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发布《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研究报告》(简称《报告》),通过梳理200多个典型案例、分析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和应用情况,指出大数据及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组织和执行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人员管控,有助于疫情科学研判与精准施策。
自数字化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医疗救治、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强大支撑。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发布《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研究报告》(简称《报告》),通过梳理200多个典型案例、分析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和应用情况,指出大数据及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组织和执行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人员管控,有助于疫情科学研判与精准施策。
从疫情分析展现、疫情防范管控、医疗医治增效、生活便民举措、复工复产管理等五类主要应用场景来看,《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大数据对疫情防范管控的支持力度最大,有效支撑疫情管控的技术方案和场景应用案例占比达到 46.7%。其中,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控是重中之重,具有此类功能的案例占比达到 60.7%。《报告》指出,通过位置数据和各类行为数据有效识别高危人员的行动轨迹和接触人群,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疫情传播的程度,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除了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控以外,防疫产品的市场监管、区域人员的健康追踪也是重要的管控方向。图像识别、智能外呼、知识图谱、微服务等多项智能技术也在防疫应用中取得重要突破。
在助力疫情联防联控的同时,大数据及关联技术在协助政府、企业、学校复工复产复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统计的主要应用场景有:通过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提供地理位置查询进行流动人员管控;上线“健康码”开展疫情期间的社区管理及交通出行,以及对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提供远程办公及信息上报平台、音视频会议、企业云盘、课程直播等多项服务完成政企学异地协同运转;通过大数据精准保障企业增产扩能等。
《报告》从数据采集、数据互通和数据开放三个方面,对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数据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度逐渐递进加深:疫情初期以信息收集和平台建设类项目为主。随着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逐步积累,诊断类应用愈发成熟,预测类应用逐步增加。至2020年2月初,描述类和诊断类应用的占比达到75%。
开源项目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科技力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报告》指出,采用众包协作方式构建的多个疫情防护有关的信息化开源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快速搭建各类信息平台,实现快速响应和大规模社会协作,在病毒开始蔓延的初期对数据的采集、资源的统筹配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重点分析基于互联网企业在数据驱动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报告》认为,受数据采集手段落后、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孤岛、合规风险等因素制约,大数据仍有很大空间值得挖掘和提升。建议一要加强数据采集和积累,完善大数据的支撑机制;二要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提高数据质量;三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确保数据合法合规;四要强化技术攻关,创新技术应用场景。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来源:新华财经客户端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点亮在看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