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兰陈跃中工作室 . 老西门的涅槃重生

园景人 2022-12-08

▲常德老西门空间布局

▲常德老西门葫芦口广场设计效果图

▲常德老西门葫芦广场现场图


老西门记忆


▲老西门的历史记忆


常德是一个历史悠远的老城,遭受了七次毁城之战,又7次重建。老西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镌刻在每个老常德人的记忆里。如今时光荏苒,常德老西门迎来了新的改造和发展契机。


▲老西门的历史记忆


老西门项目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中心城区,临武陵阁广场,总占地面积约130亩,建筑面积约为22万平米。项目共涉及棚改征收户1606户,于2011年正式启动,2017年底将全面开街。整个改造项目城市、建筑、景观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情感,同时,整个改造项目通过营造新的生活空间和让本地市民回迁,增强了这条街对于本地市民的吸引力。


▲老西门历史文化资源梳理


由易兰设计团队打造的承德老西门景观设计工程历时多年,团队充分研究与挖掘场地内丰富而又相对唯一的常德文化基因,通过对比、筛选,梳理脉络,最终提炼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常德故事主线进行景观表达和设计创作,突出地域感,历史感,归属感,使得老街区的记忆得以重现。



▲老西门历史文化资源梳理


对老西门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提炼。挖掘深植于老常德人心中的记忆符号以及场地所呈现的特点,营造蕴含着百年常德记忆的繁荣光景。将古韵新风、民生改善、城市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对沅澧独特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的延续,对城市的记忆。


设计根据不同场地功能及文化资源,串联出层次丰富的景观体系:



▲景观设计分析图


  • 三大重要景观空间 ——老西门文化广场、杨家牌坊文化广场、葫芦口文化广场;    

       


  • 六条特色景观步道 ——矮城墙文化遗址步道、朝阳路商业步道、饮食休闲步道、文化体验步道、光明巷步道、水街后巷;


  • 十二个丰富的景观节点 ——码头文化广场、桃源文化起示点、朝阳路入口、丝弦及碉堡文化节点、城墙根文化节点、野茶坊、丹砂井老神庙节点、钵子菜文化节点、窨子屋文化节点、市井生活文化节点、小西门文化节点。


葫芦口广场


街区主干道上增设了三个节点小广场,街区宽度均为10米左右,因此局部扩展的小广场。广场成为街区功能转换的过渡又可缓解游人游览时的步行疲乏及视觉疲劳。



葫芦口广场轮廓与触觉的精神结合,风格与材质成为体现建筑厚度的最佳手段。此地巷深逼仄,腹广而阔,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口”。葫芦口广场是商业街区的重要节点,建筑呈围合状景观以“四水归堂”为设计灵感。


元素的提取——窨子屋“四水归堂”


葫芦口广场周边的建筑呈围合状,景观提取了常德“窨子屋”建筑元素,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我们将通过景观手法,再现以前商人心中的美好愿望即——“四水归堂”。


▲传统的窨子屋,雨水顺屋顶流入堂内,寓意汇财

▲通过景观手法,再现以前商人心中的美好愿望即——“四水归堂”


纹理的运用——砖、瓦、石


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城市中重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以本土铺地材料以及传统街巷路面拼砌规制为主,适当添加当前国内流行的硬质造景材料和手法,合理利用老砖、老瓦、石材以及木料等,通过景观创作使之焕发时代生机。


▲景观环境中各种材料的运用

▲设计中铺装材质的应用

▲旧材料的运用

▲台阶采用青石材料错落铺砌而成

通过对广场与水景的统一设计,

巧妙地解决了建筑与场地水系悬殊的高差。

充满人文情怀,

是整个商业街的点睛之笔。


葫芦口广场与护城河相汇,自成静水一泓。弧形台阶逐层跌落,与涌动的水幕、花池、树阵构成核心区最聚人气、最富情趣的去处。广场两边设置栈桥露台供人们眺望优美的水景及街景,广场台阶与平台交界处设置石墙,可供人们休憩闲坐。台阶采用青石材料错落铺砌而成,广场还设置有休闲座椅和石制小品。滨水中央区可设置临时舞台,上演常德当地民俗小戏或供品牌推演展示之用。



▲回迁的常德人享受着老西门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


老西门强化了立体绿化技术运用,或以露台缀植乔木,或以壁垒悬垂藤蔓,植物与光线成为“第五立面”的主色调。无论是城市界面关系,还是建筑与水体的光照呼应,均称为艺术感官的立体聚焦。同时结合空间时序以及景观轴向选取紫薇、银杏、北欧红枫等树种,打造景观序列的“调色板”,层次洇染,呈现季节转换之美。


 ▲葫芦口广场景观营造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景观设计从地段特征出发,从城市体验、文化体验的角度来优化街巷空间,对于文化传统的延续渗透到了每一处细节设计之中。


▲改造过程中的铺装与设施(施工现场)

街道上行人如织 


▲城市中的新与旧(施工现场)

▲改造完成的老西门广场


▲改造过程中的铺装与设施(施工现场)


▲老西门改造完成后市民们的街道生活


常德市护城河的恢复、疏浚与海绵城市建设与老西门文脉的接续相结合。依托护城河对常德特色建筑和人文印记进行了一次梳理,使穿梭其间的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时空的变迁和文化的映射。


▲常德市“三改四化”中护城整治

▲老西门水街波光潋滟


水街上老西门的二十四桥亦作为景观组合的纽带和空间分割的过渡。或木、或竹、或石、或金属,以平桥、亭桥、廊桥、拱桥、汀步等多种手法,结合属地文化遗存,铺砌成桥的艺术汇集。


▲老西门的水街


老西门维系原有城市文脉进行了建筑创作,窨子屋、丝弦剧社、钵子菜博物馆等建筑,通过多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式组团形成具有历史记忆的“建筑聚落”。与葫芦口广场、杨家牌坊广场、大小西门……相得益彰,呈现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公共开放城市空间。


▲葫芦口建筑样式以舒展的弧形与中央水景相呼应

▲常德老西门窨子屋


▲常德老西门梦笔生花

▲常德老西门钵子菜博物馆


在老西门项目中城市开发者转变成为城市运营者参与老西门的运营和管理,这种城市策划运营与空间综合发展为当前阶段的城市存量更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功的发展路径。项目中的景观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但空间品质和景观布局充满历史的影子和记忆。


缔造一个精品项目

需要无数次打磨与推敲

它是历史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它是常德老西门的涅槃重生


------------------------------------------------------------

感谢原作者mung辛苦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