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街头文字“玩出”新感觉:对话字体设计师梁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YLab国潮研究所 Author 酷孩小Y
以前的街头,文字也是一道风景。书法题字的店铺招牌,老一辈的凿字工艺,社区街坊流传的旧式写法......现在,这些传统的街头文字正在慢慢消失。字体设计师梁佳发起名为「字游行」的字拍记录独立项目,也用字体设计去传承,为品牌升级,推广街头文字美学。今天,YLab国潮研究所邀请他和大家聊聊他那“字游字在”的字体设计故事。
(文章内容来源:YLab 国潮研究所)
字体设计师梁佳
梁 佳
谢谢设计创意总监
品牌及创意文字设计师
现代招牌字体设计师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员(SGDA)
城市文字观察员
街头文字拍摄记录员
曾担任主创主导设计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沪上阿姨、渔鱼语、红荔村、Molabo墨拿、BESTAR比星咖啡等。
Q&A
YLab国潮研究所对话梁佳
梁佳老师您好!为什么您会对字体如此钟情和敏锐?对您来说,这项传统文化有怎样的魅力吸引着您?
童年很长一段时光是生活在传统的岭南老街窄巷里,那时的街道气息到处都充满着有质感的书法风手写招牌和颇为讲究认真书写的招贴等,或许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文字美学印象太深,到后来的热爱到投入都有被这份记忆尤深的美所重新打动。恰逢大学时期赶上微博的热潮,透过首波的热度看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的设计师分享了不少他们的私家藏品,有从清末时期的雕版木活字到清末民初的铅活字,还有民国时期大上海的广告印刷品等。我被精湛美妙的文字设计和创作细节的巧思打动,开始对汉字文化在华文圈世界里的举足轻重有更深的认识。
作品《稳》
当时特别喜欢日本设计大师浅叶克己(Katsumi Asaba)先生,他的字体设计作品对传统新演绎的大胆尝试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感和灵感的启发。他对云南的东巴文有着非常深度的研究,而且还很擅长将传统书法的余韵结合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创作中。每每欣赏Asaba作品,都能有新的启发和思路,也获得过不少感动,激励着自己要朝着这样传承创新的思路去探索和持续学习。
日本设计大师浅叶克己先生
您会如何定义您设计的字体风格呢?
曾有设计圈的好友定义我的字体设计作品为“广式爆炒”风,甚有广东大排档猛火爆炒的锅气风味。一开始我觉得挺惊讶,后来觉得挺有意思。同时回顾并思考自己的作品,兴许是更接地气些,大部分灵感源于生活:走过的街道、受过的触动。我个人的设计创作上,会倾向对传统的传承的基础上加点新意,喜欢较强烈冲击感的、较尖锐的视觉张力去做呈现,颜色亦更倾向大胆明亮的碰撞色系,喜欢用较极致几何图形思维重新演绎字体,或者放大某种感兴趣的特征再演绎,没有太多的限制,喜欢尝试新冲突感的创作。
设计「黎姨鸡蛋仔」40年老字号品牌和「喜小茶」「沪上阿姨」这种新兴消费品牌的理念和思路是有区别的。譬如新消费品牌的设计会优先考虑“先锋”的比重,过程中再融入其他因素的比重,而老字号品牌则会优先考虑从本身传统切入。
当2020年接到喜小茶品牌字体设计的新需求,希望打破原来“廉价厂风”的视觉观感,以更纯粹、简练、时尚中性等的角度再设计,让品牌新调性更眼前一亮。基于当时市面上很多新兴品牌都已转为中性时尚风,所以在为喜小茶的字体设计过程中,对于出其不意的那种创意,发挥空间不会很大,也鉴于时间需求紧迫,仅有一两天时间思考与设计定案。
但自己有着即使设计中性质感的字体,也得打破常规的想法,最后输出时并没有妥协,而是努力将设计融入书法在书写节奏时的气韵,结果发现“喜小茶”三个字本身就有一定的连接感:比如“茶”字下面也有一个较小的“小”字。于是突发奇想,把“小”字以三角形稳定结构形式进行关键的创意表达,最终巧妙地融入到品牌字体里。
接触到「沪上阿姨」升级需求是在2019年。他们希望以全新的定位及形象,进一步快速拓展市场,品牌视觉新战略也会以更新鲜新潮年轻质感诠释,当时竞品品牌的视觉输出和张力也都特别先锋出位。而旧沪上阿姨品牌视觉整体的调性上都较保守且平平无奇。所以从开始创作时,思路上就希望以激进、大胆、突破为调性设定,但同时能尽量保留适度的上海基因。
品牌的诞生地——上海,作为既承载着历史底蕴又开创了许多先锋设计的大都市,能挖掘的素材颇多,所以在设计前期阶段,我找了大量民国时期有关老上海的广告招贴资料,也被其中一款老上海广告字体风格所吸引。于是将这款带有上海基因的字体风格融入到沪上阿姨的品牌中文字体设计中。整体的设计呈扁方的字形,低重心设定更稳定耐看,细节上笔画的处理更具几何感更纯粹,笔锋的处理略尖锐且有冲突感,这对于增强品牌文字的识别感和记忆度很有帮助。
字体设计灵感源于铁皮质感的推车仔,在字体设计的过程里让我联想在香港旺角区留意过的街头手工凿字档。那里有种铁皮制作的镂空字,让我记忆尤深。这种字体自带浓郁街头市井风,也很有传统气息。于是我将这种风格文字重新演绎,结合黎姨品牌气质,最后设计出镂空风字体。品牌运营至今一路很受欢迎,这款品牌字体也成为黎姨鸡蛋仔不可或缺的资产。
您有些个人独立项目是跟观察「字」相关的,比如:字游行、街头文字等等,这些独立项目是如何发起并持续执行的?
本身喜欢到处逛,边逛边观察周围的有趣,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所以这些街头文字、字游行项目纯粹源于自身的喜欢。记得2014年,毕业没多久,手上的设计项目不多,因在深圳居住的便捷能常常跑去毗邻的香港城区转转。
澳门街头文字
我被香港仍保存和延续下来的细节所打动,这份对传统文化的再传承是触动人心的,以致于每次抵达,第一时间都忍不住掏出手机随处拍下,留存美好瞬间。经过多年累月的记录,梳理相册时发现已经有上千张有意思的、有价值的街头文字照片,部分也可成系列地作为呈现,逐渐变成可独立持续很久的个人项目。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字体书写的形态、技艺、笔法、门派有很多,您怎么看待自己用现代潮流的艺术视觉和技巧去更新和再创作字体的呢?和传统文化里的字体相比,两者有什么相通的微妙之处吗?
大书法家书写时的运笔轨迹和笔顺跟我们现在写字很多不一样,这些书法传世作品讲究“气韵”,但其实现代能写出这样程度的又有多少呢?但“气韵”的精神可以传承,并且可通过观赏古代大家们的书法作品,领悟其中的气韵融入到设计作品中。
在未来,您会有更多关于升级传统文化、老字新造等的计划吗?
「国潮」「国风」都是年轻群体的热门话题,您会怎么看待这些话题?
个人是非常支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再思考。传承是一件非常值得了解和被推广的事情,但也希望推广在国潮、国风的过程中,大家能多关注容易被忽略的传统文化,譬如精致细腻的雕刻工艺、考究的漆艺、山水的意境、书法的气韵等等,也让这部分的精神价值延续和更多地被再次创作!但似乎现在一谈到国潮,可能更多的仍是京剧脸谱、粗糙的书法风文字等。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和多挖掘其他被忽略的国粹,让它们成为“新国潮”“新国风”。
感谢梁佳老师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字体设计作品。
文章内容来源:YLab 国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