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红棉影展首份片单| 大师渐远,谨以三部经典致敬怀斯曼
远 去 · 回 望
昨日,金庸先生于香港辞世,引来大众一片哀恸。金庸在武侠文学的造诣广为人知,他用饱蘸诗情、快意沉着的笔调,与读者构建起武侠的世界,一同做一个翩然侠客梦。
金庸一去,令文艺领域黯然,也让人感叹——毕其一生、埋首创作,用人生沧桑年月成就浑厚有力的作品,这大概也是一种幸运?
当我们凝望纪录片领域,让·鲁什、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维尔纳·赫尔佐格,这些影史上老而弥坚的闪烁星斗也是如此,他们均以七八十岁高龄继续拍摄,依旧奔波于偏远的田野、喧闹的都市……或许是顽固地坚持,或许是不断地突破,大半生渐成一个个磅礴的世界。
2018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将带来 “距离·大师单元”,停下来驻足凝视这些磅礴的人生,是观看、也是理解,更是尊重——让我们在电影院里致敬大师。
什么是大师?在当今信息“琳琅满目”、注重娱乐消费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看大师的作品?当抽掉“距离”这层滤镜,抛开时代的隔阂,撇去沉闷、晦涩的偏见,暂时忘记大师的光环,回归作品本身,你会发现另一个维度,也许这就是“时间的形状”——变得可知、可感。
你与真实之间隔了多少层滤镜?
滤镜
主要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滤”原本的意思是使液体、气体经过纱、布、纸等,除去其中所含的泥沙、杂质、渣滓、毒素而变纯净。而“加滤镜”一个“加”字,却让我们离本来面目越来越远。
有没有一面去伪存真的“真实滤镜”,让我们更接近真实?抑或是把一层层滤镜抽离掉,是否能还原真实?
▲
本年度“金红棉影展”,我们试图通过
“距离”、“浮生”、“若梦”、“羁绊”、“芳华”
“焰火”、“彼方”、“放逐”、“心魔”
这九面滤镜,在纪录片中找到答案。
▼
“金红棉影展”
是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展映活动
将于今年12月8日至16日盛大开幕
在广州多家电影院、艺文空间
进行为期9天的影片放映
展映单元
本年度拟展映单元分为:“距离·致敬大师单元”、“浮生·人物群像单元”、“若梦·网络科技单元”、“羁绊·家庭伦理单元”、“芳华·青春成长单元”、“焰火·艺术时尚单元”、“彼方·民族乡土单元”、“放逐·肯道尔山地单元”、“心魔·午夜悬疑单元”,为影迷大众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售票平台
本次影展售票平台为大麦网+淘票票,开票时间请留意本平台的后续推文。
更多片单信息持续推送中,关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公众号,即可第一时间获取影展资讯!
参会注册
2018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方参会注册系统已经开放!11月11日前注册享受8.5折优惠👇
距离·致敬大师单元之
致敬怀斯曼
带您走进怀斯曼的影像空间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怀斯曼
生于1930.1.1 现年88岁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纪录片制片人之一”
“当代最重要、最独树一帜的电影拍摄者之一”
2017年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荣誉奖
2014年获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终生成就奖。
怀斯曼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纪录片制作人。
他执导的多部纪录片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艾美奖中获奖,也曾多次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的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2018年10月,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携手腾讯新闻·谷雨影像,联合带来了纪录片大师怀斯曼作品《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展映。作为映后交流嘉宾,导演周浩讲述了他眼中的怀斯曼:
“(怀斯曼)非常反对别人说自己是直接电影的鼻祖,他一直用自己的方法(拍摄)。直接电影是后面的人总结出来、按在他身上的。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作者——就喜欢用这种方式去表达,他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至于片子的社会作用,我曾问过他,说若干年以后人们在研究美国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重新回溯一下他的影片?怀斯曼说,这是后人的事情,好像与他没什么关联。
他是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专注于创作。他最让我羡慕的一点是到了90岁还可以这么自由地表达,这是他给我最大的榜样作用。
——导演周浩
▲ 怀斯曼
怀斯曼从事电影拍摄五十多年,产出纪录片电影超过40部,基本保持着每年推出一部作品的创作频率。
怀斯曼形容自己为“一个狂热的电影制作人”(a crazed obsessional devoted filmmaker)。 作为一个在电影剪辑中亲自操刀的导演,他对影像怀着一种纯粹得不容许他人介入的热情。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认为:“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怀斯曼却背道而行,用纪录片尽可能地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1967年《提提卡失序记事》到2018年《印第安纳州蒙罗维亚》,怀斯曼力求公允地记录着五十多年以来的现代社会制度,这使他的作品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光芒。
电影研究者王垚认为,“怀斯曼是艺术家,有自己的方法,坚持的风格,很知识分子气。他关注社会,有发声。即使很难用电影这种媒介去探讨的社会问题,他也能把它理的非常清楚,可能没有什么冲突,也不狗血,也不煽情,但是你能看到他的分析,就是所谓社会观察家。”
现在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将大师怀斯曼的作品搬上银幕
微观社会机构与宏观社会结构交织互动
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师的目光
观看社会
国家美术馆 / National Gallery(2014)
▲ 《国家美术馆》海报
片长:180分钟
荣誉
戛纳电影节入围
影片介绍:这是当代影坛的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于2014年完成的又一惊艳之作,一部深入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伦敦国家美术馆的纪录片,让观众在中世纪到19世纪西方绘画杰作中畅游。
相比制造戏剧化的大师,怀斯曼更注重“墙上的苍蝇”,他以顶尖的叙事能力全景式地呈现博物馆从预算教育,刷墙布光到展览策划和画作修复......犹如置身在一个永恒而又令人晕眩的镜子游戏中,电影看画,画看电影。
高中 / High School(1968)
▲ 《高中》海报
片长:75分钟
荣誉
2016 奥伦塞电影节 特别提名
2016 Camerimage电影节金蛙奖最佳纪录剧情片
影片介绍:纪录片电影制作人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带领我们走进东北高中(NortheastHigh School),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教师们和学生们互动的方式。通过家长座谈、性教育演讲、课堂讨论和教务惩戒等多个场景,生动展示出现代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启发人们对教育进行思考和理解。
中央公园 / Central Park(1991)
▲ 《中央公园》
片长:176分钟
影片介绍:中央公园是一部关于人们在公园做各种各样事情的电影,例如跑步、划船、散步、溜冰、表演戏剧、运动、野餐、游行和办音乐会。这部影片也揭示了纽约市公园管理局必须处理一些复杂问题,从而更好地维护公园,面向公众开放。
以上均为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拟展映影片
准确排片信息及时间、场所将于11月28日正式发布!
敬请关注我们
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