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走出来的摄影师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浙江摄影出版社
近日,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选结果揭晓,廖璐璐《姐妹2011-2021》、陈杰《俯瞰污染的大地》和周强《生》获得本届“侯奖”。
■ 廖璐璐《姐妹2011-2021》
来源: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更多获奖作品👉《公布 | 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奖结果揭晓》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简称“侯奖”)是根据已故摄影家侯登科先生遗愿设立的民间项目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推动纪实摄影对当代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传统纪实摄影精神与方式的传承与突破,并鼓励纪实摄影的个性化表达。
“侯奖”全部参选项目都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仍在进行中的;拍摄周期超过1年的;需要资金支持拍摄的。值得一提的是,“侯奖”的评选会向非职业、年轻的摄影人适度倾斜,以鼓励、扶持自由摄影人,促进摄影民间力量的持续生长。
“侯奖”每届奖励作者3名,在评选结束后,组委会与学术委员还会继续跟踪、指导获奖项目的拍摄,直至选题完成。
在本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截止征稿前,骆丹谈到“侯奖”对他的影响:
最大的意义就是对自己努力方向的肯定,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始终都处在一个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是大多数艺术家都经历过的,在我看来,创作过程中保持孤独并非坏事,甚至必须这样。获奖带来的欣慰比喜悦更多一些,它是对自己追求的价值观的认同,这也是我做这个作品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我曾经说过,这是一个雪中送炭的奖,那几年创作非常艰难,拍摄经费很紧张,这笔奖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解决了好多实际问题,对于“侯奖”我一直心存感恩。另外,获奖也是一次机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作品并喜欢上它。
2011年,骆丹凭借作品《素歌》获得第三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骆丹《素歌》
怒江峡谷,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部,横断山脉的南端,长约400公里。2000年,怒江峡谷和与它平行的金沙江峡谷、澜沧江峡谷以“三江并流”的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自然遗产。千百年来,6万傈僳族人和3万怒族人生活在这个峡谷里,他们常年在贫瘠、稀少、分散于山地之上的田地里,用几乎原始的种植方式终年劳碌,换来起码的温饱。一百多年前,几位来自英国和美国的牧师将信仰的种子播撒在这里。
今天,这些傈僳族人和怒族人坚守着对上帝的虔诚,他们依然贫穷,但内心澄明、欢愉,充满光明。目前,基督徒已占到当地人口的70%。相对于中国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物质成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人们普遍迷失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生活在怒江峡谷的人们提供了一种重要参照。
从 2010 到 2012 年,骆丹在这个峡谷,用一百多年前的摄影工艺(湿法火棉胶玻璃版摄影术)为当地人拍摄照片。相对于现在的数码相机,湿版摄影的过程和工艺漫长而复杂。他用一辆面包车改装成移动暗房,便于在拍摄现场把几分钟前拍摄的底片冲洗完成。我与被摄者需要事先有很好的沟通。在静穆、诚挚、信任的氛围当中,每一次镜头打开都成为庄严的仪式。摄影师相信他们是来自上帝的礼物,他希望用这种几乎与他们原始的耕种方式同样原始的摄影术,留下那些神奇的灵光。
△ 感恩节的聚会,瓦娃村,2010 年
△ 老姆登村的金玛伟,2010 年
△ 杨杜蕾和杨化林姐妹,瓦娃村,2010 年
△ 何玉娟和她的儿子何圣杰,老姆登村,2010 年
△ 牵马的爱春华 , 金秀谷村,2010 年
△ 耶云和女儿胡秀珍,木尼马村,2010 年
△ 教堂外的五位妇女,金秀谷村,2010 年
△ 施底村的恰福生,2010 年
△ 敲钟的约翰,老姆登村,2010 年
△ 拿弓弩的沙义海,施底村,2010 年
△ 山涧里的开福,左洛底村,2010 年
△ 山涧 #1,2012 年
△ 林中小道 #1,2012 年
骆丹《素歌》系列作品收录于《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骆丹分册,由刘铮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书还收录了骆丹的另外三组作品:《318国道》《北方,南方》《何时离去》。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骆丹》
主编 / 刘铮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7.08
长按二维码购买
艺术家简介
骆丹,1968年生于重庆,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7年至2005年在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2006年成为自由摄影师,现生活于四川成都。
READ MORE
推荐阅读
编写:陈一
编辑:陈一
更多阅读
| 图书推荐 |
| 近期活动 |
| 经典影像100年 |
| 手机摄影 |
| 摄影后期创作 |
长按关注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