coca Dai

胡子哥  Gabriele de Seta

洛特·梅里特·埃芬格尔  Lotte Meret Effinger

怪悟  Aiwu

山姆·拉维尼  Sam Lavigne

李爽  Shuang Li

媚潇  Michelle Proksell

里亚尔·里扎尔迪  Riar Rizaldi

石青  Qing Shi

史镇豪  Zhenhao Shi

王凝慧  Alice Wang

吴国勇  Guoyong Wu

章清   Qing Zhang


「欢乐宫殿」前言


技术是一种工具,但又不仅如此;它不是中立的,而是与个人、历史及社会始终处在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之中。展览「欢乐宫殿」的标题借用了建筑师塞德里克·普莱斯(Cedric Price)于1960年代设计的项目“欢乐宫殿”。在这个项目中,普莱斯及其合作者将当时新兴的控制论、信息理论等技术,与情境主义、剧场表演结合到了一起。“欢乐宫殿”不是纯粹感官享乐的场所,而是一次对由技术带来的“新自由”的实践和反思,并强调了人类作为“提问者”的角色。此次展览试图重新开启关于技术之外部性的讨论,以回应今日有关技术的种种迷思。


今天,在现实层面,一种混合了技术乐观主义与后人类主义的趋势,可能会造成一场新的认识与行动的“危机”,也即认为大众在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仅仅处于被动状态,而技术则将以某种类似“历史车轮”的方式滚滚向前。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从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技术的未来似乎正面临“非人”的处境。面对技术的这种“无力感”,一方面来自想象中的未来对当下状况的合法化,另一方面则产生于技术本身与其可感化呈现之间的断裂。我们往往只关注技术愿意呈现给我们的那一面,却忽视了技术表象背后的结构与逻辑及其外部性影响。


展览 “欢乐宫殿”认为,未经反思的技术,是不值得拥有的。也许,技术的未来不该是一个产品,而应是一个地方、一种与技术共处的方式。此次展览所呈现的创作与研究,分别从实践者各自的角度,回应并拓展了展览所提出的问题,引发观众对技术背后的机制及其与我们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讨论。


01《新器官》

网站,纸质档,单频道视频,10'10",2018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互联网比你想象的更了解你?也许你在谈话中提到了一些后来出现在网络广告中的内容,或者注意到网络内容根据你的实际位置而变化。《新器官》收集、归档和调查了企业监控的理论和实例,整理出一些关于奇怪的在线广告的故事(这些广告似乎知道得太多了),以及你为什么会看到它们的原因。


塔噶•布雷恩(澳大利亚)和山姆•拉维尼(美国)的创作重在审视由计算系统与互联网催化的行为、欲望、语言和商业的变迁。两人曾联手模拟跨国组织,在纽约开过一家约会服务公司,并曾参与在线观众分享“安然事件”的邮件档案。



02《数据虚构》

实验性视频游戏,2019


实验性视频游戏《数据虚构》在探索有关数据生产和消费影响的另一种叙述方式。作为非物质数字个体,玩家将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穿梭于各种协议、软件和数据中心,遭遇个人记忆、研究材料的碎片、音乐和垃圾邮件等构成的零散叙述。《数据虚构》希望引发一场批判性的辩论,这场辩论植根于社会结构、情感体验中,并且急需持续的重新定位。该作品通过展示多种视角探讨数据消费的复杂现象。



马可•布埃蒂克福(瑞士)和洛特•梅里特•埃芬格尔(德国)一直从事多学科和跨领域的创作,媒介涵盖视频、装置和表演领域。他们艺术实践的重心在于分析数字技术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艺术家组合致力于为机械和生物生命体创造碰撞的空间,以探索数字和物理环境之间的界限。 



03《白山》

16mm高清视频, 20'56" ,2013


《白山》是一部16毫米胶片拍摄的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佩蒂恩(Pionen )数据中心的故事。影片从索德马尔姆(Södermalm)周围的大致地形开始展开,逐渐深入到地表之下,揭开了通常隐匿起来的网络基础设施的面纱。


爱玛•查尔斯(英国)是艺术家和电影制片人。她以实验性的方法处理影像和声音,基于调研的作品广泛触及非虚构领域,并反复出现技术、资本主义和景观等主题。其创作游走于纪实与虚构的模糊边界,往往揭示出电影环境和我们生活经历中都存在的虚假性。



04《记忆体的碎形》

多媒体装置,190x300cm,2019


《记忆体的碎形》延续了艺术家长期以来对自然、工业、电子环境的调节和介入,以勾勒当代社会中的宇宙本体和未来寓言。作品中的硬碟为近17年间于深圳因故障、损坏而淘汰的电脑配件,我们透过聆听它们的机械运行去阅读记忆的独特姿态和身体记忆,揭示内在的生命声域。此作品由张欣和林亭君合作完成。


张欣(加拿大)的艺术实践关心的是内在声音,物质运动中所产生的声音回馈,作为推论和实践的媒介,去提炼一个主观的世界脉络。张欣生长背景中受多重文化影响,生命体维系着数个观点和社群的情感认同,以聆听不同世界的声音,找寻开启交涉和调节的空间。



05《傲慢的判定者》

装置, 150x200cm,2019


由于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以图形、字母、图片、行为、问题、语音、视频为基础的验证码不再有效。如果一位盲人使用苹果的屏幕朗读器却不能读取验证码,该用户是机器人吗?该项目旨在指出验证码的隐形判定偏见。二元条件判定下的“我是人类”被构建成通往一切网络信息的钥匙。《傲慢的判定者》将为参与者绘制身份头像。几十个基于现存的关于验证码的问题将对参与者身份做出简单粗暴的命名判定。对错判定对应着参与者的面孔绘制。项目将作为一个窗口为参与者服务,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傲慢的“机械”视角中被定义为人类或非人类。


崔英婷,生活工作于广州。是一位从社会现场出发的跨媒介艺术家。以摄影、雕塑、行为、剧场、影像、交互装置、游戏机制为媒介,探索社会现场与艺术的可能性。她通过游戏或游戏化的方式去模拟,解构和重构现实。



06《十万个看手机的人》

数码照片,尺寸可变,2012-2019


戴建勇通过在世界各地,在各种场景、时间、距离维度下拍摄10万个看手机的人,展现这一行为模式所呈现的跨种族、人群、职业的全人类共性特征,反映现代化工具对人时间、精力和情感的掠夺。

戴建勇,生于江西婺源,影像艺术家。入围三影堂奖和集美阿尔勒,参加上海当代艺术馆和熊本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并受到BBC,纽约时报和德国之声等媒体的报导。



07《微王国》

装置,2019


2014年,腾讯微信App上线“动态视频”功能,允许用户拍摄和分享最长6秒钟的视频。视听装置《微王国》在一个长时段里集结了这些短视频的片段,通过改造微信朋友圈标志性的九宫格,借助源自用户的视频摄制学,来呈现可供展览的主题。通过将平淡无奇的场景与表演性的举动、含有个人创造力的社交事件并置,《微王国》证实了微信短视频奇异的物质性和它们作为偶然性镜头的循环,鼓励人们思考民间视频制作的未来。


胡子哥(意大利)是媒介人类学者。拥有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是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其研究工作以民族志为基础,横跨多个地域,着重于研究中国的数字媒体发展及民间创造力。


媚潇(沙特阿拉伯)获得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的艺术与科技文化硕士学位。她以影像、声音、行为、互联网从事艺术创作。



08《可爱疯waIphone》

树脂塑料,18x10x5cm,2019


waiPhone(可爱疯)是AIpple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 是一款基于发展心理学设计出的可发展产品(Developmental Product )。waiPhone初始化后,会处于“幼儿状态”,使用者需要通过累计陪伴时间,令waiPhone各功能模块逐渐发育成熟。不同于通常商品对消费者愿望的及时满足,waiPhone使用者必须要经历产品成长才可能获得完全品,同时发育过程不可逆,不同时期的形态功能会逐步消失变更。


怪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他的作品关注当今时代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不断消解趋势,以及人类面对不可遏制的巨大力量时的行为反应。通过作品演绎出某种力竭的拟像,以此来体验临界与洪流中的个人意识,并利用雕塑、影像、装置、表演等多种媒介对主题进行表达。



09《训练姿势》

装置,在线,印刷,2018


山姆•拉维尼尝试通过随机选择训练系统的原始COCO图像来匹配人的姿势。python脚本选择一个随机的COCO图像和主题供给人模仿,然后使用OpenPose实时跟踪自己尝试匹配其姿势。当姿势匹配成功时(在阈值内),系统将自动拍摄照片,然后将其叠加在原件上。



山姆•拉维尼(美国)是一位艺术家和教育家,其工作涉及数据,监视,警察,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化。他曾在ITP / NYU,The New School和Poetic Computation学校任教,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学院的Magic Grant研究员,以及《 New Inquiry》杂志的“特殊项目”编辑。



10《T》

四频录像,15'17'' ,2017


从“脚”的意象出发,艺术家将一名“直男”在淘宝女袜店的客服经历、自述式的絮语回忆、网络语言与文化象征交织在一起。通过非线性叙事手法和碎片化的视觉形式,影片展现出性别在社会和家庭结构中被赋予的刻板印象,和在虚拟的想象场景下的表演性。

 

李爽是一名艺术家与写作者,现工作生活于上海。2014年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媒介研究专业。李爽的创作聚焦于“媒介作为按摩”的概念,探讨后殖民与全球化议题,以及二者的共谋效应。



11《锡石》

影像装置,纤维屏幕,iPhone手机,尺寸可变, 2019


《锡石》是在印度尼西亚的邦卡岛调研后拍摄的,探讨了岛上锡矿与劳动力变迁及当今科技的复杂纠葛。锡金属以其低熔点和高导电性成为所有电子设备的必须元素,而作为世界最大的锡产地之一,邦卡岛占了全球锡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在影片中,里亚尔通过从矿山到美术馆的过程,从社群、政治与采矿活动间的紧张关系,到塑造了岛上人类及其他物种生活的地理形态等面向, 追踪了锡的物质性的变化。从被地下提取出来的一刻,到在地球另一边作为电子垃圾被埋葬,锡流通全球,是影响了我们对技术产品之依赖的一个动因。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块邦卡岛的碎尸。



里亚尔•里扎尔迪(印度尼西亚)是一名艺术家和研究员,现工作生活于香港。他关注资本与技术,能源开采和理论虚构之间的关系。其作品对瞬时性、影像政治、物质性、媒介考古学和技术的不可测结果提出普遍质疑。他运用现场录音和基于编程语言的拟音技术创作声音小说,并将其表演出来。



12《动物园对面是天文馆》

单频道录像,74’,2018


北京动物园和北京天文馆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功能化公共空间,与自身的现代性进程密切相关,动物园最早是清代农业研究的场所,天文馆则是受苏联及东欧国家影响而建设的科普性场馆。作品也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某种认识倾向,以预言和科幻小说的方式投射到曾经的社会历史之中,这些也曾经是我们的未来。



石青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激烈空间”,“重庆工作研究所”和“江南基栈”创办人之一。组织了”地方工作”、”腹地计划”、“上海电影地理“,“写一切”等项目。强调艺术研究和写作,以及游牧式的工作方法,工作集中于自我组织,空间生产和技术转向,主张以历史的角度进入实践想象。



13《日照、炎热、潮湿》

装置,不锈钢管,波纹铝板,纸板,干棕榈叶,干蒲葵叶,尺寸不定

单频录像,彩色,有声,5' , 2019


史镇豪走访了好几个东南亚的城市,熟悉的日照、炎热与潮湿,敞开式的建筑、往街道延伸的阳棚与枕着门阶在泥土上熟睡的人。这些经历让他开始对“热带建筑”感兴趣,因为它直接回应着土地、气候与南方生活的关系,关于人与无法选择的生活,及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南方生活”的“南方”到底指向哪里?在他看来,这指向的不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是一种人与空间的关系,人重新厘定空间边界的逻辑。


1989年生,现生活、工作于广州。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油画学士学位;2012-2013年任黄边站HB STATION研究员;《冯火月刊》成员。



14《角锥体与抛物线 I》

16 mm 胶片扫描至高清录像, 6'38" , 2019


《角锥体与抛物线I》将电影《超时空接触》中的场景与在新墨西哥州的射电天文观测台“超大阵列”以及横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三座玛雅金字塔卡拉克穆尔、乌斯马尔和科巴拍摄的16毫米镜头编织在一起。这部作品是多集电影系列中的第一集,这个系列想象几何形状如何作为进入平行世界的入口。用于收听天体和事件发出的信号的现代射电望远镜的抛物线形状,以及与之相似的,祭司用来与人类领域之外的力量进行交流的古代玛雅巨石的金字塔形状,都可以被理解为过渡到其他宇宙的方式。正如第一集结尾处无实体的声音所问:“那边有人/物体在吗?”


15《无题》

镜面发热装置 ,2019


这是一件全新的作品,是艺术家王凝慧为2019 OCT-LOFT创意节的主题而创作,暂无描述。


王凝慧生于中国西安,拥有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国际关系学士学位,加州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和纽约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她曾是巴黎第一大学的一名研究员,柏林Villa Aurora研究员,并获得了加拿大艺术委员会的多项重大资助。



16《无处安放—中国共享单车坟场奇观》

△深圳福田八号Futian No.8,Shenzhen, China 静态照片

静态照片、视频、VR及一本书的集合文本,2018-2019


2018年1月起,摄影师吴国勇历时一年多时间,跑遍国内曾被共享单车占领的城市,暗访了50多处共享单车坟场,用航拍、地拍、VR、视频、音频等多媒介方式记录下这个社会奇观。无处安放的不仅仅只有共享单车,更有我们对这世界的执念,对财富的梦想,以及在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吴国勇1963年出生于中国湖北襄阳,曾为水利工程师,1992年南下闯荡深圳,以其专业知识谋生。现居深圳,自由摄影师。



17《博伊尔斯顿街886号,波士顿,美国》

单路视频,监控录像、铁、投影布、投影仪,2016


艺术家在波士顿爆炸案发生一年后来到当时拍摄到犯罪嫌疑人的监控器所在地。以原监视器所在的视角重新拍摄一组捕捉街道行人的影像。并在该视频中圈出具有恐怖袭击犯罪嫌疑特征(头戴帽子)的行人。当画面以日常背景重置后,任何一名公众在监视情境下根据条件被分类。在该作品中,通过监控手段指涉特定人群,公众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同时被迫交换集体隐私。我们正在被监视。我们都曾被怀疑?


1977年出生,现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是上海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他早期的创作荒诞和幽默暴力的行为艺术, 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录像和装置语言,其作品表现混淆了的现实与虚构, 荒谬与合理的边界以及轨迹。正如哈罗德·希曼所说的“游走于荒诞的边缘”——是章清的力量所在。与此同时他以夸张的方式关注墨守成规的观念。



作为此次创意节的开放板块,“无定游乐场”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即兴空间。我们鼓励任何有关技术的研究或研究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讨论有关技术的种种疑问。通过公开申请的方式,我们将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链接起来,重新定义这一空间的使用方式。“无定游乐场”将可以是游戏的、表演的、工作的、全参与的互动空间。此外,也将组织丰富多样的公共项目,从不同角度与观众一同反思并回应当下的技术生活。


征集入驻方案进行中,

请点击此处获取更多内容

《提问集》作为此次创意节的出版内容,希望可以通过一系列阐释性的提问,引发读者/观众对相关技术议题的关注。今天,技术常常被封装为各种各样的产品,而这些提问将深入这一现象的背后,揭露并填补技术运行的机制与其表现之间的断裂,并努力推动一种更加多样且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讨论。




关于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园区秉承“创意设计、当代艺术、先锋音乐”三大主要文化特色,定期举办各类型文化艺术活动,打造了包括OCT-LOFT公共艺术展、T街创意市集、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OCT-LOFT创意节等知名活动品牌。作为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园区致力于构建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以文化和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国际化生态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