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
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构成了城镇与农村的结合点、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宏观与微观的衔接点,是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夯实制造强国区域底座的关键着力点。新时代新征程中,亟需加快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更佳实践。
2023年12月7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3)在深圳市龙岗区拉开帷幕。在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布了《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并进行了深入解读。
这是中国信通院连续第8年发布《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旨在透视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发展特征,挖掘百强县(市)、百强区工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示范,形成牵引带动效应。
报告核心观点
1. 经济规模再次跃上新台阶,工业发挥核心引领。近十年来,我国县(市)经济总量先后跃过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7.8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0.0万亿元,再到2021年的43.4万亿元,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同期恰逢第二轮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开启,我国县(市)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窗口期,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4.3万亿元增长到18.1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40.0%左右。
2. 产业发展层次愈加立体化,梯次格局初步成形。传统支柱产业经改造升级焕发新活力。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等方式,以及链群生态构建,一批县(市)传统支柱产业蓄积了强劲的新动能。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呈现铺天盖地的格局。2022-2023年公布的两批次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县(市)拥有81家,占比达40.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阵容更加深厚。纵向上,中东部强县(市)着力培育“产业+创新”双优势;横向上,更多的中西部县(市)承载了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溢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成果开始崭露头角。经济强县(市)发挥先锋探索作用,谋篇布局未来产业,聚力突破产业发展新空间。
3. 稳增长支撑作用扎牢,工业担当先锋力量。百强工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百强县(市)中,98个县(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增长,其中73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百强在消费、出口两大增长方向的支撑作用持续巩固。百强县(市)在全国消费、出口中占比依次达到8.3%和14.1%,在稳增长两架马车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大盘的坚实底座。
4. 中西部数量缓步提升,融入群圈持续发力。2023年东部入围的县(市)数量合计达到68个,较上年减少2个,中部和西部分别21个和10个,均较去年增加1个。国家级城市群或经济区集聚了绝大多数百强县(市),天山北坡城市群首次有县(市)入围,杭州、宁波、苏锡常等17个都市圈涵盖了超六成的百强县(市),群圈场域下,核心带动周边的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速。
5. 江浙双领先地位稳固,各省份数量微变动。百强展布于18个省(区、市),其中浙江和江苏的居于前列,分别入围24个和23个,合计包括了近半壁江山;山东的百强县(市)数量复苏态势延续,保持在两位数水平;福建、湖北、新疆的百强县(市)数量同比均增加1个。
6. 创新能级攀上新高度,关键变量激活增量。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突破。工业百强县(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合计达约2800亿元,占全国比重超10%,长沙县、新昌县、邹平市、贵溪市等13个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处于3.5%以上的高水平。创新驱动的最大增量更加坚实。工业百强县(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合计超2.7万家,占全国的比重约8.2%,其中74个县(市)拥有的数量超过100家。
7. 工业投资量质加速跑,高水平开放正扩展。工业投资量质齐升充实稳增长后劲。投资增速呈现较高加速度态势。百强县(市)中有近九成实现了工业投资的正增长,约7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投资结构“含新量”持续提升。2022年平湖市、诸暨市等县(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超过了80亿元。迎难而上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外部合作新空间大幅拓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贸易往来、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诸多丰硕成果。内部开放环境更加优越。中欧班列、国际航线、边贸口岸等互联互通渠道辐射更多内陆县(市),保税仓、跨境电商基地等遍地开花。
8. 城乡获得感更加均衡,内需潜力加快释放。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更高。65个县(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97个县(市)的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均衡度更高。99个县(市)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激活县乡消费开拓扩内需的“新蓝海”空间。县(市)消费市场的地位显著增强。2021年,县域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网络零售额占全国的比重为33.5%。百强县(市)消费规模可观。总额合计约3.6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8.3%。
9. 县(市)产业园区阵容更加厚实。县(市)在国家级产业园区中初步成群。截至2022年底,主要位于县(市)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共73家,其中国家级经开区49家、国家级高新区24家。县(市)在省级产业园区中成为主力军。从东部的县域大省-浙江、中部的县域大省-河南、西部的县域大省-四川情况来看,分布于县(市)的数量占比均超过60%。
报告目录
第一篇 2023年中国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一、我国县(市)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一)撤县(市)设区动作趋缓,区划数量趋于稳定
(二)经济规模再次跃上新台阶,工业发挥核心引领
(三)产业发展层次愈加立体化,梯次格局初步成形
(四)科技创新持续向纵深延拓,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五)居民存款和收入屡攀新高,人民获得感更坚实
二、我国县(市)工业竞争力评价
三、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图景
(一)稳增长支撑作用扎牢,工业担当先锋力量
(二)中西部数量缓步提升,融入群圈持续发力
(三)江浙双领先地位稳固,各省份数量微变动
(四)创新能级攀上新高度,关键变量激活增量
(五)工业投资量质加速跑,高水平开放正扩展
(六)城乡获得感更加均衡,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四、我国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优特色不足,转型升级后劲较弱
(二)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不强,要素流动效能不高
(三)产业类规划科学性不高,落地执行效果欠佳
(四)区域发展协同程度不优,联动协同度不充分
五、促进县(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有序推进产业育新培优转型升级
(二)构建要素有效集聚集成市场体系
(三)着力提高产业类规划科学合理性
(四)健全区域之间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第二篇 2023年中国市辖区工业经济发展报告
一、市辖区展现产业经济发展新担当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二)维护产业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
(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二、市辖区工业竞争力分析
(一)市辖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二)工业百强区分布情况
(三)工业增加值超500亿的工业百强区情况
三、工业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新亮点
(一)工业增长稳中有进,经济体量再上台阶
(二)创新主体发展活跃,新质生产力快形成
(三)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工业质效稳步提升
(四)内需动能加速激活,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四、促进市辖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切实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
(三)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专题篇 产业园区年度洞察
一、建设县(市)高水平产业园区的战略意义
(一)产业园区是县(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二)产业园区是县(市)创新创业的能量站
(三)产业园区是县(市)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二、县(市)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一)县(市)在国家级产业园区中初步成群
(二)县(市)在省级产业园区中成为主力军
(三)县(市)在专项产业载体建设中提实力
三、促进县(市)产业园区高水平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厚植主导产业优势,构建产业协作网络
(二)加强园区自主创新,攻坚关键核心领域
(三)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园区特色品牌
(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大力保障要素供应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师,博士后
周晓亚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牵头和参与完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地方“十四五”规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等成果,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师
张成功
主要从事县域经济研究工作,牵头参与撰写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及县域相关研究报告,负责县域工业竞争力诊断对标、县域产业培育等研究支撑工作。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师
胡佳华
主要从事园区高质量发展、县域工业绿色化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更多精彩,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
周晓亚
15501065876
zhouxiaoya@caict.ac.cn
报告下载方式
校 审 | 谨 言、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专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