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化平台应用 激发双创活力——《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解读

2017-08-16 肖荣美,杨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我国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政策、融资等环境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正在为我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生动力。《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将双创推向纵深的重要政策文件,对进一步完善双创环境、突破发展瓶颈、充分挖掘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五大类三十九条重点举措,其中创新创业平台汇聚各类双创资源,加快创意转化、创业孵化,是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助力实体经济升级的关键载体和重要支撑。


一、创新创业平台正日益成为双创的关键依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要在“创”,核心在“众”。简而之,就是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推动创新、创造、创业。创新创业平台,作为汇聚人才、资本、技术、渠道等众多资源的重要载体,正在加快成为双创纵深发展的关键载体。


一是广泛聚合双创人才。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关键依靠人才,国际产业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持续激发双创活力,不仅在要培育和吸引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更要把握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汇聚人才、用好人才,推动碰撞激发新创意、跨界组合新团队、融合催生新产品。目前,国内各类双创基地和平台正在加速汇聚双创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猪八戒网平台成立十年累计汇聚超过1300万创业人才,超过百万人实现在线就业。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达33万个,参赛团队成员人数达132万,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广泛聚合双创主体。从创意、创新到创业,是一轮又一轮的探险,要经历一连串的惊险跨越,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创新创业平台,聚合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投资公司等众多主体,能够形成有效的跨界合作机制,为创新创业降低风险、提速增效提供重要支撑。海尔通过HOPE平台,集聚了覆盖欧洲、北美、亚太等区域,囊括材料、机电、智能传感等技术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320万以上创新资源,能够快速组成跨学科研发团队,敏捷响应客户需求,大幅提升了创新创意的转化效率。


三是广泛聚合双创资本。创新创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的“烧钱”特性,创业资本是双创成功的必要保障。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尤其是专业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汇聚了大量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创业资本,极大提高了双创项目的成长几率和空间。近年来,美国政府对每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投入0.5-1.2亿美元,并以1:1以上的资金配比拉动社会资本投入,为先进技术创新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在国内,双创活力强劲的创新创业平台,也都汇聚了实力雄厚的创业资本,如创新工场募集了4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和4.55亿美元的两支美元基金,目前投资企业超过300家,其中1家完成IPO、10家以上估值5亿美金、40家估值过亿、众多挂牌新三板。


四是广泛聚合市场供需。只有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创业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创新创业平台汇聚海量主体,打通供需接口,推动供需高效对接和互动碰撞,助力催生符合市场所需的创意创新,并且提供了创新创业最终走向成功的市场渠道。典型如京东JD+平台,其中JD+开放孵化器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供需对接资源,包括JD+设计为创新项目提供设计资源对接,JD+供应链平台为创新者提供从手板、样机、小批量至批量制造的全流程供应链服务,JD+首发则为创新产品的销售提供电商、广告等营销服务。


二、创新创业平台发展态势良好

在《中国制造2025》、双创、四众等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政产学研各方积极参与,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进入发展快车道,平台建设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为双创挖潜增效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成长。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文件,确定了首批共28个双创示范基地,承载主体涵盖17个区域、4个高校和7个企业。今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布第二批92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覆盖更多的中西部地区,首次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纳入其中。目前,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累计已达到120个,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已经取得不同程度进展。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双创示范基地设立的各类创投基金已基本覆盖初创期、成长期到并购期的完整链条,2016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7390家,上市、挂牌企业净增310家,截至2017年一季度,上市、挂牌公司累计达916家。


创新创业平台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规模持续扩大,资源集聚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已经建立动力电池、增材制造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四川、广东、湖北等地成立多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17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并发布第三批103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累计达到297家。同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双创载体规模持续增长,如上半年新疆新增3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9个小企业创业基地,云南昆明新增7个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示范单位和4个小企业创业基地。


创新创业平台支撑效应凸显。一方面,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孵化大量新兴企业,推动市场主体保持高速扩张态势。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887万户,同比增长13.2%,日均新登记近5万户,其中日新登记企业1.6万户,比2016年全年平均每天新增数高0.1万户,双创活力强劲。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平台提供的丰富资源支撑新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独角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估值屡创新高。根据CB Insights最新数据,截至7月初,全球独角兽企业达到203家,中国上榜52家,比2016年新增11家,总数仅次于美国(102家)。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25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我国全球仅次于硅谷的创新创业高地。此外,创新创业的就业带动效应进一步突显。根据调查,2017年第1季度新设企业户均从业人员达到7.7人,同比增长18.5%。按此计算,上半年新设291.1万家企业可吸纳2200多万人就业。


总体看,我国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并为双创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目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支撑的双创活动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众创空间、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同质化严重,尚未形成有效的建设运营机制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平台支撑的双创项目主要集中在模式业态创新方面,技术型创新创业项目仍然稀缺等等。


三、加快双创三大平台建设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打造支撑有力的创新创业平台,是保障双创持久活力的关键。《指导意见》深刻把握当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短板,提出加快三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制造业大企业双创潜力,将消费互联网领域双创活力引向产业互联网,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着眼未来竞争焦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放眼全球,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加快推动各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数字技术、材料技术、融合创新技术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必争。面向未来竞争,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当前亟需组织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研究论证未来产业竞争的可能焦点和重点领域,研判决定未来十年甚至三十年产业竞争成败的核心技术,明确产业创新中心攻坚堡垒。同时,围绕重点战略性领域建立起若干网络化、集群化、开放式产业创新中心,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基础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各类新兴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主战场。加快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弥补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创新链环节缺失,加快新兴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应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营机制,突出多方主体参与、知识产权分享等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强化起步阶段政策保障与后期市场化运营的机制设计,保障创新中心建设顺畅、运行高效。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联合高校、研究院所等主体,加快建设起一批具有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破解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难题。


围绕军民融合建立一批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军民融合”成功典范,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数百亿美元,军工技术的民用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推进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则是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设,统筹好军地协调、资源共享、监督评估等基础制度规范,切实消除军转民壁垒,破除先进民用技术进入军工领域“玻璃门”障碍。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军民技术融合、知识产权转让、创新收益分享等新机制,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蓬勃发展。


此外,建设好《指导意见》提出的三类重点创新创业平台,还有赖于加快完善支持平台建设的政策环境。比如,要加强创新创业平台的区域与领域统筹,防止资源分化与同质化过度竞争。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破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参与双创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建立高效的财政资金支持机制和退出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协同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要给予三类创新创业平台更多更实的体制机制创新权力,建立包容创新、审慎监管的双创发展环境。要推动以创新创业平台为基础的各类双创活动,持续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简介

肖荣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政策研究部主任,联系方式:xiaorongmei@caict.ac.cn。


杨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政策研究部副主任,联系方式:yangshuai@caict.ac.cn。

推荐阅读

观点 | 基础电信网络在“网络”中的地位


解读 |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政策解读

好文章,快分享,一起涨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