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台湾版乌镇何以名满天下?

2016-07-05 徐周欣 邹毅 房地产观察家 房地产观察家


2013年初的台北九份,于我而言或许是近些年来最难以忘记的风景。


如同大多数游客一样,让我忍不住奔向九份的是侯孝贤的那部著名电影《悲情城市》和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代表作《千与千寻》中那些美丽神秘、饱经沧桑却又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场景。


九份老街独特的文化氛围、周遭依山傍海的绝美风光都足够令我印象深刻;除此之外,那里的古早味美食、创意生活体验以及民俗娱乐也为它赋予了更多意义,打上了九份特有的标签。


这里不单是外地人度假休闲的胜地,也是台北市民周末求得内心宁静的乐土。某种意义上台湾的九份就如同我们的乌镇,只是前者创造了调和有日本元素和中国古典味道的电影画面感,而后者给了我们永远追忆似水年华的留白。


毋庸置疑,九份是台湾最具文化气息的特色小镇。真正的行家驴友,都会将九份当成感受台湾文化无可替代的目的地。近年来,九份的人气爆棚,但因是开放式的的小镇,其准确的游客数据一直无从统计。根据九份老街不远的黄金博物馆可统计到的游客人数来保守估计,九份的年游客人数绝对在200万人之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九份从历史的沉寂中走出,并创造了新的文旅奇迹?


下面我将从历史发展、人文环境创造、自然环境优势,建筑特点和业态等五方面剖析其独一无二的特质。


九份的历史像是折子戏,不长却跌宕


九份地处台北市(现更名为新北市)东边车程一个多小时的瑞芳镇,从台北搭火车或者公交都可以很方便地到达。


据《台北县志》记载,清治初期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小山村,住了9户人家,大家彼此熟悉,互相帮扶,每当外出到市集购物时每种都会要"九份",久而久之这里就被人叫做了“九份”。


光绪年间金九地区(金瓜石和九份)发现了金矿,然后这里就像19世纪中叶的SanFrancisco在淘金热中一般迅速繁荣了起来,大批的淘金客蜂拥而至,原本只有九户的小山村迅速发展成了万户规模的小镇。


 清政府于光绪十八年(1893)在金九地区设立了“金砂局”;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本继续仿效清朝继续设“砂金署”使金九地区持续发展。初期这里只有金矿生产黄金,后发现硫砷铜矿后转变为金铜矿,金九地区又得到一轮发展而进入兴盛期。




日本二战战败后台湾被收复,金九地区也由“台湾金铜矿物局”接手管理,至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改组为“台湾金属矿业公司”,简称“台金”,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台金公司关闭后,大部份矿权及厂房则转给台糖公司管理;随着台金公司的关闭,金九地区的繁华岁月也随之结束;金九一度褪尽铅华,镇上空置的房屋和冷清的街道无一不诉说着它的无助,喧闹的小镇沉寂了下来。


艺术家助力九份再发迹,民俗特征被升级


蒙尘的珍珠不会被永远遗忘。


没过多久,九份独特的乡土魅力就吸引了一批艺术家,他们聚集在这个小山城,或追忆过去的时光或寻求创作灵感,除了侯孝贤所执导的获得威尼斯大奖《悲情城市》和《恋恋风尘》外,《多桑》、《无名的山丘》和《看海的日子》等一系列电影也取景于此。



(悲情城市剧照)


甚至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灵感也是在九份的茶楼中获取,沉寂中的九份又被赋予了新意义,成为了台湾民俗的象征地。


九份别有韵味的旧式建筑、石阶坡地,依山傍海的绝美环境以及独特的风情通过一系列影片吸引了岛内外关注的目光,小镇从此再次焕发了生机。


九份重新发光离不开艺术家,电影艺术家让它再一次进入世人视野;九份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艺术家们,他们一手创造出雅致的业态让九份难以被复制和超越。


我这里用九份的第一家茶楼——“九份茶坊”来做个说明。建筑本身是已有百年历史的“历史建筑”,前身是“黄金时代”盛极一时的日占时期瑞芳矿业所所长翁山英的旧宅。




作为茶坊使用的翁山英故居现仍然维持原有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修缮部分对于空间运用颇多巧思,保留原有特色外,也增加建筑本身所展现的弹性,使得本宅虽然已有九十几年的历史,仍然展现出其独有风情,也符合九份茶坊的主张:由茶艺、陶艺、绘画等各项相关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缔造一个结合艺术与游憩,兼具知性和感性的休闲场所。



九份茶坊的创办人是画家洪志胜,他不光在九份开设了第一家茶坊,还积极为九份导入人文艺术,以艺术家的视角创办企业,陆续创立了陶工坊、天空之城(现在改名为水心月茶坊)和九份艺术馆。洪志胜创造的这种典型的九份艺术家商业模式也受到了财力雄厚的集团的青睐,据说深圳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就曾经接洽过洪志胜想要引进茶坊项目。


这十几年间,陆续有几十位艺术家从台北那样的大城市迁居九份,他们追求的那种雅致,淡然与宁静,还有转瞬即逝的艺术灵感,不期然就散落在了看似充满烟尘气的小店中间。


另外,九份的民宿也是不得不提的人文代表,九份没有宾馆和酒店,但却有100多家各式民宿:或极具设计感,或景观极佳,开窗就能看到山或者海;或者是平常酒店少有的能住四个人的家庭房间。




九份是淳朴的传统聚落,建筑和街道一开始并没有能够统一布局。建筑有七八十年代保持原样的老房子,也有翻新设计新颖的;有平遥古城式也有江南小镇情调的,时而欧美时而日式。


所以民宿风格也各式各样,有“乡村田园风”,有“古早味民食类”,有“小清新个性化”,也有“台湾特色风情类”,游客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随意挑选。




依山而建的九份,背山面海独具层次感

九份的再次崛起除了艺术家们的精神内涵和努力外,还有它天赐的绝美的自然环境,用Google Earth就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九份的山城地貌。居山面海绝不仅仅是风景怡人,更会有视野的开阔带来的心境的豁达。


从山脚向远处望去,淘金时代建的房子高低错落,见证着历史。




九份的美与韵味,不止在于老街自己本身,它同样被周遭的旖旎风光所“加持”,阴阳海就轻易给了惊喜。


信步绕出老街那座小山,步行就可以豁然开朗看到阴阳海,海湾中的海水颜色呈黄褐色,与外海方向正常海水的蓝颜色而形成了鲜明对比,景色壮美而独特。


在台湾曾经听到一个说法很有意思,就是说处于暧昧期的男女最好可以一起去一次九份,感情会在秀美的小山和壮美的海景见证下得到升华。没错,九份的这种面朝大海、依山而建的旖旎风光所带来的浪漫体验总感觉可以孕育出美丽的故事;就像我们提到著名蜜月圣地希腊爱琴海上的Santorini时,脑海里出现的种种唯美韩剧场景一般。



(希腊圣托里尼岛)

九份的“小“街道,取巧取得令人深思

除却层次丰富的山体小镇的风貌,九份的另一种美体现在其旖旎的盘山道路上,这种自然生长的小镇道路天生就会让我们在徜徉其上的时体会到移步换景的奇妙感。


因此,这种小巧、特色的道路成为了九份最好的向导。它蜿蜒曲折,用不同尺度的交错变换以及转角的特有风情,向游客诉说着这个百年小镇曾经的沧桑巨变。


信步走在九份的老街上,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变得随性起来,也许当我们回头在细翻九份的地图时,才会发现九份老街被横竖地划为竖崎路、基山街和轻便路这三条主动线,而这样“丰”字型的主动脉再加上周边的一些毛细血管样阶梯小路便会组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特色游览道路系统,不经意就把那些好奇探索的游客们带进了另一种情景迥异的小镇氛围中,让他们体验到别样的小镇生活。



往上顺着能走一圈的是基山街和竖崎路,这两条相交叉的街。说是街,不过都是窄窄的小石板山路,最窄不过一米多,宽也不过两米。依山而建的老街弯弯曲曲,除了台阶石板路还有斜坡;而这些垂直感很强,向上延伸的小路本身就是风情。




总的来说基山街是九份最热闹的街道,它曲折狭窄店家又都撑起顶棚,根据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出的第一和第二轮廓线理论,这些被店家用来遮阳遮雨的延伸出来的顶棚形成了九份建筑的第二轮廓,大大局限了游客的视线;且不说九份本就多雨,街道的紧凑和多延伸出来的房檐使阳光基本照不进来,所以又被叫做“暗街仔”。而这种情况下,人们也更加容易浸入到街道本身的环境中去感受它的味道,所以笔者认为这也就是各色台湾传统小吃店家也都在基山街上的原因。



九份的怀旧气息,好像也不适合太多现代的元素存在,老街两旁的店铺多是台湾的传统小吃。许多美食如现做的手工芋圆,酷似江南青团的草仔粿,以传统古法制作内馅的红糟肉圆,都令食客们心神向往。




同样借由芦原义信的D/H理论来研究空间感受,将建筑的高设为H,街道的宽设为D,在九份老街上小楼一般都不高,最多为两三层,但街道更是窄小,D/H比值小于1,轻易就给人以接近之感。而且由于D/H比值偏低,街上的行人视线受限,往往不会抬起头来看建筑的立面,在街上信步的人们不会过多关注到建筑本身的特点,目光直接就被店铺以及商品所吸引,升级改造九份建筑本身的费用可以大大减少。




>>除了老式传统小吃店,颇有纪念意义的九重町客栈也在基山街



>>它应该可以算是九份旧式建筑中的佳作,橘黄色灯光也更映衬了怀旧的气氛



竖崎路则是全然不同的景观,对比基山街,聚集的楼群有同时被加高了的效果,拥有更好观景效果小楼里分布着不少观景茶馆。


久负盛名的阿妹茶楼就坐落在这条小路上,传说就是阿妹茶楼外面挂着的脸谱给了宫崎骏创造《千与千寻》中最有寓意的“无脸男”的灵感。





>>还有九份最着名的建筑,全台湾第一个电影院──升平戏院也坐落于此



竖崎路将山城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最下面是九份派出所,沿路而上直到最尽头的九份国小,整条小路都是由石阶筑成;竖崎路曾经是九份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补给路线,颇具时代感。




石阶小路、各式茶屋飘出的茶香还有日式木质小屋轻易就给游客营造出来了一种温馨传统的感觉。夜幕降临,街道两边的红灯笼亮起,温暖柔和的灯光会让游客的脚步不自觉地就慢了下来,连心都变得安静。


轻便路是一条容易被当天就折返回台北的游客们忽略的小路,沿海的它格外安静,有很多民居和民宿坐落其上,沿着它慢慢走走还可以碰到见证了九份发展轨迹的当地老人们。





九份商圈联谊会,灾害带来的的共赢建设启示


九份老街以服务游客为主的店家数目在250家左右。


2000年之前,店家间关系一直很松散;各自经营的状况一直延续到2000年11月初象神台风过境,这次台风造成九份部分地区土崩和坍方,游客数锐减。而后九份老街店家自发合作組成“商圈联谊会”,积极对外宣传“九份”的整体概念,积极联合政府共同举办各项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九份商圈联谊会”于2001年6月20日正式成立,初期入会的店家共计有162家。2001年11月19日,联谊会共计有172家会员,占当时商圈总数约70%。2004年4月15日,“九份商圈联谊会”正式立案,名称为“台北县瑞芳镇形象商圈推展协会”,但习惯上大家还是叫它“九份商圈联谊会”。2008年后,联谊会会员数稳定保持在120到130家之间。


虽然某种意义上,九份的“商圈联谊会”是从“自救会”来的,但是鉴于现在九份作为台湾最热门景点之一,吸引到的国内外旅客有增无减;加上相关部门对于九份地区地质安全的长期关注;以及九份为了更好的发展需要争取政府持续的各种资源协助,起沟通桥梁作用的联谊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下一个“九份”会在哪里被发掘?


在我看来,九份是一个熟识人间烟火却没什么铜臭味的小村落,它不喧闹,没有商贩大声叫卖也没有村民吵吵闹闹。它脱离了传统农村的束缚,用文化创意彰显了自己独特的内涵。


国内像九份一般拥有依山傍水自然环境的村镇多如牛毛,尤其是在重庆、贵州一代,然而为什么就没有九份一般“小而美”又有自己个性的美丽乡村出现呢?


在当下这个乡村文旅改造大潮的趋势下,如果大陆也能有一个像九份一般本身充满故事性,又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它的精神的小村落出现,定会大受青睐。


诚然,九份有它的特殊性,譬如它被殖民统治过这本身就比较有故事感,不过国内有历史故事的地方难道少吗?是的,也许找到像九份一般背山面海,层次感好的位置是可能的;找到像九份一般有故事的地方也不难;根据原先的建筑风貌提取重要元素不简单但也可以做到;追寻当地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尝试。只是当所有重要的环节一个也不能少而且都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要做升华的时候,就需要一番深思熟虑了。


总的来说,九份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植根于它特定的地理空间,更多的是被它的历史文化构筑。现在九份不仅能给予当地土著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给游客们出营造充满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氛围,甚至可以引领游客寻找到自己新的生活记忆。


要做到这一步,挖掘文化的本土特色至关重要,而这也是一个地区不会被随便替代的核心关键;同时,怎么样对本土文化重新进行构筑却依然可以使其与当地景致和生活步调完美相融就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邹毅个人微信: brian378183884



专注于房地产及旅游全产业链

深度、聚焦、专业

行业研究  战略规划  产业投资  管理咨询


Forwarded from Official Account

复世旅游智库
复世旅游智库
Learn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