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子姜:凤师傅、红桃Q和纪念堂上的一泡尿

2015-01-31 子姜 忆乡坊文学城

(点击标题下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题图来自网络)


读王小波的中篇小说《似水流年》。里面的主人公王二,用有点调侃、有点不那么正经的语气,讲诉了他在十年文革的荒唐岁月里,看到的北京某大学“矿院”里,几位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里面“革命”一方的人物只有一个,就是大学里司机班的凤师傅。这凤师傅是领头的,作为“革命”的代表,到处打人。他不光打看似不正经的小混混王二,更打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教授先生们。“被革命”的是那些教授先生们,有从美国经香港绕道回国参加“文化革命”,后被定为托派的李先生,他被凤师傅一脚踢得龟头出血,由此被人起了个外号叫“龟头血肿”,以至于没结婚的小姑娘们,以为他是姓龟头名血肿的日本人;也有解放前就已经是学术权威的贺先生,被打得屁股上一大片瘀伤,又黑又紫,从楼上掉下来“自杀”身亡,脑浆子洒了一世界;还有位怕死怕挨打而装疯卖傻的刘先生,虽躲过了挨打,却因为平时伙食太素淡,嘴馋,总惦着荤油肉菜,最后因为着急吃不上一只不知哪里弄来的一只鸭子,中风而死。


小说对于凤师傅,着墨不多,与其说他是个 47 32480 47 15262 0 0 3186 0 0:00:10 0:00:04 0:00:06 3186具体的人物,不如说他是一个象征符号——这个打人的师傅,姓“凤”。这是个古老又少见的姓氏,据说源自远古女娲氏族部落,如果不是读这篇小说,我甚至不知还有这么一个姓氏存在。代表革命打人的师傅不是常见的“张师傅”、“李师傅”、“陈师傅”等等,而是“凤师傅”,显然作者是有意为之,这让我联想到另一篇同样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苏童的短篇《红桃Q》。


《红桃Q》讲述的故事里,主人公“我”是个少年,一直想补齐自己的一副扑克牌,那副残牌独缺一张红桃Q。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商店都不卖扑克牌,因为它是“封、资、修”的东西,但少年“我”不懂封资修,那副残缺的扑克牌是“我”唯一的玩具。冬天里,“我”跟着出差的父亲去上海,指望能顺便在上海买到一副新扑克牌,结果失望而返。在回家的火车上,空旷的车厢里,除了“我”跟父亲,还有另外四个人,一个戴口罩穿蓝呢中山装的老人,和三个穿军用棉大衣的年轻人,老人被几个年轻人拥押着上车,口罩下的嘴巴动着,似乎发出呜呜噜噜的声音,显然舌头已经被人割掉。途中,那几个年轻人拥着老人挤进厕所里,其中一个留在门口看动静。片刻工夫,进去的两个年轻人从厕所里出来了,老人却没跟出来,而且直到年轻人们消失在另一节车厢之后很久,老人也没再出现。惊魂甫定的“我”在父亲陪同下去上同一个厕所,只见里面空空如也,寒风裹着雪花,从打开着的厕所车窗处钻进来。这时,满心恐惧的“我”,看到厕所地下有一张扑克牌,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红桃Q!刹那间一阵惊喜代替了恐惧。但是正当“我”把那张红桃Q拾起,父亲就在边上大惊失色地尖叫,快把它扔了,牌上有血!少年“我”扔掉了那张红桃Q,但明明白白地记得,在那张扑克牌上,只看到了雪泥,没看到血,不明白为何父亲会说“牌上有血”。所以直至长大成人,“我”也一直对这件事充满疑惑,对红桃Q心存余悸。


《红桃Q》故事发生在1969年。小说没有告诉读者,1969年,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走向高潮,那年,“九大”隆重召开,大会政治报告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我看过从当年新闻记录片里剪下来的视频,“九大”开幕式上,万寿无疆的毛主席,脸上写满得意,狡黠地看着下面满场呼喊口号的狂热愚忠的人群。那些历史的大场面大背景,苏童在这篇小说里只字未提,他只是反复强调1969这个年份,把历史散落在一个个细节里记录出来。《红桃Q》里,1969年,“我”怀疑哥哥偷藏了那张红桃Q,哥哥否认,脱口而出的是“你他妈的把我当牛鬼蛇神呀?你他妈的敢抄我的家?”,那应该是当年“我”哥哥十七八岁或二十出头那个年纪的小青年流行的语言;1969年,上海某机关看门的女人被“我”窥破了她掩掩藏藏躲着绣花的秘密,会恶声恶气破口大骂“哪来的小特务小内奸?给我滚开!”,绣的花和绣花这行为本身的美好,盖不住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怀疑互相揭发;1969年,“我”和父亲在上海住一家普通的旅馆,看到墙上有一滩人血,听同住旅馆的操北方口音的络腮胡男人讲,这是那种用锥子戳过,或用皮带头抡过之后,从人的头顶溅出来的血。北方口音络腮胡显然见怪不怪,说,“旅馆押人算什么?我们单位的澡堂都押过人,那血可不是在墙上,是在天花板上!”


读《似水流年》,扑面而来的是王小波那种独特的冷幽默,一边读,一边还会时不时笑出声来。但相比而言,读《红桃Q》,我会有更深刻更尖锐的阅读快感,而这种快感的底下,是读完小说以后的毛骨悚然,伴着一个寒颤,一层恐惧,以及眼睛里不由自主的一团湿润。初读如此,再读,依然如此。


我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王小波和苏童,都用了类似的符号来代表那十年中有话语权的、霸道的、暴力的、同时也是作为“革命”根源的那一方,王小波用“凤师傅”,苏童则用了个“红桃Q”。凤是什么?和龙相对,凤就是雌中翘楚。红桃Q呢?当然是红桃皇后。皇后就是凤,凤就是皇后。那颠倒、错乱、疯狂的十年里,中国上下最红色的雌中翘楚,还能是谁呢?还能有谁比当时所谓的“旗手”和“红都女皇”,更能为那场所谓的革命做形象代言人呢?


但是皇后离开了皇帝就不成其为皇后,龙在上,凤在下,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到底一直延续到文革,即便文革初期就开始“破四旧,立四新”,滑稽的是,它自己本身,也还是在封建糟粕底子上,开出的一朵恶之花。红桃Q“红都女皇”江青,注定了只是个形象代言人,她只是打手,是替罪羊,连她自己后来都在公审会上自辩说,“我就是毛主席的一条狗。为了毛主席,我不怕你们打。在毛主席的政治棋盘上,虽然我不过是一个卒子,不过,我是一个过了河的卒子。”倒是很义无反顾的样子,但正说出了文革真正的背后推手。


文革真正的背后推手是谁?真正要负责任的、要被谴责是谁?我觉得在指出这点上,阿城比王小波和苏童都要大胆直接。在阿城的一个小小说《成长》里,主人公出生在1949年的北京,所以名字就叫了个王建国。他从小擅长写作,本来有望高中毕业后被保送留苏升造,但是不幸,他毕业在文革发端的1966年。历史大浪下,王建国和多少17岁的孩子一起,身不由己地上山下乡,被耽误了读书的前途。(《似水流年》里的王二也是17岁,这应该不仅仅是巧合。)文革结束后,王建国回京城当了个建筑工人,参加修建主席纪念堂。一天,他在上工捆钢筋时,尿急,就在尚未建成的纪念堂顶上,痛痛快快地撒了一泡。“王建国找了一处,向下看看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远处呼啦啦地飘,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更远的天安门城楼的像上看着他,左边人民大会堂,右边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近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比纪念碑高,所以看得见纪念碑真正的顶。”“高处有风,王建国解决问题后,抖了一下,两眼泪水。”联系上下文,那一泡尿撒过去的批判含义,看似隐讳,其实显而易见。这泡尿撒在毛主席纪念堂上,这个被耽误了前途的王建国,在我看,就是所谓生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人的代表,他把尿和这尿里包含的失望、委屈、怨怒和责备,都撒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堂顶。那个纪念堂要纪念的人,恰恰就是最该为那十年的颠倒错乱负责的人。


有人说过,为文革负责的应该是所有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全体中国人民,是千百年来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丑陋的中国传统文化,这说法不能全被斥为谬论,但毕竟是在为最主要的罪人开脱。即使是那样的文化土壤,那样的制度环境,那样一群不能自由思想、不能自由发问的人民,如果没有那样一个极权人物出现,中国无非还会象千百年循环往复的那样,几十年几百年,今天打一只老虎,明天拍一只苍蝇,这个朝走过去,那个代又走过来,人性的恶,总还会被小心地捂盖着,不至于被那只天安门城楼上挥动的巨手掀翻开来,四处泛滥,让残暴、惨酷、疯狂、荒诞、是非颠倒、冤假错案等等等等,“史无前例” 地出现。实际上,对毛的质疑和批判,文革期间就已出现,甚至在他的阵营内部出现,“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予)其(的)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注1)。“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统治权术,不仅挑动干部斗干部、群众斗群众,而且挑动军队斗军队、党员斗党员,是中国武斗的最大倡导者。”(注2)这些白纸黑字,写在了历史里。


论证谁最该为文革负责不是本文的目的。我们读小说,除了消闲,就是被作者引领着,跟随小说里的人物,进到作者用文章精心构建的那个小说场景里,经历一段或悲或喜的旅程。及至旅程结束,从小说场景回到现实,能生发一些感想,对生活和世界获得一些新的认知,就算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做到了功德圆满。我在这三篇与文革背景有关的小说中读出了谴责、反思与批判,并惊惧于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恐怖,希望会有更多的人一起思考,该怎样做,才不会让我们自己以及后代重蹈历史覆辙。我觉得于我而言,是达到了一种圆满。


还好现在不兴文字狱了。否则这三位优秀的小说家,怕会比当年的“三家村”死得更惨更难看(注3)。只是,这么些年了,我们真的一直在反思和批判吗?或者,我们被允许反思和批评吗?


==================

注1、注2:《“571工程”纪要》(林立果“联合舰队”集团于新野执笔)

注3:“三家村”中只有廖沫沙活到了后来被平反。吴晗被活活打死,邓拓自杀身亡。




【作者简介】子姜,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曾在《今日中国》杂志社任职,后赴美,获德州州立大学(圣马科斯)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多年来先后在摩托罗拉、IBM、万机仪器等公司任系统软件工程师,爱写代码,也爱写字。


欢迎免费订阅忆乡坊文学城,微信文学教育平台,发送散文,小说,诗歌,和教育,旅游等专栏。投稿邮箱:yxfwenxuecity@gmail.com。微信搜索yxfwenxuecity或扫描二维码:

特此声明:忆乡坊文学城所有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或经得原文作者同意才发出的,媒体及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yxfwenxuecity@gmail.com。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并顺手赞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