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新经济”的概念,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并强调发展新经济的核心内容是“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总理的讲话中,不难发现“新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于“新经济”的内涵分析,从资源能力、技术基础、商业模式等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新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运营模式变革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包含了三个主要方向:“平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微经济模式”。其中,平台经济是基础,共享经济是本质,微经济是趋势。一、平台经济:即以平台为核心载体,为产业链各方提供资源耦合、供需对接的经济发展模式。平台经济模式在传统经济时代已经出现,传统的交易市场和中介服务都是平台经济的体现,但在“新经济”时代,以新兴ICT技术为基础,在产业链各方“信息网络平等接入”条件下,平台经济的内涵、规模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新型的基于信息化网络的平台经济模式,不再仅仅是信息流通的渠道,它深刻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形态,打破了企业壁垒,极大地降低了产业链合作的外部成本,创造了全新的产业合作模式。【例1】阿里集团作为代表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新经济”时代最为典型的平台经济模式,“天猫”平台仅“双11”一天的总成交额就达到912亿元。通过类似于“天猫”一样的电商平台实现的网络交易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火热的商业形态。【例2】苹果公司开创的App Store则是平台经济模式的又一典型代表。利用App Store,苹果公司实现移动应用开发者和用户的双向对接,所有开发者都可以按照规则自由在App Store发布应用产品,用户可以免费或有偿下载,苹果公司与开发者采用分成模式共享收益。二、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新经济”时代最本质的商业运营模式,“平台”奠定了“新经济”的发展基础,而“共享”才是“新经济”时代最本质的特征。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超越时空的网络化互联/互通能力,“新经济”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能力都能实现最大规模和最深程度的共融、共享。传统经济体系下,先“占有”再“使用”的模式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打破,从生产工具、生产空间到最终产品等全流程的共享复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使用权”和“占有权”的剥离,极大地突破了生产力资源的配额限制,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成为新的经济创造者和参与者创造了条件,带来了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刻变化。【例】“云计算”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在“云时代”,企业不再需要自建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云服务”,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调用云服务商的存储或技术资源,既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信息化投入成本,也促进了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信息化服务。三、微经济:微经济是“新经济”时代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变革的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生产上,它体现为越来越多精细化的中小服务性企业出现,或者是大企业内部出现更多独立运作的个性化团队,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消费上,它体现为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基于信息化网络渠道,以C2B的形式,对生产带来更加直接的影响;伴随生产和消费模式变化的,是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分配机制,也意味着更加包容开放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例】伴随着微信的普及而兴起的“微商”正在成为最活跃的商业形态,它为更多的普通人提供了参与商业经济的机会和渠道,“做生意”的门槛前所未有地降低了,而且生产和服务都更加个性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紧密。无论是“朋友圈”代购,还是“公众号”营销,都是“微经济”蓬勃发展的最佳案例。“新经济”时代的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带来的是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运营模式。在平台共享模式的推动下,社会经济参与主体、社会经济运行流程和社会经济资源等全员全程的共享联系,使得社会经济分工更加精细化,传统的企业边界被打破,产业链合作模式不断革新,促进了生产/消费各层面资源和能力的重新组合与优化配置,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微经济形态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微经济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动力,共同揭示了“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变革方向。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平台化运作已经在业务的各个层面有所体现,包括智能管道、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领域,运营商都具备平台化经济的基础性能力。通过平台化运作,促进生产能力/资源的共享互通,扩大用户范围,增强个性化需求满足能力,嵌入微经济服务模式,将是运营商在“新经济”时代重新占据产业链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作者简介 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部。联系方式:heyang@caic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