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互联网域名产业报告(2021年)》(附下载方式)
2021年7月20日下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和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联合举办了ICANN第71次会议中国社群总结交流会。
会上,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互联网域名产业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嵇叶楠代表课题组做了报告深度解读,内容涵盖2020年以来全球和我国域名管理体系、政策和服务特点,国际国内域名解析设施建设和应用情况等多个方面,并提供未来发展展望。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我国域名管理体系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宏观经济不稳定性增强,域名市场整合进程提速,网络空间安全与信任威胁加剧,主要国家立法监管行动增多。全球域名管理体系总体平稳有序运行,ICANN基于既定战略方向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在全球互联网社群监督和问责下不断推动治理机制改进和国际政策革新。截至2020年底,全球和我国域名注册市场规模分别为3.74亿个和4300.8万个,其中新通用顶级域(gTLD)域名注册市场规模分别为3125.2万个和718.1万个,较上年有一定下降。域名解析服务基础设施总体维持安全、稳定和弹性,国际国内解析服务呈现解析节点部署全球化特征,解析性能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解析加密技术进一步发展并得到更多部署应用。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域名注册市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为我国域名产业创新发展带来重要动力,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大举措逐步落地,政府统筹、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模式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域名是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资源,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网络入口和人机交互标识,是互联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也是支撑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国家ICT领域研究机构和ICANN中国社群平台运行机构,中国信通院在互联网域名产业发展和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得到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协会组织、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等的支持和帮助,继《中国域名产业发展报告(2015年)》《互联网域名发展与管理报告(2016年)》之后,每年发布《互联网域名产业报告》,旨在与业界分享研究成果,助力中国社群更好了解国际国内域名领域政策和发展动向,不断推动我国互联网域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中国社群深度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开展国际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报告目录
一、互联网域名产业发展与管理热点综述
二、全球域名管理体系及应用服务特点
(一) ICANN持续推进治理改进和政策革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显著挑战
(二)全球域名市场增幅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对域名产业的影响开始显现
三、我国域名管理体系及应用服务特点
(一) 我国域名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二) 我国域名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调整,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四、国际域名设施建设及应用服务情况
(一) 根镜像服务器在亚州地区部署较快,ICANN推动L根基础设施部署提升安全与服务性能
(二) 新gTLD运营/托管服务和网站权威解析服务市场集中度均有下降,领先机构优势依然明显
(三) 域名解析加密技术有利于提升DNS隐私和安全性,改进方案助推其全球部署
五、国内域名设施建设及应用服务情况
(一) 我国继续优化根镜像布局,根解析性能有所提升
(二) 我国“.CN”和新gTLD解析性能较好,权威解析服务节点走向海外
(三) HTTPDNS在我国持续推广,国内互联网企业开始启用DoT/DoH
六、未来发展与展望
(一) 提升监管效能,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 加强业界协作,拓展产业创新发展空间
(三) 强化责任意识,构筑安全可信网络环境
(四) 应用工业场景,发展标识解析“新基建”
报告主要内容
1. 全球域名管理体系总体平稳运行,ICANN立足五年战略规划研判应对多重挑战。互联网号码分配管理(IANA)职能管理权移交近五年来,ICANN运行和各项职能履行总体平稳有序。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ICANN治理带来显著挑战,全球经济衰退使域名市场上下游主体财务压力增大、市场整合加速,依赖于社群参与贡献的全球域名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进度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网络空间安全与信任威胁加剧,各国立法和监管措施增加,ICANN为完成其核心职责,面临更多需要应对的外部因素。为此,ICANN基于五年战略规划,优化调整运营和财务规划,明确全球域名管理体系重点发展方向。
2. 全球根服务器系统治理机制改进工作步入新阶段,根区数据分发渠道进一步扩展。作为维护互联网统一开放、保障域名根服务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服务性能、增强社群信任的重要举措,ICANN建立跨社群工作机制制定根服务器系统治理机制改进方案,提出设立“公共根服务机构(PRS)”“战略、架构和政策委员会(SAPC)”和“根服务器运行机构审查小组”承担相应的多方治理职责。ICANN也基于更新版技术标准RFC8806继续推进其“超本地(Hyperlocal)”方案实施,鼓励本地递归服务器获取和使用根区副本、实现根解析本地化。
3. 注册数据隐私保护政策和新gTLD后续开放政策制定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仍有关键问题尚待解决。为确保全球域名系统(DNS)运作符合欧盟及其他隐私保护法律规定,ICANN跨社群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合规政策制定,并形成适应非公开域名注册数据访问需求、集中式申请访问与分布式审核授权相结合的标准化访问机制及系统方案。新gTLD后续开放政策建议已制定完成,明确新gTLD将以“轮次”形式不限数量持续开放,并在申请和审查程序、异议和申诉机制、申请人指南文件、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协议等方面提出改进目标和实施建议。针对两项重点政策方案,社群仍在涉及公共利益的若干关键问题上存在关切和异议,预计相关问题将通过ICANN运营设计阶段(ODP)评估程序及其他专项工作进程研究解决。
4. 疫情影响开始显现,我国域名注册市场出现调整但国际地位依然稳固。新冠肺炎疫情对域名注册市场的影响开始显现,2020年全球域名注册量同比增幅不足1%;我国市场规模出现调整,全年域名注册量约为4300万个,同比下降15.8%。尽管如此,我国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域名注册市场、gTLD市场和新gTLD市场,也是除免费顶级域“.TK”外的第一大国家和地区代码顶级域(ccTLD)市场,市场规模分别占相应全球市场的11.4%、9.6%、23%和13.9%,重要国际地位稳固。中国互联网协会中文域名推进工作组成立一年多来,通过走访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开展浏览器普遍适用性(UA)就绪度测试、举办宣传交流培训活动等,不断推动扫清中文域名发展障碍,我国域名行业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5. 全球持续推进根镜像服务器分布式部署,我国根解析性能有所提升、“.CN”域名和新gTLD整体解析性能较好。全球域名根服务器系统继续以设置镜像服务器的方式丰富其分布式架构,2020年根服务器及其镜像服务器数量增至1367个,其中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数量均超过300个,亚洲地区增长率超过20%。我国继续优化根镜像布局,根解析性能有所提升。我国“.CN”域名和新gTLD整体解析性能较好,访问传统gTLD解析时延则相对较高,与相应顶级域解析设施在境内部署较少、路由绕转等因素有关,解析性能有待提升。
6. 全球权威解析服务规模集中度降低,我国权威解析布局逐步走向海外。网站域名权威解析多委托第三方权威解析服务机构实现。全球权威解析服务机构排名前50的机构中,TOP10机构解析的域名数量占这50家机构解析域名总量的70.2%,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其中,排名首位的GoDaddy为超过5800万域名提供权威解析服务,服务域名规模远超其他机构,我国阿里云和帝恩思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位。我国排名前五位的权威解析服务机构解析的域名总量为2800余万个,较2019年有所下降。阿里云、帝恩思和帝思普的解析节点部署已逐步走向海外。
7. 部署域名解析加密技术成为提升DNS解析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适应各方需求的改进方案不断推出。加强隐私保护和实现安全认证已成为域名技术和服务演进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公布的“基于传输层安全协议的域名系统(DoT)”“基于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的域名系统(DoH)”技术标准,提供了应对域名劫持、记录篡改、大规模监控和用户隐私泄露的可行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部署和应用。对于可能存在的用户数据集中化、本地安全策略失效及数据流动与司法管辖权等问题,已有部分企业根据政府、其他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反馈不断完善其DoT/DoH产品,苹果、Fastly、Cloudflare等企业也提出了“隐蔽(ODoH)”技术方案以进一步改进隐私保护。我国企业提出的HTTPDNS技术方案可实现解析流量精准调度,兼顾安全需求与性能的DoT/DoH服务也开始陆续推出。
8. 我国域名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主管部门将许可审批与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等相结合,推行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简化许可申请材料、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主管部门将域名、IP地址与互联网信息服务(ICP)管理相结合,强化相关管理系统技术手段建设、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推动实现对我国域名服务活动的常态化闭环管理。域名从业机构许可审批工作持续推进,域名服务监督检查和规范清理工作有序进行,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域名运营生态不断向好。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报告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