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了这只蛙之后,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



最近一只小青蛙刷爆了整个朋友圈。它是一款叫做《旅行青蛙》游戏中的角色。


这款游戏特别“佛系”,只有一只小青蛙,每天在一间小屋子里,孤独地吃饭、看书、写信。时间到了,就背起背包出门。过段时间,又会回来重复单调的生活。


而屏幕这头的你,看着自己养的“孩子”,除了帮它拔草,给它准备最基本的饭菜,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是不是听起来一点都不刺激,甚至有些无趣?


可也正是这样一款游戏,在朋友圈火了。很多人都说:玩完这个游戏,理解我妈了,特别想给她打一个电话。

很多人玩了游戏后感慨,养蛙方知父母难,做父母太不容易了




1


说实话,玩了这个游戏,你第一个应该想到的人就是妈妈。


记得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的呱呱拿了一块最便宜的蛋糕就出门了,真的觉得对不住他,妈买不起贵的东西给你。


呱呱这一走,就是一个小时。而这一个小时,我初为人母的紧张心情一直得不到缓解,我想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这一路去干了什么


同时,也我开始等待,三叶草为什么不能长得快一些,这样我就可以给我的呱买好一点的头巾、帐篷、和碗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紧张呢,因为我看到朋友有人把这个游戏玩崩了,蛙儿子走了三十年,还没回来呢。



终于,蛙蛙回来了,啥也没带,没有明信片,也不知道他这一路干了啥,有没有吃啥亏,或者被车撞。


我们没法沟通,所以我不知道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蛙回来后,吃了大概三个小时饭吧,担心他会不会发胖。


嘿,这小崽子,吃完后就背着我在书桌上写日记了,不知道写的啥,是不是暗恋了隔壁的哪只小蝴蝶,是不是被谁欺负了。


  • 原来他跟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心事只写在日记本里,藏在父母看不到的床底。


等啊等,呱呱终于上床了,很欣慰,这孩子可能是要考清华北大的。


2


这一路看下来,是不是觉得,怎么这么像你妈和你的关系。


你们没法沟通,因为游戏设定了,他不会跟你说话。


你只能等他给你发明信片,通过明信片你知道,他今天遇见了谁,做了什么,还是说一路都是一个人。


总是一个人的时候我会担心,怎么我的崽还不去交朋友啊,别人的崽都那么多朋友。


你想他,也没办法,你不能给他打电话,叫他回家。


你发现了吗,这一切,都是他想给你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才会拥有,要他主动发出了对你和家的想念,他才会回来。


他的生活里有小老鼠,有小蝴蝶,去看海,去看瀑布,去野营,但这一切都没有你,没办法,你参与不了他的生活。


很有趣,蛙的每一次旅行,都像人生的一次次远行。


你和父母的关系注定了是不平等的,他们想把所有最好的给你,但你终究是要离开的,而且是越来越远。


他们想你,想知道你每天都在干些什么,但无法强迫你,所以只有当你突然想起了家里的父母,主动打个电话或者发张照片的时候,他们才能知道你在干什么。


这就是你在等蛙给你发明信片的时候的心情。


  • 你花钱,想给蛙最好的生活,不比别的蛙差;

  • 你的父母挣钱,想给你最好的生活,不比别的娃差。


当你点进游戏,发现蛙还没回家的时候,发现空无一人的家的时候,是不是有失落感。


你也许不知道,当你看着游戏里,自己的蛙睡的那张空荡荡的床,等着你的蛙回来的时候,你的父母也许在某一个触动的时刻,打开了你的房间,看着你睡过的那张床,等着你,什么时候回来,或者打个电话。



3


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游戏里慢慢理解了爸妈。


看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圈:


是啊,如果把玩游戏的时候,内心的潜台词打出来,大概是这样的:



是不是很像唠叨着的爸妈,又或者说,屏幕这头的我们,其实就是家里爸妈的样子。


每天点进游戏,看看有没有蛙蛙寄来的明信片,想想它又到了哪里。而这时,爸妈或许也正点开你的朋友圈,看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从字里行间揣测你的心情。



游戏中的我们,除了帮蛙蛙装好行囊,再也做不了什么。而回家的时候,爸妈除了拼命给我们捎东西,同样什么都做不了。


  • 那些忙到焦头烂额的加班夜晚,他们无能为力;

  • 那些深夜流泪的时刻,他们无能为力;

  • 那些委屈沮丧的瞬间,他们同样无能为力。



甚至在你的朋友偶尔来家做客时,他们能聊的,也只是很久以前的事——他们对你如今的生活,除了朋友圈,一无所知。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像游戏里的我们一样,傻傻地守着手机,等着你不忙的时候,给他们发几张照片;等着过年的时候,你能回家来看看。



他们唯一能帮你的,就是像收割一颗一颗三叶草一样,一点一点地攒钱。为了你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为了你能有个家,不再做空巢青年,拿出全部的积蓄。


他们也想陪着你,他们又怕打扰你。


他们只能做一件事:等你回家。


4

这个游戏最动人的地方,大概就是它告诉我们,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有无数人和我们一样,一边含着眼泪,一边微笑得努力活着。


人生实苦,生来孤独。但好在,我们还有可以去牵挂的人,我们一直被人牵挂着。


春节临近,转眼又过去一年了。青蛙回家了,我们也要回家了。正如这幅漫画中画的一样,每个在外打拼的人,不管在外面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回家永远都是偷偷擦去眼泪,留给爸妈一个微笑的自己。

图片来自@相生栗子


5

别做一只孤独的“旅行青蛙”

李洪兴


  最近,英国政府为了解决超过十分之一国人的孤独感,专门任命了一名“孤独大臣”。翻看地图,英国作为欧洲大陆边缘的岛国,历史上曾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没曾想现在国民孤独竟成困扰。专设政府大臣来“终结孤独”,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预示着不能忽视侵袭而来的“孤独流”。


  孤独,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这是个体性的心理感受,但随着人群扩大、影响加深,孤独感开始与肥胖、抽烟一样,成为一项公共卫生课题。有人称之为“社会传染病”,孤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如何识别孤独?如何看待孤独?如何对抗孤独?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越来越成为大家的事,化解这场“心理危机”需要行动起来,不能也不必一个人战斗。


  说到孤独,不免让人想起日本NHK摄制的纪录片《无缘社会》——没有朋友和社交,无社缘;家庭关系疏离,无血缘;与家乡隔离断绝,无地缘。独居老人缺少陪伴,空巢青年一人吃饭,忙碌的城市人奔走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就连儿童也不例外,2016年英国平均每天有11名儿童因为孤独而拨打求助热线。跨越各个年龄阶段,孤独成了当代生活的可悲现实。是我们与社会无缘,还是社会将我们抛下,需要审慎地从社会生长机制与个人发展路径中找寻答案。


  谈到孤独,社交总是相伴随的话题。有人说,人们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交能力的蜕化。这种观点很容易被接受,毕竟不与他人交往,就很难建立起健康的社会联系,遇事时打开通讯录,自然找不到可以拨通的电话。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建立起的虚拟社交环境,让一个人隔着屏幕能得到情绪与心理的自洽,有时舒适,多数孤单。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者并非没有辨认情绪等社交能力,而是不会施展。所以,立足社交来突破孤独者的心理防线,不是要让他们从零开始学习如何社交,而是想办法打消社交顾虑,唤醒已有的社交能力,才有利于结交朋友、走出孤独。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在社会生活中“被定义”的过程。也就是说,人需要在社会参与中定位自己。有学者曾总结美国人“独自打保龄球”的现象,他们发现美国人不愿意花时间与邻居喝咖啡聊天、去俱乐部从事集体活动,而是宁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独自打保龄球。社区生活衰落,公共参与降低,带来的是交往成本提高、社会资本流失,从这个意义上看,改变“独自打保龄球”的孤独,不妨从动员公共生活、繁荣社区生活开始。


  换个角度看,如果说孤独是一种空虚,那么让自己充实起来,不用社交也可以消除孤独感。在日本,有一档很受欢迎的广播节目叫“听众的明信片”,让听众谈生活、谈感想,而出现最多的话题是身边的动植物和四季的变化。这或许也能为我们抵抗孤独提供镜鉴——用心体会周遭的事物,形成个人与世界的对话关系,这未尝不是一种陪伴。


  这几天,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火了起来。游戏中的电子宠物青蛙,总是一个人在生活和旅行,有人对青蛙说,“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吗,不要这么自闭,多认识些朋友有好处”。佛系的玩家、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的游戏,对于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现代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治愈吧。


  这正是:隐形自孤独,莫若寻知音。


  

中奖名单公布


小伙伴们

正能量菌要公布上次推文的中奖名单啦

经过我们绝对

以下5位小伙伴将获得每人两张电影通兑券

快带上你的小伙伴们看电影去吧

没有抽到的小伙伴也不用急

多关注“越秀青年正能量”

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有福利相送

下次的幸运宝宝一定就是你


中奖名单:



陈一君 188****7876

陈家宝 188****3260

陶琳琳 136****0171

张耀彤 139****1378

欧阳东方 158****7922



领取时间:


2018年1月27日至2月3日(工作时间内领取,过期作废)


领取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龟岗德安路1号之二成教大楼5楼


热点回顾:


1.就在广州!儿童恐怖动画流入中国,别让这些扭曲恶心的画面毒害了你的孩子!

2.今年流感史上最强堪比SARS?这十大传言背后真相是......

3.《无问西东》: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4.交警砸爆车窗暴力执法,而上万网友却点赞:做得好?!?

5.“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素材来源 | 人民日报、视觉志

编       辑 | 虞丹丹

 责任编辑 | 杨宇豪 李雅君 


按个再走啦~让正能量菌满血复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