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京说定州十】定武兰亭在定州 不知国宝藏何处

2016-04-21 韩振京 定州论坛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主编微信dzsonglaoer(宋老二)/dingzhou(扁豆)

【主编邮箱】biandou@biandou.org

【新朋友】点击上面蓝色字“定州论坛”关注本账号



《振京说定州》栏目开通啦!本栏目每周一期,在周三或周四进行发布,由号称“定州活化石”的韩振京老师主笔,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够更好的向大家推广定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知识。

       韩振京,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8月26日,大学专科文化,副教授级职称,现任《定州市志》、《定州年鉴》主编。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保定市级劳模,定州市文化名人。
       韩振京自1970年入伍并参加工作,1980年从事文秘工作,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地方志》、《中州古今》、《燕赵文化》、《河北地方志》、《三元论坛》、《乡音》《荷花淀》等杂志,《国防战士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发表文章200余篇。1989年始专业从事方志与文史编纂研究,主编出版的主要著述有《定州市志》、《定州市志(1990——2008)》、《定州年鉴》(三卷)、《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简史》、《定州市风物志》、《定县地名志》、《苏东坡与定州》、《定州历史名人图谱》、《定州市第一届修志文集》、《中山文化纵览》、《百孝善为先》、《定州历史编年》、《定州读本》等十几部上千万字,其中《定州市志》、《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第第一届修志文集》、《定州风物志》、《定县地名志》分获河北省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上期回顾:

【振京说定州八】定州战国中山国“顾”都城遗址后续追踪

   享誉古今中外的中国十圣之一,书圣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集序》,真迹已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随其它珍品一并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


因此便将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临摹的《兰亭集序》刻石视为国宝珍藏于宫中。五代梁时,石刻运到汴京(开封)。石晋末年,辽兵攻陷汴京时被辽兵掠走。不料,辽主耶律德光在回国途中行至河北滦城时不幸病逝。辽军顿切大乱,混乱之中官署急忙收拾细软回程。故将石刻等重杂遗弃。宋庆历年间(1041 ――1048),定州人李学究偶得兰亭石刻,并将摹本献于时任定武军节度使韩琦,因韩琦坚索其石,李学究被迫另刻一石献上,而将真石深埋藏匿。李学究死后,其子掘出刻石摹印拓贴每本售价千钱。因当时定州为定武军节度使驻地,故称该刻石为“定武兰亭石刻”。


据定州旧志记载,宋景文任定州知州时,曾用公款替李学究之子还清债务,赎回刻石藏于州库。宋熙宁四年(1071),定州路安抚使薛向将其镶嵌在州署东园葵亭西墙上,后来又嫌人们摹打之声烦人,便照样另刻一石,镶于府外谯楼之下。薛向之子薛绍彭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对其十分珍爱,便又刻一石将其石换走,并故意将石刻中的湍、流、带、右、天五字斫损以资区别。所以,凡拓本中此五字不全者,即古人所称“肥不剩肉,瘦不露骨”之定武本。


这样,定武兰亭刻石便有真一假三共四石。真石无疑乃稀世国宝,但假石系古人由真石所拓,保留了原版的风韵,也属书法珍品无价之宝,故历代书法家极为重视。目前我国现存金石著录最早的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集古录》,书中记述道:“定武兰亭又有别本在定州民家二家,各自有石,较真本纤毫不异”。欧阳修如此肯定,而且有比较,显然是亲眼目睹后才有此论。但文中所指“民家二家”未记村名姓氏,究系谁家,从宋至今仍然是迷。


定武兰亭拓贴在元代已属罕见。根据考证,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珍藏定武兰亭两本。明代弘治年间定武本盛极一时,清高宗乾隆亦好书法,于养心殿暖阁藏有历代书家名贴,定武兰亭亦在其中。其后嘉庆、道光朝曾予拓印并有名人题跋。1968年台北永祥印书馆有元拓周伯温藏五字不损之定武本。197082日,台北书法家严世远先生在古都街逛书摊时,发现清道光乙巳年(1845)印行的王羲之定武兰亭字帖,并以200元买回。1972年台湾华夏出版社将定武兰亭收入《三希堂法贴集》第三卷刊印。197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字帖特展时,除此之外,另有赵孟頫所藏附子昂以素绢临摹本一帧。

国宝在定州,究竟在何处?如得以发现,定将引发巨大轰动。

(附电视专题片《神秘的定武兰亭》截图)

定州论坛首页回复“韩振京”获得《振京说定州》系列内容推送。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定州微社区…吃、喝、玩、乐、购,尽在定州微社区…

【定州微社区】---您口袋里的“网上定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