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21储能企业,龙头并进
出自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作者 | 任凯莉2021年是储能规模化发展的第一年,“双碳”目标加持下,储能市场空间广阔,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激烈搏杀,储能企业在储能市场逐渐好转的当口,开始选择战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不完全统计,2021年报道的储能企业合作消息达上百条。
从企业合作内容来看,主要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储能供应链、技术与产品应用、市场开拓、商业模式、氢能、综合能源等方面展开。
目前,储能产业中的参与者除了储能技术厂商外,还有很多风电、光伏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有的已经在储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阳光电源、科华、远景、金风,有的正在加速布局,在双碳目标下,风电、光伏、储能领军企业之间开始强强合作。
2021年5月28日,隆基股份与明阳智能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7日,远景科技集团张雷到访阳光电源,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在风电、储能、电站合作进行交流,这是国内光伏领军企业与风电领军企业之间的强强合作。还有,亿纬锂能与林洋能源共同出资成立了合资公司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将投资不超过30亿元建设年产10GWh储能电池项目。2021年,林洋加大了储能布局,在湖北、安徽、河北、山东等地陆续有储能项目落地,公司未来三年将累计建设不低于3GWh储能系统。晶科能源是国内外知名光伏组件制造企业,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2021年,晶科能源先后和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兴储世纪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聚焦全球光伏储能市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解决方案。
随着双碳战略推进,“风光水火储”和“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建设加速,“风光储”企业的合作,在当下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选择。客户需要的不是单一的风、光、储,而是专业、经济、安全、低碳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之间合作是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
从目前国内储能项目开发模式来看,以系统集成设备统一采购为主。储能的系统集成,是产业链最为重要的一环,技术门槛较高,并不是将各个储能部件简单组装,而是需要对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热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部件性能有充分了解,确保这些部件可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为电力系统运营商或电力系统用户提供服务。储能系统集成涉及化学、物理学、电力电子、电气工程、IT等多个学科,同时还需要对电力系统有深刻的了解。目前,国内缺乏专门从事储能系统集成的专业化的第三方集成商,大多是由电池企业和储能变流器企业构成,他们利用各自优势,与总包商、开发商之间开始了战略合作。
宁德时代以其在储能电芯的强大优势成为众多企业合作对象。既有国家电投、华电集团、三峡能源、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建材、中铝集团等央企,也有晶科能源、阿特斯、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伊顿电源等各领域头部企业。
阳光电源是较早做储能系统的光伏领域企业,已经连续五年荣登储能系统集成装机首位,2021年,阳光电源分别和中广核新能源、国家电投、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网综能服务集团、京能集团、葛洲坝装备公司、远景科技集团、五凌电力等签署战略合作或进行交流,从合作内容来看,合作企业大多看重阳光电源在光、风、储、电、氢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优势。
2022年1月17日,科华与中天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科华与中天科技都有系统集成业务,又有各自的优势,未来双方将在光伏、储能、综合能源业务、新能源项目合作开发等方面共赢合作、互相助力。2021年,科华还曾与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国投新能源就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综合智慧能源等进行了合作交流。中天科技也与三峡电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专班共同推进如东500MW/1000MWh共享储能电站建设工作。
此外,三峡电能作为用户侧储能开发主力军,过去一年,先后与骆驼股份、杭锅股份、中天科技、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政府等展开了合作。平高集团和中创新航同属国有企业,双方也在储能领域进行了战略合作,在对储能技术产业应用、市场开拓、商业模式进行探索的同时,共同为用户设计规划“碳中和解决方案”,持续推动能源转型,共创共赢。
当然,2021年也涌现出了一批黑马,海辰新能源和中储国能便是代表之一。海辰新能源在2021年先后与山东电建、河北建投能源、张家口中合新能源、中国电建福建院、江西水利投资集团等展开合作。也是在这一年,海辰新能源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规划产能45GWh,首批下线并交付的产品是以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为核心优势的280Ah储能电芯,其循环寿命达10000次。
2021年12月22日,苏盐集团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储国能签约合作,三方将共同建设国际首个4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12月31日,河北省张家口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顺利并网,中储国能作为设备提供方,为压缩空气在国内项目的应用率先实现了突破。也是在2021年,中储国能完成了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8亿元。
企业之间合作是双向需求的结果,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开发商尤其是央企需要发挥带头作用,新能源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他们需要具备实力的系统集成商来响应集团战略,开发商与集成商结合实现了双赢。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产业的双重驱动,锂电池制造企业迎来利好,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电池制造商纷纷选择新增产能,蜂巢能源更是将公司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目标提升至600GWh。产能增加还有市场需求的扩大,作为上游原材料的碳酸锂价格持续高涨,2020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突破30万元/吨,较2021年11月底报价19.8-20.2万元/吨,上涨超48.5%,与2021年初5.5万元/吨相比,提升超450%。且近期行业也传出,碳酸锂每天按“时价”估算,上门采购碳酸锂的客户不问价格,有货就拿。可见碳酸锂供给的紧缺程度。
2022年1月9日,由宁德时代与江西志存锂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奉新时代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营碳酸锂系列产品、锂电正极材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2021年9月,宁德时代曾战略投资志存锂业。本次双方合资设立子公司也标志着,宁德时代在加快宜春锂资源的供给路上再迈出坚实的一步。
2021年11月16日,多氟多发布企业公告中称,比亚迪与多氟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拟在合作协议有效期内(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向公司采购总数量不低于56050吨的六氟磷酸锂产品。
2021年10月25日,蜂巢能源与巴斯夫(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利用、上游资源等领域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旨在提升正极材料研发实力,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电池材料,巩固双方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制造业企业争夺的是客户资源,那么对于能源开发商来说,谁拥有优势的风光资源才有可能在双碳目标推进中占据主动位置。2021年,越来越多的能源开发商选择和政府合作,一方面能源企业可以获得当地风电、光伏资源优先开发权;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在“碳达峰、碳中和”大潮中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2022年初,中国华电集团便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聚焦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地热综合智慧能源开发、火电灵活性改造、抽蓄共享储能、氢能等多领域。
2021年,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国网综能服务集团与政府合作的案例不在少数,合作内容多聚焦于两个一体化项目建设。当然除了央企外,也有社会资本的参与。8月17日,中哲控股集团与海西州人民政府签署“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合作协议,拟规划建设装机容量200MW光伏电站,再配套20MW/40MWh储能,并在海西州投资建设1GWh新型水系电池生产线或组装线,总投资20亿元。12月1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与伟力得集团全钒液流储能及光伏项目合作签约。“十四五”期间,伟力得集团乐山晟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不低于500亿元,在山丹落地建设百亿级新型储能产业园、GW级全钒液流储能装备智能生产基地、2GW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7GW光伏发电项目,打造甘肃储能技术策源地。
政府重视并参与,有利于新能源项目开发,但同时也应避免利用项目吸引企业在当地投资,从而增加制造业企业的压力。
2021年,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需求急剧上升,吸引了众多跨领域企业入局。然而,储能技术多样,应用场景复杂,仅锂电池储能系统就涉及多个学科,储能的开发需要集众家之所长,因此,众多“局内人”选择加强合作。2022年,储能合作仍在继续,截止发稿日,已有华电集团、国家电投、亿利集团、阳光电源、金风科技、远景、山东电工时代能源、江苏林洋亿纬储能、宁德时代、容百科技、华能甘肃公司、上海采日能源、科华、中天科技发布了合作消息。
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才刚刚开始,2022年储能站在更高的起点,给人无限希望,同时储能市场够大,机会够多,储能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共享时代红利、产业红利。
相关阅读:
《欢迎订购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对2020年中国、美国、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流市场,以及南非、东欧、西亚等新兴市场的储能规模、政策、项目、厂商、标准的动态进行了梳理与更新,并对国内外储能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摘要版)下载地址:http://www.esresearch.com.cn/#/resReport/Rdetail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英文摘要版)下载地址:
http://en.cnesa.org/our-work
详情请咨询:010-65667066冯先生:18600530735(同微信) jinlei.feng@cnesa.org
曹先生:13552712189(同微信) shuo.cao@cnesa.org
扫描二维码添加联盟小秘书微信号
/储能联盟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