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堂云好课丨冯梦波带你解锁央美版画系超酷“模型与沙盘”课!

CAFA ART INFO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1-10-27


编者按: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模型”制作似乎仅限为小众的“业余爱好者”群体,鲜有高校专开这门课,上“模型”课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为何在中央美术学院全院开放课中会圈粉无数?——制模、为游戏造境、构建故事、拍摄场景令学生直呼过瘾!高达、兔子先生、大黄蜂、“末世丧尸”、飞毛腿导弹成为主角,不同的故事徐徐展开......


《模型与沙盘》课程,由造型学院版画系第六工作室冯梦波教授带领本科三年级六位同学完成。此次冯梦波老师的网络授课堪称“主播式”教学,他将此前超火的快手“园音”活动直播装备搬入课堂,形成多摄影机加导播台并通过软件系统推流,别出心裁,鲜活有趣!那么,相比较二维造型艺术,三维作品制作怎样激发学生对立体创造的兴趣?对于摆脱依赖平面电子工具思维的局限,又能产生什么样的启发?一起来看!


云课堂简介



肖像摄影:Olivo Barbieri(意)


冯梦波


1966年出生于北京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冯梦波是中国最早关注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艺术家之一,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互动艺术的创作,尤以运用电子游戏创作闻名,艺术实践涵盖绘画、书法、装置、摄影、录像和音乐表演。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和2002年连续两届参展卡塞尔文献展,2004年互动装置《阿Q》(Ah_Q)获林茨电子艺术竞赛互动艺术优异奖(Prix Ars Electronica Award of Distinction of Interactive Art)。作品为MoMA,古根海姆,Lacma,尤伦斯基金会,白兔基金会和M+等收藏。








《模型与沙盘》

版画系第六工作室

指导教师:冯梦波

授课对象:2017级本科三年级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总课时:100

开课时间:2020年3月9日-4月10日

学分:5


教学内容及具体网络教学日志安排:

1、分析经典模型和沙盘的案例,20课时:3月9日,3月11日

2、模型制作 40课时:3月16日,18日,23日,25日

3、沙盘制作及其与模型的组合,40课时:3月30日,4月1日,6日


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学习模型和沙盘的制作来激发学生对于立体创造的兴趣,主动将立体媒介和手工制作纳入学习和创作的范畴,摆脱依赖电脑和平面思维的局限。


辅助教学平台或参考教材(阅读书目):

《民用车模型旧化技术指南》

【美】恰克多恩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场景模型制作技术指南》

【西】胡斯托米拉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云教学手记



今年春节以来,疫情形势严峻,院里要求学生不得返校,改为网络教学。本工作室这学期的第一门课是《电子游戏的历史》,本来是要使用班里配置的两台街机,指导学生们观摩并亲自动手玩早期电子游戏,从中学习到电子游戏如何受到美术、音乐、电影和科技的影响,逐渐成长为独立的艺术/娱乐门类,从中受到启发。因为网络教学的限制,改为学生们自行挑选喜欢的主机或手游类游戏,在网络课堂讨论,最后形成一盘文章或者短视频。第二门课《模型与沙盘》,教师决定以腾讯会议为主,用多台摄影机和导播台等,搭建视频直播环境,并和同学实时交流。平时在班微信群随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给出建议,并随时督促作业进展。《模型与沙盘》这门课已经开设了三年,也曾作为全院选修课,广受欢迎。这次同学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学习主动,作业认真,成果喜人。


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开始在班群里指导同学采购课程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因为疫情限制,快递不畅,尤其路程遥远的同学很久才陆续收到自己的订单。



络授课师生前期材料准备沟通

左右滑动查看

课程资料

冯梦波展览 《博物馆》 没顶画廊,上海,2017年


开始的两节课,主要介绍了自己从小对模型和沙盘的兴趣,景箱(diorama)在博物馆和艺术中的运用,以及自己以景箱为形式进行创作并展出的《博物馆》(2017年,没顶画廊,上海)。第一节课,院系领导通过网络旁听,给予了很高评价。


网络教学“现场” 院系领导旁听


后面几节,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分析自己做的模型,讲解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做旧的目的和要点,沙盘的创作方法,模型与沙盘融合的问题,和如何摄影提交作业。


网络教学授课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

网络教学授课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


作业阶段,教师通过视频会议,让同学们逐个展示模型的制作过程,答疑并提出建议。关于沙盘,由于疫情同学们都在家里制作,教师尤其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和环境,不限于在桌面创作,而是主动把大自然作为模型的舞台。



网络教学-作业指导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


提交阶段,同学们的作业摄影初稿稍显死板。教师因人而异,从选景、用光到摄影器材和参数等,给出具体建议,并用自己的模型试拍启发大家。同学们最终提交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个性和才华,质量很高。


学生如何进行创作?

听听他们怎么说?




刘韬玥

1


本次作品的故事是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原型写的。“爱丽丝”是我的化身,我被家庭“束缚着”,想要从家里逃出去,过上梦想的生活,但又对没有家人的未来充满恐惧,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本来这故事是到这里,也就是上篇就截止了。但是冯老师让我再多去拍拍,并且他在我拍摄的过程中给予了远程实时指导。在拍摄的时间里,对主角的故事安排一点一点在我的脑海里成型。



上篇“爱丽丝”是我的化身,但她并不是我。所以在故事的下篇里,我可以安排爱丽丝的成长,她是我的未来的可能性之一。爱丽丝本就是幸运的,她有着父母的疼爱,还有着“兔子先生”的陪伴,故事的最后她的选择是回家,但我没有再写她回家后的故事了。可能这次的离家出走本就是她的一个梦、可能父母会和好、可能她会再次离家出走、可能等她回去后发现家没了……她在旅途中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她也再旅途中慢慢成长了起来,她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她知道不管怎样,天涯之下的伙伴都希望她能安好。



另一方面“兔子先生”也是我的未来可能性之一。不知道他的从前有什么经历,他选择了孤身旅行,爱丽丝是他远行路上遇到的伙伴,她想要回家,但他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他选择继续独自前行。他只能与自己唯一的伙伴道别。说是他陪伴爱丽丝,可爱丽丝也陪伴了孤独很久的他,失去这个宝贵的朋友的陪伴是他生命中必然的一段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两人不可能永远在一起。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相见,他唯有分别之际给伙伴一束花和一份祝福。


创作过程


这个作业可以承接19年我到六工的第一个作业“叙事性”,当时因为一个亲人的去世我感到特别恐慌,突然一下子意识到,在我不久的将来,我的亲人们并不能陪我一直走下去。还做了一个“一支小袜子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故事的小动画,我想着如果有一个能够陪伴我一辈子的家人就好。


在这个故事里的,我的想法转变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生命的过客,有的停得久一点,但也注定会分离。每一次面对分别时,带上他的花和祝福,继续朝前走就好。这个故事完结了,但我的故事还在慢慢起步。总有一天我会独自面对一切,但请让我至少现在好好珍惜这份难得的陪伴。




吕佳洋

2


制作过程


起初上这个课就想好了做什么,因为以前玩过变形金刚,对重涂比较了解,所以干脆借此机会就直接做一个变形金刚吧,但有所不同的是,以前从来没有拆件涂过,和高达不同,所有变形金刚的玩具都是成品,不需要玩家组装,所以如果想涂得干净精细就要自行拆件拆件之后就是分色喷漆,变形金刚分博派和狂派,也就是汽车人和霸天虎两派,一般来说霸天虎都是高端机器形态,基本就是金属色一体,而汽车人因为潜伏在地球的缘故,所以都是伪装成地球汽车的样子,颜色也是着彩色和金属色于一身,那么重涂的时候,拆件分涂是最适合汽车人模型的。


制作过程


重涂之前要大量搜集图片, 包括高级版模型的图片和电影原图。搜集好图片后,决定了基本要涂的部位,先用了胶带把金属色的部分盖住,然后罐喷整体的黄色部分。等干后就可以拆开胶带,涂金属色的部分,由于玩具是便宜的玩具,所以厂家的涂装塑料感特别强,所以我用了干扫的方法,即先笔涂黑色做底漆,然后用小刷子笔,使用金属银在黑色底漆表面干扫,这个量很难控制,一多就不像了,所以几乎都是沾一点点漆,还要用纸巾擦几下笔头,这个量才正好......很费漆其实......



左右滑动查看


全部组装之后就可以做旧了,做旧我分了两步,因为变形金刚有人形态和汽车形态,所以我先做旧人性部分,等干之后变成汽车做旧汽车形态,人形态我要做的是锈迹效果和泥土效果。汽车形态要做锈迹,泥土,灰尘,还有轮胎效果,这里面轮胎极其重要,我发现汽车轮胎的做旧和泥土污垢的形态特别有意思,不是简单地附着在表面,而是藏在轮胎的缝隙里。最后再变回人形调整一下,就拿出去拍照了。


作品呈现

作品拍摄-模拟电影效果图处理


全部完成之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以前重涂之后的快乐都比不上这一次,这是人生第一次的拆件涂,从来没这么仔细过,但是闹心的是好多材料买多余了,浪费了好多钱,但由此积攒了不少经验。最大的遗憾是东北实在是没什么好景色,疫情原因也没法走太远,只能在小区附近。利用了上面的老vcd 垂下来的电线,模型脚底下摆了一堆金属零件,眼睛和大灯的灯光是后期画上去的,家里没有厉害的相机,也是完全手机拍摄,但好在效果还不错!




马庆

3



冯梦波老师这次的《模型与沙盘》课程,我非常期待,我一直想做高达模型的涂装。迷上高达其实是在2019年的暑假。我以前一直觉得作为兵器,人形兵器实在太过没必要,也不怎么喜欢以前的高达的设计。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就抱着疑惑去一探究竟。我就去找了动画观看,看的是《铁血的奥尔芬斯》系列。这部动画拥有独立的世界观,不受高达其他世界线的影响。机甲的设计跟别的高达有明显区别。看起来更有实感,特别是曲面甲片与液压杆的元素的添加,让机体的更具机械动感的美感。美中不足就是机体的腰部太纤细了,总让人捏着一把汗,让人担心战斗的时候会断掉。



我买了3架模型,分别是上面图1的格雷兹量产型(指挥挥官型)1/100、图2的百炼 阿米达机1/144、以及图三的罗曼迪高达1/144。由于疫情原因,有些货晚到了,本来想拿两个小的先练练手,结果是那个格雷兹先到了,就迫不及待开盒拼了。工具在老师上完课后就买了,也已经到了。


不过也就是先拼拼骨架。后面没怎么敢动,先拿小的试水。

过了几天那两个小的到了,一口气拼完。



可见塑料感满满。后来一边拼一边去b站“补课”,修水口,打磨等技巧。工具不好的话修水口可难以达到效果(没错说的就是我)。因为剪钳买了配套的,不好用加上错误的使用方式导致我做完一个就钝了,后面又重新买了一把。这个过程中也去看了涂装的视频,大部分是要喷漆的。家里条件有限,我就只能做素组了。买了几种漆之后就开始做吧。我先拿一个手臂的肩甲做试验,因为第一次做涂装什么经验也没有,就先做一个部件试试看吧。



上图左边是喷过消光漆(罐装)然后渗线,右面未喷漆。喷了一层消光漆以后塑料质感弱了许多,然后再用田宫的渗线液渗线,溢出来的渗线液竟然还可以产生阴影效果,接缝间形成了机油污染的感觉,不过拍照不怎么看的出来。然后做效果,设想一个机体大部分时间都在战斗的的话那掉漆和战损必不可少......


部分制作过程展示


果然是感觉缺点细节。总感觉到处都一样,视觉上有点平均。但是不画掉漆又感觉太塑料。老师说这个掉漆太多也太平均。就显得不那么自然。我看了看确实感觉是这样。看很多做旧的视频,发现大部分人都会做一个效果,那就是——流锈,虽然说高达这种太空人形兵器主要是在太空战斗,而且我记得好像高达所用的机体是不会生锈的。但是这种幻想的东西实在很难找到参考,大部分人都是参考生活中的大型机械,所以我也没看到有做的很符合这个设定的做旧。要么就是条件有点苛刻,要喷漆买各种涂漆。而我现在已经拥有了金属黑和铜和银。就差个流锈的消光棕色系的颜色。如果卖其他的回来试的话,一个是要等快递,二个是金钱成本,三个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试。所以干脆就做生锈的高达吧。



效果还是有的,不过好像做的旧了,哈哈~铁疙瘩。

生锈的效果是做出来了,但还是上下一样平均。这么大个东西上下肯定是有区别的,泥土灰尘褪色掉漆什么的多多少少都得有。于是拿百炼试试加泥土的效果。


试拍过程

最终作品效果




秦子玉

4



这次模型与沙盘制作的灵感来源于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末世和丧尸”一直是我很喜欢的题材,于是这次尝试了做这种类型。模型的原型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大畠雅人老师,老师的人物模型中总带有一些很真实的感情色彩。喜欢的题材加上喜欢的原型师,让我对这次的课程充满了期待。



收到模型以后检查了是否缺件,就开始打磨并且假组。



打磨过程中因为天气干燥的原因将头发细小部件磨断了,只能用补土自己重新补了再打磨成原来的形状。



喷完底漆就开始准备上色了。



由于没有经验再加上工具的限制,涂色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均匀的上阴影和过渡色。最终选择了用笔涂底色,用色粉一遍一遍补细节的方法,效果还不错。



脸部是最难的部分,洗掉重涂了很多次,最终才有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涂色过程中尽量做到了区分质感,由光泽的部件比如头发、面具、皮鞋,都用了带有光泽的漆,皮肤和衣服部分选择了消光质感,两种部件喷面漆的时候也用了光泽漆和消光漆来分别喷涂。


最终效果


“毁灭与荒凉,危险与杀戮,孤独的旅人象征着希望”是这次模型与沙盘的主题。年轻的女孩一直代表着柔弱与美好,而充满丧尸的禁区、毁灭的文明含义与之完全相反,两种不同意义的碰撞将能带来不一样的冲击。在无人的禁区,在荒漠雪山,旅人破除万难独自前行。这也象征着希望身为艺术学习者的我,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即使迷茫,即使困难重重,也能够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在疫情的影响下,再加上经验不足,涂装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但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这也要感谢老师的远程指导,解决了不少我的疑惑和难题。


这次课程给了我尝试一直想要尝试的东西的机会,从中也有了很多感触。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即使只有巴掌大的模型也能被赋予生命和意义。从白模一点一点的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坚硬冰冷的黏土仿佛活了起来。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也想尝试制作自己的模型。




殷宪宁

5



飞毛腿导弹作为伊拉克最有危险的进攻性武器之一,当我看到威龙的飞毛腿b导弹车模型时,便想以此做一个1991年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沙盘。导弹车旁是萨姆2防空导弹,曾击落美军f14战机。在导弹后加装了火焰灯组,模拟发射初的状态,沙盘后是打印的写真图模拟背景。海湾战争伴随苏式武器的溃败最终戳穿了苏式武器的神话。


创作过程


这节课上我收获到了模型涂装的技法,从研究军模的复杂图纸,再到用漆喷涂越来越熟练,做旧技法的学习,最终是各种对模型拍摄方法的实验。由于疫情期间在家制作,更收获了在没有最便利条件下制作东西时的开拓创新的思维。


作品效果




赵凡荻

6



这次沙盘课选择了有太空歌剧和奇幻加上科幻风格的用于做桌游游戏的棋子的模型进行模型涂装练习。因为我比起现实中军备更想要一些特殊的风格,在老师给我们展示他的模型之后我决定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型。在找模型的过程中选择了战锤的棋子,疫情期间的快递很慢,等终于把模型板件盼到手。拿到手发现模型好小啊,一个头只有指甲盖大小!


制作过程


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畏难和消极情绪的,懒惰情绪让我抗拒去学一个全新而庞杂的手艺,我和班里一些男同学不一样我对这种模型可谓是一窍不通,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一步一步在贴吧和站等地方撒网一样搜寻教程,逐渐对这个新事物沉迷了起来,从剪钳的选购,颜色的挑选,底色的喷涂角度,剪件的角度,对板件的打磨,每一件事都大有门道。


这让我回忆起了我刚学版画的那个时期,学版画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对图案的刻画,而是铜板石板等那些复杂繁琐但有趣的准备和制作过程,让只会画画的脑子活络起来,我觉得模型制作也是一个意思。废料一样的方形板件经过自己的手一步步处理逐渐变立体,成为一个小飞船,点缀着天使和炮台,再经过上色彻底鲜活了起来,这个过程是很有成就感的。涂装的技术也更像是画画和雕塑的结合,通过仔细用笔刷涂板件的每一个起伏,我可以感受到模型的形体和他对应的光影颜色,模型涂装也反过来给我了很多画画技术上的灵感,增进了对形体和颜色的理解。在后期给模型照相的时候竟然被迫去学习了很多摄影技巧尤其是打光,在哪里打光,打多少光,什么样的光,都很有讲究,也不容易。


拍摄过程


这次课程,比起一次学院里的课程,更像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寻找自己的爱好,寻找自己的方式来自我娱乐,寻找这个信息化时代更能平心静气下来做的自己喜欢的事情。通过涂装,我也认识了一个新的圈子,战锤涂装圈子。这个圈子喜欢打战锤桌游也喜欢自己涂棋子,甚至造景,做对战视频。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些在我们这些学院里的学生看起来是业余爱好者的涂装者,他们的涂装水平真的很高,他们可以把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地方,用手涂成金属质感,布料质感,辐射泄漏的发光质感,生锈质感,等等,全部都是用小刷子一点一点摸索涂成。一些外网“大神”的作品更是精致得令人窒息。这真的让我再次感叹“民间”美术艺术多么迷人,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一小批人们在因为这样的爱好聚集起来,认真的讨论,相互学习,不为功利。


说到功利,其实战锤涂装是可以挣钱的,有一些不想涂装只想要成品棋子进行游戏的玩家会付钱给涂装涂的好的玩家让他们涂装,这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成了产业链。我很喜欢这个产业链,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艺术变现的成功方式,在我深陷于学院体系还对艺术变现深感迷惑和无望时,我在这个小圈子找到了它的成功范例,非常震撼人心。(也许我也可以去练习然后代工试试?)


作品效果


在最后课程结束的时候,我觉得很突然,因为我还在盘算着做下一个模型,板件都在快递的路上了,也还在学习造景,比如说种草,造水,这种技术,所以结束的时候像闪了腰一样有些不舍,但我还是会继续做的。这也算真真正正通过一次学院课程沉迷了一项技术,一个爱好,一个可以让我不断做下去的爱好。



感谢冯梦波老师作为引路人带我们进入模型这个迷人的小世界。




课程精彩细节举不胜举,本次冯梦波老师也同我们共同探讨了“网络教育时代下的艺术教育“相关话题:线上教艺术课程有什么特点?网络环境为艺术教育带来了一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优劣何在?师生们会长期享受网络课的便利之处吗?技术手段和信息途径不断发达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去开展艺术教育教学?


艺讯专访



艺讯网:冯老师您好,您这次带领的是“模型与沙盘”课,以前也都是线下来教课的。我们也知道,传统艺术教育方式比较依赖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和网络授课存在明显的差异,你们工作室过去的教育模式有哪些?可以通过详细介绍本次课程情况来谈谈吗?


冯梦波:“模型与沙盘”课程在我们工作室开设已经有三年了。其实“模型”尤其是比例模型(scale models)在国外发展很多年了,有一个比较悠久的一个历史,从火车模型到军模民模等,也带动了沙盘的发展。它所覆盖的是一种被称为“业余爱好者”(hobby)的群体,这些爱好者会花很多时间和金钱“鼓捣”这些玩意儿。 据我的了解,全国的高等艺术院校都没开过“模型与沙盘”课。建筑学相关专业会制作模型和沙盘,但我们这种课程工作室的这种课程,好像目前还没有。在美术类尤其是造型艺术的学科课程中,还是平面的创作为主,我们版画系尤其如此。这门课从开设以来,一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全院选修时也很火爆。


冯梦波展览 《博物馆》海报

没顶画廊,上海,2017年

冯梦波为展览《博物馆》创作作品


模型我个人也是从小就玩,2017年还办过一个只用模型和沙盘创作的展览(《博物馆》,没顶画廊,上海)。以前线下授课的时候,曾邀请一个助教跟我一起上课,他是专门做模型的专家,也经常给电影做一些道具。线下教学的时候,用到的工具很多——气泵、喷笔和排气设备等,工作室装备的比较齐全,也购置了一些图书。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手工制作并不是光靠看书就能解决的,如果能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一教,学生们很快就能明白里边一些窍门。但是因为有疫情改成线上授课,助教的环节就取消了。同学们在家又不能使用工作室的工具,我就会想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上指导他们来准备材料、工具,并具体指导制作方法。



艺讯网:网课教育也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尤其在全民网课的阶段,社会上很多课程的录播、直播都已成为成熟的产业链。但是艺术类的网课,尤其是整个艺术高校系统全面推行网课,势必带来更广泛的讨论。您之前是否接触过网课?为网课筹备了多久?


冯梦波我其实天天接触“网课”。因为我的兴趣十分广泛,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太多,习惯于通过网络自学。前不久我和尤伦斯组织的一批音乐人一起在快手上做了一个直播(“园音”线上音乐会:良樂),因为准备充分,节目质量很好,广受好评。



左右滑动查看

2020年2月29日 “园音”线上音乐会:良樂


这次给学生们上网课,其实并没有特意准备什么,主要沿用了我在快手直播时建立的多摄影机加导播台并通过软件推流的系统,还特意做了美院的logo和课程台标叠在直播画面上。第一堂网课院系领导都通过网络旁听了,范院长还问是录播还是直播,我说的是正在直播。多摄像机的切换对讲课还是很有帮助的,比一般只用一台手机好得多。



艺讯网:您觉得网络授课时,最大的优势在何处?有无让您觉得惊喜、相较过去有巨大改观的地方?可否详细描述一下?


冯梦波我这个人也比较宅,自己的创作大多也是在家完成的。以前上课时比较大的模型或者工具拿到教室不方便也容易损坏,这次在家上课反而能随时拿出想给学生们看的模型、工具和书等,很方便。以往学生们做模型的作业都比较琐碎,在学校上课的时候经常拿着宿舍教室两边跑做,这次在家做比较清净,还减少了模型的磕碰损坏。



艺讯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效率如何?遇到过哪些挑战和问题没有?尤其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部分。


冯梦波我们通过网络沟通没什么障碍。以前我们上课也都是两种形式结合,一是大家在教室上课,下课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微信群,可以随时交流沟通。这次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课程,学生们反而变得更亲了,以前上完课学生们还有很多生活琐事要处理,但是因为改成了网络方式进行授课,大家也都宅在家里,留给学习的时间反而比较多。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学期都没办法去教室,但是大家好像都很来劲,都挺高兴的。学生们很有积极性,所以我们沟通比平常要频繁的多,有时候甚至不分早晚,想起来的时候就在群里交流。本来在家里面上课容易让人陷入“涣散”,沉入比较慵懒的那种状态,但是他们很享受这个课,所以我也花了很多精力辅导。学生作业总结都说很有收获,有的孩子变化很大,仿佛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这段网课对大家确实是难忘的经历。



网络教学作业拍摄指导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


遇到的问题,一是购买材料快递比较慢。有的学生住的比较偏远,快递不及时,后来也陆续解决了。二是同学们在家鼓捣沙盘不太容易,我就鼓励他们带着模型多去户外走走,尽量把大自然当作大沙盘来用,也指导他们用电脑屏幕作为舞台背景再进行拍摄,效果也不错。模型和沙盘并不是一门终极的课程,我的用意是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一个他们不熟悉的领域,一个很有趣的缩微世界,通过劳动把一些塑料零件变成一个大场面,这种经历和能力,也许可以对他们未来的创作有所启发。模型和沙盘的制作过程没有定论,就是要不断学习,解决问题,达成自己的想象,所以学习解决问题也是我们这门课的要点。我们版画系的学生们一向都比较积极配合,爱动手劳动,这门课基本达到了我们的目标,我很欣慰。



艺讯网:您觉得网络授课会对传统艺术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冲击与影响?在网络时代,新兴数字技术不断深化的今天,学院的艺术教育与全民的公共美育,要怎么推进才会更加有效?


冯梦波这个话题“不能提”,一提就完蛋了,如果上网课效果好的话,还需要来学校上课吗?改“中央美术函授学院”了(大笑)。其实我觉得最无法替代的是“人与人的相处”,人一生一定要上学,跟同龄人相处,结识朋友,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共同度过几年的时光,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网络教育”无法替代的地方;没有经历过校园的生活,可能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线下教育,尤其是美院,老师和学生是一个面对面逐渐熟悉的过程,老师会因材施教。但如果只是线上教学,尤其是“大课”,老师没法认识大家,同学们跟老师也没有亲近感,比较隔膜。


网络教育是有很便利的一面,我自己90%的知识都是从网上学来的。网络教育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生活中哪儿去找这么便利的资源呢?但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人的气息和它的微妙的作用,可能是再便利、再逼真的网络环境都没法替代的。具体到我们学校,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密切交流,那种熙熙攘攘繁忙的校园生活,我还挺怀念的,这是网络教学最无法替代的部分。


网络教学授课现场

左右滑动查看


有关公共美育的话题,就我个人而言,对于“精英”主义的那套是深恶痛绝的;我自己的创作,从内容到媒介从来都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学院教育其实算是公共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吧,无法割裂开来。疫情对于全社会的冲击很大,在线下经济和文化活动全面停摆的一段时间,加速了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种内容的丰富性和动力,而且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这些对我有所启发,也推动了我未来以增强现实和直播平台等进行创作的兴趣。数字化肯定是人类的未来,也是不可逆转的。例如我儿子跟我聊天,他说不喜欢电动车,也不喜欢自动驾驶,以后就想自己开燃油车。但未来的大趋势肯定是可再生清洁能源,自动驾驶,甚至没有私家车了。喜欢怀旧的人,只有去俱乐部开燃油车玩玩,算是一种爱好而已,上路都算违法。这种未来,已经不算是空想,而是不久就会实现的现实了。



一堂云好课系列

第一辑 央美版画系“图像时代如何看图像?”

第二辑 央美油画系的素描课,仅仅是“素描”?

第三辑 央美壁画系“数字壁画”如何创作?

第四辑 央美实验艺术40位“宅家斗士”:以常态眼睛玩转造型!

第五辑 “书籍装帧”:建构于持续翻阅中的艺术

第六辑 央美交通工具设计教学,在过去十余年中只做了“一件”事情?

第七辑 萝卜土豆模型齐上阵!央美建筑实验班从“家”出发,云端造访罗马的日常


图文资料由教学师生提供

采访、编辑/张译之





近期推荐

CAFA云端毕业季

“线上”毕业创作怎么做?看油画系一工师生怎么说

知己知彼,声击人心:对话秦思源

Interview with Mr. Colin Siyuan Chinnery

海外学声|“希望疫情不要成为每天生活的全部” 

Overseas Art Students Under the Pandemic

萝卜土豆模型齐上阵!

央美建筑实验班从“家”出发,云端造访罗马的日常


年度回顾

👇

重温亦前行,2019年的艺术高光时刻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 




 ——TRAVEL WITH ART——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加入艺讯友邻群。

后台输入“洞见”获取2019最火“洞见ART”全集!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