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话、叙事、隐喻与转化:马修·巴尼与《堡垒》

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0-08-31

 马修·巴尼:堡垒 


“神话指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它们想象出来。”「1」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


当“科学的思维”成为当代人类思考问题与找寻参考的主要途径及信奉准则时,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在《神话与意义》第一章中,反观了“科学思维”所能解决问题的局限性——“科学永远不能给我们所有的答案”「2」:其能够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在几个世纪前还被认定为哲学的问题,因此它无法涉及关于未知的问题。与此同时,被认为是想象的、无序的神话体系,仿佛又在为未知做出解释。由此,科学与神话的交汇,或许将为讨论当下延伸出崭新的路径。


展览开幕现场


以神话为灵感,马修·巴尼无疑是当代艺术领域内的代表性人物。2019年9月28日,“马修·巴尼:堡垒”开幕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马修·巴尼2016至2019年间所创作的最新系列作品,以呈现该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将呈现一部时长两小时的同名影像作品,亦将展出与影片相关的5件巨型雕塑、50余件雕版与电镀红铜版作品。


以“堡垒”为对象,以神话故事为外衣,马修·巴尼在他的新作中,延伸出了基于历史与当下的诸多隐喻与转化。


展览现场


神话与叙事


对于马修·巴尼来说,神话的介入已经是他作品中逃离不开的标签之一。他最新的作品《堡垒》关注到了古罗马神话中狩猎女神狄安娜(Dianna)与阿克泰翁(Acteon)的故事。在古罗马神话中,狄安娜是贞洁、狩猎与月亮女神:


“……她促进一切生灵的繁殖与兴盛,憎恶一切丑恶和不纯洁的东西,如果她碰见这样的事,就会与他们斗争……她最喜欢的活动是狩猎,她常常身配箭筒与弓箭,带着一群勇敢的山林水泽女神,矫健地穿过山峦与峡谷。狩猎之后,她喜欢在清澈的山泉里沐浴,使自己重新振作精神;或在开满鲜花的河谷与山林水泽的女神们一起跳圆圈舞……”「3」


提香·韦切利奥 《阿克泰翁之死》178.8 X197.8cm 

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记载着阿克泰翁偶然地看到狩猎女神狄安娜在山中沐浴的场景,狄安娜在盛怒之下将其变为牡鹿,被阿克泰翁自己的50只猎狗杀死。女神的贞洁受到外来者的冒犯,冒犯者受到了驱逐与惩罚。提香的绘画《阿克泰翁之死》描绘了狄安娜被侵犯的时的盛怒以及阿克泰翁正被猎犬扑食时的场景,以此为母题的绘画与诗歌作品在同期还有不少。


《堡垒》(狩猎神话》 

2018 

电镀红铜板与醋蚀铜锈、沥青涂层、红铜与焦松木框 

41.9 × 48.3 × 4.8 cm(带框)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堡垒》(狄阿娜》 

2018 红铜雕版、沥青涂层、红铜 与焦松木框 

38.4 × 31.8 × 5.1 cm(带框)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对神话故事题材的影像化转变,是马修在作品创作中所擅长的。在影片《堡垒》中,狩猎女神狄安娜与其侍女宁芙化身为追捕狼群的神枪手狄安娜与追捕侍女,由马修扮演的雕版师则是阿克泰翁的化身。狄安娜与侍女们在严寒荒原中隐秘穿行,追寻着一匹行踪难觅的狼。雕刻师在森林中偶然发现三人踪迹,开始跟踪他们并偷偷以一系列铜版画记录行踪。在这场七个日夜间开展的六次狩猎活动中,雕版师在完成作品后,会将作品带给实验室拖车中的电镀师,使铜板作品发生电化学转化。全片没有对白,整个影片通过接触即兴式的舞蹈作为语言,两个侍女在影片中的舞蹈时而作为沟通的信号,时而作为狩猎情节发展的预言。


巴尼扮演的雕版师与神话故事中的阿克泰翁结局并不相同,因此实际上神话故事只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最外层叙事框架,其中包含的是由此神话叙事出发而衍生出来的多层线索。通过赋予片中人物以特定神话背景与身份对应,片中人物获得了一个生发点,而在电影的叙事情节中他们将何去何从,则似乎取决于其与多条衍生线索与地点场域发生的交流与反应。


神话与隐喻


由神话的外衣出发,在《堡垒》中,荒原、狼群、枪支、狩猎以及堡垒本身,似乎无一不在传达着不同却相互连接的政治隐喻。


爱荷达州对于马修来说是特别的一个地点,在他七岁那一年全家举家迁往了爱达荷州的首府博伊西。对故土的迷恋与向往使爱荷达州作为一种特定地点元素,伴随出现在马修的创作生涯中,如《悬丝1》中取景于博伊西的体育场。从《重生之河》开始,马修对爱荷达州的解读便开始偏向自然主义与神话学方向;在《堡垒》中,马修对爱荷达州的关注点转向了山林荒野,在锯齿山一带,山势、地貌与天空的视野都与其他山脉不同。爱荷达州的地理隔绝带来的隔离感,在马修生活的年代显得尤为突出,因而影片中暗含着一种“被隔离”与“孤独感”。 


《狄阿娜:状态二》 2018 电镀红铜板与红铜框 

35.6 × 27.9 × 4.4 cm(带框)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射击台上的狄阿娜》 2018 电镀红铜板与铸红铜支架 

139.7 × 114.3 × 114.3 cm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因爱荷达州中部较为偏远,鲜有人涉足,因此这里的政治斗争也呈现出神秘的色彩,而它呈现的原生风景仿佛可以作为讨论诸多现代社会与政治问题的载体。80年代的爱荷达州,“狼群放归”计划是最不可忽视的政治议题之一。为防止大量猎杀狼群而导致的狼群灭绝问题,经过了十几年的的立法与公开辩论,美国国会为此发布了恢复狼群的《环境影响声明》。而虽然放归狼的政策得到了通过开始实施,但是矛盾又进一步激烈化和复杂化——有人认为狼群放归会影响麋鹿繁衍生息,另一些人则认为狼的存在可以使麋鹿数量下降,间接保护植被和生态。狼群作为这场持续性争论的主角,不论从何种角度来审视,都被隐喻成为了一种足以给整个人类社会与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的力量象征。而各方话语权都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实际上是美国政治分裂的隐喻式体现。


从“堡垒”(Redoubt)一词的解读来看,它指一个临时而简陋的堡垒,或一个精神上、思想上的堡垒,它的另一个来源或许是“美国堡垒”(The American Redoubt),一场兴起于2011年的美国极右派运动。“堡垒”作为保守派、自由主义倾向的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安全避难所,呼吁人们远离政府和都市生活,回归土地。他们认为在美国的政府和社会即将崩溃之际,需要远离人群来进行自我保护,因此迁移到人口最少的区域去。这群人回到缺电少水的农村、山林与荒原,常常需要依靠狩猎来维持生计,在他们心中,与这个摇摇欲坠的社会所隔绝、与现代文明所隔绝是最安全的道路。因此,他们选择的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实际堡垒,亦是隔绝文明社会的精神堡垒。


《猎杀地:状态五》 2018 电镀红铜板与铸红铜壁挂 

71.1 × 40.6 × 19.1 cm(带框)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枪支亦是这部影片中的重要线索以及美国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片中,马修扮演的雕版师还有另一个身份,即美国政府林务局的员工——他们厌恶政府对生活的干涉,枪支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女主角狄安娜的扮演者阿涅特·瓦赫特(Anette Wachter)是全国步枪协会的射击冠军,因而枪支在影片中的重要线索作用在于:它在狩猎过程中,连接着猎手与猎物;它亦连接着狄安娜与自然,是她观察世界的媒介。


种种隐喻,切中了当下美国政治与社会中的复杂性与矛盾,在这场无声的影片中,随着情节的步步推动,矛盾似乎也到达了一种一触即发的地步。而枪支、狩猎、窥探等元素,又似乎在有意地不断回溯狩猎女神狄安娜的神话架构。


《放归:状态四》 2018 电镀红铜板与红铜框 

34.3 × 39.4 × 4.4 cm(带框 ) 

私人收藏。 

《狩猎神话:复合迷彩侍女》 2019

电镀红铜板与黄铜板、硫肝、 红铜与黄铜框 

50.8 × 66 × 8.3 cm(带框)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神话与转化


影片中,雕版师在完成铜版画记录后,会将作品带给实验室拖车中的电镀师,使铜板作品发生电化学转化,在电流与化学溶剂的作用下,金属表面的质地会出现偶然性地改变,每一块铜板都被浸入电解液, 让新的红铜形式生长在上面,类似于洗照片的过程。这种处在变化中的“转化”过程,是马修一直以来的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与意识体现。


炼金术(Alchemy)是对“转化”概念溯源的必经之路。炼金术是中世纪的化学和哲学的思想的始祖,在当时,作为一门神秘而复杂的学科,它常被定义为“使贱金属达到自然本应达到的完美状态(黄金)” 「4」的一种技艺。黄金被视作所有金属演进的终点,阿诺德·冯·威兰诺瓦(Arnaldus von Villanova)在他的《哲人玫瑰园》中认为“病态”的贱金属通过元素比例地调控与把握,能够实现“治愈”贱金属,从而进阶为贵金属“金”的转化过程。在炼金术的发展过程中,物质上的“金”的追求也逐渐转变为了对于“金子般的心”的追求,炼金术士的使命在于追寻“哲人石”,实现内在的自我转换。


《狄阿娜》 2018 

机械加工与铸黄铜、机械加工与铸红铜 442 × 487.7 × 160.7 cm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侍女》 2018 

机械加工与铸黄铜、机械加工与铸红铜 312.4 × 628.7 × 288.3 cm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麋鹿溪山火》 2018 

美国黑松;铸红铜、铸黄铜 和铸铅;浇筑成型的聚己内酯 

99.1 × 1084.6 × 266.7 cm 

作品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提供


马修在早期作品中大量使用凡士林作为媒介,意图通过凡士林润滑的特性,作为身体的简单延续以及和外界的沟通媒介。在《悬丝》系列中,对于凡士林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于运动变化状态时的展现。在马修看来,凡士林的固有物理属性仿佛起到了润滑与过渡这种激烈而不停地变化的状态的作用。而《重生之河》之中,亦有将粪便转化为黄金的指涉。


在《堡垒》中,电镀成为了马修实现“转化”的又一媒介。较之于凡士林,电镀是一种处于科学与神话之间的媒介。依旧是来源于炼金术在西方文化中暗喻转化与变形的神秘色彩,在电镀借助当代化学反应而使马修的作品实现转化时,似乎将这种神秘色彩与文化至于当下来探讨。狄安娜的形象被雕版师被转化为铜版上的作品,再由电镀师转化为最后的电镀效果成品。电镀师在剧中就像罗马神话中的先知一样,是人类与自然,天与地的沟通媒介。


《堡垒》(截屏) 2018 

影像 

134 分 03 秒 

134'03" 

作品由艺术家、格莱斯顿画 廊(纽约、布鲁塞尔)、洛杉矶 Regen Projects 画廊和伦敦赛迪 HQ 画廊提供。


诸多碎片式的隐喻,在马修的作品中作为线索被架构起的叙事结构一一串联,从而实现了一部“马修·巴尼式”的影像化叙事。《堡垒》是马修将神话与当下社会政治糅合在一起的一次全新尝试,亦是其艺术风格语言的更进一步转向。展览中,电影为来自于影片中的多件电镀铜蚀刻作品以及巨型雕塑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叙事背景,而电镀铜板作品与雕塑则为电影提供了另一层面的美学支撑。马修·巴尼所搭建起的层层叙事与种种符号指涉,值得观众反复咀嚼与思考。



文 | 周纬萌

图 | 除特殊标注外致谢主办方


注释:

1. [法]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 《神话与意义》,杨德睿译,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2. 同上。

3. [德]奥托·泽曼,《希腊罗马神话》,周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F. Sherwood Taylor, The alchemists: Founders of Modern Chemistr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ume 55, Issue 3, 1950.



马修·巴尼:堡垒


时间:2019.09.28-2020.01.12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堡垒》电影作品放映时间:


周一至周五:

10:30-12:30

15:00-17:00

周六、周日:

10:30-12:30

13:30-15:30

16:30-18:30


放映地点:UCCA大展厅


 ——TRAVEL WITH ART—— 

重磅!《洞见ART》终于来了!

透过屏幕 预见未来 洞见真理 

(点击图片链接跳转阅读详情)

后台回复“看展”“洞见”即可获取更多信息,

转载及合作请后台联系!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滑动查看详情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