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京说定州十三】定州·寻踪一位文化大师 九百多年前在古城所留下的足迹

2016-05-28 韩峰 定州论坛
点击上方小蓝字关注定州论坛

【微信】dzsonglaoer(宋老二)/dingzhou(扁豆)

【邮箱】biandou@biandou.org

全定州都在关注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振京说定州》栏目开通啦!本栏目每周一期,在周三或周四进行发布,由号称“定州活化石”的韩振京老师主笔,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够更好的向大家推广定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知识。



       韩振京,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8月26日,大学专科文化,副教授级职称,现任《定州市志》、《定州年鉴》主编。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保定市级劳模,定州市文化名人。
       韩振京自1970年入伍并参加工作,1980年从事文秘工作,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地方志》、《中州古今》、《燕赵文化》、《河北地方志》、《三元论坛》、《乡音》《荷花淀》等杂志,《国防战士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发表文章200余篇。1989年始专业从事方志与文史编纂研究,主编出版的主要著述有《定州市志》、《定州市志(1990——2008)》、《定州年鉴》(三卷)、《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简史》、《定州市风物志》、《定县地名志》、《苏东坡与定州》、《定州历史名人图谱》、《定州市第一届修志文集》、《中山文化纵览》、《百孝善为先》、《定州历史编年》、《定州读本》等十几部上千万字,其中《定州市志》、《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第第一届修志文集》、《定州风物志》、《定县地名志》分获河北省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定州·寻踪一位文化大师

九百多年前在古城所留下的足迹

枕京

一个远离当今社会却世所共享的历史老人;一个官场坎坷、时起时落、屡遭贬谪的王朝大员;一个精诗文、通音律、善书画,开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的大家文豪;一个热爱民众、勤政务实、忧国忧民,所到之处,成全一方的千古奇人。他所历经的每一瞬间,也如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浑涵光芒,雄视百代”。他,知定州虽仅半年,但是,他跟同时和后世人们所留下的巨大文化遗产以及建立的、持久的、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永恒不朽,代代相传。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苏东坡。

《定州简史》苏东坡画像

地方志编撰的苏轼专辑

苏轼知定州作品选

民国年间版秧歌剧本

古城老街塔胡同

上世纪30年代的定州塔

千里赴贬所,治军泽边民

祐八年季秋,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带着重重心事,步履艰难地跋涉在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上。他们主仆相携,经过近一个月的行程,才抵达定州贬所。

宋代的定州为北方重镇,距宋辽边界二百余里。九十年前,辽兵由此长驱直入,直逼澶州,御驾亲征的真宗皇帝在大兵压境的情势下被迫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三十万岁币的代价换得了暂时的安宁。从那以后,君臣耽于苟安,军备日见松弛。到苏轼出知定州时,这里已到“边政颓坏,不堪开眼”的地步。“帑廪日益困,农家日益贫,禁军屡逃亡,饥迫聚盗贼”。市井萧条、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就是对当时真实之写照。面对满目萧然、国难当头之际,东坡上任伊始首先就巡视沿边各镇。这天,会同幕府孙敏行、主簿李之仪等来到了易县大悲村,是时天色已晚,便搭告客栈下榻歇息。进餐之时,旁边几位猎人开怀畅饮,旁若无人的大声喧哗,李之仪起身将要制止,却被东坡示意:要他们讲下去。其中一位红脸大汉滔滔不绝地说:“我们跟冉氏兄弟两位首领团结了好几十位弟兄,结拜了一个弓箭社,习棍练武结伙打猎,乡民们受益匪浅。元丰年间冬,北界群贼常来这边打劫,祸害乡民。有一次我们弓箭社召集了四十来位弟兄,在冉氏头领的带领下,埋伏在峡谷两侧,当贼寇一露头,我们就打了他个措手不及,并取了贼头的首级,从此边贼再也不敢来胡作非为了”。听到这里,东坡站起来连声称赞“干得好,干得好!”顿时惊呆了这伙猎人。当得知是新任定州知州兼河北西路马步军都部署总管苏东坡大人时,众猎手立即顶礼膜拜。交谈之中,东坡赏酒一坛痛饮,酒后众猎手拜辞。东坡时有感触地说:“这真是中山大地藏英豪啊!”

回府之后,东坡很快给皇上写了《乞修弓箭社条约状》奏文,并将其立为地方保边安民之条法。同时,着手组织各村庄建立少壮弓箭社,把18~45岁青壮年组织起来,“带弓而锄,佩剑而樵。”一面生产,一面备边,分番巡逻,遇有“虏情”,击鼓相召,顷刻可至千人。

仅仅3个月时间,定州治下的588村组织了弓箭社651个,成员达31400余人,比所在驻军总数还超过了6000多人。他们“人自为战,虏甚畏之”。

与此同时,整饬军纪,惩恶布新。对定州路副总管王光祖、都统石曼华等一些违法乱纪的高级官员进行了严厉处置。对千夫长戈振飞等一批苛扣军饷、聚众赌博、放债取息、执法犯法的中下级官员“付狱按治”。对少数罪大恶极命案者“捽首斩之”。正法之举大得民心,百姓们称颂:韩琦(庆历八年定州知州)治军之道又显神通。

众春园平面图

韩苏祠

宋代 古众春园(行宫)

宋人在定州塔记述苏东坡登塔的题记_

定州旧志存苏轼真迹

苏轼寿星图

信步飞狐口,偶得雪浪石

离开易县,东坡一行来到涞源交界的飞狐口。此地为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汉以来,历朝引兵把守的重要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山民的引领帮助下,东坡异常艰难爬上崖顶,只见这悠悠太行,蜿蜒起伏,雄关漫道,悬崖峭立,大有云山万里,剑戟千重的气势,完全可与泰山相媲美。时下这飞狐天堑,在这位政治家、思想家、诗人、画家的眼里,它是治国安邦的天然屏蔽;是“天工造物”与“人文化成”的统一;像仙人竞游的神话;象“蜀士”画端的浓笔。把祖国的山川秀美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连在了一起,把个人的得失与百姓的安危连在了一起,并常常自铭小臣还“国恩未报”“少效愚忠”。

在返回署衙之后的一天,东坡偶然又在中山后圃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呈梯形立体,黑质白脉。仔细观看,犹高峡落水,石泉涓涌。似银河夜空,繁星弯月,依稀可辨。便很快联想到飞狐天险和名家的画轴,多么奇妙的巧合啊!没想到这块小小的驳石,竟也呈现了这大自然千变万化之形态,把这些鲜为人知的世间万象献给了四方人士,让人们尽兴地去欣赏它、探求它、享用它,于是挥毫写下了一首气势非凡的“雪浪石”诗: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苏公以丰富的联想和恰当的比喻,见此奇石,就似乎看到了群峰争雄的气势,飞狐天堑的峭立,江堰环水的秀美,天工造物的神力。难得的是事物总有双重性,“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也要伟人扶”。正是东坡出知重难边郡,不仅成全了一方热土,给这里的一草一木注入了灵气,让这片土地增添了人文性色彩。同时,也让这位哲人在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中脱胎换骨,并获得一次次的艺术升华,由此也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民众、享受大自然,并在“天人同一沤”的感慨中与民间建立起一种持久的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和永恒的关系与情感,并获得了继往开来的壮丽和永载史册的褒扬。

八角井

雪浪

东坡石雪浪

北岳庙存苏轼《行香子》诗

故宫藏定瓷孩儿枕

国宝 定瓷白釉龙首莲纹净瓶

北岳庙祈雨,定窑坊题诗

曲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区,战国时期属于中山国,唐宋以来均为定州所辖。这天,东坡在新任主簿原曲阳县令李之仪的陪同下,去往定瓷窑场视察,正好路过县城顺便到北岳庙参谒。经端叔介绍得知,北岳庙原名安天王圣帝庙,简称真君庙。建于北魏时期。为祭祀北岳之所。苏东坡是一位虔诚的道家信徒,一生嗜求炼养。所遇道观佛寺必参。来到庙前,只见人山人海,香火异常兴旺。有的农民竟搭起神棚,头戴柳编帽,抬着泥塑像,敲锣打鼓,求天降雨。寻问方知,因为去冬少雪,春又无雨,庄田龟裂,旱情百年不遇。村民们每天三五成群上庙烧香,请苍天保佑,救生灵免于涂炭。东坡见此情景,心情万分沉重。转身对李之仪说:“五日无雨则无麦,十日无雨则无禾,无麦无禾,何以国泰民安”。遂即写好祈雨祝文,和乡亲们一同签名跪拜,望老天行云施雨、赐降甘霖。上香之后,东坡马不停蹄赶往定瓷窑场生产地涧滋村。

定窑是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它创始于隋代,经过唐、五代两朝探索和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成功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体系。到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史有宋仁宗斥张贵妃接受臣僚王拱宸馈赠的定州红瓷的记载。

来此之前,东坡虽然在朝中对定瓷早有耳闻,但今日一见,立即对其宏大的生产规模所震惊,它东起龙泉镇通天河畔,西达燕川山下,方圆约有20余里。在民间所说的一溜十八坡中,有“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之称。

东坡深入到作坊亲自听取了窑主人的介绍,观看了工艺流程和库存展品,对各种精美的器品赞不绝口。只见盘、碗、瓶、尊、炉、枕、盒、钵等各种不同品类,其刻花奔逸潇洒,刀行似流水霖亲,花成如满月。白瓷温润如玉,器薄如纸,叩击如磬,不愧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其它兼有的黑釉、酱釉、绿釉、铁红釉等名品种中,装饰华贵典雅,制范精细,器形端美,工艺达到了至佳至极程度。

东坡回府之后,欣然题《试院煎茶》诗一首:

蟹眼已过鱼眼生,

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

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

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日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贪病常苦饥,分无玉盌捧娥眉,且学公家作名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甫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东坡把带回家的瓷品除去几件自己留用,还挑选了几套送给子由,并附《寄镏合刷瓶与子由》诗一首。

老人心事日摧颓,

宿火通红手自焙。

小甑短瓶良具足,

稚儿娇女共燔煨。

寄君东阁闲蒸栗,

知我空堂坐画灰。

约束家僮好收拾,

故山梨枣待归来。


北宋定窑白瓷人物付舆

北宋定窑白瓷人物付舆

北宋宋定窑褐釉鹦鹉形水注

绿油蝶纹方形瓷枕

定州博存《施注苏诗》绘图

文庙东坡双槐

心醉济窦涧

元祐九年清和初,曲阳济窦涧,重峦叠翠,云遮雾绕,山泉溪流,曲径通幽,景物非常迷人。东坡到此就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山清水秀之中,并感受到许久不曾有过的愉悦和宽慰,昔日的烦恼和郁闷不知不觉消融在山间水畔而不见了踪迹。这纯净无染的大自然将他那活泼开朗、浪漫洒脱的天性重新激活了,他要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上苍所赐予的温暖怀抱之中,去尽情地体味享受一番。

东坡忘记了一路的劳累,一鼓作气便攀登到美人峰的漱玉亭。脚踏芳草地,手摸白云天。只见远处狼牙嶙峋,耳边松风萧瑟,脚下紫气缥缈,石间泉水叮咚。缘涓涓细流,到涧水潭边,仿佛亲临蓬莱仙境,龙潭幽谷,别有洞天。潭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茂林苇蒿之中,不时传来鸟啼虫鸣。好一个清爽世界,顿时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是时,东坡的目光却突然停在了几叶起伏不定的浮萍上,小小的浮萍,在水中荡漾,若隐若现,沉浮不定,要不是身上还系着一丝纤弱的根须,随时都有可能被冲走,任凭风浪起,不知落谁乡。他不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不也和这浮萍一样吗?这些年来,就像生活在政治漩涡之中,时被推向巅峰,时被抛入低谷,在一次次的放逐中苦渡,颠沛流离、身无定所。回想起早年满腔的报国之志,可以说是对朝廷赤胆忠心,鞠躬尽瘁。对黎民抚爱有加,甘为孺子。但如今却小人得志,邪恶当朝,朝廷忠奸不辨,良莠不分。好人遭打击迫害,诽谤诬陷,实在让这位皇帝的老师失望和痛心啊!往事不堪回首,前途实属难测。东坡令随从取出文房四宝,挥毫写下《行香子》一首: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苦劳神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取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背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写好之后,东坡斟酌一番,感觉还不尽意。于是又饱蘸浓墨,在一块巨石上写下了“浮休”两个大字。这两个字和所题之诗,很可能就是当时大师由感而发之心际袒露吧!

苏轼出行济窦涧

苏轼济窦涧题字

小山庙遗址

创酿中山松醪酒

苏东坡喜欢酒,酒几乎陪伴了他的大半生,尤其到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日不可无此君”,但只是酒量很小,仅有“三焦叶”罢了。

苏东坡在少年时代是一个口不沾酒的人,有“少年多病怯杯觞”句为证。也许跟从政以后官场应酬有关,慢慢地跟酒有了不解之缘,“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正是如此,从“独酌”到“嗜饮”,并逐步找到了酒是“钓诗钩”“扫愁帚”的自我感觉。后来俨然成了一位酿酒的专家。

最为宝贵的是,酒不仅给这位文学大师一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痛苦和泪水,也给他带来了大量的创作灵感,在酒的驱动下,大量的杰作也应运而生。

元祐八年十月,苏东坡定州到任不久,便尝试酿造中山松醪酒。而这种酿酒的灵感,竟是屡屡被贬的坎坷遭遇和超然象外的洒脱情怀。那是由京城到定州的路上,东坡一行夜渡漳河,护送车子的士兵赤足涉水,个个被冻得嚎嚎直叫。他们点燃松明火炬,以看清河水的深浅,漳河上空也顿时弥漫了浓烈的松香味。东坡在这瑟瑟寒冷又小心翼翼的行进中,突然被这松明火炬所散发的气味所刺激,似乎通过这缕缕的香味中,嗅到了某种苦诉的感觉。触景生情,感极而悲。这些年来,自己正像一只溜溜旋转的陀螺,被政敌们打得简直无处安身。十余年间,他竟被放逐任过八个州的知州。这次来定州,作为御前侍读,朝廷要员,出守“重难边郡”,按照一般惯例,东坡理应入朝面辞,君臣共商军政大计,岂料哲宗竟以“本任阙官,迎君人众”为借口,不予召见,瞻念前途,东坡深知国是将变,心情万分沉重。是时他想:松是千岁之妙质,都没能逃脱斤斧和火烧之厄运,何况我呢?自己和这松枝、松叶、松果一样,随时可能成为他人的牺牲品。

那么有没有化腐朽出神奇的妙方呢?东坡认真查阅了与松有关的《列仙传》《抱朴子》等书记载,在《列仙传》中有一篇毛女的故事。毛女,字玉姜,住在华阴山中,凡到山里打猎的人,谁都见过她。她形体长毛,行走如飞。并自我介绍说是秦始皇的宫女,秦灭亡后入山,食松叶、松果,于是不饥不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而在《抱朴子》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成帝时期,有一猎者在终南山中,见有身长黑毛、体无衣着的飞人,踰坑越谷,如履平地,随迹偷窥,发现是一位妇人。问讯结果竟同前者一样,靠食用松叶、松果生存下来,到成帝时已有300岁了。东坡寻思,松树本身是千岁之质,定是神仙食品,人若服食松柏,能够长生不老,那该多好啊!

东坡赶忙请画师画了一幅《毛女图》,并赋诗一首《题毛女真》:“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只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东坡看着毛女图心有所悟:若想吸食松树精华,只有酿制中山松醪!这就是当初的灵感。

对于酿酒,东坡可算行家。之前,他曾尝试过蜜酒、葡萄酒酿造。现在他又开始了他的奇思妙想,定州为古中山之地,长有无数松柏,人们用来做松明的,都是些小松枝,而松明所发出的光亮和蒿草发出的光亮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与其让它变成灰烬,就不如用来酿酒,这样还有可能成为琼浆玉液,重登大雅之堂。

于是,东坡取松针、松果熬成水,然后按照所得秘方依法投料酿制成酒。拆封开坛那天,东坡进行了仔细品尝,这酒味甘甜,略带苦味,是一种特殊的仙酒味道,感觉比京城递顿司酿造的羊羔酒更美。当初他离开京城时,特地曾向钱穆父索要过递顿司酿制的酒,本以为离开了京城就再也吃不到上好的美酒了。不想自己亲手酿造的中山松醪竟有如此的品味,比那皇家的美酒一点也不逊色啊!

借助酒力的发作,东坡进入了一种神奇般仙境。他在意境奔放随缘洒脱的《中山松醪赋》中写到:“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东坡似乎看到了竹林七贤中的稽康、阮藉,盛唐李太白等饮中八仙,他们个个把酒操瓢,开怀畅饮中山醇酎。只见人人都喝得头巾颠倒,锦袍淋湿。之后就想追上东坡居士,这哪有可能呢!其实,他们只要用中山古国的松涛漱漱牙,就足有才思写作出《远游》和《离骚》的续篇。

中山松醪的酿成,东坡自然也就想到了好友,除去请同僚李之仪、孙敏行、曾仲锡、滕兴公等一醉方休外,还派专人去雄州给雄州知州兼朝廷引进使王崇拯送去中山松醪,并作七律一首向他介绍了该酒,祝他像仙鹤一样健康长寿。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黑龙泉

中山松醪酒

中山松醪赋

定州秧歌《苏东坡》

秧歌代表剧目《安安送米》剧照

秧歌情剧照

往期回顾:

【振京说定州十二】邢邑•回望古城远去的背景

【振京说定州十一】子位•百姓心目中的那般神圣

【振京说定州十】定武兰亭在定州 不知国宝藏何处

【振京说定州九】承营——定州那座飘逝的古镇

【振京说定州八】定州战国中山国“顾”都城遗址后续追踪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定州微社区

吃、喝、玩、乐、购,尽在定州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