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泠不冷:在美到窒息的画面中看看一百年前西湖畔的那群青年

衡畅 余艳琳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2021-09-11

共享人类影像记忆

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即将于12月10日-13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

目前,官方注册报名仍在火热进行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加入我们!




想和你去看看孤山的秋天


杭州,除了蒙蒙细雨,小桥流水,江南最美的烟雨画卷,你还能想到什么。

杭州,有家喻户晓的三绝: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就坐落于西湖景区孤山南麓。




(梦幻般的江南影像)


今年11月14日,许继锋执导的纪录片《西泠印社》将在浙江卫视播映,而公众号“西泠不冷”作为《西泠印社》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已先行在网络上走红。

日前,“西泠不冷”在微信端发布了三组海报,揭开了纪录片《孤山路31号》的神秘面纱,该纪录片制作精美、风格冷艳的海报紧紧地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引起了广泛关注。


  

《孤山路31号》海报

点击可查看大图

  他希望,“西泠不冷”用影像搭建杭州文化的新景观。


一百多年前,一群志于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青年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建社至今,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里挥洒豪情,留下墨迹。他们曾经在西泠印社留下了关于岁月的痕迹和人生的感悟。


(动图来自“西泠不冷”公号)


本期访谈,将带领你跟着许继锋的步伐,看一位人文纪录片的导演是如何记录文人们的风月逸事;看他如何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力创新高,打破观众对纪录片的固有印象,开创人文类纪录片的全新模式。


许继锋

‍‍‍‍‍‍‍

纪录片《西泠不冷》总导演;

国家一级导演;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

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国际评审团成员、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复评评委

作品《风雅钱塘》《水中的芦苇》《穿越地球之巅》《四季西湖》等屡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

2004年获全国第四届“百佳电视艺术家”(现改为“中国电视德艺双馨艺术家”)和浙江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称号;‍‍‍‍‍


▶ 他不仅是纪录片的制作者传播者,更是纪录片行业的教育者,为多家权威机构和高校客座教授,常年受聘担任讲座专家。向新一代纪录片人传递着自己的信念,身体力行地推动国内纪录片的生态环境优化。从业多年,他收获的不仅是一个又一个褒奖,更是纪录片人的尊重与拥戴。



关于|许导和他的“西泠不冷”


GZDOC :了解到您带队拍摄的《西泠印社》系列的《孤山路31号》将于11月中旬在浙江卫视播出,可否简单介绍一下《西泠印社》系列纪录片?


许继锋:

西泠(líng)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



《西泠印社》计划分成两季制作播出,第一季预期在西泠印社创社115年的时间节点,11月14日与大家见面,第二部会在明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背景下跟大家见面。主要是探寻解读西泠金石精神,看看十九世纪杭州的年轻人怎么选择自己的生活和信仰。告诉大家,西泠印社何以能够成为天下第一名社。


GZDOC:您为何将《孤山路31号》作为这个系列的首部作品?

许继锋:

是为了培育一种全新的语感。《西泠印社》是传统经典文化的代表性文本,这个文本需要找到适合现代传播语境的纪录片语态。我们之所以把这部片子命名为《孤山路31号》,是希望激发一种让大家亲近、探寻、了解这个文化地标的欲望。所以,我们节目的slogan也叫“一起到孤山寻宝吧”,导演希望带领大家去孤山寻访一段被岁月掩埋的世纪传奇。


GZDOC:您之前拍摄过多部人文纪录片,请问这次《西泠印社》系列纪录片的跟之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做了那些突破性的挑战?


许继锋:

首先我希望能够模糊传统的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

所以这个项目从去年6月28号启动开始,公众号“西泠不冷”就已经跟大家已经见面了。我在尝试用一种很特殊的的方式,跟我未来的观众来进行互动。


第二个就是打破人文纪录片和自然纪录片之间的界限。

让观众知道,西泠印社不仅有四君子、吴昌硕、李叔同、沙孟海等高贵的灵魂,还有栖息在这里的花鸟虫鱼,草木山泉,他们其实是一个相互见证相互涵养的生命共同体,我想选择一个特别的角度去打开这个时空,去讲述这个故事。




关于|他和他的纪录片


GZDOC:请谈谈您对人文类纪录片拍摄的一些心得。

许继锋:

人文类的纪录片,需要创作者本身具备对人文历史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同时选择一种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叙事上传播上注重当下性,要注重和年轻人的情感实现互动。我想把《西泠印社》做成一个具有实验意味的作品,设计与探寻金石文化的精神空间相应的叙事格局。动用以往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没有用过的手段,使整个影片在视觉上具备一种强烈的陌生感,给观众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觉体验,让大家看见一种日常看不见的真实。用一种特殊的视角,使孤山的整个生命体系能够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的一个机会,来实现西泠文化更有意味的深层解读。



GZDOC:您心中好的纪录片是什么样子的?

许继锋:

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而且可以抵达人的情感深处!所以好的纪录片是一个双面镜,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又照见导演真实的内心,看到导演的自我个性表达,以及他的职业信仰,他内心所坚持的价值观。


GZDOC:您对纪录片未来发展有着怎样的预期?

许继锋:

现在纪录片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这给很多人创造了发现世界、记录事实、表达自我的机会。也就是说随着记录手段的进化,纪录片人和公众生活之间的边界被打破了,大家都在记录现象,大家触及现象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有时候,我们却离真相越来越远。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事实的碎片,当成是事实的全部。这是我所担心的一个问题,有时候它会制造一种幻觉。所以需要我们去厘清纪录片表达的逻辑,构建起纪录片生产的完整体系,优化纪录片的整个生态系统。同样,我们现在离世界越来越近,世界越来越小,但是,我们会不会离内心越来越远呢?


关于|优化纪录片行业生态系统


GZDOC:您参加这么多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有什么感受呢?

许继锋: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延续了十几年,它已经成为中国纪录片人的一个精神的高地,具备良好的平台效益。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对整个中国纪录片生态的优化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式


GZDOC:您也担任了多所高校的教授,在纪录片教学上您有什么样的见解?

许继锋:

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希望教学能更多地和实际创作相结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世界的能力,当然这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我们不光要培养学生们制作纪录片的技能,更要培育他们的纪录片思维,激励他们个人独特的影像表达方式。



GZDOC:您认为地方的电视台、卫视频道这样的一些传统媒体,它在制作纪录片的过程,在目前的新媒体的形势下有什么样的经验吗?

许继锋:

‍‍‍我一直以为所谓新媒体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我很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你就是新媒体。没有天然的新媒体人,也没有永远的旧媒体人。从现实来讲,我们现在说的新媒体,是指大量在网络平台上出现的影像产品。新媒体最核心的特点在于它的用户意识和跨界能量,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近几年某些互联网产品学习并复制了传统电视机构制作内容的优势,它们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传统电视机构生产的产品。还有新媒体的变现能力和营销模式,它能够快速的把大数据运算的结果变成自己获得影响和盈利的方式。这是些传统电视机构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但是,从整个大格局来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在纪录片的内容生产上仍然不处弱势我们看到的一些所谓爆款纪录片或者网络综艺,其生产流程仍然是传统电视人制造的背景。只不过我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增强用户意识,培育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制作纪录片也是如此。可能国内的很多电视台,在节目版面上看,不是将纪录片作为最大体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还无法完全释放。但是如果能转化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仍会有新的契机。事实上,这个机会已经出现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