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科班出身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说:从来没什么天才,只有忘我的学习和坚持。

2017-09-01 A963设计网

——【第1231期】——


“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决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 — 安藤忠雄

建筑师是一个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安藤忠雄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未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也未受过建筑学培训,完全自学,最后却拿到了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里兹克奖。这样不可思议的经历,恐怕今后也难以被复刻!“因为没有上大学,又没有直接可以拜师的对象,所以自学。到现在为止,自己也还在学。”

24岁那年,事业刚刚步入正轨的安藤选择去环游欧洲。在书本的图片中,他看到了欧洲建筑的强劲力量,正是当时日本建筑所缺乏的那一部分。他想去那些地方,亲眼见证那股力量。他说,二十几岁时旅游的记忆,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他的作品中带有明显的西方元素),也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游学归来后,他在大阪开了间事务所,个人战斗生涯也就此开始了。

“建筑要重拾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并凸显其问题;而且建筑必须是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

建筑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安藤将东方建筑的婉约与西方建筑的豁达巧妙地糅和在一起。

他相信混泥土有很多可塑性,舍弃装饰、直接展现材料质感的美学,是初期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日本式建筑的感性之处。

「住吉的长屋,1976」

在住吉的联排别墅(1976),是安藤忠雄建造的第一座房子,是他最好的设计之一。 也是他建筑哲学的奠基之作。

安藤用一个简洁的混凝土体块代替了那座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建筑。 该建筑位于市中心,为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安藤利用在建筑上中间设立一个庭院(两端为房间),来建筑带来采光,同时也让住户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水之教堂,1988」

透过建筑物与「水、光、绿、风」等自然界要素相衔接,逐渐地净化身心,澄静思绪;完全开放的正面将一年四季当中日光的移转、随风飘散的气味、潺潺的水声... 等等的大自然景观毫无保留地传递到观者的五感之中。

「光之教堂,1989」

若没有光,公东教堂将只是冰冷的水泥空间。 生命亦是如此,若能以不凡之心,经营每一个平凡片刻, 恰如彩光,能使没有生命的对象,变得神采非凡。

那种庄严而美丽,直捣人心的空间,能否用混凝土箱子将它表现出来 ,“光之教堂”由此而生。

「地中美术馆,2004」

建筑师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术馆”因完全采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闭馆”的说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设计构想中,安藤一直想尝试建一座完全埋藏于地下的建筑,以将对自然的破坏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的共存”的境界。这座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Chi Chu Art Museum便实现了安藤大师的建筑理想。

「Fundación Casa Wabi,2016」

安藤忠雄在墨西哥海边的一个新项目Wabi宅,这个建筑是为艺术家Bosco Sodi创立的 Casa Wabi Foundation机构的总部,不仅是一个住宅更是一个艺术家工作和展览的地方。宁静的奢华是安藤忠雄先生一直致力打造的建筑精神,混凝土墙面让空间更有静谧感,纯朴的茅草屋顶,充满了度假风情,原木家具则让空间更显原生态与自然。

「安藤忠雄工作室」

1969年,安藤忠雄选择了在自己的家乡大阪开始自己的建筑之路,早期的他以设计小型住宅而出名。

▲ 如今已是五层楼高的安藤工作室

▲ 简练干净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已经成了安藤忠雄的代名词

▲ 中庭的设计保证了工作室的采光

经过多次改建,这套住宅升级成了一幢七层小楼,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内部结构更是大换血。除了安藤忠雄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高达五层的中庭将各层的开放工作间连成一体,同时也将自然光线引入周围的工作空间,在单调的清水混凝土墙面上投下流动的光影。

▲ 工作室摆满了成墙的书籍和杂志

安藤忠雄经常会抱怨“好热”、“好冷”、“好吵”,但这些抱怨最终都被安藤发泄到了工作中去。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

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

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追随多数必然迷失自己。

只能不怕孤独,继续自己想做的。

— — 安藤忠雄



更多相关热点阅读▼

再设计丨波兰老公寓改造,彰显黑白极致

专访:艾特奖提名奖获得者、澳大利亚著名华人建筑师龚耕

以人为本,生态自然化。全屋净化专家“宝联机电”设计师沙龙活动在龙华智慧谷隆重举行

沙迦大学现代风格创业中心,白色主题的开放式空间

酒馆小调的Microsoft纳什维尔办公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