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纪录片怒闯新媒体成网红,他们做了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Author 李宁 林露
2018年,是新媒体纪录片行业焕发活力的一年。视频网站纷纷发力联合出品与自制,新媒体纪录片的形态走向多样,纪录片的边界在不断扩展。新媒体纪录片打造新型IP,持续探索新的商业出口。传统纪录片人“出走”新媒体,令新媒体纪录片内容生产更趋于专业;与此同时,科技为大众赋能,纪录片生产者的角色越发模糊。泥沙俱下、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中,尽管纪录片的准入门槛降低,但全网优质纪录片内容仍高度稀缺。
内容与制作
视频网站自制纪录片迈向成熟
继“影剧综”的网生化之后,纪录片终于迎来网生时代。2018年5月,优酷成立泛纪实中心,依托阿里巴巴大文娱生态,以“真实、酷感、年轻化”为核心,持续布局优酷纪实内容新格局。优酷自制纪录片《这!就是街舞》、《这!就是灌篮》,推广泛纪实形态,深耕垂直内容。由优酷纪实联合出品的院线纪录电影《生活万岁》于年底上映,该片讲述十五名普通人的生活片段,以情感为出发点,唤起观众共情。尽管影片的票房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赢得了不错口碑。
2016年11月,以《地球脉动2》的联合出品和播出为标志,腾讯纪录片频道从购买版权的1.0时代迈向联合出品的2.0时代;2018年6月,《纪实72小时》(中国版)及《风味人间》的播出,意味着腾讯纪录片频道跨入自制纪录片的3.0时代。从2.0时代到3.0时代,经过长时间的多维度运营摸索,腾讯纪录片频道逐步确立了“四大品类”的内容战略布局,即“2+2”的品类战略思路——打开“生活方式”与“潮流文化”两大年轻鲜活的品类,并让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与社会现实两大传统品类焕发新意。
捧红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的Bilibili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以原有的社群为基础,推出自制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以及实验性历史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两者均针对年轻用户,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所创新。截止目前,《人生一串》总播放量为4562.1万;《历史那些事》总播放量为1068万。
纪录片IP的多样性打造
IP的概念在影视行业中由来已久,不少电影、电视剧是从文学作品、漫画作品中改编而来。在中国纪录片界,促使IP被重视起来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播出。第一季播出后,同名DVD、书籍大卖,电商网站上的同款美食出现热搜现象,片中出现的不少面馆、小吃摊等一炮而红。此后,《舌尖》系列晋升国民IP,成为高品质、有灵魂、有香气、接地气的纪录片代言词。尽管《舌尖3》播出后,引起全民吐槽,口碑大跌,但这仍凸显了整个社会对《舌尖》系列的持续关注,其品牌价值不可低估。
2018年 6 月 14 日,《纪实72小时》(中国版)在腾讯视频开播,该片版权自NHK(日本放送协会)引进,系腾讯首次购买日本节目IP。《纪实72小时》(中国版)共13集,每集针对一个特定的地点,进行为期72小时的对路人的观察与采访。尽管影片形式上与日本原版无异,但内容上却是全新的中国故事。其中所涉及到的人物故事、生活方式,折射了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
今年也是纪录片与“影剧综”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一年。尽管“影剧综”衍生纪录片由来已久,却未曾如今年般“百花齐放”。优酷综艺《这!就是灌篮》、《这!就是街舞》衍生纪录片《灌篮吧!兄弟》、《这!就是舞者》,对参赛选手进行个人生活记录,针对已有圈层进行推广,承接综艺留存用户,是对用户的进一步满足。腾讯综艺《创造101》衍生纪录片《女团》,探究中国女团生存境况,将舞台的另一面——女团成员艰辛的奋斗历程展现在大众眼前。腾讯自制纪录片《生活在古代·乾隆与如懿》与电视剧大IP《如懿传》联动播出。
由腾讯纪录片频道竭力打造的“风味IP”系列,一经推出,便广受用户欢迎。“风味IP”系列矩阵中,长纪录片《风味人间》是核心,清谈综艺《风味实验室》是对其补充与解读,而《风味原产地》则为系列短视频。
运营与传播
弹幕文化加持,为创作者提供及时反馈
弹幕源于日本网站Niconico,传入国内后,Acfun(A站)和Bilibili(B站)成为国内弹幕领军者。近几年,弹幕进军各大视频网站,成为互联网用户参与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弹幕是影像制造者与观看者共同创造的话语,甚至是对影像本身的解构,对影像意义空间的拓展。对用户而言,弹幕是一场无关时间与空间的狂欢,它营造出万人在线之感,令同一社群得以汇聚与交流,形成虚拟的观影氛围,令用户的情感得到满足。对视频平台而言,弹幕有助于及时了解用户反馈,直观感受到用户爱憎。在系列节目的播出中,弹幕更是提供了后续节目调整的方向与空间。
以二次元、弹幕起家的B站,其弹幕文化在国内视频网站中遥遥领先。B站自制纪录片《人生一串》总弹幕量为90.9万,《历史那些事》总弹幕量为17.2万。随着对弹幕交流的重视,其他视频网站也正奋起追赶。腾讯视频与BBC联合出品的动物纪录片《王朝》,在互动方面设置了专属的五大家族弹幕角色来提升代入感,用户在弹幕发言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目前已播的剧集分集弹幕量均已过万,第一集弹幕量超过6万,大量代入感、共鸣感极强的弹幕刷屏,类似“还好进化得快,不然上电视的就是我”的评论引起大量讨论,该评论仅站内就已获得近3000个赞。
跨平台分发, 利用算法进行精准推送
新媒体纪录片的分发渠道是多样的。站内分发之外,亦可通过站外渠道进行短视频的全网分发,甚至可以将版权授权给电视台或者海外机构。在原视频基础上进行精编、混剪等二次创作,将长片浓缩为短视频,并在微博、今日头条、知乎、一点资讯、网易、企鹅号、梨视频、抖音、西瓜视频等进行短视频分发,是不少新媒体视频平台的通行做法。有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曝光率,有的有助于深度用户的捆绑,因此,不同平台需应用不同的推广分发策略。跨平台的联动与推广,有助于触及各类用户,提升节目本身知名度。
各大平台通过对用户画像不断细分,以便根据用户喜好,对其进行精准推送。目前,新媒体纪录片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以腾讯纪录片频道为例,28岁以下用户占比70%,观看群体是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人群。优酷纪实频道将用户画像细分为小嫂子、大女主、大男主、小镇青年、佛系青年、大叔等,每一项类别对应不同的性别、年龄、用户偏好等。在项目推广上,重点根据标签人群去分发推荐。
尽管算法推荐效率高,却易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困境,因此,编辑推荐仍具备一定重要性。
纪录片积极寻求与其他形态的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
由腾讯视频推出的综艺《奇遇人生》,由纪录片人赵琦担任总导演,其主创团队也多为纪录片工作者出身。《奇遇人生》一共10集,每一集中,主持人阿雅带领1至2位明星好友,离开熟悉的地方,在异国他乡探寻奇遇、寻找自己。深刻的主题如象群保护、音乐治疗,结合开放性的拍摄,令该综艺呈现出浓浓的纪实气质。因形式新颖、内容纯朴、不刻意追求明星“人设”,呈现明星最为本真的一面,《奇遇人生》被誉为“最像纪录片的综艺”,甚至也有业内人士将其直接定义为“纪录片”。
B站自制的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针对站内年轻用户,运用“解说”+“小剧场”的形式,对历史进行另类解读。尽管是历史纪录片,该片却一改传统历史纪录片严肃样态,自带“中二”气质,以“网络段子”、“剧场独白”、“脱口秀”等年轻用户所喜爱的形式来展示内容。“纪录片+”其他视频品类,将单纯的“内容供应”改为“内容组合”。各种品类的视频优势互补,通过冷热搭配的方法,更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纪录片创作中,唯有保持开阔的视野,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互相借鉴与吸收,才能持续创新、有所发展。
媒介深度融合背景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的融合范式不断出现。就纪录片产业而言,人才的流动将令纪录片行业焕发生机。传统纪录片公司转变制作思维,为新媒体年轻用户,量身定做纪录片。同时,传统的内容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界限被打破,不断涌现出更多新的内容生产者如纸媒、自媒体、个人等。
除此之外,个人表达在当下成为可能,全民纪录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全民创作。科技为个人赋能,智能设备赋予个体触手可得的创作自由。纪实短视频的创作是对现实的复制加工,对用户来说是一种“延伸”,也成为用户了解异质文化的直观渠道。在个体层面上,纪实短视频是个人生活影像的记录;在社会层面上,纪实短视频则弥补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宏大视角,建构起一个丰富、立体、多样的时代侧影。这一段段零碎的纪实影像,拼凑在一起,将进一步发挥纪录片“国家相册”的功能。
| 文章有删减
| 原文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2期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搜索【cdrc001】即可关注!根据需要有适当删减
或许你还感兴趣: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文字:李 宁 林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