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余秋雨给青少年的信

余秋雨 杭州图书馆 2021-04-14

余秋雨先生为博士研究生讲授的“中国文化必修课”,虽然内容宏大艰深,但是以音频课程向公众播出之后,收听人次很快达到了六千万,受欢迎的热潮创造了当代文化传奇。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要,余先生重新编写、增删,于是有了这套《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全书以历史脉络、人物故事、人文知识点和古代文学选读为核心内容,分为三册:《了解这些难题》、《记住这些名字》、《熟读这些作品》。







为厚厚的《中国文化课》出一个“青少版”,是一件快乐而又艰难的事。

快乐,是因为惊奇地得知,有大量小朋友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天天收听我在网上播出的这门课程。人们告诉我:“六千万人次,年龄从八岁到八十岁。”八岁是太小了,就说十几岁的吧,也让我高兴。因为讲述文化的最终意义,恰恰就是面对年轻一代,而他们,迟早又会改写我们的课程。这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态结构,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创新主调。



我在讲课时曾反复表述一个观点:“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现在好了,有那么多年轻生命大踏步地加入文化课程,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前景,当然快乐。

但是,快乐背后是艰难。因为中国文化时间长、体量大、分量重,要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恰当的入门图谱,很不容易。所谓“恰当的入门图谱”,也就是要在历史坐标和国际坐标中分得清轻重,抓得住魂魄。这件事,我在给博士研究生讲课时已经反复思虑,但是那样的课程对青少年来说毕竟太复杂、太深奥了。这就像把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稚嫩的肩膀上,实在于心不忍。


就说我那本根据网上课程整理而成的《中国文化课》吧,洋洋六百五十页,即使放在成人的书架上都显得太抢眼了,当然更比年轻人书包里的其他书籍厚得多、重得多。每次看到很多不认识的孩子捧着这么一本大书坐在屋子一角慢慢地在读,我总觉得心中有愧。能不能让他们所捧持的书本变得更轻便一点儿?


——正是这个想法,形成了这个“青少版”。



这个版本为年轻读者进入中国文化,划分出了三个方面的课题,标题很轻松:


一、了解这些难题;
二、记住这些名字;
三、熟读这些作品。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等于在一个学术迷宫中为年轻人开出了三扇方便之门,指引了三条简捷之路。其中的划分逻辑,也适合青少年的心理节奏,相信你们更乐于接受。


相比之下,第一方面的课程要难一点儿,其中包含着不少连文化长辈都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年轻人头脑单纯反而会使这些问题走向清晰。第二、第三方面的课题,是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些伟大创造者和他们的创造成果。我希望年轻读者对这些名字和这些作品从一开始就产生亲切感。你们在以后一定会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但是唯有早年的亲切感,会滋润终生。


三个方面的课题分成三册出版,年轻读者可以选一册或两册来读,也可以把三册一一读完。在这之后再去啃我那部厚厚的《中国文化课》原本,就会方便得多。当然,也可以不再去啃。


我前面说了,不管是啃还是读,这门课程将来都会被你们改写。
 

《1.了解这些难题》


对于拿起这本书的年轻朋友,我要先说几句话。我不知道你年龄多大,十二岁,还是二十岁,在进入“文化”这座山的山门之前,希望能够先停下步子,远远眺望一下这座山的整体气貌、高度、体量,最好还要端详一下竖立在山门外面的路线指示地图。如果既不眺望也不端详,一头就扎进了山里边,只是埋头看着石级一步步往前走,那就可惜了,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汗水洒落在大山的哪一条筋脉上,更不知道如何和眼前的岩石林木对话。



山路很多、很陡,足以耗去你的大量精力,但是,即便耗尽了,你还是没有领略大山的魂魄。


这正是在你之前,很多年长的文化人所毕生承受的悲剧。他们一辈子都在讲文化,却不知道文化究竟是什么。


我希望你不要成为这样的爬山者。
 


2.记住这些名字

我多次论述,文化的最终沉淀,是集体人格。也就是说,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归。任何重大文化的基础,是密密层层的人。那么,应该由谁来代表和引领这密密层层的人呢?表面上一看,是王公、贵胄、豪强、财阀,但无数事实证明,是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我在《中国文化课》的第一讲,就借欧洲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数千年来,真正代表和引领中国人的,也是那些重要的文化创造者。


这些文化创造者,在世时常常无权无势,孤苦伶仃,甚至没有留下太多生平资料,但是漫长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让他们的分量越来越重。



3.熟读这些作品》

学习中国文化,不应该停留在评论和讲述,而必须面对作品。但是,传媒间有不少课程在介绍文化作品时不分高低轻重,致使中国文化断筋失魂,因此迫切地需要提醒青少年读者懂得选择。选择最终是自己的事情,但在开始阶段应该获得师长帮助。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充当这样的师长,选的标准比较严格。


文化的门类很多,但是值得不同职业的人共同记忆的,主要是文学艺术作品。我的选择也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唯有《老子》,介乎哲学与文学之间,也因为极其重要,选择了部分章节。


我的选择,顺着历史程序依次形成的“大文体”排列,如楚辞、唐诗、宋词等等。我在每个部分都做了概括性的引导。每个部分所列的作品目录,分“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两个层次。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熟悉“基础记忆”里的篇目就可以了。似乎还是有点多,建议在浏览之后先找几篇有“眼缘”的来读,再逐渐增加。至于“扩大记忆”的篇目,我是为“秋雨书院”的博士研究生开列的,你们等过些年再找时间读不迟。



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大文体”中,都选了一些代表作品翻译成当代散文,而且,是诗化散文。这与一般的“古文译注”很不相同,是要抉发出原作本身的浩瀚诗情。文辞古今有异,诗情千年相通。我不希望今天的青少年读者在艰涩译注的泥淖中滞留太久,因为这样就会失去原作的魂魄和神采。为此,我特地把今译放在原作之前,青少年读者不妨先从诵读今译开始,领略跨越时空的诗情,然后再进入原作,达到“拥抱古今”的自由境界。
 
余秋雨
于2020年1月






余秋雨首次面向全国青少年系统讲授
中国传统文化
 
1条历史脉络
30+关键人物
50+经典作品
100+文化常识
 
历史、文学、美学、哲学
多维度共享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
 
在人生关键期与中国文化相遇
 


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

在本文末留言评论,

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截止2020年7月16日15点抽取2位留言粉丝,赠送《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1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如何预约进馆



图书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后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现场预约时间

每天9点开始


线上预约时间

每天9:50-21:50,只能预约第二天的名额。预约后未到馆的读者,一经发现将暂停次日预约资格。


识别二维码进行线上预约↓ ↓


杭州图书馆中心馆(中心馆、生活主题分馆、科技分馆)预约码

杭州图书馆中心馆儿童借阅区预约码

填写以下信息即可预约↓ ↓


或点击公众号菜单:互动专区-预约入馆↓




◆  推荐阅读

杭州图书馆夏季开放服务公告

7-8月活动一览 | 快来!你们的暑假活动安排上了!

最近半年,豆瓣8分以上的50本好书,全在这里啦!

“阅•城”主题活动第一季 | 2020暑期特辑:“童年的回忆”老照片征集

杭州人多爱泡图书馆?大清早就排起两队100米长龙!有人在这里从工人转型成老师,还“赚”了一套房


◆  粉丝福利

赠书 | 如果父母需要“持证上岗”,你能顺利通过测试吗?

赠书 | “科学”不等于“技术”,重新理解科学的本质

赠书 | 斯坦·李老爷子童年最爱的的这本书告诉你,孩子读点侦探小说很有必要

赠书 | 鹰:苍穹之王

如果他们读过诗,一切是否会不一样?

赠书 | 《熔炉》十年后,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赠书 | 写作文没思路?写作的秘密就藏在汉堡包和奥利奥里!

赠书 | 散文,让孩子感知世界之美的触角不再受伤

赠书 | 给我的孩子们

赠书 | 经营家庭就像开飞机,把握这3个要素,你就能拥有最幸福的家庭

赠书 | 为什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

赠书 |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精英家庭的父母都在这样和孩子聊天

赠书 | 看过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记忆中的神话,可能都是假的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