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前世今生”,一定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2017-12-19 黄岸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从2003年,仅有14个国家、100多部作品参会的活动,到2017年,113个国家和地区,4239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刷新全亚洲纪录片节的征片数量。


15个年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长为中国历史最长、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节。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15年前敢为人先


在纪录片的15年的发展中,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秘书长刘军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让我们跟随刘军,一同见证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前世今生”。


2003年,中国纪录片行业整体处于低落期,而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却在这时破茧而出,如同绿色的使者,为中国纪录片行业带来一线曙光。在刘军看来,能在15年前就拥有举办纪录片节展的眼光,充分体现了广州敢为人先的精神:“除了广州,别的地方都没有这种勇气。”而一路走来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也在不断成长。



2012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始进入市场化运营探索,由刘军领军的环球瑞都国际文化传播机构开始接手整个节展的运营统筹工作。刘军说,当年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规模不大,但有不少细节却令他至今都印象深刻:“2012年,现为广电总局的副司长葛晨到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他看了两个环节,一个是提案预售,很多人在那里很认真地做提案介绍;而在一个叫‘如何和中国合作’的论坛上,很多老外在那里侃侃而谈,对中国市场很了解,他很有感触,他说,你们办的这个节内容很扎实,不玩虚的。”


然而,在刘军看来,彼时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依然有很多可以进步的空间。可是,当时国内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与其他剧情类电影节也没有可比性。为此,刘军敲开了各家纪录片机构、电视台的大门,一家一家去问他们对广州节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核心任务就是给所有参展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种服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行程、食宿上的接待,而是把对方的需求给予最大化的满足。”


让“中国故事”从这里走出去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国内首个引进提案预售国际模式的节展,所谓“方案预售”,是指一个节目在未开拍或者拍摄进行阶段,仅凭节目创意方案或初步取得的拍摄素材去争取资金支持以进行下一步的拍摄或后期制作的融资行为,多年来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人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例如,2009年《千锤百炼》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第一笔投资资金,影片拍摄启动并最终获得了2011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另外还有《归途列车》《烈日灼人》《我的诗篇》、《中国梵高》等方案在广州节上成功获得投融资并启动拍摄,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6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首次明确了方案预售的主题——“中国故事”,创立“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27个“中国故事”走上提案舞台,全球20家最权威的节展和机构以项目签约和项目年报等方式将“中国故事”向全世界传播。


让中国故事成为提案预售环节的主角,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中国故事”的素材,成为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全新亮点。


刘军坦言,此次升级换代,其实是与国内外市场对于“中国故事”日渐上涨的需求相吻合,而作为国内最专业、最具国际资源的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责无旁贷: “如果买家想买木头,你提供的却是玉,虽然好,却没有用,无法实现交易。


而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一直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力求整合国际资源为中国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带来更大帮助,帮助中国故事走出去,提升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形象,成为世界纪录片产业动向的“风向标”。



让更多国际友人“走进来”


日趋成熟的国际化平台,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走进来。


今年,来自加拿大、法国、波兰、美国、韩国、德国、意大利、亚太广播联盟嘉宾组成的八大国际代表团携数亿资金降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纪录片界史上最豪华国际代表团阵容,八大国际知名纪录片节展也首次聚齐广州,将参与到展映环节、方案预售环节、成片交易等环节。


此外,今年共吸引了170家全球知名发行机构入驻版权交易平台,还有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个纪录片制作方案报名参加预售。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纪录片人在此碰撞思维、交流创意、探索艺术的重要平台。


今年还有36部电影举行主创映后交流:“很多国外的创作者听说能跟广州观众交流,甚至愿意自费飞过来,或是跟使馆提出资助请求。无论是内容还是互动方面,这一届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都做得更扎实。”



让看纪录片成为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100多部电影,200余场放映,40多位创作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提起这些数据,让不少影迷对今年的“金红棉影展”充满期待。


然而,这一路走来也比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大家对办展映环节很抵触,大费周章最后才来两个人。”后来,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先从免费放映入手:“先把市场培育起来,市民每周日都能在广州图书馆免费观看纪录片,不止如此,一年365天都有各类主题的展映,让纪录片真正走进观众的生活。之后再引导观众走进影院去看纪录片,慢慢地市场就发展起来了,从最开始的两三个观众到今年新图书馆200人的展映厅上座率已经达到90%。”同时在展映题材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彩:“我有时候发朋友圈,北京的朋友看着都很着急,说这么好的片子,什么时候也能来北京放映?”


市场起来了,院线也愿意给予纪录片更多支持和优惠。刘军透露,明年将与南方中影新干线合作,让广州观众每周都有高质量的纪录片看。


走过15载,刘军认为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1.0版本已经完成,未来希望打造2.0版本。他想借助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影响力、打造“国家像册”的公益映像计划:“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个计划要为国家留存更多影像资料,让有情怀的纪录片人不再为钱发愁,有尊严地去记录他想记录的内容。”


与此同时,提升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与大众的关系:“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活的记录者,让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事。”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广州就有了“广交会”,

一直举办到现在,

作为两大全国性的节展,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与广交会一样,

都是广州人心中的骄傲。


在刘军看来,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也与广州这座城市的气质颇有几分相似,开放,国际化,务实,同时也很热情好客——


“热情是广州最迷人的地方,这一点,每一个来参会的嘉宾都能感同身受。每年在纪录片节上举办的“广州之夜”成了很多老外嘉宾必不可少、兴致最高的环节,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成了他们的‘刚需’。而我们每年也会选择一个独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景色优美,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表演,当然少不了广州美食,大家都盛赞特别棒!特别温暖!”


(自左至右)西班牙纪录片导演文森特·弗兰科、美国纪录片导演托德·兰登、波兰电影专家克兹斯托夫·吉尔哈特。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事记

2003年,广州首开国内先河,举办了首届以“历史 • 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国际研讨会和中外优秀纪录片展播活动;13个国家和地区 147 部影片参与初评,最终中国的《老镜子》获得评审团大奖;


2004年,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正式更名为“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国际纪录片交易平台;


2011年,广州纪录国际纪录片大会再度升级,更名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更成熟的办会成果跻身世界级纪录片行列;


2012 年,致力于鼓励优秀纪录片的“金红棉奖”首次设立,标志着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品牌形象的确立。


2016年,来自111个国家与地区、4059部/集纪录片参展参评,促成纪录片意向交易额3.96亿元人民币,创历年最高纪录。方案预售环节则首次创立“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推动“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


数字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2013

参与国家/地区数:72个 

征片数:2071部

 参会人数:550人 

参会机构:192家 

参展机构:8家

 签约额:1.5 亿元人民币


2014

参展国家/地区数:85个 

征片数:3054部 

参会人数:951人

 参会机构:234家

 参展机构:32家

 签约额:2亿元人民币


2015

参展国家/地区数:88个

征片数:3612部/集

参会人数:1582人

参会机构:326家

参展机构:58家

签约额:3.84亿元人民币


2016

参展国家/地区:111个

征片数:4059部/集  

参会人数:2376人

参会机构:561家

参展机构:47家

签约额:3.96亿元人民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诗意花城生活圈(ID:huachengshenghuo)


近期精选


论坛精选

田进:纪录片要做新时代的记录者

聚焦2017亚太广播联盟系列制作会议

“弗拉哈迪计划” 

当纪录片遇上卫视频道, 纪录片迎来黄金时代!

2017十大纪录片推动者

让鲁什真实电影研讨会

现实题材如何把握好“时代情绪”

“金红棉”评优

征片创新高

院线纪录电影与广州节

“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十佳方案

“读懂中国”大学生纪录片大赛

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