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篇】:生活的善意与敌意 (王芫)
(点击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题图为作者王芫与女儿田雨。)
在我上大学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享有的迁徙自由少得可怜。记得那时规定:大学毕业后如果为国家工作不满六年,出国留学需交培养费(大学毕业生一万元,研究生二万二)。要知道,那时“万元户”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我的一个同学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凑到“赎身费”后仰天长叹:“终于和这个国家一拍两散了。”因为这段经历,我后来看到王昭阳的《和故土一拍两散》时不免一笑。
在那样的氛围下,我想当然地把行走天下看作一种特权。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歌是崔健的《假行僧》:“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以及齐豫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远方代表着理性,只有见多识广才有可能战胜偏居一隅带来的愚昧。远方也代表着个体自我的确立:一个人上路,把家庭、社区加给你的集体自我抛在身后。
我们家从2005年开始了移民的旅程。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去过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然后再次回到中国。和我的愿望相反,我女儿并不为自己能够行万里路而感到自豪,反倒会为经常与朋友分手而焦虑。她曾在一篇“个人陈述”中写过一段话:“每一次,当我刚刚融入环境,我妈就要把我扯走,就像撕下一块创可贴。”
当我们聊起这些年的足迹时,我女儿会用颇为沧桑的语调细数自己转过多少个学校,又会用极其羡慕的口气谈到她班上有些出生在加拿大的同学最远就到过几十公里外的白石镇,最后信誓旦旦地表示:“将来等我有了孩子,孩子18岁以前绝对不搬家。”
北岛有一篇文章《古老的敌意》,灵感来自于里尔克的《安魂曲》:“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古老的敌意”这个表述,成为我看待亲子关系的一个视角——尽管我对“敌意”的理解也许与诗人们相去甚远。
生活的善意,就是父母竟然能够为孩子创造出父母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生活的敌意,就是在上一代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下一代的人生起点已经悄然改变。子女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并不心存感激。做父母的不必抱怨,只需要理解:这就是生活的“古老的敌意”。
我曾经关注过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Shigehiro Oishi。在2010年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Oishi及合作者公布了一项长达十年、访问对象多达7108位成年美国人的追踪调查。作者的结论是:在童年时代频繁搬家的孩子,长大后幸福感相对较低。
这并不让我吃惊,但也不让我满意。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原因应该不止一个,遗传因素就不应忽视。医学界认为人体内一种名为“5-HTT”的基因就与情绪密切相关,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组合能影响生活的快乐程度。假设一对父母的基因里就有不快乐的成分,这对父母一方面经常搬家以追求更快乐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把基因传给了子女,那么子女成年后体现出较低的幸福感,到底应该归罪于哪个因素呢?
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基于部分美国人频繁迁徙的现实。当迁徙不再成为问题,迁徙的焦虑就成了问题。
除了上述有争议的结论,Shigehiro Oishi教授还有很多靠谱的结论,比如他总结出频繁搬家的人(high movers)比起基本不搬家的人(low movers),在消费上更倾向于选择连锁品牌。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去年春天,我女儿偶然提起,当年我们路过美加边境时,曾经在一家小店里吃过一种叫做“阿尔弗雷多鸡肉饼”的披萨。回忆往事时,她脸上的表情似乎告诉我:要是有朝一日能再吃一次那款鸡肉饼,她一定能感受到极大的幸福。
碰巧去年夏天飞洛杉矶的机票特别贵,我于是设计了这样一条路线:从北京坐飞机到温哥华,从温哥华开车到西雅图,再从西雅图坐飞机去洛杉矶。该行程的亮点就在于:我们可以重访那个边陲小镇。
就这样,我们从温哥华一路向南,经过白石镇(我女儿那位加拿大同学到过最远的地方)也不停留,径直来到美加边境上那个叫Blaine的小镇。在我们不断漂泊的人生中,刻意去体会与一个特定地方独一无二的联系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啊!当女儿心满意足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阿尔弗雷多鸡肉饼”时,我在柜台一角发现了一张宣传单:“我们接受加盟。”
今年春天我独自一人去温哥华时,毫不意外地发现该品牌在温市已至少开了两家店。生活的善意与敌意,伴着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简介:王芫,作家,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著有小说《什么都有代价》《你选择的生活》《口红》等,散文集《你自己的真理》。
欢迎免费订阅忆乡坊文学城,微信文学教育平台,发送散文,小说,诗歌,和教育,旅游等专栏。微信搜索yxfwenxuecity或扫描二维码:
投稿邮箱:yxfwenxuecity@gmail.com.
邮件标题:投稿:作者+文章标题
特此声明:忆乡坊文学城所有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或经得原文作者同意才发出的,媒体及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yxfwenxuecity@gmail.com。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并顺手赞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