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前,常看见有人拔偶尔冒出来的白头发,干嘛拔之而后快,都不想老去。同时就有长者劝告,会越拔越多。至今,我没验证是不是这样,你们觉得呢?
在《遵生八笺》等古代养生书中,常常规定哪一天“宜拔白发”、“拔白生新”。
以前每读到此处,我就不由得发笑,觉得古人真是迂阔,连拔白头发都有日期规定,有这个必要么?养生一点一滴按这个来,人还不得累死?谈何养生呢?而且,这些拔白头发的日期也是随机规定的,既没有节令上的讲究,有没有天干地支上的意义,毫无规律可寻,也就基本上没有道理,没有科学依据。
但随着在中医、养生这个领域的不断探索,经历了很多人和事,也读了很多书,才慢慢发现古人的智慧,并且发出由衷的赞叹!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就像指甲为筋之余,牙齿为骨之余。
肝主筋,指甲为筋之余。肝气旺,筋骨强健,指甲就会厚实、柔韧,生长有度;肝气不稳定,指甲就会皱;肝热,指甲上就会有白花;肝气弱,指甲就会脆、薄;肝气亢盛,指甲就会过大,比如我们看到很多肝病病人指甲大得吓人,这些都是病态。小小的指甲跟肝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你敢拔指甲么?疼死你!
指甲长得好,得有健康的肝作为后盾
肾主骨,牙齿为骨之余。小孩的牙齿会随着肾气的旺盛而长出来,到了七八岁,随着肾气的进一步旺盛,会换一次牙齿,二十岁左右,还会长出真牙。肾气稳固的人,牙齿齐整而坚固;肾气不稳定的人,牙齿往往很乱;过量用了四环素之类的药,会出现“四环素牙”,是肾气受到药物损伤的缘故;中年人肾阴虚肾火上越,会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牙痛等;老年人肾气亏虚,牙齿会脱落。提到拔牙你也会打个冷颤吧!拔牙对身体的确也有很大影响。
肾气有余,才能长出牙齿
头发为血之余。就中国人而论,血气平和,就会秀发如青丝,“两鬓鸦雏色”。血不足,则头发不够黑,发黄或发红;如果是血热或阴血亏虚,则头发变白。年轻人的白发,往往只有一两根,这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年轻人爱美,看到白发,就会想到一个“老”字,总想拔之而后快。但白发一般是不宜拔的,经常听老人们讲“白发拔一根生七根”,会越拔越多。因为拔头发会损伤发根,损伤看似很小,实则很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头发以乌黑亮泽为佳
可能是因为头发细小,大家敢于欺负它,所以,喜欢拔白头发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不好禁止。所以,古人规定出很多可以拔白头发的日子,你如果实在要拔白发,这些日子里拔吧。每个月只有三五个这样的日子,无规律可循,不容易记住,错过了就没有了。实际上,一般人都会错过,或者要等这个日子过去了才猛然想起来。错过了就只好暂时不拔了,等下次。谁会把心思放在这么小的事情上呢?于是,拔白头发的日子也一忘再忘,一拖再拖。
其实,古人强调某日可以拔白头发,言外之意是在强调更多的日子里不宜拔,而且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让我们不要拔白头发。我们读古人的书,要识其言外之意,话外之旨,而不能死在字句之下,那样就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并非古人玩这套,今天也有这种情形。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法律法规,规定某些事情只有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做,其实这只是表面之词,而其本意是压根儿就不希望你去做这件事。不需要我具体举例子,你懂的!这种伎俩当然不好,很多有识之士为此大骂。但在养生上,出于利益众生的目的,玩弄一点小把戏,这就是一种智慧。从我目前的理解看来,智慧和慈悲是不可分开的。(欢迎关注我们:本能系统医学论)
相关阅读: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学里叫“兴”。欲言彼,先言此,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营造言说的氛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联系么?冷静的想,是没有联系的,存在思维的跳跃;但是,如果你诗情画意的想,又是有联系的。你理性地想,它们是没有联系的;你感性地想,它们有有联系了。这就是“比兴”,取象比类,是一种跳跃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是传统学问的核心,无论是文人还是医者,都是这种思维的践行者。我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初中时要写议论文。老师教我们各种论证方法:什么数据法、举例法、类比法……有一次,可能是因为某件事情我发了脾气,我父亲给我打了个比方:“一滴墨水滴在杯子里,这杯水就黑了。但是当一滴墨水滴在大海里,大海依然蔚蓝。所以一个人的心胸要宽广,像大海那样能包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翻脸。”我心里是服气的,但是我又在想:你用的是类比论证。而类比论证,严格讲是不成立的。但后来学了《诗经》,慢慢的体会到“比兴”的妙处,体会到了中国思维方式,这才想通。好的中医,往往不跟你就事论事,他们嘴里往往是一个接一个的比喻,善于由此及彼,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我在学医之初,师父给我讲过一个治疗阴虚脱发的思路:
人好比一棵树,头发就是树叶。
树掉叶子了,怎么办?
如果是秋天落叶,那是自然现象,只要不是太严重,就不要干预了。
如果是平时,肯定是由于干旱,那就得浇水,对应到人就是养阴、养血,用六味地黄汤和四物汤,且发为血之余,也说明四物汤是必用的;浇水要往根上浇,所以再加一味牛膝,引药下行,使药力渗透得更深。
我们再仔细观察,哪怕再干旱,叶子只能是在枝头枯萎,绝不会掉下来。
有风就祛风,用桑叶菊花,一来祛风,二来平肝,三来其性升浮,能引精血上承,滋养头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及季节进行加减。这就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医理也渗透其中,二者妙合无痕。这让我受到非常大的震撼和启发。我的师父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从他身上,我领悟到,中医是一门艺术。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把中医当做一门科学来学,要把它当做一门艺术来玩。
核桃从中间破开,两边是对称的,又跟肾很像。正好,核桃就能补脑益肾。我们都知道豆类补肾,而且豆类长的就很像肾,这是为什么?有什么天然的联系么?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讲,就是同气相求,如果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我只能说,暂时不能解释,不能因为你不能解释,就否认它。当归、川芎、益母草、鸡血藤,都能养血,具体到应用上怎么选择?形象思维就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如果病在经络,比如关节病、颈椎病、身痛之类,需要养血,选鸡血藤,效果会非常好。再比如,治疗疝气,或睾丸上的其他各种疾病,经常需要疏肝理气,这类药太多啦,青皮、枳壳、香附、川芎、橘核、荔枝核……我们经常会选用其中的那两个核。这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是屡试不爽,疗效显著,所以历代医家才对此津津乐道。而且你学会了这种形象思维,以后对于药性,就没有必要去死记硬背了。我相信我上面讲的这几味药,大家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