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宗子:金庸笔下的食蜜解毒

张宗之 忆乡坊文学城 2019-10-27

(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题图由作者提供)



从前读《基督山伯爵》,对检察官维也福家中发生的下毒事件印象最深。维也福夫人利用番木鳖碱杀人,维也福前妻所生的女儿瓦朗蒂娜,因为祖父暗中安排她每天食用少量毒物,培养出一定的抗毒能力,最终得以逃生。毒药是神秘之物,一般人难以接触,也不敢接触,小说中与此相关的情节,因此总有特别的魅力。金庸写下毒就很拿手,《倚天屠龙记》第二卷中,此类描写详细生动,而《飞狐外传》的女主角是毒手药王的弟子,后半部的故事,高手斗法,便以毒药为武器。


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毒药,除了曼陀罗为人熟知,名气最大的鹤顶红和鸩毒,我至今搞不清到底是什么玩艺儿。古代真的有鸩那么一种鸟吗?为什么今天没有了呢?书上说,有些至毒之物,已被佛祖以大智慧力化去。鸩,传说中的断肠草,《神雕侠侣》里的“情花”,鲁迅先生提到的佛经里说的最厉害的蛇毒,所谓“见毒”,不须接触,看见了它的人便被毒死,所有这些,难道都是被佛祖去除了?天道良善,大概如此吧。所以元明清的小说里,下毒还是以砒霜为常见,西方的侦探小说里,则是氰化钾。因为常见,读者感受到的,便只是犯罪气味,没有神秘感和崇高感,一句话,没有传奇色彩了。


苏东坡写过《安州老人食蜜歌》,是写给著名诗僧仲殊和尚的。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说,仲殊吃蜜,“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东坡性亦酷嗜蜜,能与之共饱。”东坡爱吃甜食,嗜蜜是天生的,仲殊则不然,他是因为中了毒,不得不吃蜂蜜来解毒。


宋人不少书里都讲了仲殊的故事,大约实有其事。


仲殊和尚本是士人,年轻时放荡不羁,到处沾花惹草,惹得老婆大人不高兴,便在他吃的肉里,小小的下了一点毒,差点把他毒死。他服用蜂蜜得救。医生警告他,从此以后,决不可以再吃肉,吃肉毒发,彻底没治。仲殊无奈,只得出家做了和尚。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他外出游历期间,老婆与人私通,等他回来,害怕事发,就决定下毒把他做掉。


第二种说法太离谱,也太落俗套,相信的人不多。提到的毒药是鸩毒,显然也是顺手拈来的。


仲殊当了和尚,所做的词却以写艳情著称,想来他年轻时风流的传说,不是一点影子没有。他有一首《踏沙行》,写一前来打官司的妇人等候在雨中的官署庭院:“浓润浸衣,暗香飘砌。雨中花色添憔悴。凤鞋湿透立多时,不言不语恹恹地。眉上新愁,手中文字。因何不倩鳞鸿寄。想伊只诉薄情人,官中谁管闲公事。”词中语气轻佻,民间对此颇有微词。后来仲殊自经死,便有人笑话他,说他是在枇杷树上吊死的,仿佛出言不谨的应,他的词句也被改为:“枇杷树下立多时,不言不语恹恹地。”


仲殊中毒,毒素在身体里面,多年不能拔除,他必须长期蜜,压制乃或克制毒性。最好的结果,是能把毒性一点点化解掉。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在复原之前,毒性不时发作,肯定痛苦莫名。我猜想他最后自杀,可能就是因为忍受不下去了。


武侠小说里写下毒,最简单的,下在酒食之中,令人一服丧命。《水浒》中使蒙汗药,一概这个套路。其次,是下毒者在武器上喂毒,甚至浑身布满毒物,他人中了刀剑,或触摸到他,立刻中毒不治。


下毒害人,多半使被害者不知不觉,即使是对付像武大郎那样矮小懦弱的人,会拳脚的西门庆加上英姿飒爽的潘金莲,能用强也不用强,而要骗他把砒霜当药喝下去。骗的好处,除了对方不反抗,风险小,还有情感上的舒服:当你把满满一杯毒酒无比亲切地递给受害人,看着他一饮而尽时,这个将死的倒霉蛋,脸上最后挂着的,还是快乐和感激的笑容。


用强,如我们在金庸小说里看到的,是档次不高的家伙在恼羞成怒、黔驴技穷时才会干的。《倚天屠龙记》里,并不精于下毒的昆仑派掌门何太冲的夫人班淑娴,在企图毒杀丈夫小妾的阴谋被张无忌揭穿后,就硬逼着张无忌带来的小姑娘杨不悔把毒药喝下去。


高级的下毒法,花样多了。比如长期慢慢下毒,等到毒物在受害者体内积累到超过极限后,受害者才暴死或受尽折磨而死。比如明明是两种无害之物,阴错阳差让它们混合,产生极大的毒性,《倚天屠龙记》里绿柳庄一节,赵敏为了对付明教一众高手,就采用了此法:水阁外种植了无毒的“醉仙灵芙”,桌上留下一把用“奇鲮香木”制作的假倚天剑,两股香气混合,“便成剧毒之物”。当代作家周浩晖的小说《鬼望坡》里,也写到这种下毒法,却是用在静心茶里。还有的办法是欺骗,让一个无辜的人相信所得毒药是治病的良药,是珍贵的补品,而拿去给亲人朋友服用,不知不觉间成了人家下毒的工具。隔一层的做法,不是拿毒来毒人,而是用药物让人失去抵抗或辨别的能力,如此一来,危害很小之物,不容易引起警惕之物,都可以充当害人的利器。


在金庸笔下,使毒是武侠世界中最可怕的东西,比所有武功都可怕。《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洪七公、段王爷,统统斗不过西毒欧阳锋,因为毒物防不胜防,因为下毒的人不按牌理出牌,不遵从江湖规则。也就是说,使毒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使用没有解药的毒药的人,更是十足丧心病狂的恶棍:他把事做绝了。作为对比,金庸在《飞狐外传》里塑造了两位心存忠厚的使毒高手,无嗔大师以及女徒程灵素,并借程灵素之口说,“即令遇上生死关头,也决不可使用不能解救的毒药。这是本门的第一大戒。”


对于毒,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有。除了武功高到不可思议,还有非常简单的一条路。《天龙八部》里,书呆子一个的段誉,无意中吞食了百毒之王的朱蛤,以毒抗毒,从此百毒不侵了。


人的头脑,免不了有误食毒药,被骗服毒药,甚至被强灌毒药的时候,迷途难返,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地活着,如同傀儡,被牵线而动,却以为自己得天独厚,高人一截。但不要怕,自觉的人,可以像仲殊和尚那样,靠耐心,靠坚持,通过吃药,自我解毒。段公子的朱蛤也不难得,你的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让你百毒不侵的朱蛤。


【作者介绍】张宗子,旅美作家。1961年出生。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自费赴美留学。自1990年起,在纽约侨报工作十余年,目前在纽约市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工作。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和读书随笔,偶尔翻译英文作品。主要出版作品包括《垂钓于时间之河》,《书时 光》,《开花般的 瞻望》, 《一池疏影落寒花》,《梦境烟 尘:张宗子自选集》,和《花屿小记》。


欢迎加入我们。这里是遍及全球的文青自己耕种的园地。种花,种草,或种菜, 我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以文会友,初心不改。原创文学与教育平台,发送散文 、小说、诗歌、艺术评论以及教育专栏。

忆乡坊文学城所有文章都是读者投稿或经得原文作者同意才发出,媒体如需转载或者读者投稿,微信联系yxfbjb 或者电邮yxfwenxuecity@gmail.com。微信搜索yxfwenxuecity或者扫描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并顺手赞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