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治疫第一方:4个败毒散,哪个才是祖师爷?

铱甜 本能系统医学论 2023-04-14

在中医方剂里,“败毒散”是一个很常用的基本方。尤其是对现在一些普通中医来说,麻黄汤、桂枝汤之类,里面的君药“麻黄、桂枝”性味辛温,发汗解表之力很强,似乎有点难以“驾驭”。而“败毒散”则相对性味平和很多,于是,“败毒散”逐渐变成了一个最常用的方剂。

既然是一个基本方,当然应该全面去熟悉、掌握它,本章就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一下“败毒散”。

实际上,我们现在在各类方剂汤头书籍上看到的“败毒散”,至少有4个之多: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连翘败毒散、三黄败毒散。那么,这四个化裁变方里,哪一个才是最基本的“败毒散”呢?

答案可能有点出乎意料:人参败毒散才是最基本的败毒散。实际上,在很多的古籍里,都是只写“败毒散”三字,但实际组成就是我们现在说到的人参败毒散

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荆防败毒散的知名度更高一些,理当才是四个败毒散里的基本方。那么,为何人参败毒散才是最基本的“败毒散”呢?

我们先来详解人参败毒散,其余三个文末附略简述

“败毒散”是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录的治传染性外感疾患良方,是治外感风寒而挟湿的通用方剂,重在败其外感之毒邪,故名“败毒散

败毒散处方的发明人,我国宋代著名医学家钱乙(字仲阳,宋代郓洲人,今山东济宁,享年八十二岁),你可能不知道钱乙,但六味地黄丸你肯定知道,出自钱乙大师之手,用于调和小儿阴阳平衡,为大众熟知!

“败毒散”——又称人参败毒散,在古代就被誉誉为“治疫第一方”!扶正气、祛邪气、补肺气,能有效应对风寒湿疫

清朝医家余霖盛赞:“古人誉败毒散为治疗瘟疫第一方,诚不虚名也。”

人参败毒散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前胡6克,柴胡6克,甘草6克,人参6克,茯苓9克,桔梗6克,枳壳6克,川芎6克

注意:本方针对的病机主要是外感风寒而挟湿,正好符合现代疫情流行的病机,被纳入最新版专家共识。

治病第一要务便是除湿。用方除了引药生姜薄荷及本来就是利水药的茯苓,及头痛药川芎外,余药均具苦燥之性,为祛湿打下如花岗岩般坚硬的地基。

第二要务,祛风解表散寒。羌活解表力佳,长于祛风寒,治乱窜之风引起的头痛、风湿关节痛等症。主要作用于上半身,为止头痛要药。独活解表力缓,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与下行腿足的风湿痹症等。长于治下半身麻木疼痛。二药合用,祛风解表,散寒除湿,能让风寒湿引起的高热恶寒、肢体麻木疼痛,周身窜痛,项背不舒甚至头痛等颤栗。

第三要务,调理肺气。疫气或风寒邪气进入身体,最先驻扎的便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场:肺。引起肺的宣降功能失调,发为肺炎等。

人参固五脏,是调肺气固脾胃的佳药。方以人参败毒为名,正是以人参一味,培正气,败邪气,鼓动邪气从汗等出去。

前胡活跃于肺脾经,苦能降气平喘,辛能发散解表,寒能清热,为伤风伤寒,发汗要药。能通过发汗的方式散风清热,并降气化痰。可配人参扶正以托邪外出。

桔梗活跃于肺胃经,辛散升发,苦泄甘补,能开肺气之结,宣胃气之郁,祛痰排脓,除邪避温。既可引药上浮入肺,又能升提肺气。令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

三药一个补中,一个降肺气,一个升肺气,助肺宣降,风调雨顺。

第四要务,调理脾胃之气。脾主动化,胃主消化,水谷精微的运行全靠它。而时疫风寒等从肺进来后,下一步便是攻脾掠胃。若乘邪气未占上风时,快快防守,便可保卫脾土。

柴胡苦能燥湿,辛能发散解表,寒能清热,活跃于肝胆肺经。肝主升发,故柴胡既能和解表里,又能疏肝升阳散热。可温和地祛除身体内外之邪。并和前胡一样配人参扶正以托邪外出。

枳壳是理气宽中,行滞消积方面的专家。自带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反胃,消食等功能。能令脾胃之气通泰爽利。

茯苓甘淡平,利水的脚步缓慢却有效。不但投脾之所喜,还投心肺肾之所喜,既利脾湿又利气中之湿。不仅让邪气无处可藏,令体内之气畅通,更让体内浊物从二便排空,泄浊散风化痰。

脾胃是后天之本。三药一个升阳,一个理气,一个利湿,让脾胃运转良好,后天本钱一个子儿不少,青山有柴烧。

第五要务,调血中之气。肺气与脾胃之气均得调理,由于气血是一体的,那么血中之气呢?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达血海,为血中之气药,集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于一体,活血祛瘀,并助羌活独活解表疏风,除湿止痛。

以上诸药,从各角度多方面无死角防控风寒挟湿之疫后,又得生姜薄荷助力。这在服用时体现了出来。

人参败毒散制法服法:

所有药研为粗末,每次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同用量,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服。

生姜暖胃驱寒又温肺,薄荷疏风散热,辟秽发汗。二药之用,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处。

薄荷与前胡发汗,人参鼓汗,正是让邪有出路,以败出毒素。

不仅可治伤寒流行病引起的头痛项难侧,高热恶寒,身体烦疼,寒气壅滞引起的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都可以治疗。

再看其它3个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4.5g)、甘草五分(1.5g)。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及一切疮疡肿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


方义:本方即人参败毒散去人参、生姜、薄荷加荆芥、防风而成。方中以荆芥、防风、羌活辛温解表之功,发散风寒为主药;辅以柴胡加强解表之功;佐以独活祛风除湿,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前胡、桔梗宣畅肺气以祛痰,枳壳理气宽中,茯苓利湿;甘草调和主药,缓急止咳为使。诸药协同,具有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止咳作用。


运用:


1、本方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但最主要的还是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挟痰的表证。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舌苔白腻,脉浮者为应用指征。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

2、本方因有败毒消肿作用,故又用于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而见风寒湿表证者。

3、现代临床用:本方治疗感冒、流感有良效。也用于治疗皮肤病、腮腺炎、骨槽风、乳房肿块等疾病。

加减化裁: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木香、黄连二味中药材,可清热导滞,对于痢疾初起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可清热解毒,用以治疗疮疡初起。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苦参、蝉蜕、薄荷、牛蒡子,可祛风止痒,用以治疗皮肤病。


连翘败毒散


组成:羌活、独活、连翘、荆芥、防风、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当归尾、红花、苏木、天花粉。


方源:《准绳·伤寒》卷七。


功效:辛温发表。

主治:发颐初肿。紫癜。起病较急,紫癜反复发作,以小腿及臀部为多,颜色较鲜明,伴有瘙痒,或发热,偶有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症,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


三黄败毒散


方源:《古今医鉴》卷十五。

组成:防风2两,荆芥2两,连翘2两,白芷梢2两,黄芩2两,黄连2两,栀子2两,地骨皮2两,归尾2两,赤芍2两,川芎2两,五加皮2两,木瓜2两,苦参2两,黄柏2两,薏苡仁2两,僵蚕2两,蝉蜕2两,蒺藜2两,甘草2两,白鲜皮2两,皂角刺2两,木通2两,土茯苓3斤。

加减:疮痛,加羌活、独活;体虚,去栀子,加入参、茯苓。

主治:天泡、杨梅疮等。
用法:水煎,每日2服。

推荐阅读:

●古“青龙”续使命,今“桂黄”战“新冠”!应用2000年抗瘟疫一线良方

五个古方,治瘟疫

阳后,熬夜、剧烈运动、勤洗澡...成为禁忌,但大家都忽视了这条,太重要了




长按识别





关注我们



(问询、合作、投稿、侵权等请微信:1381094987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