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心目中的87届奥斯卡奖三个最佳

2015-02-22 王芫 忆乡坊文学城

(点击标题下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题图来自网络。)


我不常关注奥斯卡颁给谁,除非这一年好片扎堆,竞争激烈。上一次关注是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奖颁奖前,那一年有《社交网络》、《国王的演讲》、《斗士》和《黑天鹅》,是个好片扎堆的年头。记得颁奖前夕我在《时代周刊》上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对奥斯卡奖的分析包括shouldwin(应该得奖)和 wouldwin(能够得奖)。比如最佳影片,该文认为应该得奖的是《社交网络》,但能够得奖的是《国王的演讲》。(当然,“应该”和“能够”并非总是不一致。)


奖发完了,拿着实际结果回头一对照,作者的“能够得奖”百发百中。这件事给我不小的震憾。我发现:第一,人们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只要你足够了解他们,比如你长年追踪报道好莱坞;第二,艺术的标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这部分人的数量其实比奥斯卡奖有投票权的那部分人数量还少。


换句话说:预测是个技术活儿,只要功夫深,一定测得准。既然咱没有长年研究好莱坞动态,也就不要妄言预测了。今年又是个好片扎堆的年景,咱能做的,就是在颁奖前夜表达一下自己心目中的“should”(应该),弱弱地向那些值得尊敬的艺术家们说一声:good job!


篇幅有限,只能谈谈我最感兴趣的且竞争最激烈的三个奖:


最佳影片:《少年时代》


最佳导演: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鸟人》)


最佳男主角:Benedict Cumberbatch(《模仿游戏》)


下面说说理由:


为什么最佳影片是《少年时代》而不是《鸟人》?因为《鸟人》在立意上并无新奇之处。《鸟人》表达的主题:艺术家如何突破自身局限,以及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自我与角色之间的缠斗,没有超过《黑天鹅》,而《黑天鹅》超越了《红舞鞋》。《红舞鞋》时代,艺术家要克服的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在的束缚;而到了《黑天鹅》的时代,艺术家的终极问题是你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遇到了瓶颈,你是安于现状呢?还是nozuo nodie呢?如果走上后一条路,艺术有可能获得突破,个人也有可能走向毁灭。这是《黑天鹅》的主题,《鸟人》不过把这一主题再现了一遍,虽然增加了一些与社交网络有关的情节。


《少年时代》是关于成长的电影的集大成者,它把我们多年来在各个电影里看到过的零零星星边边角角的感受汇总了起来,表达了对成长的强有力的定义。我把它总结为:“成长是成长者自己的旅程”。看看这十二年里发生了什么:小男孩的母亲上学读书、再婚离婚;父亲从不靠谱的艺术青年变成安份守己的居家男人;一个又一个继父来了又去;姐姐在斗争中与其共存……在这一切噪音、干扰之下,小男孩静悄悄地长大了。对了,干扰,我想到的就是这个词。成长是成长者自己的旅程,是最自然,最普通,最不可抗拒的过程。围绕着成长者的一切人物关系(特别是父母)都是背景,最多是互动,一不留神就成为干扰。在电影中,小男孩一开始经常处于银幕一角,是个安静的观察者,到了影片最后,他离家上学,身影开始占据银幕的中心。这就叫成长,成长的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为什么最佳导演是《鸟人》而不是《少年时代》呢?因为《少年时代》有很多毛病。最大的毛病是不够紧凑。166分钟的长度,在我看来前25分钟完全可以剪掉。前25分钟所表现的无非是一家人支离破碎的生活状况,但用来表现这一状况的细节都比较平庸,比如小男孩在自己卧室里听到母亲跟男朋友吵架的情节。到了第25分钟,生父出现了。生父一出场就个性十足,带着两个孩子在快餐店吃饭时对孩子们大谈政治。孩子们对他的话一知半解,但他为什么要谈这个呢?一来他自己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二来他想塑造自己的形象,解释自己为什么在孩子们的生长中缺席。不过孩子们紧接着就问他:你是不是打算回来住呀?等具体问题。所以我觉得电影完全可以从这一刻开始。这一场景本身张力十足,同时还能交待前因后果。失去前25分钟完全不足惜。


相比之下,《鸟人》就是体现导演艺术的可圈可点之作。这个电影最大的突破就是全片看起来像是一镜到底。当然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是电影人给我们变出的魔术。既然是魔术,就涉及到炫技。所以这个电影要突破的就是如何呈现出“连续性的幻觉”,包括如何进行严密的场面调度;摄影机如何无瑕疵地运动;剪辑师如何在两个镜头前找到恰当的剪辑点;数码调色师如何让前后两个镜头的色彩无缝流动起来。而这一切又必须在一个前提下实现:有限的预算范围。《鸟人》做到了,是一次成功的炫技,导演should(应该)得到那个小金人。


最佳男主角为什么是演图灵的男演员而不是演霍金的男演员呢?我认为演霍金的演员只是做到了“像”而已,没有演出霍金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当然,这一点可能是受制于剧本,也可能是因为霍金本人还活着,所以既限制了演员的创作,也限制了包括我在内的观众的想象。但结果就是结果,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


电影中的图灵并不必须要与真人相契合。我不知道图灵本人长得什么样,也无意去拿银幕上的图灵和真人比较。电影开场时是1951年,警察到图灵家去调查盗窃案。出现在警察面前的首先是图灵蹲在地上的背影。这背影是一个铺垫,它的意义只有在下一个背影出现时才能被你领略到。接下来,图灵回忆自己在战时(1941年)前往海军部应聘,他的背影再一次出现在银幕上。仅凭这个背影你就能断定该人是图灵无疑,绝对不会认错。瞧那坚定、自信、有力的脖梗子,还略向一侧倾斜,带一点好斗和不服输。这背影简直就是他的标签。但这背影又和你刚才见过的(十年后的)不同,少了几分沧桑,少了几分提示着悲观命运的不祥。看到这儿,我就觉得最佳男演员should应该颁给BenedictCumberbatch。


噢,对了,作为一个电影剧本发烧友,难道不应该谈谈最佳剧本吗?首先,我一直就不明白奥斯卡为什么要分最佳原创和最佳改编。写剧本是一门单独的手艺,甭管素材来源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真实人物的一生,这个剧本是剧作家写的,体现的是剧作家的水准。难道改编比原创容易?抑或改编还要额外衡量对原作的尊重程度?真心不懂。如果非要在这个框架下回答的话,我只能说最佳原创是《布达佩斯大饭店》,最佳改编是《模仿游戏》。至于这两个人的名字,报歉我也记不住。编剧的名字只要导演记得就行。呵呵。



【作者简介】:王芫,作家,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著有小说《什么都有代价》《你选择的生活》《口红》等,散文集《你自己的真理》。


特此声明:忆乡坊文学城所有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或经得原文作者同意才发出的,媒体及公众号如需转载,微信联系yxfbjb 或者电邮yxfwenxuecity@gmail.com。


欢迎免费订阅忆乡坊文学城微信文学教育平台,发送散文,小说,诗歌,和教育,旅游等专栏。投稿请用忆乡坊文学城编辑部个人微信:yxfbjb 或者电邮:yxfwenxuecity@gmail.com。微信搜索yxfwenxuecity或者扫描二维码: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并顺手赞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