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多: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刘多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也是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在顶层设计、项目试点、集群发展、生态构建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形成了统筹指引、差异定位、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近几年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从概念的普及进入实践的生根阶段,形成了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良好互动的可喜局面。


一、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工业互联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以制造业为起点,逐步扩展为能源、交通、农业等实体经济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必不可少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新途径。依托工业互联网正在形成万众创新的多层次公共平台,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集成共享,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产业的广泛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资源和服务资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推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依托。


(二)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驱动工业数据充分流动,实现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构建数据驱动的网络化工业生产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与效益,带动实现制造业转型发展。同时,工业互联网能够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紧密协同,引导企业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并帮助企业将价值创造模式由单纯的供给产品转化为提供“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实现工业生产的产消融合、协同制造、服务延伸和智能决策,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助力制造业发展向高端迈进。


(三)工业互联网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新蓝海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工业互联网极大地开拓了网络空间的边界,将网络的连接对象从人延伸到机器设备、工业产品和工业服务,将互联网应用领域由虚拟扩展到实体、由生活延伸至生产,数据的连接量、流通量、计算量均呈现出指数级爆发式增长,极大地丰富了数据资源的种类,不断开辟数字经济新蓝海,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的普及进入实践的生根阶段

(一)基础支撑能力日益完善

工业互联网网络升级改造初见成效,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探索构建了面向工业企业、资源隔离的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基本实现全国各县市的全面覆盖,工业PON、IPv6等技术不断应用于企业内网改造,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5个国家标识解析顶级节点上线试运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体系日益健全,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平台评测、平台管理等公共服务能力。国家、省级/行业、企业三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山东、广东、江苏等7省正在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并同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


(二)三大功能体系持续演进

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新型网络技术研究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东西南北中”的顶层布局初步形成,中车四方、徐工信息、航天云网、海尔集团、佛山鑫兴等一批二级节点启动建设,初步覆盖高端装备、工程机械、航天制造、高速列车等领域,标识注册量超过5000万。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发展提速,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超过了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了59万台,工业APP的创新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企业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监测和防护技术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垂直行业加快应用探索

一方面围绕行业特点,工业互联网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如高端装备等行业基于产品复杂、价值高、生命周期长等特征,在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开展应用实践;钢铁、石化等流程行业则聚焦于满足原材料与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资产价值高、生产安全要求高等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跨界创新逐步丰富:如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的“平台+金融”应用,解决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为银行精准放贷保驾护航;工程机械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形成保险精准定价的跨界应用,为设备采购商提供基于互联数据分析的财务保障,分担投资风险。


(四)多层次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自2016年2月工信部指导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至今,会员数量已从143家迅速发展到1027家,其中工业制造企业占26%,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占34%,信息通信企业占17%,安全企业占5%,高校、科研院所、协会占9%,投融资机构占1%,境外企业占5%。已形成“12+9+X”组织架构,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从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技术标准、测试床、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产融推进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在轻工家电、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高端装备、钢铁制造、能源电力、船舶、建筑、汽车、生物医药、化工等多个细分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产业应用实践,面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逐步构建。


三、深入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思考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在政府的关注和引导下,以及产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取得显著的发展成绩,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未来仍需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和生态构建能力。


(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联动发展与创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动新型网络技术建设改造企业内、外网络,组织产业各方通过合力打造联合实验室、共建网络技术与工业融合的测试床等方式,加快网络技术产业发展。二是打造标识解析创新开源社区,整合资源推进标识解析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安全可控的标识注册和标识解析等核心软硬件产品,提升标识解析供给侧服务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工业智能、数字孪生、工业APP开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完善平台评测、产业监测、数据交易管理等保障服务能力,推动平台生态化繁荣发展。四是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建立安全创新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新模式,推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漏洞挖掘、设备可信接入、数据安全、态势感知、攻击溯源等关键技术突破。


(二)立足行业需求加快应用创新和推广

一是聚焦行业生产特点和企业痛点问题,围绕5G、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面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等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可复制推广的先导应用模式和优秀案例。二是建成集成技术创新、标准研制、测试认证、应用示范、产业促进、国际合作等功能的开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应用的迭代优化、服务创新和行业落地。三是充分挖掘全社会创新资源,依托5G应用大赛、工业大数据创新竞赛、工业APP大赛、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等,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生态,进一步挖掘行业应用需求、提高实践技能水平。


(三)发挥好联盟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

以产业联盟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发挥“体系作战”优势。一是针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提升联动发展能力。二是加快测试床建设,推进产学研用各方联合建立仿真试验环境,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新模式开展前期测试和试验提供支持,加速解决方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成熟,推动解决方案的持续创新。三是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落实联盟与IIC、AIOTI、IVI等组织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有关内容,多方面提升联盟的影响力,营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来源:新华网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工业互联网构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国际工业互联网发展跟踪研究

新华网与中国信通院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5G新媒体实验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