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红棉推优终评委首次集体亮相 | 共识:历届空前,美不胜收


今天下午,2018“金红棉”推优评审团记者会暨入围证书颁发仪式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影片代表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18“金红棉”推优终评评审团在节展中的首次公开亮相。



2018

“金红棉”推优终评评审团记者见面会

暨入围证书颁发仪式


1

出席嘉宾


会议由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女士主持。

 


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由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知名人士和专家共7人组成的“金红棉”推优的终评评审团:


评审团主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先生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先生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干超先生

英国电影制片人、导演、人类学家,安德烈·辛格先生

荷兰纪录片导演、荷兰电影基金顾问,约翰·阿佩尔先生

德国电影导演、奥斯卡得主、德国电影学院联合创始人及董事,佩波·丹科瓦特先生


 终评评审团阵容 


2018

金红棉推优

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核心项目,“金红棉”推优今年吸引了全球五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42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再次刷新全亚洲同类型节展的纪录。


“金红棉”花开全球,我们不仅可以在入围作品当中看到知名导演的新作,也能看到多部由新人导演创作的首部纪录长进入了终评的环节。

 

今年金红棉推优共设置了11个推优项、13个优秀名额,首次增设了“优秀新媒体纪录片”推优项,适应国内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推优结果将在12月13日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闭幕式暨优秀纪录片分享会上公布,敬请期待。

 


2

评审团主席阚兆江:

金红棉推优 "美不胜收


“金红棉”终评评审团主席阚兆江先生在致辞中对今年的参选作品进行了总体点评,他认为可以用“美不胜收”一词来概括整体情况。

 


首先,今年推优的参评数量、规模以及地区都是历届空前的。今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共收到作品4542集/部,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总共有122个,其中境内作品2073部,境外作品2469部,这也表明金红棉推优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

 

其次,今年作品的总体质量好于往届,这是评审们的共识。他说,“作品的质量、题材的多样性、表现手法的个性等等,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作为评委能够参加这次的终评,也是一种学习,一次开拓眼界的机会。” 

 

最后,作品关注的主题也更加丰富。作品内容涵盖对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生态平衡与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家庭教育、非物质遗产传承等等的关注,内容和视角非常广泛。同时风格各异:有的大气磅礴,有的深情,有的壮观。从整体来讲,评审们认为“金红棉”的影响和质量都在大大的提高,也对活动表示了祝贺。



3

媒体精彩提问




评审结果达成高度共识


媒体提问:评委们好,我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新闻中心的记者,请问在评审过程中有为不相伯仲的影片争执的情况吗,各位是如何达成共识的?谢谢!


陈宏:因为我参加过几次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评委,我越来越感觉到国内评委和国际评委在眼界和评价的指标上越来越接近,刚才阚兆江主席也给了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介绍,整个评选是不错的,但是同样里面充满着观点、理念的一种交流,其中有一部片子就有不同意见,但是最终经过协商共同,反复的磋商达成了一致,总体来看目前我们评出的片子每一个评委心里面都认为是最合适的。



媒体提问:我想请问一下评审,能否介绍一下本次纪录片节的评审标准,以及里面是否有一些具体的指标?

 

阚兆江: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纪录片很难去量化它的评审标准,但是它有总体上的原则标准,一个就是纪录片的主题、核心思想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就像总书记说的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弘扬正能量,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这是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或者是影视作品内容的标准或者一个衡量的尺度。


另一个形式上的表现要有思想深度、制作精良,要符合专业规范,无论是制作的技术指标还是在摄影、编辑、解说词,包括音乐的处理方面应该是更具有专业规范,大概是这么一个原则标准。

   


年轻导演展现强大创作力


媒体提问:你好,我想问一下评委主席,今年中国影片的表现如何?年轻导演的作品整体水平是怎么样的?

   

阚兆江:我补充一个数据,刚才做了一个总体的简介,年轻导演的表演应该说是令我们非常欣慰。仅就43部终评的作品里面,我们简单做了一个导演年龄的统计,给大家报告一下,43部入围终评作品的导演平均年龄不到40岁,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是80后,这说明什么呢?进入终评作品的导演都非常年轻,而且是未来纪录片的希望。


再一个为了鼓励年轻导演的创作,这次组委会专门设立了一个“最佳首作纪录片”奖项,就是专门为新加入到纪录片节参评的一些处女作品给予鼓励,这里面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所以我们对于纪录片年轻的创作队伍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媒体提问:各位评审好,想向干超先生提一个问题,不知道在这次评审过程当中是否有发现纪录片行业近年来呈现的新的趋势,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干超:过去也参加过几期国际的奖项评选,应该说这次总体上来说我觉得创造的形式更加多元,我们这次有新媒体纪录片,有长纪录片,也有一些院线纪录片、系列纪录片,专门的新媒体纪录片的评选。


像刚才阚主席讲了新作的纪录片,年轻导演创作的纪录片给人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些纪录片非常有实力进入各种不设限的奖项,而且在这里面看到很多年轻人已经从非常自我的状态中走出来,这一代年轻人的创作视野非常国际化,功底非常扎实,他们关注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一些命题,所以这个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作品实力赶上国际水平


媒体提问:跟境外的作品相比起来,本土的纪录片有什么特点?


佩波·丹科瓦特:我认为现在中国生活的环境以及整个自然环境,还有家庭的发展等等所有的这些中国时代的背景都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国纪录片的内容,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纪录片与国外其他影片非常不同的一点,这也是一个纪录片的本质吧,就是要记录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特点以及这个地方,这个时代它原有的东西。



陈宏:这次评审过程中我感受最大的特征就是中国导演与世界导演的距离越来越小,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导演的水平,我们看到了几部大片,比如说《来自喜马拉雅的天河》、《西南联大》等等这些片子跟国外同类片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他们在投入,在设备的使用上,在创作的理念和艺术手段上基本能和国际合流。


评价一个影片有三个纬度:一个是历史的纬度、世界的纬度、还有一个是人性的纬度,能从心灵、从人的情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表示。从这三个纬度来看,中国的片子确确实实正在和世界纪录片创作的前沿看齐,就是说中国现在正从一个纪录片大国向纪录片强国迈进,尤其是现在崛起的一些新导演他们表现出来了强劲的态势。



4

入围影片证书颁发仪式


一共有23部作品的导演以及代表出席本次见面会,以下是评审团为终评入围影片颁发证书的部分精彩照片。










编辑 | 雅珍、黄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