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再不阅读,你家娃不会做的题越来越多

韩乐 杭州图书馆 2021-04-14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三年级现象总是会如约而至。三年级的时候,成绩原本优秀的孩子,突然成绩下滑。

 

原因很简单,一二年级主要以基础为主,学生记记就可以了;而到了三年级以后,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习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就要求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比如:语文把看图写话换成作文,字数要求也是跨越式增长,阅读理解难度加大,分值也有提升。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孩子的语文素养了,并不是靠背诵就能完成的。

 

数学方面的要求,对数学的概念理解更高。这是对孩子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如果这些方面的能力差了,孩子极有可能连题目都读不懂。

 

这些要求的提高,让很多小朋友蒙头挨了一棒,也让家长受到了“暴击”。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给孩子报一个辅导班。

 

 


01

孩子落下的学习成绩,辅导班能给补上吗?


辅导班有用吗?咱先不说有用没用,但费钱是肯定的。《深圳晚报》在2018年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仅在深圳,有89%的家长给孩子报过辅导班,49%的家庭的花在补习班上的钱超过家庭收入的40%。老牌培训机构——优胜教育,被围堵的事情还在眼前。数百名家长围堵在优胜总部维权,意欲讨回剩余学费,金额在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遗憾的是,大把的钱花出去了,得到的回报却寒碜得很。

 

2019年末,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一项覆盖全市6万多名九年级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约五成的学生有过校外学科补习的经历,但语数外三门学科的课外补习,对学习提升的作用分别只有0.6%2%2.2%

 

“三年级现象”的坑就在那里,孩子是跳进去呢,还是跨过去,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重视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02

阅读理解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再不阅读,孩子不会做的题只会越来越多


 

阅读理解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些都直接显示在分数上。而且因为高考改革,语文考试开始越来越灵活,越来越不可琢磨,这需要有更深厚的素养。

 

怎么办呢?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语文是一门非常注重基础的学科,如果一直不重视“阅读”这个基础,如果不重视孩子的积累,以后想要迎头赶上就会非常困难,差距会越来越大。

 

再不阅读,你家娃不会做的题只会越来越多。如果阅读的话,需要读哪些书才会“有的放矢”呢,毕竟孩子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03

阅读需要适龄

要给孩子符合年龄段的读物


 

给孩子选书不易,工程很浩大。有一个对中文阅读有着极强热情的儿童阅读推广机构——亲近母语,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选出了一套适合他们年龄的书目——“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

 

亲近母语花了20年时间不断修订,这套书目已经成为众多家长、学校给孩子选书的参考指南;并用了三年时间,与有着优秀出版品质和行业口碑的果麦文化联合打造出版了一套中文分级阅读文库。

 

这套文库根据6-15岁儿童的认知与心理特点,阅读能力和素养发展的要求,将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分为K1-K9九个级别,共108本经典作品。充分体现了中文语言文字特性和母语文化内涵。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3阶段的图书,就是专门为三年级孩子准备的。与K1-K2相比,这一级的原创作品,更有文学性,更有意味,更有母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可迁移性;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扩展他们的知识范围,帮助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04

用经典童话

为孩子提供背景文化知识

增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需要有背景知识做为支撑。如果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丑小鸭,就需要孩子想到安徒生故事里的寓意;提到狐狸与葡萄,就需要孩子联想到《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提到说谎就会鼻子变长,就会想到《木偶奇遇记》。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中的故事形象,是全世界孩子的另外一套语言系统,成为了一个个文化符号。对这些知识背景的熟悉,会让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

 

另外,童话用简单的手法,来表达真理,让真理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童话中的真理,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孩子甚至是大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都可以对应的童话来找到解决办法。

 

童话中的一些坏人形象,象征了世界上的丑恶:比如嫉妒、贪婪、欺骗等等。这些丑恶的呈现,比起只给孩子一些美好的形象,更是对孩子的保护。

 

儿童心理学家贝托尔海姆(Bettelheim)表示,儿童阅读童话的过程,实际是处理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

 

因此,K3阶段,亲近母语专门给孩子选取了这些世界经典的童话,并精心选择了优秀的译本。

 


05

用情感丰富的经典作品

给孩子一个“精神底子”

促进孩子心理结构发展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说过“5-10岁是孩子建立心理结构发展期,也是人际、社会、能力行为发展的重要期,这个重要期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10岁以后再去补救,教育就难了。”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识别情感,理解情感。

 

李子勋还说:“只要孩子不同的情绪都能发展饱满,到成年的时候,他的情商自然会过得去。”

 

平日里,因生活经验有限,孩子能感受到的情感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感受到更浓重、又远距离不伤身的情感呢?

 

K3阶段,亲近母语和果麦为孩子挑选了这些经典的作品:

 

《门牙阿上小传》,感受生命艰难和孤独,生命的相依和善意;


《月光下的肚肚狼》,用幽默的语言,感受肚肚狼的善良和智慧;


《海蒂》,让孩子感受到极强的生命力,以及海蒂的美好、勇敢、善良;


《宝葫芦的秘密》,让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引发孩子的思考;


《稻草人》,让孩子感受当时劳动人民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以及作者对民众深切的同情。


这些作品可以引导孩子去探寻生活中的爱与美好,让他们汲取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力量。

 

著名学者钱理群曾这样说过:“人在幼年时期,如果有一个理想和信念,尽管他长大后会看到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他可能会因此而分裂,而痛苦和怀疑,但绝对不会陷入虚无主义,因为他有一个‘精神的底子’。”

 


06

用唯美的自然读本

增强孩子的观察力,以及对美的感受能力

引导孩子将奇思妙想,转化为书面语言

 

在大自然中,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很强的,而这些正是独自创作的要点。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导孩子将他们的奇思妙想,转化为书面语言。

 

如何才能将看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文字,需要借助阅读的脚手架,看看这些大作家是如何将日常中的所见之景转化为情感表达的。

 

《木偶的森林》,是一部体现环保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唤人类与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作者用浪漫、唯美的文字,将现实与童话巧妙地结合,淡淡的抒情中,蕴含着丰富的趣味和哲理。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一个迁徙的故事,其中细致的景物描写,对提高孩子的语感和更细致准确的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


《孩子们和野鸭子》,写活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个性,让孩子深切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启发孩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阅读就像是慢火煲汤,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希望孩子都能够在阅读中,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盈,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心的人。



福  利



关注“杭州图书馆”公众号,

在本文末留言评论,

走心的留言会被杭图君精选上墙截止2021年1月14日15点抽取5留言粉丝,随机赠送新书1本杭图君会发私信通知!赶紧评论分享起来哦~~
提示公众号精选留言仅限100条,没有上墙的留言也能参加抽奖!




关于杭州图书馆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


“阅”读天团 | 阅读有你 ,组队读书就得新年好礼




杭州图书馆2021年1月活动一览


◆  推荐阅读

一键借阅,太方便了!关键还是免费的……

1月活动一览 | 80场活动为你打开新年阅读季!

回顾 | 杭州图书馆2020年惠民服务大盘点

关于本年度杭州图书馆“悦读”活动暂停服务的通告

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全年好书都在这里!

杭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正式开通运行



◆  粉丝福利

赠书 | 140多张罕见老照片,找寻遗失在西方72年的苏州园林

赠书 | 这个世界正在优待会说故事的人

穿越宋代,在十二个时辰中品味宋人的精致生活。

没想到这些“高冷”文学巨著,讲的竟然是这样的故事!

赠书 | 《风前大树》等彭燕郊诞辰百年纪念图书出版

赠书 | 人生那么长,能在平凡的日子里遇见你,真好!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