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论 | 金融工具,卿本佳人,奈何从贼!资本主义管不好的金融工具,能被社会主义管住吗?

平局 今日平说 2018-10-24

 平论  | 眼观世界、平心而论点名关注

百万国人订阅的深度解析号;全国时评原创前五。揭示真相,解读内幕,值得关注~

今日平说 | 独家原创

 版权合作:zg5201949@qq.com


导读: 工具本无罪,管控是关键。


金融杠杆工具这几年越来越红,也越来越走上风口浪尖。有些人一路为之鼓与呼,说这是一款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工具,也有一些人将其视为妖魔鬼怪和洪水猛兽。实际上,金融本是佳人,奈何总是从贼。



从理论上,金融工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通常在实践中它又总是被人性的贪婪扭曲利用。就拿租房来说吧,本来金融工具的使用是双赢的局面。房租为了保持房间设施的完好无损,水电气不欠费跑路,通常要求顾客缴纳一月押金,同时又担心租客频繁变换导致房间空置时间太长,所以还要求顾客一次性缴纳一个季度甚至半年的租金。这就是常见的押一付三,或押一付半年。


然而这对很多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却又是很难以承受的负担。年轻人的薪水低,月薪只够衣食住行,一次性拿出4个月的房租,无疑是一笔压力巨大的支出。所以,每个租客都在盼望房租能按月支付。


这时,金融公司出现了。金融公司和中介公司一拍即合,将租房这事给金融化了。具体操作后,租客可以按月支付,房东也可以按季收钱。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也很简单,租客和金融公司签署一份12月期的贷款,这笔贷款规定用途为租指定的某套房,签约后,金融公司直接将12月的房租一次性付给中介公司,然后中介公司则按季度付给房东。至于租房客,就可以按月还款给金融公司即可。


如此一来,轻松实现房租按月付(加一点利息),房东按季收,金融公司赚利息,中介公司成功赚到中介费的四方多赢局面。


然而这里面的最大问题在于,所有的信用都压在了中介公司身上。中介公司凭借“按月支付”的噱头,快速俘获大量年轻租客的心,利用他们缺钱的心理很快就说服成交,这些租客全部背上了贷款。与此同时,中介又不将自己手里的12个月租金全部给房东,而是按季支付给房东,自己则可以截留了剩余三个季度的钱去干别的。



中介房租市场本身是不赚钱的,利润率很低,如此大量的现金累积在中介公司之后,其必然用于招募更多人,扩张更多房源,以便套取更多的12个月租金。这个滚雪球一样的游戏会越滚越大,中介公司账本上的钱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再也找不到新房源的时候,由于发展扩展受限,加上按季兑付房东的金额太大,所以一下子资金就很容易入不敷出,资金链一断裂,中介公司跑路那是很平常的事。这下,所有的租客都倒霉了。因为房东没有收到钱,必然会赶租客走。而租客就算被赶走了,还必须继续按月还贷款。由此产生的纠纷,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复杂,所有人都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但其实要解决这个事很简单,只需要中介公司把到手的12个月租金,直接全部转给房东即可。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到位的话,就出台规定要求中介公司不许截留租金。如此一来,中介公司就不会出现崩盘跑路的情况了。但现实中,对中介截留资金这事,却依然缺乏相关管理政策。


前几天,也就是8月20日,中介公司鼎家发出通知,称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资金断裂,已停止运营,其办公场所也早已人去楼空。这公司人去楼空跑路的背后,使得4000多个租客和房东陷入了无休止的痛苦和纠纷。租客不愿搬,房东坚持不给房租就赶人走,即便睡大街,按揭贷款还得继续还,否则的话就会被拉入失信名单。据悉,像鼎家这样的中介公司金融化地雷还有不少,未来可能接连爆出更多。一时间,人心惶惶。


(鼎家人去楼空)


其实,这种玩法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善于玩金融工具的西方舶来品。只不过,是一种舶来的垃圾产品。国外类似的金融中介公司很多,出事的也不少。比如同样是在这个月,澳洲房产中介巨头澳信中国公司就爆雷,无数中国客户的资金去向不明,中国公司账上只剩下1万多元。


次租危机,还仅仅是冰山一角,金融工具一旦滥用,甚至可以威胁到全世界的经济秩序,比如著名的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的本质其实也是一场对金融工具的滥用,人性的欲望和贪婪将其无限放大,最终放出了一个可怕的恶魔。美国次贷危机最初起源,仅仅是按揭买房而已。其实,按揭买房本来是问题不大的。一般而言,付得起30%首付的人,还要审核其工作收入、银行流水单等财务证据,才能为其提供长期贷款,这些贷款将用于其购买房屋,然后按月偿还给银行即可(加上一定的利息)。本来这种按揭是一种双赢的工具。购房者不用先存够几十年的钱再去买房,而是可以边住边还款,这显然是更划算的一件事,而银行也可以顺利将钱借贷出去,赚取利息差价,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这样能带来更多的客户,自己能快速回笼资金继续开发新盘。所以怎么看,似乎都是三方共赢。


然而,恶魔随着人性的贪欲开始从金融工具中爬了出来。金融中介公司的人发现,如果认真审核的话,能有实力还款的人太少了,房子还是卖得不够快,银行资金借贷也不够多,大家都赚钱太慢,所以要是能让更多人贷款,岂不是大家就都能赚到更多钱了呢?于是华尔街的金融中介公司就开始想办法疯狂扩大贷款人群,降低贷款门槛。


最疯狂的时候,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只需要写一个剧本提纲,就能通过这些公司从银行里贷出一百万美元用于买房!贷款审核人员是这样解释的:“他的剧本大纲不错,就证明有可能剧本不错,剧本如果不错,就有可能拍成当红大片,如果拍成了当红大片,那么光是版税就足够他赚到盆满钵满了,所以贷一百万美元给他买房,很合理。”



但实际上,所谓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鬼扯。这里面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一道巨大的天险和门槛,岂能这么容易迈过?业务员虽然如此忽悠,但银行可不傻啊,银行深知这些贷款人群有可能根本还不上钱,所以就将这些人的贷款,归入“次级贷款”。大概意思就是,这些人还不起钱的几率较高。随着次级贷款的越来越多,银行也害怕,万一真还不起,自己可咋办呢?于是灵机一动,将自己的全部贷款,混入次级贷款当中,做成保险业务,卖给了保险公司。


银行和保险公司约定,如果这些人都还款了,那么高额保费就白交了。如果这些人还不上款,那么就将由保险公司来赔付银行的损失。保险公司一查,好像次级贷款也不多,只有5%左右,但是保费却很高,于是大笔一挥把这类保险业务全部买下。有了保险公司撑腰,银行胆子就更大了,只要是个人就拼命贷款给他,甚至求着对方贷款。一时间,美国经济简直要爆炸了,人人都有钱,大家都买好房子大房子,反正送上门的贷款不要白不要。堆到保险公司的保单里,次级贷款的实际比例越来越高……


直到有一天,当这些人的零花钱全部花光,再也还不起钱的时候,就纷纷断供跑路了。银行一看,被崩盘的资金量给吓呆了,于是赶紧跑到保险公司要求索赔。保险公司一看,我去!这谁赔得起啊,于是当场宣布倒闭。保险公司一宣布倒闭,就等于是切割了债务关系,于是银行就得自己兜底了,银行一看这我也兜不住啊,于是也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老百姓一看,啥?银行要倒闭!于是疯狂前去挤兑存款,又引发了新一轮的银行破产潮,整个美国经济一夜崩溃。



这场08年大变故,后来被称之为:“次贷危机”!直到今天,美国都还没有从次贷危机的阴影里走出来。此后的美国经济,全靠不停地“服毒”,不断QE(滥发美元)以及疯狂加倍发行国债来勉强支撑。从奥巴马政府伊始到川普政府,短短几年美国政府的外债就翻了一倍,从10万亿变成了20万亿,美元更是一年QE四次,疯狂加印滥发,向着金圆券的结局一路狂奔…… 这一次再爆炸,就真的是连印钱也救不了美国了。所以你要了解为什么美国不惜自伤三千,也要通过贸易战来打击中国。因为美国真的是走投无路,那啥跳墙了。


可以说,这是一场由金融工具管控失败所引发的国家悲剧,由于美国是世界霸权国家,美元是全球霸权货币,所以这种失败所引发的后果,还波及到了全世界,影响着数十亿人的命运。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场人祸啊。也难怪这么多人对金融工具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从理论上真的很好用,恨的是似乎从来就没有人能在现实中将其驯服,人性的欲望总是将其扭曲利用,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金融工具啊,卿本佳人,奈何从贼?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管不好的金融工具,能在社会主义国家被管好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完成是在2018年8月26日凌晨3点17分。平友认为有收获,值得一读的话,请扩散给更多好友阅读分享,并在文章右下角,给作者送上一个。来自您指尖的支持,就是平局不断更新的动力~

近期10w+热文回放

周小平 | 错过南下北漂,不要再错过新时代

周小平 | 美苏冷战对中美贸易战的终极启示

平说 |美国加杠杆加泡沫,中国去杠杆去泡沫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①:往期经典      ②:支持我们     ③:了解我们


今日平说 | 独家原创 侵权必究 转载需注明 
来自公众号:今日平说(zg52019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