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块链在公益慈善行业的应用研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Author 施羽暇

1 引言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蔓延迅速。随着2020年1月20日武汉宣布“封城”,武汉协和医院等当地多家医院防疫物资紧缺、在网络上请求防疫物资捐赠。当地政府指定省、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作为接受捐助的专责机构,正当国内外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助力武汉抗击疫情时,网友发现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市红十字会未及时合理地将防疫口罩分配到承担救助任务的一线医院,而不接诊肺炎患者的仁爱医院却获得了大量的口罩。一时争议四起,把湖北省红十字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民众对官方公益组织披露信息透明程度、分配物资的公平性和效率的质疑,更激发了民众长期以来对公益慈善机构的不信任情绪、对社会监管缺失的担忧。

2 当前公益慈善组织面临突出问题

2.1 信息公开程度低,监管缺乏手段
传统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低,监管机制缺位,公信力不足。据调查,公益组织的“资金去向与使用状况”以及“善款来源”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传统公益机构经常信息披露不足。从本次疫情爆发的红十字会事件来看,由于物资来源不透明、去向不可知、信息公开不及时,以及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手段缺乏、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导致红十字会公信力下降,影响了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信心与支持度。

2.2 技术手段落后,运营效率低
公益慈善组织大多没有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造,仍采用原始统计分配方式,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传统捐赠流程繁琐,工作方式落后。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省、市红十字会一方面需要接受不同来源的款项和不同类型的物资,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前线医院的需求清点医疗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对捐赠物资进行分级、分类的库存管理,对于响应速度的要求较高。但武汉红十字会在实际工作中仍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表格统计,技术手段落后,人手不足,效率低下。

2.3 个人捐赠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群众持续增长的公益需求。根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9)》数据,近年来社会公益总价值与社会组织数量不断上涨,2018年,中国社会公益总价值达3265.2亿元,中国内地的个人捐款同比增长3.24%,创下360.47亿元新高,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个人捐款额度保持较好的增速,未来个人捐款资产规模尤其是网络募捐广泛被看好。网络募捐以个人捐赠为主,2018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募款31.7亿元,同比增长将近27个百分点。

2.4 “互联网+公益”无法解决信用问题
“互联网+公益”创新模式已经被用到实践中,但是同样面临信用风险和监管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如轻松筹、水滴筹、爱心筹等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效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困难群众,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使得众筹平台难以对发起者与受益者的信息进行有效筛查,个别求助者虚构病情、部分平台线上业务流程不合规、用户数据被滥用、个别平台涉嫌非法筹集资金等问题频现。这不仅对捐助者的基本权益造成了侵害,同时也削弱了群众对于网络公益众筹活动的信任,制约了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急需一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或合理的机制来解决社会民众持续增长的公益慈善需求与当前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3 区块链技术多层面解决公益慈善痛点

区块链(Blockchain)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区块链是密码学、点对点网络、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技术的集成创新,提供了一种在不可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的可信通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益的信任问题。

区块链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社会治理规则重构的一项技术,其核心是基于多种技术组合建立新的信任机制和信息连接方式。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防篡改、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益的信任难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领域,可以改进公益组织的信息存储与传播方式,实现社会对公益项目资金的实时监管,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增加民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度。

3.1 区块链可以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具有成本优势
区块链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天然具有信息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的特点,大大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区块链上的所有信息对全网公开,每笔款项的流通和交易都被储存在链上,每个节点均可对账目进行查看和监督,保证公益项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捐赠人可以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查询,追溯物资或款项的发放信息、使用情况等。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和防篡改特点,信息分布在各个节点上,由于目前已有的算力无法同时篡改网络51%以上的节点数据,这样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操控一个公益项目为自己谋利益的可能性。

3.2 区块链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多方协调,具有效率优势
智能合约可以提升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利用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特性,只需要设定好相关参数就能自动运行(见图1),减少管理成本,提升执行效率,保障项目的高效运行。如在疫情防控中,医院发出医疗物资需求,利用区块链技术,需求信息被导入智能合约,自动实现对物资募集情况、物流运输、分配签收等全流程跟踪,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

图1 基于智能合约技术的捐赠———受赠流程

3.3 区块链可以实现有效的激励,具有价值优势
公益项目的参与方是不同利益主体,需要尽可能照顾各方利益,才能激发更多参与者的积极性。如在本次疫情中,存在很多社会志愿者和慈善人士。由于公益项目的非营利性,吸引各方积极参与的不再是经济利益的分配,参与方的出发点可能是同情心、家乡情、社会声誉、个人英雄主义、企业文化、社会研究等。面对参与者的不同出发点,区块链的激励相容机制可以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4 进一步提升区块链应用的思考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关于区块链的落地应用还不是很多,将区块链应用在社会公益领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当前突发疫情所产生的大量捐赠,催生了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应用需求,已有不少机构上线了相关平台。2020年2月7日,支付宝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通过蚂蚁区块链技术审核防疫物资信息,囊括了物资需求、供给、运输等诸多环节,并上链存证;2020年2月10日,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上线“善踪”平台,该平台利用联盟链技术,能够对疫情中的慈善捐赠进行溯源。为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建议加强以下3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应用
区块链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区块链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创新应用需要由涉及该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用户等众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从制度层面进行布局规划,加大应用支持力度,为区块链在公益领域的创新应用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4.2 通过试点示范,加快区块链应用落地
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试点应用,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技术活力。如以联盟链的方式对公益组织进行试点,将上下游机构纳入联盟链,从捐赠、支付、受助到监管、审计纳入联盟链,促进区块链应用的尽快落地。

4.3 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区块链应用合法运行
智能合约是实现区块链公益的重要技术,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法律制约。智能合约作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与传统合同的既定规则有所冲突。发展区块链创新应用,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新兴技术与业务的合法合规展开。


参考文献


[1] 何翔舟, 张国芳. 区块链技术控制公共管理领域交易成本的机理透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20(3):4-10+61+156.

[2] 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J]. 张江科技评论, 2019(6):8-9.

[3] 戚学祥. 超越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风险及其治理[J]. 南京社会科学, 2020(1):87-92.

[4] 张桐. 数据治理的变革:来自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与想象[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6):76-82.

[5] 于晗. 疫情中的区块链技术探索[N].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0-03-18(005).

[6] 杨乐乐. 以区块链为突破口创新治理方式[N]. 兰州日报, 2020-01-07(012).

[7] 韩传峰. 基于区块链的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OL].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1-10[2020-04-02]. https://doi.org/10. 16619/j.cnki.rmltxsqy.2020.05.007.

[8] 郎芳. 区块链技术下智能合约之于合同的新诠释[J/OL].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2020-04-02].http://kns. 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00402.1345.004.html.



 作者简介




施羽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ICT 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




论文引用格式:

施羽暇. 区块链在公益慈善行业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0(4):77-79.





本文刊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年第4期



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定位于“信息通信技术前沿的风向标,信息社会政策探究的思想库”,聚焦信息通信领域技术趋势、公共政策、 国家/产业/企业战略,发布前沿研究成果、焦点问题分析、热点政策解读等,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引导国家技术战略选择与产业政策制定,搭建产、学、研、用 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校  审 | 陈  力、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海洋光通信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基建》专辑



点亮在看共渡难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