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无国界,他用40年铺就了一条归乡路!

18岁,他孤身前往美国,一路披荆斩棘登上了全球建筑界的巅峰,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他凭借建筑成功铺就了一条虔诚的归乡路。他就是贝聿(yu)铭。



        出身名门

只身赴海外追逐梦想


贝聿铭出身于苏州贝家,这是一个非常显赫的世家,自清初起就是望族,在600余年中出过数不尽的商贾名士。


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尽管出身显贵,贝聿铭并没有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二世祖,自小成绩就很优异。10岁时,父亲调到上海工作,他随家人一同前往上海。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全世界最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在目睹了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平地而起后,做一名建筑师就成了少年心中的梦想。

 

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


1935年,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国求学的轮船,此时他年仅18岁。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后40年,他竟然再没踏上过这片心心念念的土地。

 

到美国之后,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学习,然而不久就对当时过于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


仅仅两周之后他就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改学工程。在麻省理工,贝聿铭恰巧遇柯布西耶的演讲,他说这是“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1940年,贝聿铭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当时抗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本准备回去报效祖国的贝聿铭被父亲劝阻,只得继续留在美国。


1942年,贝聿铭前往哈佛大学追随格罗皮乌斯学习,之后又进入哈佛研究生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弃学从商

一颗建筑界明星冉冉升起


1948年,贝聿铭决定离开安静的校园前往纽约成为一名建筑师,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贝聿铭和威廉·齐肯多夫


最早向贝聿铭抛出橄榄枝的是纽约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在那个年代受尊敬的建筑师从不与开发商一起工作。

 

在这个时期,贝聿铭完成了许多设计项目,但大多平庸不出彩,美国同行都不看好这位来自中国的竞争者,同时他还被主流建筑师协会排除在外,这让贝聿铭对前途开始了新的思考。

 

贝聿铭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1955年,贝聿铭选择自立门户,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在随后的20年间,他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在带来名声的同时亦让他饱受争议,可谓跌宕起伏。

 

1964年,肯尼迪家族为了纪念遇刺身亡的约翰·肯尼迪总统,决定修建一个图书馆。


在无数竞争者中,贝聿铭凭借不凡的谈吐和充满创意的设计击败了最大的对手路易斯康跟密斯,成为了聚光灯下的宠儿。


贝聿铭与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

 

1967年,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大气研究中心更是让他一举成名,他“建筑应该和它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的建筑美学开始逐渐清晰。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完工,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巨大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肯尼迪图书馆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再加上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彻底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而闻名世界的法国卢浮宫的重建计划,更是让他站上了世界之巅。

 

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在无数个版本的故事中,1984年1月23日举行的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会议,永远是故事的最高潮。


在会上,委员们对这个来自东方的设计师充满了敌意,高傲的法国人无法接受自己的民族象征由一个华人来主持重建。

 

不懂法语的贝聿铭不知道这些人说了什么,而他身旁的女翻译已经含泪哽咽地无法继续翻译下去。

 

贝聿铭在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1989年,卢浮宫改造计划完成。贝聿铭用几何形、光线和玻璃,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的杰作。


人们对贝聿铭设计的入口无比狂热,一度令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他们宁可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家国情怀

少小离家老大还


早在从哈佛毕业时,打算回国的贝聿铭再次被父亲劝阻,当时祖国正陷入内战,父亲告诉他:“战争结束以后,正是百废待兴之时,那才是你建设出力的那天。”

  

虽然在美国获得了无数的成就,可贝聿铭的心却一直向着祖国。他家的设计布局都充满了中国特色,连生活习惯都和过去一样。


他和妻子总共育有三子一女,3个儿子分别名为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贝聿铭和儿子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苦苦等待几十年的贝聿铭终于看到了回国的曙光。


1974年,57岁的贝聿铭终于回到了阔别40载的故乡,当看到自己的护照被打上“入境”戳时,他感慨万千:面对自己朝思暮想的祖国,自己竟然成了“外籍入境”。

       殚精竭虑

复兴中华建筑文明


1978年,时任副总理谷牧邀请早已功成名就的贝聿铭回国,希望他能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咨询。


在参观北京的建筑时,贝聿铭发现中国建筑已彻底走进死胡同,西方思想的入侵,让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建筑,造成中国建筑开始变得不伦不类。和此前因无法拯救北京建筑郁郁而终的建筑大师梁思成一样,他对北京有着深深的忧虑。

 

随后,在一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晚宴上,贝聿铭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会把传统的中国建筑破坏掉。


他建议要禁止在故宫附近建高楼,以保护紫禁城金黄色琉璃瓦屋顶上的开阔远景。


故宫周边无高楼


自此以后,北京政府出台规定:二环以内不建高楼,故宫周边不准新建建筑物。直到今天,北京二环内还很少有超过7层的建筑。

 

1982年的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当时贝聿铭早已功成名就,大部分项目都是出个想法,让助手们去执行,可对待自己在祖国的处女作,贝聿铭却付出了比以往多无数倍的努力。

 

东西方韵味集于一身的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这是我自己的项目。他说:“我们不能每每有新建筑,都往西方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顺应时代,有了好的根可以再插枝,把新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他试图从香山饭店的设计中,找到在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方式。


东西方韵味集于一身的香山饭店


虽然作为第一次尝试,香山饭店还有一些缺陷,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东西方的韵味集于一身。这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为中国建筑方向奠定了一个新的起点。

 

香山饭店之后,贝聿铭接到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这又是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项目,无论是出于建筑上的挑战,还是情感上的衡量。


维多利亚港边的经典地标,中银大厦


新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与汇丰银行毗邻,而随着香港回归在即,这座新大厦所担负的使命不言而喻,它必须使作为殖民统治标志的汇丰银行相形见绌。

 

最终,贝聿铭交出了一份让祖国满意的答卷。通过奇妙的几何结构,中银大厦只用了汇丰银行不足五分之一的造价,构建了足足两倍的使用面积,成为了维多利亚港边的经典地标。

 

在完成卢浮宫重建时,贝聿铭表现得从容而又谦虚。可在为祖国建成中银大厦之后,他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开心得像孩子一样无以复加。

 

此后,贝聿铭又为祖国主持修建了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国驻美大使馆、澳门科学馆等代表性建筑。

 

中国驻美大使馆 


封山之作

建筑铺就归乡路


1990年,贝聿铭宣布从事务所退休。虽然慕名而来天价请他出山的人很多,但他只接受一些博物馆等公益建筑的设计。

 

2002年,已经85岁高龄的贝聿铭,最终选择把封山之作留给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养育贝氏家族600年的苏州。

 

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


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贝聿铭殚精竭虑,仔细翻阅馆藏的文物资料,希望为每一件藏品量体裁衣,做出真正符合苏州、符合苏州博物馆的设计。

 

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


作为封山之作,贝聿铭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其中。

 

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


在开馆仪式上他激动而自豪的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卡特·怀斯曼如此评价贝聿铭:“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

  

2017年3月26日,99岁的贝聿铭被授予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贝聿铭被授予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授奖时贝聿铭说:“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我离开祖国已经80年了,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国的血液,建筑无国界,它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对这位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也许正是建筑为他铺就了一条虔诚的回乡路。





如果您对海外移民感兴趣,请回复“国家+贵姓+电话”至太平洋出国订阅号后台。我们会给您进行一对一的评估,量身定制移民方案,并提供更加专业移民资讯。


MORE |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海外投资移民信息,请咨询小编V信(微信号:tpyada)或拨打全国免费热线400-610-81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