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出不穷的纪录片,这届年轻人居然喜欢这样玩
【金红棉纪实研究室】出品 | 行业观察20
本文共 3086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你是否还记得上学时候的生活?
早上赖床,睡眼惺忪的拿起手机,一看时间,发现离上课只有十分钟。
于是,翻身起床,匆忙洗漱,提起书包,直奔教室。
到达教室,老师已开始上课,自己只能找个空位置,默默坐下。
而当你把这一切用一台手机记录下来,通过简单的剪辑,并发至微博、B站等平台,你会发现它会收到不错的流量效果。
这种视频,大家将它称之为Vlog。由于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其某些方面的特点与“第一人称纪录片”的特点不谋而合,所以大家将它认作为一种“新的纪录片形式”。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的观念改变,纪录片的定义也在不断被刷新,除Vlog外,动画纪录片、广告纪录片、微纪录片等新形式“纪录片”层出不穷。
Vlog
早上赖床、校园中迷路、对着镜头碎碎念、因为剪刘海而犹豫再三、在洗手间边吃披萨边化妆……为艺人欧阳娜娜奠定大量粉丝基础的Vlog, 起初并没有团队为之策划,仅靠着一部手机和娜娜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欧阳娜娜的vlog,还不是因为我们曾经也年轻过。” 在观看Vlog的同时, 观众能与创作者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共鸣与沟通,这种微妙的陪伴感,也进一步提升观众对 Vlog 的收看欲望。
Vlog是视频博客(Video Blog)的简称,起源于国外视频平台网站 YouTube,因2012 年美妆博主詹姆的一次“偷懒”而走红——詹姆苦于每天重复回答问题,索性录了一支碎碎念式的问答视频,没想到意外爆火,自此Vlog开始在社交网络蔓延,逐渐形成了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视频类型。
一个 Vlog的长度从几分钟到1小时不等,内容大多以拍摄者为主角,记录个人生活。国内Vlog博主受到大范围关注的现象出现于 2016 年底,时尚博主林小宅、海外创业者“你好竹子”、大学生“走向世界的彭美丽” 粉丝量成百上千万,Vlog平均播放量上百万。
博主“你好竹子”曾透露,导演出身的她曾发布过制作精良的专业视频, 但关注度都没有Vlog高,“好像这种比较原始, 缺少专业拍摄和剪辑的东西倒是更吸引眼球。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有很多好奇, 我们不想看到精致的包装过的东西,我们喜欢看生鲜的。”
竹子镜头下骑共享单车的妈妈
Vlog的本质在于记录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这种以第一视角为主线的生活记录方式充分满足了当代观看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它正在国内社交平台蓬勃发展,但内容大多可分为旅游、美食、生活等三大领域,如何避免内容的同质化,成为博主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动画纪录片
2011年播出的《中华五千年》,根据史籍资料,按照时代变迁顺序,以动画形式再现中华五千年历史。
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展现着传奇人物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以及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动画纪录片是指以动画形式来表现、处理现实世界中非虚构人物或事件的影片类型, 起源一般可追溯到温莎·麦凯在1918年完成的作品《路西塔尼亚号的沉没》,这部长度将近十分钟的短片描述了1915年英国邮轮路西塔尼亚号在从纽约去往爱尔兰的旅途中,被德国潜艇伏击,造成1198人死亡的悲剧事件。
2008年,影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被誉为“第一部剧情片长度的动画纪录片”,其导演阿里•福尔曼在19岁时担任以色列士兵,亲眼目睹了1982年黎巴嫩贝鲁特萨巴拉与沙提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二十多年后,关于屠杀的真相被揭露,战争的惨象以动画的形式逐帧浮现。
国内学术界曾就“动画纪录片”的存在是否合理展开激烈的争论,围绕纪录片的真实性,分成了赞同和反对两大阵营。
但无论持有哪种观点,不可否认的是,动画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纪录片中,即使“动画纪录片”这一舶来品的概念是否成立尚未有定论,但是我们仍应该提供一个较为包容的创作环境。
广告纪录片
2018年7月,许多互联网从业者、媒体人的朋友圈被小米手机品牌创业纪录片刷了屏。
这部半小时的纪录片由周浩监制,主要讲述了小米从成立初期一马平川,到中间阶段跌宕起伏,最后克服艰难万险、逆转上市的历程。
片中大量引用了小米内部影像资料,其中不少是首次对外公布。真实的人物采访和员工带有情感的真实语言表达,让无数创业者心中沸腾。
而农夫山泉公司甚至组建了一支全球顶级的野外纪录片团队,邀请来曾为BBC拍摄过《人类星球》、《地球脉动》的摄影师盖文·塞仕顿(Gavin Thurston)和有着近30年野外纪录片拍摄经验的摄影师约翰·艾驰逊(John Aitchison)完成其他广告任务的拍摄。
广告纪录片在时尚界更为流行, 早期时尚商业与电影结合,《蒂凡尼的早餐》中一袭黑裙一战成名;而在这之外,纪录片越来越成为备受青睐的方式。
《香奈儿的印记》向观众展现了在香奈儿工作室里,设计师们如何从一张草图开始,打造出完美的艺术品;
《时尚大帝》由法国导演鲁道夫·马可尼执导构思十年、贴身拍摄两年,将时尚界“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不为人知的隐密生活、丰富立体的内心世界呈现在世人面前;
《迪奥和我》另辟蹊径,把目光聚焦在创意总监Raf Simons的首秀过程,解密迪奥的高定制作工艺;
除此之外,华伦天奴,纪梵希,蒂芙尼,YSL,Tom Ford等时尚品牌也都运用过这种以现实作为拍摄背景的展现方式,制作品牌专属纪录片。
纪录片对一段历史、一种工艺、一次社会事件进行真实记载,不用夸张的脚本和拍摄手法,讲述商品背后的故事与情怀,顺应了 “做企业就是做文化”的理念,不但拉进了观众与产品间的距离,更能使人感受到成功背后独特的人文精神,为之震颤。
不过,商人和纪录片创作者应当遵循的道不同,纪录片创作者必须要跳出商业社会的逻辑思考问题,才能生产出具有普世价值、能呈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优质纪录片。
微纪录片
2019年2月1日,日视频播放量超过10亿的抖音(Tik Tok)平台发布首支纪录短片《我要更好》,记录下广州“无声”咖啡师范启良和其他九位用户的故事,点赞数日破十万。
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国人社会生活快消化发展,时间长短仿佛也成为衡量一部纪录片的重要维度,微纪录片也随之出现。
微纪录片一般是指时长为5—25分钟的纪录片,其题材更加现实化,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2014创建、至今已形成庞大产业链体系的新媒体平台“一条”、“二更”, 都是具有“微记录”性质的互联网纪实产品,虽开设“摄影”、“艺术”、“美食”、“公益”、 “旅游”、“中国职人”、“人间故事”等各类专栏,但都离不开对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现状的刻画:
不满键盘侠嘲讽底层工人,写书回击的包工头;
屡次入狱又出狱后,获得人生顿悟、改行做遗体修复师的黑道大哥;
误入公园相亲角、被“明码标价”震惊的英国老外
“键盘侠说工地的人就是不读书的人就去做工,我说做工的人很认真好不好。”
“(在监狱里)关了几年之后,忽然就顿悟了。”
“老一辈人总觉得年轻人有点‘瞎’,认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
传统纪录片题材多以国家、环境、民俗、著名人物为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往往需要大量精心的前期铺设。
而微纪录片独具匠心的选材视角、简洁明了的单线叙事、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单刀直入,扑面而来,短时间内引发观众共情,从而获得广泛的传播。
微纪录片投入时间较短,主体的故事常被放在“放大镜”下任由观众观看,迅速、猛烈的情感冲击仿佛一个巨大的蛛网,使人深陷其中。只有创作者具备缜密的整体构思、高超的访谈技巧、深度的理解与思考,才可能于短期内获得高质量的视觉素材。
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纪录片”,你觉得它们算不算纪录片呢?
或者你还听过哪些新的“纪录片”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编辑:怡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小编删除!
参考:
Vlog在国内的传播特点及影响力分析_以微博社交平台为例_付煜鸿
当虚拟遇上真实:试析“动画纪录片”的意义与前景 周璇
历程*价值*趋势: 论纪录片广告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策略 王昕 陈烨
《弗拉哈迪纪录电影研究》作者[英]保罗・罗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或许你还想看:
为什么广告纪录片这么受欢迎?小米、阿里巴巴和农夫山泉都要拍
43岁辞职后成“大叔粉”,只要人生有意义孤独终老又何妨?