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一指网红”——老兵尹吉先

2017-03-03 丁玥 梁惠婷 三棵树


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是腰板还挺得直直的,说话中气十足。85岁的老兵尹吉先,现在是21世纪的网红大军中的一员。


by 三棵树


他在知乎的介绍上写到“1947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山东胶东口袋战役、潍坊战役,1948年10月随27军81师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11.3从丹东入朝,27军撤回国内时又留在朝鲜编入24军任炮兵观察员直至1956年回国。”



吃过早饭后,尹吉先便打开了他房间里的电脑,开始一天的电脑学习。尹吉先握着鼠标,打开QQ,微博,知乎专注地浏览着新消息,他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人的提问。


尹吉先是在79岁的时候接触到电脑的。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电脑中老年人来说,想要将电脑从零基础学起很难,而对于当时已经高龄的尹吉先,更是难上加难。在79岁以前,尹吉先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一些人说:朝鲜战争不该打,打的不对,甚至国家将军事博物馆里关于抗美援朝的纪念馆拆了,这些议论,这些做法,让尹吉先有了如年轻人一样的干劲----他想要给大家还原真实的朝鲜战争。


“我知道朝鲜战争是很苦的,和我们一趟去的有120多个人,一起回来的只有3个。”尹吉先每每回想起战友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自己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光荣负伤……他会将这些事例记录成文字,如今也有厚厚的一本了。可是毕竟尹吉先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文化程度有限,时不时的删减、添加、更改,将书面显得十分混乱。看着本子上的内容混乱不堪,尹吉先觉着电脑或许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尹吉先最终下定决心学习电脑,他买来了小学生的拼音书,还有拼音挂图,不管去哪兜里都揣着小本子读,有时坐公交甚至坐过了站他都不知道。渐渐的他熟悉了拼音,还在老年大学学习计算机课程。从一个字“我”到几个词,再到现在成句成段,都是尹吉先用他的中指一个一个的打上去的(20年前助人为乐的时候失去了食指,所以无法用打字的指法),因此他也被称为“一指网红”。


尹吉先在知乎上发表了104篇文章,微博和知乎的粉丝快到十万。而他的文章涉及最多的还是战争,他将他所经历的战争真实地还原给大众,告诉人们战争的危害,给士兵带来的伤痛,也告诉大家许多老兵为了现在的安逸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尹吉先打字越来越熟练,但是电脑知识是学不完的。PS,绘声绘影,视频制作……他都去学。如今尹吉先已有4、5个文件夹都存着他制作的成品:他旅游的视频集,他军旅的一生……还有中日产生争端后,他的爱国情促使他将安倍晋三的头P成了狗头。尹吉先总是用新潮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天有6个小时的时间花在电脑上,尹吉先感觉不到丝毫的疲劳,他总是说:“我觉得挺好的,没有什么!”他像一个20岁的小伙子一样,精神奕奕的。



尹吉先如今被人称为知乎大牛、微博红人,常常也被各大媒体称为老人中的“网红”,他笑着说:“别说我网红了,在知乎上还有不少人骂我呢!”


由于他的文章总是涉及政治的敏感话题,又彰显他个人的立场,因此有不少知友反对他,网友会问尹吉先的观点为什么违背现实?为什么出言不逊?甚至有网友还猜测老兵尹吉先是一个营销号。


“因为角度不一样,所以看问题也就不一样,你骂我,我也不生气。”尹吉先用毛泽东的“七分功三分过”来与此事比较,他觉得他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他很乐意接受指正,但是令他悲哀的是在知乎上还有许多年轻人不清楚国家和政府的概念,甚至歪解。


而在个人思想上和立场上,尹吉先多次提到要坚持着国家为大的观点。他经常和身边的后辈说,一切都要以国家为重,要为国家多做出贡献,比如他自己,早年参军就是贡献,保卫祖国再还给人民安定的生活。哪怕再普通的人也可以,每天按时上班,就是给国家创造财富,“很简单的事。”


尹吉先用自己的行动和思想鼓励着周围的人,知乎、微博上和他在一样立场上的人不断向他请教、询问,“我看到你们现在这些有知识的大学生那么好学我心里就高兴,就想和你多说一些话,我也就像个小伙子一样年轻了好多!”当他看到有人发表错误的观点时,像概念混淆,辱骂国家…他也尝试着将别人的观点带到正规上。



最让尹吉先引以为豪的还是自己老兵的身份,他在知乎的介绍上写到“1947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山东胶东口袋战役、潍坊战役,1948年10月随27军81师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50.11.3从丹东入朝,27军撤回国内时又留在朝鲜编入24军任炮兵观察员直至1956年回国。”


部队颁发的奖章,还有作为军人得到无限荣耀都证明尹吉先的这段经历是不凡的,但是时代变了,这些都成了历史长河中不起眼的一点。


目前,虽然国家也在努力地为老兵提供社会平台,促使更多的人关心老兵,比如9.3大阅兵上,老兵接受了全世界的检阅,以及纪念长征胜利的系列活动。但是,人们在关注老兵时,第一讨论常常是他们曾经的伟绩,但老兵们现在的生活却鲜少有人提起。


尹吉先了解到国家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每月给老兵400-500元的补助。但这几百元的补助对于他来说其实本不是那么紧迫。


“我离开单位后28年,都没有人来我家访问过,他们没有把我们这些老兵放在眼里。”不仅无人问津,生活上也有不少“麻烦”。


近段时间,尹吉先因牙齿不太好去医院看病,看病还是得排队,医生还是看一分钟的病就又要等十来天再来复查。这与大众眼中老兵身份会得到有待不同,老兵这层身份并没有给予他绿色通道。尹吉先了解到一般只有市、局级的干部才会有绿卡(优待),年龄大的老人甚至是国家一直关照的老兵也要排队挂号,看病十分的不方便。


然而诸多的麻烦也没有让尹吉先产生埋怨,他反倒体谅政府工作辛苦,可能顾不上太多。但尹吉先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让政府知道,老兵年龄都比较大,还是应该让他们看病方便些,至少不用为了挂号花费太大的精力。


不过近几年,在北京生活的他,退休金涨了两三次,如今每月能拿到9000元。



如今,他在家自学初中的物理知识,他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牛顿的三大定律我都了解,像什么惯性啊我都明白!”


尹吉先的家里的小菜园排水系统是个难题,他用牛顿定律设计了一个根据水位高低进行实时排放的水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理!”


每天尹吉先会乘地铁来到天坛公园,走上几圈,活动腰腿。他认为牛顿那些力学的原理很适合用在运动上。“由于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运动和机体间要保持平衡,如果运动超出了负荷,那么机体就会受到损伤,如果运动量和度都少,那么机体就相当于白练。”他还自创“两个极限”理论来支持上面悟出的道理,一个叫思想极限,一个叫体力极限,这两个极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要适当运动。


牛顿定理让尹吉先的生活的科学与情趣并存,还激发他不断追求更多的知识。他为了自己的身体,了解了血液循环的知识,还演示了血液是如何流动的(用手摁住血管,血液流动产生变化,由动脉补血),他说了解血液的流动不仅是为了学,更多的还是将它运用在运动上,让自己更有效的锻炼,最大程度的活动机体,让自己更加健康。


“每天动脑,每天动腿,我就能离养老院远一点。”


END


采写 | 丁玥

编辑 | 梁惠婷

运营 | 方士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