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00后拍抑郁症短片火遍全网:孩子情绪的背后,藏着家长不知道的“密码”

前段时间,B站一则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灯火之下》,借一个患抑郁症的高中女孩纯子之口,表达抑郁患者的心声,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短片是由人大附中三名00后的学生拍摄完成的,他们为了完成这个片子,走访了抑郁症患者,咨询心理专家,还向大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


这三名学生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抑郁症群体比想象中更庞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数量更是惊人。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也在趋于“年轻化”。他们希望通过这个短片,来呼吁我们对这个群体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偏见。

不难发现,近几年很多抑郁、焦虑、自杀新闻的主角都是青少年和未成年人。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十五十六岁的孩子,应该是最朝气蓬勃,精力最好的时候,怎么会抑郁焦虑呢?


其实,很多孩子的抑郁症都是因为长期和家长沟通不顺畅,或者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关注而造成的。比起发现后采取治疗,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这个提议一出来,就上了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评论说:很好,早就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除了学校重视之外,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背后,都有独特的“密码”,需要家长一一解开。

《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一书中就提到,情绪对年轻人在认知能力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情绪却常常被他人无视。


1


让人“窒息”的爱:

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太近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包宝宝》,虽然长度只有8分钟,却向我们展示了如果父母介入孩子的生活太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影片讲述了一家移民到多伦多的中国人的故事,一个热爱做包子的华人妇女,有一天她的包子活了过来,包子慢慢长出了手脚,成为了她的“包儿子”。

如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她对包儿子细心呵护,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包宝宝逐渐长高。

孩子总会长大,包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他想踢足球,而不是跟着妈妈打太极;

他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让妈妈听见;

他想和朋友去玩,而放弃妈妈精心准备的大餐;

原本亲密的母子,闹起了矛盾,包宝宝久久不回家。


有一天晚上,包宝宝终于回来了,还把一个漂亮女生带回了家。原来,包宝宝是来收拾行李,他想和女孩成家,离开自己的妈妈。

受不了的母亲把女孩关在门外,试图阻止包宝宝离开。但是,包宝宝铁了心要走,怎么也不肯留下。

在愤怒情绪支配下,妈妈含泪一把将包宝宝吞吃入腹。

这部动画片里面的情节,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家庭非常相似。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一步也不肯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旁。等到成年之后,父母还想把孩子绑在身边,而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愿意再受父母的控制,矛盾就此爆发。


人类学家爱德华·特威切尔·霍尔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成了四类,分别是:亲密距离(0-45厘米)、私人距离(45-120厘米:可以握手的距离)、社交距离(120-360厘米)和公共距离(超过360厘米)。

虽然他没有严格的规定说明怎样才是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但是在某一种关系中,一定有一个合理的中介空间存在。换句话说,也就是底线。


和再亲密的人相处,有些底线是一定不能打破的。

两年前影视演员朱雨辰和妈妈一起上综艺,后来他被观众叫“妈宝男”,就是因为他的妈妈的关系太过亲密了。


无论朱雨辰在哪里拍戏,妈妈总会跟在身边,给他做饭、打扫房间,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一个孩子一样被妈妈照顾,就连朱雨辰的感情问题妈妈也要插手。

我们希望孩子像小孩和一样乖巧听话,认为我们是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但是你要想看到孩子成长,就必须面对分离的历程。


子女和父母最好的关系应该是这样: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


我们眼中的“叛逆”,

其实是孩子病了


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更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孩子们抑郁时的表现大多是无心学习、沉迷游戏、脾气暴躁,懒惰等,很多家长以为这些是叛逆。


而且,青春期孩子本来心理不稳定,疏解情绪的途径也不够理性,加上学习压力大,也会诱发抑郁症。


但是,对于不了解这些的家长来说,会普遍地认为孩子是“戏多”,没有及时开导孩子,反而让他们学会懂事。

有一个孩子曾说:一说到自己抑郁,父母朋友都会说我看你平时都挺开心的啊,哪里有这些事情啊,你想多了吧。


的确如此,患有抑郁症的人和我们并无两样,甚至更加开朗,因为他们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是异类,才拼命的伪装自己。

国际上,抑郁诊断的年龄标准不断降低。虽然专家们在学龄前儿童是否会得抑郁症的问题上还存有不同意见,但一个共识是,幼儿也会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适时干预,坐视不管,会极大地增加他们未来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儿童精神疾病的高发有其普遍的生理基础。成年人受困于自己的烦恼,常有种草率的想法,认为儿童的世界无忧无虑。但实际上,未成年人正处在情绪和精神上格外脆弱的时期。

孩子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但却没有成年人那种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也就是说,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产生时,他们不知道如何排解,只能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它发泄出来,例如情绪激动,烦躁,发脾气。而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呢?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做"救人自助",指的是给与患者支持,让他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进而行为得到改善。这个方法也叫做认知行为疗法。


在某种意义上,家庭所给予的最好帮助,或许仅仅是“陪伴者”的角色,不评价,不说教,只是倾听和支持。


3


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

解码敏感期少年的情感变化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就为各位家长解开了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密码,作者聚焦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教育,帮助大人实现对孩子的正面管教。

青春期像一只拦路的怪兽,为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平添许多障碍。而青少年的情绪常常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因为大人们往往低估了青少年的情绪感受,将一切反常归结为孩子的叛逆和任性。


这本书聚焦的情绪教育正是给家长和教育者的提醒,从关注与理解开始,努力与青少年达成更加亲密、和谐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书中解读了青少年的希望、好奇、恐惧、热情、无聊、愤怒、共情等九种情绪,以及与青少年交往的一个重要前提——保持适当的距离。贴近大人们日常困惑,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例如,作者提到的情绪之一——共情,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情绪,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渴望别人理解自己。


和共情相似的一个字叫“感同身受”,11-14岁的孩子,很难理解什么是“共情”,但是他们知道感同身受。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共情才能让他们做到感同身受。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作者也做了非常科学的解释: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组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中模拟另一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行为和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他也告诉我们,生活是交织在情绪之中的,没有情绪,生活就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孩子们的语言和经历中充满着强烈的诗意,他们懂得以此来点醒我们,我们需要感受他们悦动不安的心思与情绪。



总之,青春期是一个脆弱而敏感的阶段,伴随着丰富而隐秘的情绪。读完这本书,希望我们的父母、老师以及所有与孩子打交道的大人,俯下身来贴近、理解孩子隐秘而旺盛的情感,引导他们走向自信、健康的理想人生。


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

在本文末留言评论,

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截止2020年12月30日15点抽取3留言粉丝,《给大人的关于青少年情绪的10堂课》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杭州图书馆12月活动一览

“太音新声”杭图迎新古琴琴乐专场音乐会

杭州市民合唱学院招生啦!


◆  推荐阅读

一键借阅,太方便了!关键还是免费的……

12月活动一览 | 近80场活动冬日暖心出炉 来图书馆温暖阅读吧!

杭州图书馆馆长刘冬:全力推进“读者侧”改革 只为书香满杭城

关于本年度杭州图书馆“悦读”活动暂停服务的通告

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全年好书都在这里!

来自31个国家的艺术精品荟萃,(2020·第四届)中国杭州“钱江国际美术双年展”首次举办云展览

杭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正式开通运行



◆  粉丝福利

将童话写成音乐,《天空之城》宫崎骏动漫视听主题音乐会福利来啦!

赠书 | 生活有时让人窒息,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居住的地方去透透气

赠书 | 读透1.5万字的《论语》,樊登花了20年

赠书 | 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赠书 | 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只是第一场战役

赠书 | 今年就像一个恶霸,把我从头揍到尾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