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亲撰并书写的《表忠观碑》与杭州有何因缘?

关注杭图君☞ 杭州图书馆 2021-04-14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馆藏杭州地方碑帖系列展(一)‍


去年,我们通过一系列推文,向大家介绍了杭州图书馆收藏的部分珍贵古籍。其实除了古籍图书,杭州图书馆还藏有不少碑帖拓片,其中有许多与杭州息息相关。出于保护和整理的需要,这些地方碑帖从未与大家见面。今年,我们准备也通过系列推文的形式,向大家逐一介绍这批地方碑帖中的精品与珍品。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苏轼《表忠观碑》。

▲苏轼画像


苏轼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两次来杭为官。任职期间,他修治六井、疏浚西湖,重视水利建设,为杭州人民兴利除弊,造福一方。而杭州的风土人情也令苏轼赞叹不已,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著作,《表忠观碑》就是其中之一。


《表忠观碑》因表忠观而来。熙宁十年(1077)十月,杭州知州赵汴上书神宗皇帝,陈述吴越钱王保卫一方安宁,使人民安居乐业、免受战争离乱之苦,然而自钱王归顺之后,不到百年,钱氏坟庙已多芜废不治,希望朝廷能准许将龙山废祠妙因院改建为观,由钱氏子孙自然道士掌管,使钱氏坟庙得以修缮保全。神宗皇帝下制曰可,又为妙因院赐名表忠观。在得到皇帝的肯定答复后,赵汴立即着手表忠观的修建事宜,同时又请苏轼撰写碑文。苏轼已于熙宁七年(1074)离任杭州,此时正在徐州知州的任上。但他既对吴越钱王心怀崇敬,同时又与赵汴是故交,因此欣然接受了这一请求。元丰元年(1078)八月,《表忠观碑》撰成。


《表忠观碑》文章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全录赵汴奏状,后半部分是苏轼自撰的铭文。关于这篇碑文,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某天,叶致远、杨德逢二人到王安石家做客,看到王安石座位旁正摆放着苏轼的《表忠观碑》。有人问道:“相公也喜欢苏轼的文章吗?”王安石说:“苏轼的这篇《表忠观碑》文笔不俗,绝似西汉文,让人不得不赏爱。”看到主人对苏轼文章这样推崇,在坐的客人不由地随声附和起来。王安石微笑不语,片刻道:“既然如此,那你们觉得苏轼可以与西汉何人相比拟?”杨德逢首先说出一个名字:“王褒。”王安石听了道:“你这未免有点草率敷衍了吧。”王褒是西汉宣帝时的一位辞赋家。他特别擅长写咏物小赋,所作《洞箫赋》风靡一时,还被梁代昭明太子选入《文选》当中。但在后世文人眼中,王褒算不上是第一流作家,因此王安石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杨德逢又说:“那司马相如、扬雄之流呢?”王安石说:“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人赋》,包括后来的《喻蜀文》《封禅书》,笔力雄健、根基深厚,可以称得上是大手笔了。扬雄的《太玄》《法言》,是照着《周易》《论语》的用意和格式写的,自然都很了不起。但与苏轼这篇文章相比,却不如《表忠观碑》叙事典丽详赡。《表忠观碑》是可以与司马迁的《史记》一较高下的。”司马迁的《史记》被后人看作是西汉古文的源头,后人学习古文写作,都须以此为楷模。因此坐客一见王安石把《表忠观碑》拔高到这个程度,不免又再纷纷夸赞一通。赞语未息,只见王安石又眯起眼睛问道:“那诸位认为这到底同《史记》当中的哪篇文章最像?”这一下,坐客们又都沉默下来,面面相觑,不敢第一个说话。王安石得意地看了看大家,慢慢说道:“最像《楚汉以来诸侯王年表》。”这则故事在《潘真子诗话》《清波杂志》等多种宋人笔记中都有记载,可见苏轼文章在当时流行和受欢迎的程度。


《表忠观碑》不但由苏轼撰文,还由他亲自书写。苏轼书法举世闻名。宋代有“苏黄米蔡”书法四大家之说,其中“苏”就是苏轼。苏轼书法追求意趣,在踵迹古人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个人的学养和审美,呈现出不同于前人和同时代书法家的独特风貌。他贬谪黄州时写下的《黄州寒食诗帖》,最为世人熟知和推崇,有着“天下第三行书”的美誉。而苏轼的楷书作品,特别是擘窠大字,尤能表现他深厚的书法功力。《表忠观碑》就是这样一件书法作品。其笔画遒美,结体严整又不失灵动,饱含“笔老墨秀”的中年风格,深得后人推重。明人盛时泰赞道:“苏子瞻真书《表忠观碑》大字有骨力,学长公(苏轼排行老大,故又被称作长公)书者自此入,可得其势。”清人钱大昕也说:“比之蔡君谟(蔡襄)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也。”


然而《表忠观碑》碑石的保存与流传却多有波折,绝非一帆风顺。在苏轼生前,由于元祐党禁的缘故,苏轼的许多作品和碑版手迹都遭到禁毁,其中也包括表忠观碑。宋哲宗绍圣年间,苏轼谪居惠州,他在给好友参寥子的一通书信中这样说道:“《表忠观记》及《辩才塔铭》,后来不见入石,必是仆与舍弟得罪,人未敢便刻也。”可见表忠观碑被毁后,时人不敢再刻,碑石因此湮灭,原石拓本也没有流传下来,甚为可惜。南宋绍兴年间,重刻表忠观碑,存放龙山表忠观旧址内,后移置太学,明嘉靖中尚存。此碑又被称作“宋刻”,共四石,两面刻,每面六行,行二十字。后来碑石不幸遗失,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偶然发现残碑第一、第四石,民国时又陆续发现十片碎石,拼凑后方知是宋刻第二石。这三块残石后来都被移至钱王祠保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钱王祠一度被改建为动物园。1977年,新的杭州动物园在虎跑建成,动物迁出后,钱王祠又被改建为聚景园。此时,祠中许多碑石都遭到毁坏,宋刻《表忠观碑》也未能幸免于难,已不知去向。幸好尚有拓本流传,保存于国内数家公藏单位,杭州图书馆也藏有此宋拓残本。

▲杭州图书馆藏《表忠观碑》宋拓残本


除此残拓之外,我馆另藏有一种完整的拓本,即后来所说的“明刻”。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杭州知府陈柯见宋碑残损过多,又按照旧碑重新摹刻,放置于钱王祠外东西道旁。明碑每石高224厘米,宽104厘米,共四石,两面刻,每面七行,行十七至十八字,后有陈柯重刻题跋及钱氏三十世钱泳、三十二世孙钱文选等诸人题跋。如今碑石保存在新建的钱王祠内,但只存第一、第三、第四石,佚去第二石,幸好有拓本流传,可使后人一睹全貌。

杭州钱王祠内现存的三块明刻表忠观碑(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杭州图书馆藏《表忠观碑》明刻拓本


《表忠观碑》宋刻拓本固然更接近苏轼手迹,但毕竟残损过多,而明刻拓本固然完整,却因重摹而损失原迹风采,可以说,两者互有优劣。





杭州图书馆还藏有其他珍贵的地方碑帖,我们将在后续的推文中为大家展示介绍,欢迎诸位读者继续关注。








春天恰是读书时 | “朗读春天”启动,邀您来读书打卡,赢千元悦读礼包!

神奇的“五彩花海”“七彩花海”来啦!收好这份春游地图,3月出游用得上


杭州图书馆2021年3月活动一览



◆  推荐阅读

一键借阅,太方便了!关键还是免费的……

2021杭州景点大集合!最新版请收好

杭州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正式开通运行

被名字耽误的冷门专业,其实是个宝藏



◆  粉丝福利

赠书 | 我家楼上住着一只熊

赠书 | 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读书如何让我们的实际体验价值提升几十倍?

赠书 | 突然兴起的机器学习,背后究竟有什么神秘力量?

赠书 | 费曼学习法:解救因辅导孩子而崩溃的家长们

赠书 | 揭秘:考古学家解密《鬼吹灯》中的精绝古城!

赠书 | “我失去的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