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
项目1、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评估及标准化项目2017ZX07501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国家水专项实施以来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成果的梳理、凝练,结合国家和地方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支撑体系的需求,以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总目标,以补齐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短板,提升相关技术成熟度,推进成熟技术标准化为重点,开展城镇供水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关键技术、关键材料设备的技术验证、系统评估与标准化研究,筛选成熟、适用技术编制相应的标准化文件,充实完善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标准体系。
二、考核指标
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技术评估体系,对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设备进行系统评估和验证,参与评估验证城市不少于10个,验证点不少于20个,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等30项以上,完善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标准体系。
三、研究内容
课题1、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关键技术评估及标准化
1、研究目标
在对水专项系列课题形成的重大关键技术评估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示范工程为依托,结合中试或生产性实验,验证各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条件,补齐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及供水工程设计的技术短板,对城市供水系统全过程的规划与设计进行集成优化和标准化,完善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的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在完善补充与评估验证的基础上,出台针对供水系统规划、工程设计层次的标准规范,更好的固定和推广水专项成果,为饮用水安全保障相关规划的实施和“水十条”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应用技术支撑。
2、考核指标
(1)总结水专项已有成果,集成水源水质调控、饮用水水质净化多级屏障、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及次生风险控制、膜处理、供水管网水质保持与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成套技术,完成《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技术集成报告》;
(2)编制《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技术新工艺技术手册》1部;
(3)建立1套针对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成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完成不少于5项城镇供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的评估,并完成技术应用验证,明确技术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完成《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评估报告》;
(4)建立1套针对城市供水工程设计关键技术成果的评估方法体系,评估对象包括城市供水的水源工程、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输配水管网和应急供水等六大类,完成不少于10项城镇供水系统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的评估,并完成技术应用验证,明确技术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完成《城市供水系统工程设计关键技术评估报告》;
(5)技术应用验证,应综合分析地理位置、水源类型、水源水质、城市规模、气候气象等影响条件,选择技术应用验证城市不少于10个,技术应用验证点不少于20个;技术应用验证实现管网漏损率在2016年基础上降低20%,验证应用区域龙头水水质达到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
(6)技术应用验证包括大中小不同规模,其中水源工程技术验证包括取水量>100万m³/d、取水量10-100万m³/d和取水量<10万m³/d;水处理技术验证包括处理量>50万m³/d、处理10-50万m³/d和处理量<10万m³/d;供水管网技术验证包括管道长度>3000 km、服务人口>300万,管道长度500-3000 km、服务人口50-300万和管道长度<500 km、服务人口<50万;
(7)针对技术就绪度达到TRL8及TRL9的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关键技术,编制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应用手册和标准图集,形成10项以上标准、规范等标准化文件。
(8)构建模块化、拼装式、可扩展的城市供水系统技术标准支撑系统,包含相关国家与行业、地方标准、图集、指南的更新文件,支持平台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统及移动操作系统,内容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主要研究内容
(1)城镇供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评估与标准化
针对城镇供水水源日趋复杂多变、供水系统的规模扩大、供水模式选择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等的新形势,梳理和整合水专项已有的城市水系统规划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以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目标,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与水生态等各方面,构建水系统规划调控的技术体系。建立技术经济性、安全性、空间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等多维度的系统评估体系和方法,对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评估,优化完善关键技术,确定其适用条件与应用方法,完善城市水系统规划调控技术体系。对于成熟的供水系统规划关键技术,选择不同典型城市进行应用验证,编制城镇供水系统规划相关的标准化文件。
(2)城镇供水系统工程设计关键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研究
针对水源调控技术(包括备用水源建设)、水质净化处理(包括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强化技术、深度处理工艺优化调控技术、膜法净水组合技术、特殊污染物(砷、铁、锰、氟)水处理技术)、管网安全输配(包括供水管网水质保持、漏损控制、节能降耗等技术),结合已有示范工程运行及应用推广情况,对单项技术和组合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成熟度(就绪度)、可推广性和局限性等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开展中试和实际工程验证,修订或制定供水系统相关的工程设计标准化文件及应用手册。同时,针对水专项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材料,编制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技术新工艺手册。
(3)城镇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技术标准的支撑体系
建设城市供水系统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及专业标准等一体的支撑体系,实现集标准发布、公开、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提升城市供水系统标准国际化和业务化水平。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标准支撑体系的建设方案和信息服务框架,构建不同类型的服务协议和客户端,充分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支撑城镇供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题2、城镇供水系统运行管理关键技术评估及标准化
1、研究目标
建立适用于水源工程、水厂处理设施和供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关键技术评估体系,总结水专项已有技术成果及其示范现状,梳理与之匹配的运行管理关键技术清单。分析运行管理技术的技术条件和效能、试验环境和应用范围,制定相应的评估办法并开展必要的技术验证。进而制定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等标准化文件及应用手册,修订相关行业规程规范。
2、考核指标
(1)总结水专项已有成果,完成《城镇供水系统运行管理体系集成研究报告》,完成《城镇供水系统运行管理技术指南》及相关应用专家系统;
(2)建立一套完整的城镇供水系统运行管理技术评估方法,完成不少于10项城镇供水系统运行管理关键技术的评估、并完成技术的验证,明确技术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同时突出关键技术运行管理效能:依据技术类别不同,分别满足管网漏损率在2016年基础上降低20%;龙头水质达到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
(3)针对技术就绪度达到TRL8及TRL9的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管理技术编制国家规范、行业标准或应用手册,完成不少于10项的城镇供水系统运行管理关键技术标准化文件或应用手册;其中至少2项形成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报批稿;
(4)补充完善和修订《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和《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立项或发布;
(5)针对前述内容,开展技术应用验证:
1)技术应用验证点不少于10个,验证点的选择覆盖我国东西南北中地区的几个主要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太湖流域、辽河或松花江流域等);
2)技术应用验证包括大中小不同规模,其中水源工程运行管理技术验证包括取水量>100万m³/d、取水量10-100万m³/d和取水量<10万m³/d;水厂运行管理技术验证包括处理量>50万m³/d、处理10-50万m³/d和处理量<10万m³/d;供水管网运行管理技术验证包括管道长度>3000 km、服务人口>300万,管道长度500-3000 km、服务人口50-300万和管道长度<500 km、服务人口<50万;
3)上述技术应用验证中,包括水源、水厂和管网全流程的综合验证不少于2个,管网漏损率在2016年基础上降低20%,验证应用区域龙头水水质达到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实现上述技术指标的同时,不增加城镇供水系统的供水成本。
3、主要研究内容
(1)城镇供水水源工程运行管理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研究
针对水源生态修复、生物预处理、联合调控及水质净化等技术,建立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开展中试规模的技术验证实验、技术完善研究和技术评估,优化技术参数,提高运行效率,进而制定相关的运行管理标准化文件及应用手册。
(2)城镇供水厂运行管理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研究
针对生物/化学预处理、强化混凝、活性炭为核心的深度处理工艺、膜工艺、消毒工艺等,建立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开展中试规模的技术验证实验、技术完善研究和技术评估,优化运行管理,提高水质达标率,并制定相关的运行管理标准化文件及应用手册。
(3)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管理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研究
针对水质稳定性、分区管理、漏损控制及爆管预警等技术,建立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开展中试规模的技术验证实验、技术完善研究和运行管理技术评估,优化系统调度,改善节水降耗效果,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及应用手册。
(4)城镇供水系统全过程运营管理技术集成
以城镇供水系统为整体,形成原水管理、水处理设施运行及管网输配信息互通的综合运营管理技术,建立全流程的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并形成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及应用手册。
课题3、城镇供水系统关键材料设备评估验证及标准化
1、研究目标
国家水专项实施以来,供水关键设备材料取得重大突破。结合我国供水关键材料设备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在深入调研评估我国自主开发的臭氧发生器、膜材料设备、检测仪表等供水设备材料的基础上,建立适于我国供水行业特点的供水设备材料产业化及标准化技术体系,编制供水行业设备材料产业化的调研、评估验证及标准化文件,推动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系统整合技术可靠、性能稳定、经济适用的供水关键设备和材料,集成应用水专项研发的关键技术成果,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装备。
2、考核指标
(1)城镇供水关键设备材料清单及国内外应用状况评估报告1项,包含净水材料、净水设备、供水器材、小型供水设备、检测仪表设备等;
(2)城镇供水系统关键材料设备评估方法及验证标准,实现适用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和体系化,体现技术先进性、经济适用性或进口替代能力等指标;净水材料、净水设备、供水器材、小型供水设备、检测自控仪表设备等五大类,每大类选择关键材料设备不少于5类进行评估及验证;
(3)制定产品标准化文件,针对技术就绪度达到TRL8及TRL9的城镇供水系统关键材料设备编制应用手册和行业标准,手册全覆盖就绪度达到TRL8的类别,形成净水材料、净水设备、供水器材、小型供水设备、检测仪表设备等方面的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由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立项或发布;
3、主要研究内容
(1)关键净水材料评估验证及标准化
通过广泛调研,汇总和梳理水处理药剂、消毒剂和氧化剂、活性炭、天然及合成滤料、防腐等各类净水用材料,予以系列化规整,并结合生产流程进行技术性能测试和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其产品适用性、技术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和市场应用前景,提出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应用对策。梳理城镇供水关键材料现有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修订或制定标准化文件。
(2)关键净水设备评估验证及标准化
通过广泛调研,汇总和梳理阀门、投药溶药、气浮、消毒、臭氧、膜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等各类净水设备,予以系列化规整,并结合生产流程进行技术性能测试和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其产品适用性、技术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和市场应用前景,提出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应用对策。梳理城镇供水关键设备现有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修订或制定标准化文件。
(3)关键器材评估验证及标准化
通过广泛调研,汇总和梳理金属管材、非金属管材、斜管斜板、滤池配水器材、过滤介质、生物填料等各类器材,予以系列化规整,并结合生产流程进行技术性能测试和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其产品适用性、技术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和市场应用前景,提出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应用对策。梳理城镇供水关键器材现有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修订或制定标准化文件。
(4)小型供水设备评估验证及标准化
通过广泛调研,汇总和梳理一体式净水装置(净水器)、小型膜分离供水装置、二次供水等各类小型供水设备,予以系列化规整,并结合生产流程进行技术性能测试和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其产品适用性、技术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和市场应用前景,提出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应用对策。梳理城镇供水小型供水设备现有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修订或制定标准化文件。
(5)关键自控检测仪表设备评估验证及标准化
通过广泛调研,汇总和梳理水表、压力及流量仪表、水质连续检测仪表、实验室仪表、漏损检测等各类城镇供水检测自控仪表设备,予以系列化规整,并结合生产流程进行技术性能测试和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估其产品适用性、技术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和市场应用前景,提出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应用对策。梳理城镇供水关键检测自控仪表设备现有技术标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修订或制定标准化文件。
(6)标准化、模块化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装备研发
通过评估和验证,筛选技术可靠、性能稳定、经济适用的供水关键设备和材料,集成应用水专项研发的关键技术成果,研发形成标准化、模块化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装备,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水源水质特征,通过模块的优化组合,满足不同规模的用水需求。
四、实施期限
2017年01月-202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3亿元,课题1、2、3的中央财政资金预算分别不超过0.40、0.40和0.50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六、组织实施方式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元组织申报。
项目2、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系统及业务化平台项目2017ZX07502
一、研究目标
为落实“水十条”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围绕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全过程、多层级监管的业务需求,完善我国饮用水水质监管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方法体系,对水质监测、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绩效评估、安全管理等成熟技术进行标准化。结合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总体要求,开展国家、省、市三级城市供水系统监管业务化平台顶层设计研究,通过业务化平台的示范建设和运行管理,编制业务化平台系统的系列标准规范,为国家和地方的城市供水安全监管业务提供科技支撑。在此基础上,系统集成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二、考核指标
构建我国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法标准体系,修订或制定饮用水水质监测标准、规范4项。编制饮用水污染物筛查、毒性评价和标准制定等相关标准、规范和指南4项,提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方案。编制饮用水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绩效评估和安全管理规范、指南4项。建立国家城市供水系统监管业务化平台1个,在南水北调受水区、太湖流域等重点地区和流域建设省级平台不少于3个,城市级平台不少于10个,编制监管平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指南8项。建成“国家供水应急救援基地”监控管理和应急调度系统,有效支撑8个基地的资源储备、日常管理和应急调度。集成构建我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编制并发布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导则。
三、研究内容
课题1、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技术系统评估及标准化
1、研究目标
以响应“水十条”要求、构建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机制与技术为目标,系统梳理和评估从原水、制水、输配水、二次供水到龙头水各环节的监管技术与机制模式,进一步发展水质监测、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绩效评估和安全管理等监管技术,开展技术综合集成,并通过筛选、评估和验证,形成成熟技术成果的标准化文件。
2、考核指标
(1)编制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技术评估及标准化研究报告,包括水质监测、安全预警、绩效评估、安全管理等监管技术综合集成,关键技术筛选、评估、验证及其标准化的理论方法、技术路线,以及标准化研究成果;
(2)构建我国全过程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包括修订城市供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制定移动式水质监测实验室技术标准及基于移动式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城市供水现场督察技术规程;
(3)编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技术指南以及饮用水污染物筛查技术指南、饮用水毒性评价技术指南,建立饮用水潜在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制定导则,提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方案;
(4)编制饮用水水质预警技术指南、城市供水安全管理技术指南、城市供水系统绩效评估技术导则、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导则;
以上指南、规范和导则等标准化文件,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立项或发布。
3、主要研究内容
(1)城市供水全过程水质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构建
进一步发展新兴污染物监测技术,充实和完善饮用水水质实验室检测方法标准;完善移动式或便携式设备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建立集成实验室检测、在线监测及现场快速检测的多路径全过程水质监测方法体系;开展水质分析移动实验室的标准方法体系研究,编制基于移动水质监测装备的城市供水现场督察技术规程。在综合集成“十一五”、“十二五”饮用水水质检测成果基础上,形成我国全过程饮用水质监测方法标准体系。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方法及修订方案研究
完善饮用水污染物筛查鉴定方法、饮用水综合毒性评估方法,深入调查研究我国饮用水源特征污染物区域分布特征,建立饮用水安全风险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分析水质标准制定的国际发展趋势,构建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标准方法体系,提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方案。
(3)城市供水全流程监管技术集成与系统评估
针对从原水、制水、输配水、二次供水到龙头水全过程的监管需求,系统分析供水系统各关键环节的安全隐患和技术短板,评估现行技术、标准的的适应性和实际效用,优化集成城市供水系统全过程监管成套技术,并与国外最先进的供水监管技术体系进行比较,明确今后发展方向。系统梳理和评估国家和地方供水安全监管体系,并从政策保障和法律法规层面开展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的研究,形成有效的行业管理模式与监管机制,提出规范化的政策文件建议。
课题2、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平台整合及业务化运行示范
1、研究目标
为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宏观调控、监管和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的战略部署,在水专项已有成果基础上,开展多维度多层级饮用水水质预警系统和监管业务平台化实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由单一水质管理到供水全过程综合监管”的功能扩展和“由技术平台到业务平台”的技术提升,为全面提升我国城市供水全过程的综合监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2、考核指标
(1)形成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2)形成城镇供水系统国家基础数据库原型1套;
(3)编制城镇供水系统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城镇供水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城镇供水水质数据采集网络工程设计规范各1部;
(4)编制城市供水系统监管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指南、城市供水基础信息质量保证技术指南 49 31741 49 15534 0 0 2717 0 0:00:11 0:00:05 0:00:06 3001、城市供水系统效能评估技术指南、大数据在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中的应用技术指南各1部;
(5)建成国家城市供水系统监管业务平台1个,在南水北调受水区、太湖流域等重点地区和流域建设省级平台不少于3个,城市级平台不少于10个,平台数据采集误差<1%;
(6)建成“国家供水应急救援基地”监控管理和应急调度系统,有效支撑8个基地的资源储备、日常管理和应急调度,应急系统响应和有效处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7)建成供水系统全过程多维度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工程不少于2个,综合示范特征污染物物联智控预警、不明污染物毒性分级分类预警、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多维度预警等关键技术,可预警水质指标不少于80个;
(8)采用云集中部署与分布部署相结合的云构架技术、一系统多层级众用户的系统集成技术,总体建设费用比单系统建设节省60%以上;
(9)申报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不少于20项。
上述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等标准化文件,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立项或发布。
3、主要研究内容
(1)监管业务平台总体设计及标准化研究
创新基于互联网的监管与服务一体化的平台化管理模式,完善特许经营、委托经营、信息公开、水质督察和分类考核等城市供水监管制度的业务化实施机制,形成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业务平台的逻辑架构、层级架构和功能架构;研究确定软件开发环境和数据库选型,研究提出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大数据应用和敏感性信息传输的云中心部署方案、资源配置技术及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的技术策略,并形成城市供水信息系统安全等平台设计相关标准。
(2)监管业务平台业务功能研发及模块化研究
以形成以政府监管平台功能为主,兼具行业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和科技发展平台功能的综合业务平台为目标,按照各岗责(用户)细分业务的规范化组织和标准化流程,对数据采集、系统维护、设施管理、目标业务、流程控制等细分业务进行功能设计,建立软件开发模型,研发应用软件;按照业务平台功能的可扩展和用户可灵活定制的需求,研究数据流与业务流的优化配置方案、数据模型设计和数据库的优化结构形式,形成基于中间业务体的业务功能模块化设计与集成技术。
(3)监管业务平台系统构建及工程化研究
开展适用于监管业务平台的设备安全和环境安全技术研究,提出监管平台网络运行环境、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通用技术要求,形成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指南;开展数据采集设备、传输网络及辅助设备等软硬件设备设施运行保障技术研究,形成实时数据采集网络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4)监管业务平台集成化研究与示范建设
整合平台构建关键技术、信息采集网络、云计算中心和可视化平台,集成信息管理、督察管理、考核管理、标准管理等功能模块,形成日常监管、实时监控、安全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专项业务、决策支持和资源信息等8大类监管业务系统,示范建设城镇供水全过程监管业务平台;示范建设城市供水省、市两级基础数据库,以及可扩展的城市供水国家基础数据库原型,并形成城市供水系统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建设“国家供水应急救援基地”监控管理和应急调度系统,支撑8个基地的资源储备、日常管理和应急调度。
(5)监管业务平台运行管理规范化研究
研究数据信息采集、传输、质量保证及综合评判等运行管理技术,重点开展基于异构数据整合、海量数据价值信息提取的供水系统效能评估,形成大数据应用于供水系统安全评估、供水企业绩效评估和饮用水标准体系评估的技术指南;研究评估技术,建立海量信息挖掘和动态考核系统,建立效能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建立国家、省、市级监管业务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平台运行维护、资产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
课题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综合集成与实施战略
1、研究目标
在梳理、凝练水专项实施以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区域的典型水质问题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综合集成研究,跟踪、验证、评估集成技术在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和运行效果,建立相应的系统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筛选出成熟适用的集成技术成果,形成针对我国重点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典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开展系列化全方位的技术成果宣传和推介。
2、考核指标
(1)编制《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导则》1部;
(2)编制《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专著1部;
(3)编制《供水行业科技进步2030年发展战略》1部;
(4)提交《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综合集成报告》1份;
3、主要研究内容
(1)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综合集成研究
针对我国重点区域存在的典型水源水质问题(如高藻、高氨氮、高有机物、低温低浊、高砷、高氟、咸潮入侵等),系统梳理水专项实施以来研发的相关技术成果,系统整合城市供水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产业化设备材料等经验证和评估的成果,构建系列化和规范化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体系。针对我国不同地区水源水质特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技术工艺体系和分类解决方案,并结合水专项成果的示范应用,编制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导则。
(2)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成果推介研究
针对重点区域的典型水质问题,在评估已有技术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和太湖流域两个重点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和筛选一批优秀的成果示范基地;制定系列化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成果推介方案,形成全方位立体的多角度互动性的宣传方案,深入全面的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宣传和推介。
(3)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需求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在梳理、总结、凝炼水专项实施以来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的开展国内外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调查研究,结合国际发展新动向和我国行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研判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需求趋势,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编制供水行业科技进步2030年发展战略。
四、实施期限
2017年01月-2020年12月。
五、课题经费来源、构成及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3亿元,课题1、2、3的中央财政资金预算分别不超过0.40、0.50和0.40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
六、组织实施方式
本项目以课题为单元组织申报。
完整内容如下,点击 公众号 “历史记录” 查看!
▼
阅读原文,“直接下载完整内容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