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2020年)》,权威解读信息消费发展进入3.0新阶段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一。疫情期间,直播电商、无接触服务、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亮点频现,成为促进消费回补、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引擎。放眼未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将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实现融合创新,信息消费迈向全领域、全场景、全渠道发展的深度拓展期,新型消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成长潜力,加速释放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恢复性增长。
2020年12月4日,在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数字基建赋能信息消费专题会议”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张丽发布了《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2020年)》。白皮书结合宏观环境变化,阐述了促消费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信息消费正从2.0迈向3.0呈现的六大新趋势,分析了信息消费政策成效和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进信息消费扩容提质的若干建议。
白皮书指出,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我国信息消费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一是3G时代下,以“纯线上、信息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1.0发展阶段,信息服务和产品本身的消费占主导。二是4G时代下,以“线上+线下、信息+消费” 单向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2.0发展阶段,融合消费处于多场景的培育成长期。三是5G及新基建时代下,信息消费逐步迈向以“线上与线下、信息与消费”双向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3.0发展阶段,融合消费迎来全场景的深度拓展期,消费模式将持续衍生发展。
白皮书研判,2020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步和疫情催化培育下,我国信息消费3.0的雏形特征已经初步显现,呈现六大新趋势。信息消费3.0是在2.0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和深化,既有“从有到优”深度广度的延展,也有“从无到有”全新业态的诞生。未来3~4年内,全场景下的融合消费将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多未知的新产业和新消费业态,引发全领域、全要素、全场景、全渠道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全新变革。
信息消费3.0呈现六大新趋势
趋势1——融合方式:从单向融合为主到双向融合提速
《白皮书》显示,过去五年,“互联网+”跨界融合孕育兴起,推动形成了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信息+消费”的壮大发展。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所有行业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加快线上生产、营销、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升级,传统企业“+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创新突破,衍生出无场景不“信息消费”,全产业链、全渠道融合渗透的新模式新服务。
趋势2——消费场景:从图文场景向视频场景扩展
研究表明,与过去图片文字应用相比,视频应用感受更直接,信息更丰富,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和服务,沉浸到购物娱乐场景中。消费者还可以和视频主播直接沟通互动,及时解答消费者的问题,极大提升了用户消费体验。直播电商、短视频、VR/AR、超高清视频激发消费新活力。
趋势3——服务模式:从接触式服务迈向无接触服务
无接触服务快速落地,“宅经济”从电商、外卖开始,向学习、工作、生活逐步延伸,线上租房、线上医疗、云游戏等新业态亮点不断。无接触配送逐步推广,无人配送车已经开始部分代替快递员和骑手。无人零售、无人餐厅、无人酒店等无人消费场景创新不断。
趋势4——供给制造:从M2C向C2M逐渐探索
在消费升级以及更多个性化的需求环境下,传统供应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C2M反向定制以消费者需求串起整个供应链全流程的新型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多元、高质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电商平台加速布局C2M市场,C2M模式助力疫情期间出口转内销。
趋势5——终端载体:从传统信息产品向泛在物联载体延伸
智能终端供给产品不断丰富延展,除了传统的电视、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外,个人穿戴、汽车出行、家电家居等普通物品也加快迈向智能化,催生形成新的智能联网载体。一方面可穿戴设备、机器视觉、智能个人助理等信息技术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数字家庭、智能网联汽车等融合型产品成为未来拓展方向。
趋势6——市场空间:从重点城市向下沉市场深挖
随着一线、二线城市地区信息消费的普及,信息消费群体和应用逐渐饱和,信息消费相关企业在空间上加速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进一步盘活下沉市场,开辟信息消费增长新空间。
同时,依托中国信通院互联网调查平台,今年在主报告基础上新增了《中国居民信息消费调查报告》子报告,从消费者调查视角,透过丰富详实的调查数据进一步洞察我国信息消费行为十大特征。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白皮书下载方式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