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纪录片为何能引发上亿关注?

2016-08-02 叶腾芳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有神奇治愈力”的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近日在网络上热播,在优酷平均每集点击量近300万人次,豆瓣评分8.7,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2亿。



“看这个节目你会很羡慕匠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从专注的工作中得到了快乐,也传承了文化。我参与这个团队是希望向匠人致敬。” 分享人林志玲说。




林志玲零片酬加入本片,完成纯粹的致敬。《了不起的匠人》到底有何魅力?广州纪录片节(以下简称广州节)采访了总导演李武望,听这位互联网匠人讲述此系列微纪录的前世今生。



李武望导演


匠心精神的吸引力


选择“匠人”题材,自然是相信有市场空缺的,如此高的点击量却在团队意料之外。


2015年9月,从湖南卫视辞职的李武望成立了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随即开始开展《了不起的匠人》的准备工作。那时候,《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没有播出。


这两部工匠纪录片的先后爆红,反映出大众对匠人专一生活方式的追忆和向往,一种”我也想如此生活“的自我投射。


匠心精神的沉静充满诗意,匠人的创作地诸如景德镇或西藏,是城市人的梦中桃花源。在这个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诗和远方是城市浮萍最后的蓬莱仙境。



片中牦牛绒围巾的藏族模特


“我们不想将匠人打造成苦哈哈的形象,他们的生活是让人向往的。他们专注地做一件事,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让人向往是不够的,曲高则寡和。《了不起的匠人》不想把匠人们塑造成让观众敬而远之的世外高人,从选角到叙述方式,团队都反复揣摩。


哪怕是拍摄制作日本皇室铁壶的匠人,我们也不会让观众仰视他,我们选择平视。他就像你的邻居,茶余饭后向你讲述手艺故事中有趣的细节。“


《了不起的匠人》让观众感觉,这些匠人似乎没有那么遥远和高不可攀,将他们和我们区别开来的,只是他们对一项工艺的执着,这种执着成就了他们的动人作品。


“史上颜值最高纪录片”也为眼睛奉上最直接的诗情画意。



不同于许多纪录片的粗糙画面和暗沉画风,摄影组致力创造悦人的视听语言,投入大量经费,租用国内商业电影的专属设备,只为了拍出有质感的画面。


“这个社会已经很苦闷了,为什么不给观众看一些美好的东西?这样传达的理念,才能被接受。”


喂马劈柴的辛劳


诗意从来不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它躲不开“喂马劈柴”的辛劳。这种辛劳,拍摄团队不避讳展示也不害怕承受。


益西德成从繁华的纽约来到藏区的农村,一待就是十年,不仅复原了牦牛绒的纺织技术,还将之与国际奢侈品牌牵线。




李晶和蔡德全原本白皙的手长起了老茧,只为制出心仪的团扇和铁器。


最感动李武望的,是台湾的柴烧赌徒——田承泰。


“他人生经历很像李安:四十多岁时做生意失败,在家里待了六年,全靠妻子养活。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是很容易的。中年失意,东山再起,是最难的。”


每次窑烧,都是连续几日和妻子轮番守窑,24小时不间断地投柴。六年闭关苦练,他终于蜕变成柴烧界唯一一位可以上拍卖场的大家。




而拍摄团队不仅陪伴每位匠人见证一件或一批工艺品从零到有的诞生,在画面之外,他们流了更多的汗水。


最辛苦的是境外拍摄。


和台湾关系紧张的局势,为台湾摄制组的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


日本摄制组要拍摄3位匠人,在日本停留的时间却只有20天。团队每天只睡3个小时,一边拍摄一边写剧本。日本4点天亮,他们就4点开始工作。


“我们请了日本的技术人员,从思维沟通到作息时间互相配合,都是很大的挑战。”



日本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相比这些,点击量未知引发的忐忑耗费更多心力。这是全亚洲第一部微纪录,他们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经验,一切都是白纸。


“开播之前,我和团队说,我们像是在一条有点弯曲的隧道里走,暂时看不到光,所以心里要有光。”


这份辛劳成就了《了不起匠人》的诗意,首集播出便突破200万大关,微博上相关内容获得上亿网友阅读,片中想要传递的匠心精神和纯粹生活方式也得到认可。



微博话题阅读量2.2亿



目前仅优酷播放量已超过4000万

 

如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了不起的匠人》被汗水滋润,愈发诗意迷人。



对话李武望


妥协与坚持


广州节:为什么要挑战“微纪录”这样的形式?


李武望: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要做微纪录,短视频。传统纪录片50分钟的长度,繁多的转场,冗杂的信息,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语境。

 

15分钟的时长,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满足观众对手工艺品的好奇,也传达我们对慢和纯粹的提倡。




广州节:片中匠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慢”,知了青年是新时代的互联网匠人,制作“慢视频”,可以具体解释一下《了不起的匠人》是如何体现“慢视频”特色的吗?


李武望公司从去年9月成立至今,就只做一件事情:准备这一系列纪录片。从上千名候选人中选出20名匠人,就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我们的slogan是:世界向前,我们向上。在这个网络泛娱乐的时代,我们想用实力作出更有内容的节目,倡导更纯粹的生活方式。


其实“慢”即是“快”,景德镇的瓷器匠人董全斌,从工业设计师这样一个手艺门外汉转型,只用了四年时间,就作出了需要提前两年预定的作品。


而多少人在城市找不到方向,浑浑噩噩地奔波劳累,四年过去,还是一事无成。看似快节奏的生活,其实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慢。




广州节:可是一面传达着“慢生活”的理念,一面却迎合当下的“快餐文化”,是否有些自相矛盾?


李武望:我觉得是不矛盾的。


我们每一集收集的素材完全足够剪辑50分钟的常规纪录片,但我们摒弃传统纪录片的厚重。因为让观众愿意看,我们”慢生活“的理念才能够传达。


你说这是一种妥协也好,但我们希望作品是和当下关联的,打造内容消费的品牌。


我们带着私心拍摄了一些濒危手艺的“高冷”匠人。比如最新播出的木活字修谱师,还有之前的锡伯古弓。




我们不敢把这些片子放在最前面,怕吓跑观众。就是后来播出的时候,也是忐忑的。


但是前面的片子把理念传达出去了,观众的品味也被培养起来,大家都很能接受。


广州节:将纪录片和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拍卖的形式实现,是很创新的形式。但也有网友认为观看视频不断跳出的广告干扰视听,指责“活生生把纪录片拍成了广告片”。


李武望:我们的微纪录就是为了打动观众,让他们接受这些手工艺品,并愿意购买、使用,这些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




很多匠人有这个意识,却不知道怎么做。我们提出这个观念时候,他们都非常支持。


有人说我们太商业化,但一个公司不盈利,怎么持续发展?我们怎么继续把好作品呈现给你们看呢?


绿叶林志玲


广州节:为什么会选择林志玲作为分享人呢?不会害怕志玲姐姐颜值太高,喧宾夺主吗?




李武望:其实很多大咖看了我们第一期的成片以后,都愿意低酬加入。可是她们希望和我们一起去寻访匠人,我们都婉拒了。


节目的纯粹是我们不愿妥协的,如果林志玲跟我们去寻访高原女神德清,我们应该拍谁?


我们不想拍成‘了不起的林志玲’,即使这样可以带来更高的点击量。林志玲能够理解和配合我们的节目设计,让我们很感动。


另外,我们想要的不是一个说教者,而是一个讲故事的分享人。志玲姐姐温柔的声音,是很合适的。




广州节:通过这次合作,您是否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林志玲?


李武望:敬业!太敬业了!


她提前一周数次打电话,和我们沟通配音的细节,包括语气和语调。第一次录音,早上10点进录音棚,晚上11点才出来,她都不曾抱怨过什么。




广州节:那网友对林志玲的接受度如何呢?


李武望:超乎预期的好。虽然有的网友嘲笑林志玲克制娃娃音的辛苦,但总体来说都是非常喜欢的。也是对志玲姐姐努力的一种肯定。



情怀与市场


广州节:在大众印象中,纪录片还是“高冷”和“小众”的,没有市场,也很难获得投资。您觉得有什么办法打破这一僵局吗?


李武望:我很反感人家一听说我拍纪录片就说‘好有情怀’,潜台词是‘赚不到钱’。


纪录片一定要是低成本的压抑画风吗?这是对纪录片的妖魔化。纪录片只是一种形式,不应该以此为借口降低品质。


BBC和NHK缺过钱吗?拍摄主流的纪录片就要对内容有良好的把控,传达出观点,才会被市场接受。




广州节:那《了不起的匠人》目前盈利状况如何呢?


李武望:我们在初期筹备时就得到了品牌独家冠名,实现了盈利。市场需要好的产品,观众需要好的作品,这是不变的道理。



筹拍第二季


广州节:团队目前的市场定位是哪些人群?


李武望:网络大数据帮助我们精确地定位观众,他们主要集中在19-30岁,本科以上学历,月收入1万左右。


我们聚焦在这部分人群,线上线下都开展了很多互动,就是希望更全面地了解他们,更好地为他们创作精良的内容。


广州节:您以前是湖南卫视首席视觉导演,为什么会从娱乐节目制作转型到纪录片创作呢?


李武望:2012年以前,我其实基本是做宣传片、广告片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了很多和观众互动的经验。


后来也拍摄了自己的纪录片作品《味·道》,是创作道路的开启吧。



我在传统媒体待了12年,太知道‘制片人制’的弊端。后期骂前期拍的素材,前期骂后期剪的成片。


我们的团队是全员全程参与,就是为了磨合大家的审美,达到一致。


广州节:自己创业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李武望:以前在湖南卫视,拍节目时很容易取得信任。可是辞职创业,一开始拍摄《了不起的匠人》的时候,很多匠人、机构对我们都是怀疑的态度。不过现在大家都对我们很认可、很信任,我们和这些匠人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创业初期团队只有7个人,现在也逐渐壮大到30人左右,很多年轻人看了片子,也愿意跑过来做实习生。观众培养起来了,品牌也就创建起来了。


广州节: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李武望:我们会继续拍摄短视频、微纪录。2016年是内容创业的红利时期,可是也需要确保内容的质量。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筹备《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



◎本文编辑|taotao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想转载,请联系微信:happytaojie

欢迎留言,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好看的片

豆瓣9.9,可我找不到这部片!急!

这曾是世界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纪录片,如今知道的人却不多

学生党收藏!20部让你涨知识开眼界的科普类纪录片

我们的征片

征片 | 大学生们,敢不敢玩点高逼格的艺术?

征片|带上你的故事来,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广州节参展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节,全球推广征集“中国故事”提案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