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字碳中和 工业篇(2024年)》

中国信通院 中国信通院CAICT 2024-04-1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数字技术深入渗透到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助力工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工业化。


2024年1月3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在“数字化助力工业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讨会”发布了《数字碳中和 工业篇(2024年)》蓝皮报告。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副总工程师卢春阳对蓝皮书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聚焦数字技术与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系统梳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借力数字技术推进工业脱碳的探索实践,分析数字技术助力工业碳减排的内涵机理和思路框架,建立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潜力评估模型,评估现有的数字技术赋能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流程制造业碳减排的潜力和贡献度。未来十年,现有的数字技术将分别助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行业减少5%~20%、6%~16%、3%~9%碳排放。报告从重点行业、绿色制造和企业主体等维度,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工业减碳管碳的实施路径和应用场景,并从顶层设计、要素支撑、技术布局、财税金融、企业动力、数字化碳管理等方面提出数字技术助力碳减排政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报告核心观点

1. 数字技术成为新型工业化绿色化重要推动力。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助力提升新型工业化“含绿量”、铸就绿色新质生产力。发达国家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助力工业脱碳,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部署数字技术赋能节能降碳。


2. 数字技术将在工业领域持续释放降碳潜能。数字技术通过减少、替代、优化、非物质化、创新经济活动从而有益于环境。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碳减排的潜力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十年现有数字技术将分别助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三大重点行业减少5~20%、6~16%、3~9%的碳排放。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新型数字技术的涌现以及更大力度的推进实施,数字技术赋能碳减排的潜力可能会更大。


3. 数字技术赋能工业减碳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在重点行业、绿色制造和实施主体等多个维度,通过赋能源头端绿色产品设计研发、过程端生产制造智能管控、末端废弃物协同处置和再生利用以及数字管碳等应用场景,提升工业领域全链条数智化赋能绿色化能力,促进行业生产效率、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提高。


4. 加强政策措施以保障推进数字赋能碳减排。建议综合运用一揽子政策工具,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水平、夯实数字化基础、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提升赋能应用动力、完善数字化碳管理等方面,不断营造有序发展环境,引导更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数字技术助力碳减排走深向实。


报告目录

一、 数字技术成为新型工业化绿色化重要推动力

(一)工业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

(二)数字技术助力提升新型工业化“含绿量”


二、发达国家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助力工业脱碳

(一)美国:围绕数字减碳强化顶层设计和资金支持

(二)欧盟:制定战略规划引领数字和绿色双重转型

(三)日本:强调政策融合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


三、数字技术将在工业领域持续释放降碳潜能

(一)数字技术助力碳减排科学内涵和思路框架

(二)数字技术对重点流程制造业减碳潜力分析


四、数字技术赋能工业减碳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一)重点行业层面

(二)绿色制造层面

(三)企业主体层面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推动数绿融合发展

(二)强化关键要素支撑,构建优质赋能基础

(三)持续推动技术攻关,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降低投资改造成本

(五)提升企业赋能动力,鼓励企业赋能实践

(六)完善数字化碳管理,切实提高赋能效果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卢春阳 

ITU-T SG5 Q7副报告人、IEC TC111标准联合召集人、国标委TC297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ST2工作组专家、中国RoHS合格评定技术专家组副组长,长期从事工业通信业绿色低碳发展政府支撑、科研标准和检测咨询工作。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博士

祁航

ITU-T SG5“电磁场、环境、气候行动、可持续数字化和循环经济”工作组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ST2工作组专家,主要从事工业和通信业绿色低碳等领域政府支撑、科研标准、咨询规划等工作。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群

长期从事互联网+、新基建及绿色低碳等领域产业态势和政策研究,曾深度参与若干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文件研究制定,牵头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其他参与撰写专家

杨吉双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郝昫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杨晨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工程师

刘家祺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助理工程师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泰尔终端实验室

祁航

010-68094540

qihang@caict.ac.c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校  审 | 谨  言、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中国信通院发布《联邦学习应用安全研究报告(2023年)》
专家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