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题材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商业合作是最好的方式 | 观点

2016-08-03 金越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中国纪录片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诉求和质量诉求,通过国际市场去执行统一的标准。中国的纪录片跟国际纪录片之间还是有差距的,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都需要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金越



金越 / 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

 

商业合作是最好的国际合作方式


广州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国外联合制作的项目越来越多,一般是如何选择这些合拍项目的?


金越:这些年来,科教频道主要是通过广州纪录片节来拓展跟国外合作的渠道,我们跟很多国外的项目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也跟国外机构一起合作国内的项目。


比如说《深潜》已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了拍摄,《天河》的国际版是跟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合作,《万历朝鲜战争》是我们和韩国电视台合拍,和韩国还有一个有关环境气候的项目,是讲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还有《孔子》,是我们跟英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的项目,国际版已经拍摄完成。此外,目前我们还和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有一些合作。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几部,以后应该还会有新的合作项目。



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


我觉得国际合作对科教频道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必须要有国际市场,在这个国际市场上去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诉求和质量诉求,通过国际市场去执行统一的标准。


对于中国的纪录片来讲,跟国际纪录片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的,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都有一个需要学习提高的过程。国际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外国行业也有向中国同行学习的东西。



中外合拍纪录片《鸟瞰中国》

 

中外合拍产生思想、学术、认识的价值


广州节:通过中外合拍,除了资金和技术的配置,播出平台的配置,对生产本身也有很重要的推动。这种合拍对纪录片创作本身有什么样的价值?


金越:合作肯定是有价值的。


第一,纪录片生产的价值在于它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你提出一个观念,你认识一段历史的时候,你是站在哪个点看待这个事情,你的思考是不是跟别人不一样,这就是纪录片的价值。


比如《万历朝鲜战争》,整个东亚发展的格局,包括战争的格局,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路线。




日本通过朝鲜进入中国,那是它最近的路线,日本侵略中国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这就是东亚的历史。万历的时候是一次,“二战”的时候又是一次,都是从朝鲜进入。日本同时也占领了朝鲜,然后到了满洲,在东北这一块建立了“满洲国”,所以历史的东西回过头看惊人地相似。




做纪录片的人,你首先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你还得有点情怀才行。


这场战争里其实体现了一种和平主义,你看完之后不光觉得是万历年间有过这样的战争,更重要的是东亚的很多战争都跟这个地方分不开。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为什么会有日本占领朝鲜,为什么现在朝鲜人跟日本人死磕,都跟这个有关系。


这些对我们认识整个东亚国家之间战争的历史很有作用,这样的题材会给你历史的纵深感,在地缘政治上你会发现有这种规律,这就是思想的价值。

 



第二是学术的价值。做这种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必须通过学术研究提出观点,用学术研究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没有学术研究做不了这件事。这时候我们会挖掘很多事实,比如说那个部分的史料我们不掌握,但韩国可能掌握,就应该和韩国联合研究,这样对史料的挖掘就有了学术价值。

 



第三是认识的价值,也叫作艺术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工作人员会在拍摄上有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工作习惯,这是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过程,会使整个纪录片的品质提升上去。这三个价值就是国际合作的价值。


比如我们谈到的《天河》,当时外方导演说,他原来以为在那儿拍不到什么动物,觉得可能就拍点羚羊,没想到西藏的动物和植物会这么丰富,他说一下子觉得很有信心了。




从西藏高原一直拍到林芝,林芝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动植物异常丰富。所以合作的过程中,大家会有互相的学习,互相的理解,同时对一件事怎么样做得更好,大家会有更深入的交流。

 

通过市场把所有资源配置起来


广州节:科教频道的市场战略规划是怎样的呢?


金越:我觉得有的时候是由市场来做决定的。实际上它的天地非常广阔,做市场要有做市场的方式,不是说做好了片子就拿到那里去卖,这跟菜市场差不多。


首先是要理解这个市场能给你配置什么资源,比如说《深潜》,是配置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的制作资源。


他们的深海摄影拍得特别好,国内目前没有这么好的资源。我们跟他们合作,水下摄影这部分就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我们曾经跟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一些制作流程、工作方法对国内的纪录片、制作人来说非常有用,我就为了这个项目组织了一场沙龙,让他们专门讲怎么做纪录片。


都说纪录片没本子,反正第一集先拍回来再说,但是人家有本子,人家本子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工作流程、素材、信息、资金是怎么样的,所有都形成一个东西,人家拿这个东西去做预算就更精准。


而我们是有开始,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这样不经济,而且这样想获得资金支持也很困难,对于整个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纪录片并不是某个机构的事,一定是全社会的事,特别是影像的东西越来越发达,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一个记录者,拿起手机拍视频,每个人也都是传播者,整个记录的环境有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通过一个市场去把所有的资源配置起来,是我们亟须做的。

 

广州节:从2013年开始,科教频道跟广州纪录片节有非常紧密的合作,这对科教频道近年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金越:我们在合作之初就提出来,像广州纪录片节,最好由国家媒体来推动这个节展的发展。




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纪录片节,广州纪录片节跟世界上纪录片节展在横向上会产生很好的联系。


一方面方便我们制作的优质影片进入国际市场,另外方便国际市场的资金、人员、技术到中国市场上来。应该让广州纪录片节去充分发挥它市场的作用。




国家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一定要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是通过这个市场,把我们的主流标准和主流价值带到广州纪录片节。


同时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纪录片人方便对接播出平台,把一些题材、内容很好的片子和播出平台对接,否则一对一地找人,这事情成本太高,门槛太高,就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觉得广州纪录片节的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功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之后,着重去做推介,去做选题预售,来推动这个市场运行。


广州纪录片节除了资源配置的功能之外,还有学习、交流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市场如果能够很好地发展和成长起来,对未来纪录片事业的成长有特别大的好处。



广州纪录片节的“一对一”环节


纪录片市场周期长,有很多是独立的制片人、制作人,他们有想法,能够拿出选题,但可能欠缺机会和资金。


在这种毫无把握(选题)是否能够成立、是否能在市场上兑现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参加这个节产生一个互动。


如果是一个好的选题、好的想法,为市场所接受,那就可以做下去。如果这个想法大家都不认可,他就应该赶快终止这个项目。


在纪录片的生产过程中了解更广泛的节目信息,有利于节目规划的制订。


文字:摘自《路遇——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十二年》(本书在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等网站均有出售。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当当网购书链接。)


◎本文编辑|荣晓嫚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想转载,请联系微信:happytaojie

欢迎留言,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好看的片

豆瓣9.9,可我找不到这部片!急!

这曾是世界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纪录片,如今知道的人却不多

学生党收藏!20部让你涨知识开眼界的科普类纪录片

我们的征片

征片 | 大学生们,敢不敢玩点高逼格的艺术?

征片|带上你的故事来,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广州节参展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节,全球推广征集“中国故事”提案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