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信通院 2018-05-25

2018年4月2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以及福州市人民政府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共同举办了“新型智慧城市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胡坚波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与实践研究报告》并进行了解读。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反响热烈。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与实践研究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发布,在编写过程中的有关内容得到了智慧城市产业界十余家机构的专业支持和认可。报告总结了各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创新实践和有益经验,从而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提供帮助,为产业界深入探索智慧城市新模式和新业态提供借鉴。



编写指导:王爱华、张东、胡坚波、徐志发、高艳丽


编写小组:陈才、崔颖、张育雄、刘小林、周旗、王思博、许珊、郭靓、杨燕、张舒、封顺天、姚健奎、李文东、李志方、孙晓亭、左小英、张勇、周搏、吕东玉、马持正、廖兴旺、翟尤等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白皮书全文


核心观点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抓手和综合载体。截至2016年底,全国智慧城市相关试点近600个,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均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涌现出一批城市智脑、“最多跑一次”、数据资产登记、多功能智慧杆柱、公众广泛参与等特色亮点应用和模式,中国已成为全球智慧城市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也存在特色不明、体验不佳、共享不足、路径不清等问题,亟待在未来发展中解决。


为总结各地方政府和产业界的创新实践和有益经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智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度、ofo小黄车、平安科技、睿思特科技等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参与方,共同编写了《新理念新模式新动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与实践研究报告》,研究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特征、进展和趋势,凸显以新理念为引领,以新要素为驱动,以新技术为抓手,以新设施为支撑,以新服务为根本,以新治理为重点,以新模式为亮点,以新机制为动力,以新路径为特色,从而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提供帮助,为产业界深入探索智慧城市新模式和新业态提供借鉴。


一、  新理念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新型智慧城市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二是虚实融合,新型智慧城市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城市物理世界相匹配、一一对应的“孪生城市”。


三是“三融五跨”成为新型智慧城市主旋律,新型智慧城市进一步强化统筹力度,提供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于一体,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践行集约融合理念。


四是绿色低碳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意。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节能技术相融合,推动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绿色低碳目标。


五是开放多元奠定智慧城市包容、聚智、开放生态体系。打通城市运行体系与民众共建参与渠道,创新政企、智库、科研机构、投资方等多方合作机制,形成开放多元生态。


二、  新资源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是对政府部门内部而言,重塑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将有效助力智慧城市解决政务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痛点问题。目前,国家层面明确一体化共享体系建设路线图,引导地方全面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国家层面,国家级共享交换体系已基本建成;地方层面,已经有60%左右城市开始建设共享交换平台和基础数据库。


二是在政务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数据双向对接,释放数据价值的意义愈发重要。数据双向对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加快数据开放步伐,推动数据价值释放;另一方面社会数据“反哺”政府,大量企业以大数据洞察辅助社会治理决策,共同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  新技术大幅提升智慧城市供给能力


一是移动物联网推动城市网络设施泛在升级。由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性机器通信技术(eMTC)、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三种技术共同构成的移动物联网,正成为增强城市运行状态感知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是区块链促进城市高效透明安全可信运转。智慧城市信任面临授信中心节点负荷重、多利益方共享信任信息难等问题,区块链正重塑社会信任,成为维系智慧城市有序运转、正常活动的重要依托。


三是人工智能深度渗透至智慧城市众多行业。人工智能深入渗透到城市治理、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  新基础设施将全面增强城市服务能级


一是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的网络新设施正在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正从以传统地基网为主向立体化布局转变,基础设施需支撑城市多维信息采集,覆盖空天地海的综合态势感知能力。面向沿海城市的“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服务也在进行创新,包含制定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出信息服务。


二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步伐也在加快。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范围扩大,渗透到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实现建筑、桥梁、道路、管网、灯杆等城市设施运行状态自动感知能力。城市级感知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增长,推动城市物联网、智慧路灯等新型承载网络、新型智能设施和集成载体的统筹部署和共建共享。


五、  新服务带给人们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政务服务正在进入全程在线、引领创新阶段。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创新发展,全面强化了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引。地方积极实践探索,“最多跑一次”等模式创新竞相涌现。服务热线的整合简化,对外形成统一的政、企、民交流互动窗口,目前全国推出城市级公共服务热线的城市比例达到77.7%,直辖市、省级城市覆盖达100%。


二是社会化公共服务方面,呈现开放多元化发展态势。互联网企业以轻量化运营模式进入公共服务市场,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模式,城市公共服务迈向精细化分工、专业化运行新阶段,同时带来规模可观的新经济和就业红利。


六、  新治理助力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一是“规建管”一体化成为协同治理新模式。“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实现城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和一张蓝图管到底”,目前建成或在建多规融合信息平台的城市占比超过4成。


二是多格合一、多网融合成为治理新基础。网格化管理出现应用领域扩展延伸、治理主体多元互动、管理职责融合创新等趋势。


三是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升级为城市智脑。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以信息展示、实时监测、决策分析、事件管理为主要功能,是支撑城市运营管理的神经中枢。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在推进建设中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完全新建运营中心;二是依托交通、城管等已有指挥中心;三是面向公共服务或展示中心。


七、  新模式凸显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产业合作明显加速,智慧城市促新经济发展。目前已出现五类智慧城市生态构建模式,包括设备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互联网企业以及软件开发商,已构建各自的生态圈。


二是创新政企协同模式,探索PPP合作喜忧参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大包大揽转变为政府和市场协作、可持续运营模式,开始探索PPP合作模式,虽有成效,但仍存在投资收益不明确、政策风险因素较多等问题;


三是汇聚社会公众力量,创新众包众创开发模式。汇聚社会公众力量、采取众包、社会监管等模式参与共建,政府和企业共建数据开放、公共开发、互联网能力开发等平台以激发公众创新活力。


八、  新机制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长效发展


一是组织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统筹,企业、市民、组织等多元协作新机制,目前已有41%的城市成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新城新区智慧城市统筹机制建设走在最前列。


二是审批机制。审批机制从独立审批转变为并联审批、联动审批以及限时审批,如集中化行政审批局,基于联动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超市,均为新型智慧政务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条块融合新机制,加强由块驱动的上下级垂直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条块系统联动建设。


九、  坚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分级分类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分级分类是必然要求:习总书曾记提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报告中指出分类指导。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分级分类、标杆引领。分类发展方面,由于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城市发展定位和侧重不同,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从城市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突出城市自然禀赋及自身特色;分级发展方面,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长期的、没有明确终点的过程,遵循复杂系统不断演化、不断发展成熟的特性,可设定合理分级,指引城市持续改善和逐步提高。


分类发展方面,为落实各类城市的推进责任主体,将城市分为五大类:省级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新城新区、城市群。


一是省级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要瞄准大城市病,发挥区域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国际先进智慧城市。


二是地级市,包括地级市等各类地级行政区,要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实现对技术、标准、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加强城市一体化运行监控和联动指挥。


三是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要做好衔接,注重城乡统筹,做好基层信息化建设,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应用领域发展特色智慧化应用。


四是新城新区,包括国家级新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试验田和样本间,要发挥绿地优势,以信息技术引领多规合一,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实践,提升新区管理服务效能。


五是城市群,城市群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合理分工,围绕区域基础设施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产业资源互补的进行推进。


分级方面,要合理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体系,逐级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成熟度。第一级为规划初期,具备基本的城市数字化基础;第二级为业务、应用服务融合发展时期,各垂直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功能相对完善;第三级为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时期,政务、社会、行业资源全面与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对接;第四级为持续改进、自我优化提升阶段,已实现人与城市互动自然,和谐共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白皮书。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现场发布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白皮书。


校  审 | 凌  霄 、陆  廷

编  辑 | 陈  力


欢迎转发分享!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

电话:62304025 62300198 

Email:media@caict.ac.cn


推荐阅读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新型智慧城市分论坛成功召开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大数据分论坛胜利召开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白皮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