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

中国信通院 中国信通院CAICT 2022-01-16


2018年至2020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连续三年发布数字孪生城市权威报告,分别聚焦概念认识、技术架构、应用能力等内容。2021年,中国信通院依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委员会“数字孪生标准子组”平台,继续联合业界企事业单位,第四次发布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观察数字孪生城市发展最新动态,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2021年12月21日,2022 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城市数字化转型分论坛”线上召开。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高艳丽发布并详细解读《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从政产学研用、五大技术领域等多视角系统分析今年以来数字孪生城市发展十大态势,梳理数字孪生城市发展中的标准体系和应用场景,并提出了具体创新举措。



白皮书核心观点

1、发展态势洞察

从总体政策、产业、技术、科研、应用等角度看,数字孪生城市呈现五大发展态势,一是高位战略相继出台,多省市加快布局启动建设落地;二是标准组织加速设立,标准体系化布局亟需合作促成;三是产业积极组团合作,核心企业开放能力巩固生态地位;四是学术成果爆发增长,国际合作研究与元宇宙研究起步;五是场景驱动深受关注,可持续运营成为制约发展关键。


从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来看,数字孪生城市五大板块均有突破成效,一是城市信息模型市场非常活跃,模型数据深度融合有望实现;二是空间地理信息进入新型测绘阶段,对孪生底座构建形成有力支撑;三是物模型标准加快兴起,推动城市感知设施孪生互通互认;四是城市跨学科仿真、云化仿真推进步伐加快;五是虚实交互呈现出供给侧低代码构建、需求侧跨终端智能体验的发展趋势。


2、落地体系研究

从技术标准引领来看,一是数字孪生城市技术体系基本由感知标识、地理信息、建模渲染、算法仿真、虚实交互五大类技术构成。二是数字孪生城市的全过程实施主要分为总体谋划、建设推进、后期运营三环节。三是面向技术体系和实施框架,构建包含总体、数据、技术/平台/设施、应用场景、安全、运行等要素的标准体系,并有节奏推进标准制定。


从应用场景驱动来看,一是结合时代特征与需求,筛选绿色双碳、安全应急等高契合度高价值应用场景。二是推动应用模式创新,推动ToG向ToB和ToC转变,提高应用粘性。三是建立成效倒逼机制,避免拈轻怕重、过度建设、重复建设等智慧城市建设问题重现。


3、创新举措建议

结合当前实际挑战,提出五方面发展建议,一是谋划全过程咨询,提供涵盖规划、建设、运营的一站式咨询和支撑服务。二是促进全链条产业协作,面向数字孪生城市落地实施合作共建整体解决方案。三是规范项目全过程服务交付流程,确保数字孪生城市实施项目“不走样”“不变形”。四是开展高质量标准认证,基于标准规范对供给方进行能力检测认证,对需求方进行成效评估评价。五是营造全生态发展环境,加强核心产业培育,强化数字孪生人才供给。


白皮书目录

一、发展态势:数字孪生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升级

(一)国家政策高位推动,多省市加快启动建设试点

(二)标准制定全面提速,标准化组织亟待加强协作

(三)产业积极组团合作,核心企业积极开放底层能力

(四)学术成果快速增长,国际交流合作正式起步

(五)应用场景逐步明朗,数字孪生特色价值逐渐显现

(六)信息模型市场活跃,地方实践行业标准双管齐下

(七)空间测绘技术创新,全息测绘与时空图谱有突破

(八)物模型正加速兴起,为设备孪生奠定坚实基础

(九)城市仿真取得突破,跨学科与云化仿真成主流

(十)孪生交互加快推进,低代码构建成企业共同选择 


二、标准引领:以标准为抓手规范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一)以技术能力为核心,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施框架

(二)以实施框架为指引,系统描绘标准体系蓝图

(三)以标准体系为基准,有节奏制定标准推进路线图


三、场景驱动:面向城市新要求强化可持续与成效导向

(一)契合双碳、现代化等时代要求,筛选高价值场景

(二)促进应用可持续,探索ToG向ToB或ToC转变

(三)加强需求约束成效评估,践行“以评促建”理念


四、实践创新:直面挑战创新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模式

(一)全过程咨询谋划,整体性系统性推进数字孪生城市

(二)全链条产业协作,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三)全过程服务交付,确保数字孪生城市不走样不变形

(四)高质量标准认证,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五)全生态环境营造,助力数字孪生城市高质量新格局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现场发布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白皮书下载方式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字碳中和白皮书》
数字化转型专家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