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ammrlishici Intro 欢迎关注最纯粹、最具人情味的诗词文学分享、教育平台。每天和诗词君一起读诗、赏诗、抄诗、背诗。关注后,可免费查找十万诗词;免费使用创作工具;参与原创作品投稿;制作唯美诗画照片;每日定时背诵诗词;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众所周知,取名字是有规矩的,首先要讲避讳。 当朝皇帝名字中所用的字,一般人就不能再用,即使已死的古人名、神话中的人名,提到了都要用另字替代,或是读成别音。如中秋节时大家必会想起的美女嫦娥,其名本叫姮娥,因汉文帝名叫刘恒,便避讳成现在的叫法了。因为讲避讳,还弄出了不少笑话,如刘邦皇后吕氏,她名叫吕雉,遇到“雉”字时,便易为“野鸡”。 上面说的这叫“国讳”,另外还有“家讳”、“内讳”、“贤讳”等多种讲究。所谓“家讳”就是自己的名字中不能出现父亲、祖父、曾祖等长辈用过的字,即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据考证,这一避讳规矩在东周时已出现了,一直到民国时才废除。但王羲之的后代却很特殊,儿孙们的名字中大都含有“之”字,如五个儿子分别叫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孙子中有王桢之、王静之。进一步查证,琅琊(山东临沂籍贯)王氏至少在十代内,都有人名字中含“之”字,根本不讲避讳。 不只如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王氏几代共用“之”字入名,当时琅琊的颜氏、范阳的祖氏、东海的徐氏、山东的孔氏、河间的褚氏、陈留的阮氏、南阳的范氏等有名的家族,也都出现了父子同“之”、祖孙同“之”、兄弟同“之”的现象。 而且,“之”,在当时还特别受青睐,地位高者,权力大者,特别是当时的显阀士人,名字里往往都带一个“之”字,似乎是当时精英人士(贵族们)的标志和荣耀。如为《三国志》作注的南朝宋人斐松之、东晋时著名将领刘牢之、北魏著名道士寇谦之,名字里都未离开“之”。当时的皇族对“之”字也情有独钟,如晋宣帝的弟弟、安平献王叫司马孚之,儿子、汝南王叫司马亮之,后代还有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等。 喜欢在名字中用“之”字,成为魏晋时期人名的最大特色,此风气影响到了后世的起名,甚至在今天,效尤者亦多。有的父亲、爷爷,不喜欢用军军、兵兵、欢欢、美美、豆豆……这些现在特别受宠爱的叠字名,而喜爱给孩子起个带“之”字的名字,但数代袭用的情况已相当少了。 “之”字入名,确实寓意深远,兼具文采。但魏晋时期的人为了一个“之”字,为什么连传统的避讳也不讲究了,长幼尊卑也不分了?原来,这一时期名字里出现反复“之”字,竟然是一种暗记,隐藏着一个宗教大秘密。东晋末期的“孙恩之乱”被平叛后,许多名字里含有“之”字的人士受到牵连,还因此被杀! “之”,在通常情况下,只是一个语助词,有时也作代词、形容词来用。魏晋时人在名字中习惯用“之”字,与一种叫“五斗米道”的秘密宗教,有直接关系。已故的民国学者王瑶、马来西亚籍学者萧遥天等人,便持有这种观点。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是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发源地在四川的鹤鸣治(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传说,其创始人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张良的八世孙张陵。此教崇拜神仙及方术,开始时通过为人治病的方式传教,因而传播很快。因为起初入教者都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入教信物,故俗称“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具有浓浓的巫术色彩,故又被称为“米巫”。还因为反对朝廷,发动过农民起义,又有人称信徒为“米贼”。 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戴敦邦绘) “五斗米道”传至张陵的孙子张鲁时,出现了一个拐点。张鲁后来归降了曹操,被曹操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五万,其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侯。为了搞定张鲁,曹操还与张鲁结为亲家。因为这层原因,“五斗米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盛行于民间。 再后来,经过南朝宋道士陆修静、北朝魏道士寇谦等人的改造,把有违封建礼制、反映下层民众呼声的内容删改了,增添了儒家伦理纲常的成分,“五斗米教”这一起初为社会低下层信仰的民间宗教团体,变成了符合封建统治者需要的士族宗教,到东晋时已成为第一大教。 “五斗米道”的入教门槛还是不低的,仅这五斗米,也非一般百姓能支付得起的,所以入教的都是富人阶层和有文化的人。当时,加入“五斗米道”的士人很多,并以自己是“五斗米道”的信徒为荣,颇有点像现代精英人物都喜欢加入某一种学术社团,并以此抬高身份一样。 五斗米道发祥地龙虎山道观 如何辨别入教者和非入教者,知道对方与自己同道?有识之士便开始在名字中使用“之”字,做为入教人士的一种暗记(这种暗记使用,也为后来许多黑道所喜欢)。父子、祖孙、兄弟同加入“五斗米道”,名字中便会都有一个“之”字。至于是不是入教后,信徒的名字里必须要有“之”,则未必,不少入教信徒的名字中并没有“之”,只是王羲之这样,部分精英人物的选择。 王羲之,字逸少,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家族是当时信奉“五斗米道”的著名家族之一。据《晋书·王羲之传》(卷八十),王羲之家世代信奉“五斗米道”,特别是二儿子王凝之,虔诚至极。“孙恩之乱”时还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孙恩当时进攻会稽,王凝之时任会稽内史,幕僚请他早作备战。王凝之并未采纳,自己一人进入靖室求神祷告。作完祷告出来后,他显得很高兴,告诉手下将士幕僚:“我已经请示,天师许诺将派“鬼兵”(天兵神将)前来相助,反贼当不攻自破。” 王羲之《兰亭序》摹帖 所谓“鬼兵”相助,不过是骗人的鬼话,最后,王凝之为孙恩所害,留下了历史笑柄。需要说明的是,孙恩能作起大乱,与朝廷作对,则因为他是当时“五斗米道”的首领之一。在孙恩之乱平叛后,当时许多名字中含有“之”的人士受到牵连,不少人都被杀了,就是因为“之”是入教暗记的原因。而平掉孙恩的,是刘牢之,据说刘牢之也是“五斗米道”的信徒。 顺便说一下,魏晋时,信奉“五斗米道”的名人很多。东晋著名将领、陈郡谢氏中的谢玄,也是“五斗米道”的信徒,淝水之战前,他曾向当时的“五斗米道”领袖杜明求卜问卦。东晋权臣王敦的幕僚何充及其弟何准,东晋文人殷仲堪等,也都对五斗米道深信不疑。 另外,王羲之的亲戚们也都先后成了“五斗米道”的信徒,如王羲之的外孙女婿(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小舅子郗愔、郗昙,全都拜倒在天师脚下,当然他们的名字里是没有“之”字的。有学者因此认为,魏晋人名字中喜欢用“之”字,并不一定是“五斗米道”信徒,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与“文革”中“破四旧”树新风一样,不讲究避讳所致。 注:文源网络,出处不可考,版权归原作者,本文分享仅作交流学习之用。 这些文章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得给我妈上坟。 ➤写对联,可按这个来分类。 ➤生命在于折腾。 ➤古代女子闺房之乐,竟如此雅致。 ➤细说:中国八大菜系 想不想了解不一样的诗词君?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哦 ➤点击顶部“诗词文学”加关注,一起学诗词 ➤点击文末“写评论”可以发表你的独特见解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社区和大家一同交流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